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和谐发展哲学底蕴

时间:2024-07-27 23:49:54 哲学 我要投稿

谈谈和谐发展哲学底蕴

  导语:探讨协调发展的哲学底蕴,其真正目的是充分认识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任何事物不是单一存在的,具有统筹兼顾、动态平衡及和谐统一的发展内涵,更好地指导我们提高工作效率。

谈谈和谐发展哲学底蕴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协调发展的实质就是要重组、整合和优化各种关系并使之处于恰当的比例关系当中,因此,只有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平衡和和谐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才能最终实现这一目标,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协调发展。

  一、统筹兼顾的协调发展哲学底蕴

  在“统筹兼顾”中,“统”指的是统揽、总揽,就是宏观调控,适时适当地干预;“筹”指的是筹划、协调;“兼顾”则强调,既要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又要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解决好方方面面的矛盾。要求我们在管理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发展战略,执行发展政策,采取发展措施时,做到总揽全局、全面规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其一,统筹兼顾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现实的事物,一般都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在多种矛盾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的。一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制约着非主要矛盾,不首先抓住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不容易解决好;另一方面,非主要矛盾又影响和制约着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利于推动主要矛盾的解决。而且,随着条件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发展阶段的推移,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抓住主要矛盾,又必须注意掌握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发展。在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其二,统筹兼顾是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众多方面、诸多要素组成的统一的整体,这些众多方面和诸多要素不是截然分开、各自独立的,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在相互影响、相互交错运动中,彼此发生相互作用,共同向前发展的。这就要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统筹全面发展,做到全面考虑、全面兼顾、全面规划,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整体推进,全面进步;统筹协调发展,做到周密计划、平衡统一、合理安排、比例适当,实现从非均衡型发展不断走向均衡发展;统筹可持续发展,做到瞻前顾后、从长计议,保持发展后劲,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久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统筹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协调好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满足不同阶层人群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

  二、动态平衡的协调发展哲学底蕴

  其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与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中,一事物离开与他事物的联系,就谈不上存在,更谈不上发展。从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事物的发展必然在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之中的辩证发展,因此,只有兼顾其他方面,协调平衡好各方面的关系,事物才能健康发展,否则,就是畸形的、单一突进的发展,就会导致事物的停顿和倒退。而这种协调平衡也是动态的,是从不平衡走向平衡,然后,又走向不平衡,再走向平衡,这样循环往复的促使事物向前发展。其二,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要在社会基本矛盾的层次上实现和促进动态平衡协调发展,就必须科学地理解和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我们不能脱离不平衡来看待平衡,不能把协调直接等同于平衡。不平衡的存在是平衡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如果只有平衡,没有不平衡,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就不能发展了,就固定了。”[1]因此,不包含非平衡在内的平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协调,协调发展就是包含不平衡在内的平衡。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脱离平衡来看待不平衡,借口不平衡的绝对性而否认相对平衡,进而否认协调。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总是平衡了又不平衡,必须注意的是,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限度,不能随意扩张。一旦条件具备,就必须及时跟进,力求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在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中,虽然允许在短时期某一方面问题可重点把握、适度超前,但这种重点把握和适度超前必须保持在一定的幅度之内,每一方面的发展都不可能离开其他方面的条件而过度超前。

  一旦某个方面出现过度超前发展的情况,引起与其他方面发展上的严重失衡,必然最终影响社会发展的全局。因此,要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始终注意和解决好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平衡问题。只有保持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才能使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实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跃迁。

  三、和谐统一的协调发展哲学底蕴

  其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定。尽管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但是,“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质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这就是说,矛盾着的双方或系统中的要素只有处在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匹配、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才存在着通过相互排斥而实现发展的可能性。斗争性的存在是以同一性为前提的,同一性是在斗争性中获得规定和发展的。它们之间必须保持绝对的斗争性(非统一)和相对的同一性的和谐,也就是必须使矛盾的诸方面或系统的诸要素之间保持和谐的统一。其二,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

  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由于社会系统中各种要素的协同作用,要素之间只有保持优化组合,才能够维持社会系统的和谐统一和良性互动,从而达到一种有序的稳定和谐结构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要求达到社会诸要素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求得最佳的群体发展效应,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每个要素都具有特定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种要素都不可能替代其他要素,某一要素的发展都不应以牺牲另一要素的发展为代价。因此,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内,社会各种要素的发展应当是和谐统一的,这是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并不是一种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僵死、静态的和谐统一,而是一种动态的、发展中的和谐统一。

  体现在对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划与指导上,就是要分清轻重缓急、孰先孰后,而不是平均对待、齐头并进。这是因为,虽然社会发展要求各个领域发展的协调与和谐,但是这些领域的发展任务不可能全面铺开、同时到位,就会出现发展过程中的相对不协调、不和谐、不统一,当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之逐步走向协调和谐统一。

  四、结语

  笔者认为,探讨协调发展的哲学底蕴,其真正目的是充分认识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任何事物不是单一存在的,具有统筹兼顾、动态平衡及和谐统一的发展内涵,更好地指导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满意度,倡导高品质,减少损失,减少惩罚,减少懊悔,有益于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协调统一、持续发展。

【谈谈和谐发展哲学底蕴】相关文章:

谈谈和谐发展哲学底蕴论文11-21

谈谈科技发展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12-04

浅谈两个社会的哲学底蕴02-21

谈谈艺术与科学的哲学思维论文01-01

谈谈现代企业管理的哲学反思12-06

中国画的独特性\底蕴和发展11-24

儒家政治哲学的产生与发展12-09

和谐共生 素质教育的哲学观的论文11-19

谈谈市政规划循环经济发展策略11-29

浅论工程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与走向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