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
精心预设、动态生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提出开放性、包容性的问题,有效激发和导向学生进行生成性、开放式思维,有利于营造氛围、重视生成,有利于丰富生成、促进发展,有利于启发创新、张扬个性。以下是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动态生成之论文范文。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越来越关注生成性和开放性。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创设情境、弹性预设,鼓励质疑等方面,探讨如何践行“动态生成”的理念,如何运用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富于生机、流淌活力,从而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课堂;生成;生活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因而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课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创造与开发的过程。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和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追求开放性和生成性。
教师要根据变化的情况善于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及时的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境、疑问和需要整合形成新的、具有连续兴奋点和教学增长点,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动态生成。这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探求的欲望,使课堂流淌出生命的活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动态生成”教学进行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营造生活化课堂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另外,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观察、感受时,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情景时,擅长抽象思维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脑潜在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参与的兴趣和意识,培养了参与的能力。
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以运用案例,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使教学回归生活,无形中进行价值引导。笔者在进行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一框题的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还有一年一个多月就要高考啦!你可能偷偷思考过未来,你的梦想职业是什么呢?”学生兴趣盎然,争相发言。老师适时点拨:“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是职业价值观,对专业、职业的考量和选择是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引入到这一框题的教学。
为了让学生弄清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概念的含义,笔者设置了一些判断:①互联网媒体正在迅速崛起;②中国逐渐进入法制社会,法学ismyfavor;③会计专业毕业生非常多,人才需求也非常多;④外语编辑、同声翻译比较热,嗯!外语专业可以成为我的菜;⑤金融专业对数学要求高,我是拒绝的。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判断,学生很感兴趣,在无形中也体会到相关概念的含义,避免了乏味的概念讲解。在讲授本框题的重难点知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时,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情境,力求知识问题化、问题生活化。例如:你选择以后的专业和职业会着重考虑哪些因素?①收入财富②兴趣特长③权力地位④自由独立⑤成长发展⑥人际关系⑦身心健康⑧环境舒适⑨工作稳定⑩追求新意輥輯訛社会需要等等。(1)大家的判断和选择多种多样,这说明价值判断和选择有什么特征?
(2)为什么大家的选择会多种多样?这说明价值判断和选择有什么特征?通过这些生活化的问题,深入浅出的理解了相关知识,同时,在无形中也进行了价值引导,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减少了单纯的讲授和说教。在吸引人、感动人的情境中,在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体会和感受,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寻找答案,既增加了生活经验,又提高课堂效果。
二、弹性预设,引导开放性思维
精心预设、动态生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提出开放性、包容性的问题,有效激发和导向学生进行生成性、开放式思维,有利于营造氛围、重视生成,有利于丰富生成、促进发展,有利于启发创新、张扬个性。
笔者在必修3《文化生活》“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这一框题中,预设了这样一个很现实的生活化问题:“老人摔倒了,你扶不扶?为什么?”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并不搞道德绑架,答案一致。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真实的'想法,其中有些事预设的答案,但有些说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观点和理由,这就有意料之外的生成。
根据课前设计:学生在发言中一般会去扶,因为这是一个道德问题,作为青年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但是,有些学生的发言也是预设之外的。比如有些学生虽然想扶,但又怕讹;有些学生愿意去扶,但又怕造成更大的伤害等等。可见学生的思维挺开放的,生活阅历挺丰富的。依据学生的发言,笔者归纳了三点:1.学生一般愿意扶;2.学生愿意扶,但有些不敢扶;
3.学生愿意也敢于扶,但不知道怎么扶。根据这三点,笔者又进一步抛出三个问题:1.怎样让更多的人愿意扶老人?2.怎样让更多的人敢于扶老人?3.怎样让更多的人善于扶老人?经过讨论,我们归纳了出结论:如果老人摔倒了,事不关己、高高关己,我们不愿扶,这是道德危机、道德滑坡,这是恶。
如果老人摔倒了,我们去扶反被讹,以至于我们不敢去扶,虽然我是一心向善的。这就陷入了“道德困境”。我们要从制度、法律、技术等方方面面解决这个困境,让我们敢于去扶;同时我们还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善于去扶,这才善莫大焉。这既涉及到书本内容,也关乎生活经验,既有题中之意,也有弦外之音。教师要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还课堂于学生,课堂既有预设之中的,也应该允许有预设之外的。教要为学服务,课堂要为生活服务,这样的学才是有效的,才是有价值的。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
古人指出:“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释”的先导,在生成性教学中,引导学生“生疑”而“质疑”是重要的学习品质。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要让学生有机会、有时间去发现、去研究,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笔者讲到《政治生活》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有学生提出提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当讲到《经济生活》中“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有学生发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当讲到《经济生活》中的“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要刺激消费”时,学生反问我“不是要我们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吗?”。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在老师看来很简单的知识,学生未其实并未真正领会。学生有疑问,不能认为是在干扰教学进度,要以赞许的态度、欣赏的眼光看待。
让学生有分歧、有怀疑、有疑惑,恰恰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在“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自由人格。
这样,我们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人以渔”。“生成性”教学应强调“生成、生活、生命”,立足课堂,挖掘资源,拓展知识,关注生活,使学生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生命过程;以“交流、探索”为课堂主要学习形式,以“师生对话、生生交流“为交流展示平台,产生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以“激活、引导、质疑”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罗祖兵:生成性思维及其教学意蕴
[2]王鉴:预设性教学与生成性教学
[3]吕星宇:生成性教学理念与实践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