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哲学性格和大学教育的渊源的优秀论文

时间:2023-01-26 22:31:49 哲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哲学性格和大学教育的渊源的优秀论文

  一、哲学的艺术性格

浅析哲学性格和大学教育的渊源的优秀论文

  自由和权威是相辅相成的,而大学则为此提供了一个最佳的自由与权威紧密结合的场所。哲学是大胆的。大学教育同样需要哲学的大胆。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事业,也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永远不可能形成绝对恒久的权威和模式;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和失败。所以大学教育就应该对教育中的种种号称权威和固定的模式大胆提出质疑,敢于向权威发问,勇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发出不同的声音。对大学教育中的不合理方针、政策和意见大胆、深刻的批评,保持学术的独立和自由。杜威就曾提出对权威进行批判和解构,以利于社会的变革进步;他的教育哲学就是建构在对传统教育的深刻批判基础之上。“思想是无畏的,但是言说却是有度的”。因此任何活动都有一个适度的问题,倡导大学教育应具有的艺术的大胆性格并不是对教育活动的无理取闹、无病呻吟和吹毛求疵,而是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提出的反思和质疑,其目的也是为了引发思想的交锋和观点的辩驳,形成经得起检验的教育观念,确立教育的主流价值,引领教育遵循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哲学的理性性格

  黑格尔说:“哲学是理性的知识”。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就是理性不断抗争发展的历史;而理性在哲学史中的地位与其内涵又密切相关。“理性,就是人类通过观念活动把握和处理生活环境,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能力”。理性要求人们对全人类的命运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对自己的担当有所认识。因为哲学从广义上讲就是对终极问题的思想探索。面对“爱”、“正义”、“自由”、“时间”、“幸福”等等关乎世界和人类命运的大命题,这种命题的神圣感促使人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人类的命运而探寻,为人类的发展而思索。理性要求一种求真的精神,就是透过纷繁和复杂,追寻事物的本质,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认识生活和世界的精神;因为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透过现象追寻本质。理性要求健康的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对存在的一切给予合理的怀疑,对不合理的一切给予坚决的否定。因为没有怀疑就没有发现,没有批判就没有发展,这是哲学的本性。亚里士多德曾言,“寻求真理是一切思考的功用”。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哲学和大学的目标是一致的,二者都致力于理性的思考,都统一于人的需要,都是为了追求真理以直面事物的本真,探求世界的本然状态,求真是它们共同的精神品质。哲学作为人类理智的自觉,体现了人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的一种孜孜以求的精神。教授和学生将为真理而追求真理;他们将知道追求什么真理以及为什么这么做,大学因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学问中心。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它点明了哲学、大学、真理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

  大学之真的深层含义就在于借助哲学的力量。在理想和现实的两极不断回旋、激荡,不断回到事物的本原、朝向世界的本真、追问人类的本性,从而超越常识、摆脱平庸,将人类的目光引向人类理智的极致。培养理性是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前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看来,要正确理解教育,就要将教育理解为理智的培养,大学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个体思维的理性能力。在大学中获取知识和力量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和力量作出适当的决定。“我坚信大学所要解决的是思辨的问题”,“其他方法都不能使思辨的世界作为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呈现出来”。不论学生将来是否要过思辨的生活,智力的培养都是美妙的、高尚的,“培养理智方面优点的教育是最有用的教育”。因为理智就其本身而言就是件好事,相对智力的培养而言,其他所有的好事都只是手段。物质的繁荣、和平和社会秩序、公正和道德品行都是智力培养的手段。也就是说,理性的培养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其他都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大学对于理性的追求不应局限于大学围墙之内。它要对整个社会道德、理智和精神状况作出回应,成为社会乃至世界智性的领导者。大学的特定任务就是发展、传播和指导人类理智,大学的全部资源必须集中在提高为之服务的社会的理智水平上面。大学的目的就是实现全世界道德上的、智力上的和精神上的革命。大学在让人获取知识和力量的同时,必须参与到重建、维系社会赖以生存的价值体系中去。大学不是顺从、适应而是要改变社会现状,依凭自身积累的知识和道德力量,引领时代精神的发展。事实上理性的培养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是和哲学、思辨紧密相连的,大学人也将从中受益。

  诸多哲学家教育家也正看到了这一点,哲学家贺麟曾指出:“哲学是一种学养。哲学的探究是一种以学术培养品格,以真理指导行为的努力。哲学之真与艺术之美、道德之善同是一种文化,一种价值,一种精神活动,一种使人生高清而有意义所不可缺的要素。”就整个大学生活而言,由于哲学更多的是不断追求智慧.而非占有智慧。因而,大学的精神生活是异常活跃的、充满生命力的。大学生活也曾被界定为“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这种无止境的精神追求的结果使得大学在思想观念上往往领先于社会其他领域,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高地。而且,由于哲学总是以纯粹的真理为目标,不是以满足社会的世俗需要为追求,因而使得大学与世俗社会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与世俗同流。冯友兰曾经区分了传统哲学中的为学与为道。他说:“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大学人正是在哲学为道这一崇高追求中,逐渐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形成自身的优异与卓越。蔡元培曾经主张在大学中实施美育和世界观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借助哲学的眼光让大学人不沉溺于流变的现象世界,而转向对实体世界的意志这一最高目标的追求。在他看来,“非有出世间之思想者,不能善处世间事”。大学人就是要培养这种既立足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出世之思想,从而更好地担负起自身在现实社会中的重大使命。

  不是任何哲学都是大学所青睐的,也不是任何大学都青睐哲学的。然而真正有性格的哲学必为大学所青睐,真正的有性格的大学必青睐哲学。美国教育家希尔斯曾经指出:“这是一个通过大学使社会和个人得到完善.具有伟大指望的时代”。正如他所言,世界各国纷纷扩大大学入学机会、降低大学入学门槛,争先恐后地力图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已向普及化迈进。我国也在短期内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问题是,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中,高等教育内部存在着向下均质化的幽灵。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中.需要审慎地维持大学在理想与现实、追求真理与追逐功利之间的平衡,维系和发扬大学的哲学性格,坚持独立自由与理性,使得大学无愧于“大学”这一称号。

【浅析哲学性格和大学教育的渊源的优秀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05-02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研究08-05

浅析加强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08-24

论中国哲学“和”思想(精选8篇)05-06

浅析高校文学教育的问题与思考06-12

谈高教哲学探大学友爱教育的重要性08-06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现代教育优秀论文05-25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哲学意蕴05-19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