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哲学思考论文

时间:2020-09-07 11:08:47 哲学 我要投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哲学思考论文

  摘 要: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以其富有前瞻性的教育视野、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地区、学校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从课程不同的活动领域出发,努力实践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对推进这门课程起到了巨大的、深远的作用。作为课程的参与者、研究者之一,通过自身的实践与反思,对当下的课程实施提出一些思考,供大家借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哲学思考论文

  关键词:实践活动;课程;哲学思考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1.从两个活动说开去

  活动1:一位教师在课上展现了学生研究小组对"秦淮小吃"的研究成果PPT,图文并茂地呈现出南京秦淮小吃的历史起源、特色小吃、评价等多媒体信息,可谓制作精美,夺人眼球。

  活动2:"走进明城墙"研究活动成果展示课上,研究小组展示了一块破损的明城墙砖,并围绕这块"来之不易"的城砖,成员分别介绍了这一城砖所处的环境、本身的质地与重量、与普通墙砖的区别、城砖上的文字信息及其意义等研究发现,并没有丰富多彩的课件。

  如何评价两种不同的研究成果展示方式?如何评价学生两次的研究行为?

  2.课程的核心与特质

  很少有人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什么提出要在3~9年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其实,产生问题的原点就在当下。

  (1)前不久,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对中国学生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常常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基础打得比较扎实,只不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弱一点,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在10多年前,我招收的中国学生都非常优秀,但是现在的中国学生在哈佛的表现并不那么出色,遇到问题根本无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甚至不能继续读下去。"

  (2)现在如果输入关键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进行百度搜索,可以获取的新闻总量约为1520000多篇。

  (3)据权威预测,未来30年,人类的科技知识总量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加100倍,而且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其基本点都集中在如何使本国的青少年具备21世纪社会所必需的"关键能力".这种"关键能力"可以比较集中地概括为运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及责任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而要培养这些能力,传统的以知识存储为目的的教育就显得难以胜任了。

  当我们把学生需要的这种关键能力映射到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中去,那么这门课程的核心价值也就越发明显,简言之四个字:学会研究。

  在"学会研究"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课程也就具备了这样两种特质:首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其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3.回眸审度活动价值

  再将目光回转到上述的两个活动,我们可以鲜明地发现活动1的研究活动并不成功。因为这是一种缺少实践行为的研究,是一种建立在收集资料基础上缺少深入分析与研究的一种伪成果,而活动2的研究小组的全体组员基于这一"物体",结合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进行多角度的发散思考与探究,获得了第一手的丰富资料,并有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可能这些成果并不那么"醒目",但动人心魄,这是真研究。

  二、课程领域中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形态是什么

  1.现状

  由于目前教育界整体对于课程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了课程的实施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笔者所见为例:概念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普乐课堂、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翻转课堂、头脑风暴、各种各样的校本课程等都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形态。

  2.厘清

  (1)综合实践活动隶属活动课程,既不是学科课程,也不是综合课程。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2)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四大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

  (3)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不等同于学科课程中的综合性活动。

  反观其他学科课程、综合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中设计了"综合性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数学则注重引导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科学课程更注重通过观察、测量、实验、探究等"做中学"实践方式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同样十分强调观察、考察、探究、辩论会、社会宣传等学习方式。但是,这些都是不综合实践活动。

  学科类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是在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中展开的,()所开展的活动内容都与其相应的学科领域直接相关。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面向学生生活、面向实际、面向社会,它不具有特定的学科体系。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但它并不受体系化知识框架局限。

  学科类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学习目的:必须以掌握系统学科知识为基础,同时发展学生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更直接地指向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学科类的综合性实践学习往往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则因活动主题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与属于课堂教学任务以外的课外活动也互不隶属。

  3.形态

  由于人类研究活动具有可持续性、可生发性的特点,因此,课程领域内的研究性学习不是一种"点"状的教学模式,它必然是在具体主题的统领下构成一个主题课链:

  三、课程能够在哪些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契机

  1.给学生一片关注的天空

  引领他们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从2010年起,笔者所在学校每年的寒暑假都要全校分低、中、高年段布置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展开主题研究:2010年寒假"探讨春节习俗",同年暑假"我眼中的家乡";2011年寒假"十二生肖文化内涵",同年暑假"倡导‘低碳’生活,打造‘绿色’青奥";2012年寒假"提倡‘科学饮食’,促进‘健康成长’",同年暑假"推广垃圾分类,迎接青奥盛会";2013年寒假"拒绝垃圾食品,关注健康人生",同年暑假"红领巾寻访美丽江苏";2014年寒假"认识雾霾天气,提高自护能力"……

  2.给学生一个交往的场景

  引领学生超越自我,应对各种人际互动,在交往中学会交往。

  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提供研究的契机,笔者亲自带领学生去实地探访,让学生亲历采访与调查的实践过程,为主题研究提供最准确的资料。

  在"庄稼的生长"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深入田间地头,下农田、访农户,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中探索庄稼生长的奥秘。

  在"飞机的秘密"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但积极搜索资料,合作研究,还来到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展览馆,在讲解员精心的介绍中,探索飞机的秘密。

  在"植物王国寻秘"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发现,了解植物王国的奥秘。这三张照片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中山植物园,实地考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在"中国传统美食"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悉心学习厨艺,亲自买菜、择菜、洗菜、烧菜,发现了美食制作的秘密,还举行了班级美食汇,邀请校长、教师、同学共同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

  3.给学生一个展现个性的舞台

  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展个性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在一次"垃圾分类"活动经验总结会上,学生深情回顾了研究过程中知识学习、采访指导、调查设计、信息反馈、归纳统计、展示汇报的全过程,畅谈自己的经历或体会:有的说,借助实地采访,自己掌握了采访的一般方法;有的说,通过调查统计,自己学会了如何与陌生人交流;有的说,基于归纳统计,自己巩固了数学课上所学的知识;有的说,运用小组合作,自己在同伴面前有了更多的发言权;还有的说,通过家长的帮助,自己体验了不同于学校的社会生活……

  四、当下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主题资源包(库)使用的硬伤

  (1)缺乏系统。资源包通常是将一些主题整理后编辑在一起,其中主题内涵与外延大小不一,各年级内容重叠,甚至活动方式、方法、流程重复严重,无视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水平、认知需要。

  (2)可操作性不强。有的主题内容过于简单,但仍然安排数个课时,怎么教让人摸不着头脑。

  (3)缺少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十几个主题,哪个上,哪个不上,仅仅凭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行不行?然而,学生的兴趣能够始终保持稳定吗?

  2.课型的高度重复与流程化

  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很少去思考是不是各种活动都适合这些课型、是不是各个年级都适合这些课型、简单呆板的课型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具体情境。

  3.方法指导的"度"难以把握

  科学方法都有相应规范严格的体系和操作流程,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学到什么程度难以把握。

  4.学生研究活动的质量难以评价

  当合作团队完成了合作研究后,教师评价的依据是研究的过程还是研究的成果?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

  简言之,目前"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如何检测学生的研究质量"已经成了课程进一步推进的关键,所以"能力目标(序列)的构建"和"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成了课程开展的当务之急。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和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固能写之;出乎其外,固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深入研究课程活动特质,找寻其高效开展之道,就是"入乎其内";站在课程论的价值高度,审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不断实践与研究中发掘、反思问题,尤其是关于核心价值的问题,就是"出乎其外".在"出"与"入"之间,去寻找最佳的课程实施途径与方法,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之路走得更快、更稳!

  参考文献:

  施建东。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实践与思考.江苏教育研究,2007(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哲学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1.新课程革新下实践教学的思考论文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和谐教育环境下的行走的教育论文

3.实践哲学的价值性理念论文

4.分析世界古代史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5.浅析我国管理哲学的哲学思考论文

6.分析世界古代史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

7.提升哲学素养的思考论文

8.哲学教育创新的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