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课在思想品德学科中的性论文

时间:2020-06-24 08:53:43 哲学 我要投稿

哲学课在思想品德学科中的实用性论文

  人力资源的扩张,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

哲学课在思想品德学科中的实用性论文

  在有效教育哲学方式的第二个流程,教师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小组、团队等),进行梯度形态下的思维扩张,来培养学生发散性、多重性、逆向性、独创性思维。如学生对“旋涡中的一滴水”素材观察后,我让学生先个人思考,展开想象,想出别人想不到的问题或者不同的看法。一开始他们只是创设了:“为什么我国的淡水越来越少?如果地球没有水了,人类应该怎么办?我国的水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几个问题而已。

  后来我把全班分成4人为一小组交流,50个学生一下就提出了几十个问题,例如,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水有什么作用?爱护水资源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人类在哪些方面需要水?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能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时,人类还有救吗?要经济还是要环境?我们真的没有第二个地球了吗?我们能把海水变成淡水吗?……提的问题越来越多,深度和梯度也越来越广,学生的兴趣也越来越浓。难怪有关的专家说哲学方式课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是培养思想家的秘密武器,是操作艺术的高级形态。

  群体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及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能力

  不管是题型的变化还是考查形式的变化,所给的材料都具有发散性的特点,特别是问答题,要求考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哲学方式课在思想品德学科中的运用黄学清教学探新去思考、分析。但是大多数考生的观点都是比较肤浅、片面、杂乱的。学生之所以肤浅是因为没有弄清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之所以片面是因为不善于总结生活的正反经验,没有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之所以杂乱是因为没有找准事物之间的.联系点。如果平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了哲学方式课,教给学生一些哲学的思维和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那么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答题中和现实生活中就能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一分为二看待问题。例如,对课本中的“要经济还是要环保”“中学生带手机来学校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学生早恋是坏事吗”等问题,我一般都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学生唇枪舌剑的辩论,把课堂推向了高潮,群体的思辨目标得到了一定的演化。

  如通过对“要经济还是要环保”的辩论,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通过对“中学生带手机来学校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得出的结论是“弊大于利”。可见,群体的探究思辨,有利于提高学生是非判断的能力和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的能力。总之,有效教育带来了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由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教师各显身手使得课堂教学改革生机勃勃。而哲学方式课体现的是一种哲学辩证的关系,以“少就是多”“多就是少”作为调控课堂教学的重要理念渗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明白学习政治的真正意义所在。


【哲学课在思想品德学科中的实用性论文】相关文章:

1.让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论文

2.哲学方法在企业人才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3.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

4.案例教学法在哲学教学中的探索论文

5.和谐观在古希腊哲学中的理论演进的论文

6.最新的哲学科学论文范文

7.生活中哲学小论文

8.在企业管理中对老子哲学的论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