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哲学思考论文
自《内经》以来,中医基础理论几乎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社会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疾病谱乃至于自然环境都在改变,而中医基础理论却依然故我。而且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中医临床的阵地正在不断缩小,形势危急。于是,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医界兴起了一股反思的热潮,希望能找到中医学驻足不前的原因,对症下药,振兴中医。时至今日,这仍是中医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也尝试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科学哲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以科学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对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从认识论、方法论及本体论、价值论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旨在提供关于科学认识及其发展的逻辑性、历史性和社会制约性的模型,探讨科学知识的本质,获取方法、评价标准、逻辑结果和目的等。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当然也在科学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可以用科学哲学的观点来考察。
根据科学哲学的认识,理论(或假说)能得到经验证据的确证,就表明该理论具有解释或说明经验事实的可行性,从而引起科学家共同体或个人的信任,就被认为是科学的。121理论的可行性取决于理论自身的逻辑可行性、理论的可检验性以及理论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等几个方面,以下从这几个方面对中医基础理论加以剖析。
1.理论的逻辑可行性
科学理论或科学假说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命题以及得到解释的经验陈述,依据一定的逻辑法则组成的演绎系统。这样的系统必须是基本概念明晰,基本命题成立,命题之间协调而无矛盾的。因此评价理论的逻辑可行性就是要审视理论内部的结构要素及其逻辑关系。一个逻辑可行的理论,首先是具有逻辑一致性的理论,自相矛盾的和缺乏内在联系的“理论”都不是真正的理论,充其量也就是语句或命题的无规则组合。12中医基础理论在这方面还有着不足之处。首先是概念的明确性,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许多概念是模糊的,如“心阴”、“心阳”、“肾阴,,、“肾阳,,等,而对“三焦”、“命门,,概念的具体所指更是争论不断。
其次,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许多命题是否成立以及其成立的条件也有待进一步考察,主要是理论可检验性的问题。
再次,命题之间的协调性也存在着问题。中医基础理论的某些内容间缺乏内在联系,本来围绕着同一问题的不同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差,不能构成完整的理论,这也是导致中医临床上片断地运用基础理论的原因之一。
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汗有“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的理论,又有肺主皮毛,司汗孔开合的理论,还有“膀胱气化失职,津液不能化为尿液,逆行于上而出汗”13、“脾运化失常,津液旁达于四末而出汗”131等理论,但并没有一个可以涵盖以上所有内容并且明确说明不同命题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如“汗为心之液”和“肺主皮毛,司汗孔开合”间有何联系?运用于临床的时候只能是各说各的,能用哪个算哪个。究其原因,是中医基础理论以辨证逻辑为主要形式,而形式逻辑的成分较少.这是中医的特色,但一种理论如果没有了形式逻辑的确定性而过于灵活,就会变得难以掌握并且使可信度降低,还会让理论的使用者在实践中无所适从或者对其随意使用。
2.理论的可检验性
理论的可检验性是由理论的本质所决定的,理论原本是用来解释经验事实的。如果某理论不具有可检验性特征,那么该理论就不可能具有可行性。因为理论的可检验性表现为该理论蕴含着若干经验陈述,这些经验陈述可以接受经验的检验。这一点也恰好就是理论确证的必要条件,如果由一个理论不能导出经验事例,或者经验事例是不可检验的,该理论就不可能获得确证,也就没有解释或说明经验事实的可行性。例如,“物体受热会膨胀”和万有引力定律,都是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某种方式加以检验的。
由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许多基本概念是哲学、辩证思维和意象思维参与形成的产物,并不是完全以客观物质实体为基础一这也是中医基础理论区别于现代科学实体论哲学基础的特点所在,所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存在着一些可以找到需要检验的陈述却无法进行检验的命题。例如,要检验命题“尿液的生成和排泄依赖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首先要明确“肾”、“肾中精气”以及“蒸腾气化”的概念;之后,由此命题可以导出的经验陈述之一是:肾中精气蒸腾气化失常,就会导致尿液生成和排泄的障碍。要想验证这一陈述,最大的困难是如何确定“肾中精气蒸腾气化失常”的状态,“精气”看不见摸不着,其“蒸腾气化”更是难寻踪迹(包括其内在和外在的表现)这里,虽然可以得到理论的经验陈述,但是其检验却是无法实施的。因此,不能照搬现代科学的检验思路,但必须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自身的特点提出新的检验思路,毕竟理论如果是不可检验的,就无从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难以使人信服和接受,更谈不上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来取得发展了。
3.理论的经验解释力
理论可行性的关键在于它解释经验事实的能力,而逻辑可行性与可检验性只是解释力的必要前提。一般地说,科学家考察理论的可行性,首要的是关注理论对经验事实的解释能力。从现象E。中逆推的猜测性理论H是否具有可行性,就在于它能否用来推导现象E。以及相关的同类现象El、E2、En。如果逆推理论H是可行的,那么,应能导出;
在考察理论的可行性时,对现象的解释是主要的。这是因为理论原本就是用以说明现象的,同时科学活动的目的也在于建立既可圆满地解释巳知事实又可成功地推导未知事实的理论。所以理论可行性的评价也就主要表现为对理论解释力的评价,这种评价只是从逻辑上对理论进行的主观评价,不同于评定理论真理性的事实验证。在理论可行性的评价中,有时还出现这种情形:当某一逆推的理论H能够成功地解释更多的新事实时,人们也由此得出H是比较可行的。正如库恩所指出的:人们评价、选择某一理论的标准之一就在于,该理论“应有广阔视野:特别是,一种理论的结论应远远超出他最初所要解释的特殊观察、定律或分支理论。
以中医基础理论肝失疏泄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引起“肝脾不和”的理论为例,它应该是由精神抑郁、胸胁胀满等肝失疏泄的症状和腹胀腹痛、泄泻便溏等脾失健运的症状共同或先后出现的现象逆推而来,而且似乎也可以再推导出上述现象。但是,对于为什么还会有仅有肝失疏泄的症状而没有任何脾脏异常的症状这一现象的解释,它就无能为力了。如果说是肝病未及脾脏,那么怎么样肝病才会影响脾脏呢?是病久、病重,还是其它什么情况?还是不甚了了。如果这一点不能解决,那么这一理论对其来源现象的解释就不能算圆满,因为理论并未阐述清楚现象产生的条件,而仅仅是说明了一种可能性。理论不能够对现象作出圆满的解释,也就更难以期待以此为起点解释新的现象和做出预测了。
由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做以下设想,要使中医基础理论更加科学化,可以先将其整理成为一个独立于哲学因素的内部和谐一致的逻辑演绎体系,再研究其可检验性与经验解释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最终成为更加科学的理论。在理论整理以后,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将理论量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这种研究的意义在于,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审视中医学理论,探讨其与科学理论之间的差异以及向科学理论发展的可能性并具体实践。即使是得出否定性的结果,也可以为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探讨作出阶段性的结论。最后要说明的是,本文无意机械套用科学哲学的标准,把中医基础理论改造成为完全符合西方科学理论标准的理论。因为就“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的理论”等问题,科学哲学本身也在探讨,目前它还不能够作为衡量理论科学与否的决定性尺度,而只能算是一个供我们用以审视中医基础理论的视角,发现中医基础理论的某些不足,加以改进。毕竟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任何科学理论,还是应该有其共性的。同时,这种研究也可能反过来促进科学哲学的发展。
【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哲学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中医哲学的原创思维意蕴论文02-13
当代医患关系哲学思考论文04-24
企业哲学理性思考论文03-06
我国哲学与中医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02-22
谈谈艺术与科学的哲学思维论文01-01
关于GDP的哲学思考论文参考文献12-09
哲学的人生启迪思考论文(精选5篇)01-26
提升哲学素养的思考03-13
对哲学的看法论文03-08
学习哲学论文01-0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