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析中国哲学审视中西学术差异
中国哲学的学术有自己关注的话题重点、体系、内在标准、研究方法,怎样分析中国哲学审视中西学术差异?
近些年学术界谈论中国学术的合法性中国哲学研究的范式和发展问题,涉及到学术标准规范方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特点和话语权等问题。本文以作为国学和中国智慧体现的中国哲学为例进行具体的论述,区别中西人文科学主要是哲学的差异和相同性、相似性主张一方面按照中国特色进行研究。包括风格行文不能简单地要求和西方一致.另一方面需要参照国际标准(规范)进行.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一、中国哲学的有无之境
有无中国哲学,这一问题在近代西方学术东渐中凸显在西方强势背景下,有的人怀疑、否认中国哲学的存在判断中国有无哲学就看哲学如何定义和确定哲学的标准是什么中西哲学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不可因为不能完全对应符合,而否认中国哲学的客观存在和独特价值牟宗三认为中国学术思想既鲜与西方相合.自不能以西方哲学为标准来定取舍若以逻辑与知识论的观点看中国哲学.那么中国哲学根本没有这些.至少可以说贫乏极了若以此断定中国没有哲学.那是自己太狭陋中国有没有哲学.这问题甚易澄清什么是哲学?凡是对人性的活动所及以理智及观念加以反省说明的.便是哲学。
西方著名学者承认中国哲学的存在,对其独特价值进行了赞扬和研究,他们认为中国哲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著名哲学家罗素美国的中国文化研究专家史华慈和安乐哲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西方之智慧》就暗含了对东方中国哲学的肯定。史华慈认为中国的哲学智慧价值很大“中国儒家道家和墨家兴起都有—种高瞻远瞩的倾向一种追问和反思、‘以及出现了新的积极的视野和通见。史华慈在他的〈〈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一书中说和古希腊的思想一样,中国古代思想并没有对^代文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单一的回答......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可能出现某种普世性的属于整个人类的论域安乐哲作为研究中国哲学的大家.他的纟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强调中国哲学的独特性和对世界哲学的贡献.在接受记者访问时他谈到儒学对于人类经验有其独立的视野.儒学最重要的贡献是提供了西方伦理学传统之外的另一选择。西方绝大部分伦理学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而儒学中的‘个人,是处于关系中的‘个人、强调人的关系性、共生性。这个理念非常健康.它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图景,,当代美国学者承认中国哲学并出版了大批研究著作,例如顾立雅的《孔子与中国之道》、孟旦的《早期中国“人”的观念郝大维和安乐哲的《通过孔子而思》、牟复礼的《中国思想之渊源;芬格莱特的孔子:即凡而圣;列文森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安乐哲的和而不同:比较哲学与中西会通》百瑞的《儒家的困境》等.积极推动了中国哲学在西方的传播。
如果中国人不承认有中国哲学,是奴性和败类的表现。由于中国近代长期作为殖民地,西方哲学有霸道的话语权,使一些人产生了自卑和崇洋媚外心理.丧失了文化自信、自觉、自强.甚至自甘堕落,失去了学术和人格上的独i和尊严牟宗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时至今日,东西方都应互相尊重平视,藉以调整、充实、并滋润其文化生命中国人少数不肖徒,‘再抵死糟蹋自己,不自爱重.那只可说是其买办之奴性已成.自甘卑贱这只是中国之败类。
二、中西哲学的差异
中国哲学的学术(学问)有自己关注的话题重点、体系、内在标准、研究方法,有自身的特殊性能按照西方哲学、的模式来衡量中西哲学的文化背景、服务对象差别很大西方哲学是在古希腊上层^族大雅之堂的“形而上学'中国哲学家则面向社会大众,试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造福芸芸众生;西方哲学强调严各的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没W经过专业训练不可能掌握和领悟.中国哲学则强调日常生活,关注世俗层面的接人’待物“洒扫应对”的感悟和智慧运用认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语)、“满街都是圣人”(朱熹阳明、王艮都有此^法y例如.惠能从舂米、种菜、扫地等打杂事务中脱颖而出成为禅宗六祖、.就是典型代表在谈到中西哲学的差异时梁启超说得好所谓西洋哲学.那才真是贵族的、少数人爱智娱乐的工具研究宇宙来源.上帝存、否.惟有少数贵族.才能领悟得到晚近虽力求普遍.渐变平常.但是终未做到儒家道术.因为笼罩力大.一般民众的心理风俗习惯,无不受其影响所以研究儒家道术,不单看大学者的著述及其理论.并且要看政治上社会上所受他的影响。
中西哲学研究的内容侧重点差异明显西方哲学讲究知识论、逻辑学、真理观,中国哲学强调人生观、为人之道、处世哲学。中国哲学面向人生和社会:希望能够k点迷津、安心立命,西方主流哲学则在逻辑上十分讲究,强调纯粹知识的推演.不甚干预世俗的生活梁启超考察西洋文化此有深刻认识西洋哲学由宇宙论或本体论趋重到论理学,更趋重到认识论。彻头彻尾都是为6求知,起见。所以他们这派学问称为‘爱智学,,诚属恰当中国学问不然与其说是知识的学问毋宁说是行为的学问,对中西哲学的差别不同角度的概括一直持续.各有千秋。李艳辉认为:“西方人讲‘用脑、中国人讲‘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重理性和逻辑.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重直观和体悟.西方人讲天人二分,中国人讲天人合一.等等/’中国哲学的三大派别儒释道都关注生命之学,成为中西哲学差异的又一个方面。中国哲学历来一直主张“生民为本,周易》强调“生生之为大德”。儒家提倡君子之道在于利于苍生.墨家主张兼爱之道在于利天下,道家探讨自然之道希望人生自在浪漫逍遥.都着眼于生生不息牟宗三认为:“+国^学以生命,为中心。儒道两家是中国所固有的后来加上佛教,亦还是如此儒释道三教是讲中国哲学所必须首先注意与了解的二千多年来的发展.中国文化生命的最高层心灵都是集中在这里表现。对于这方面没有兴趣.便不必讲中国哲学。对于‘生命,为中心的学问没有相应的心灵,当然亦不会了解中国哲学,以西方哲学为标准来在中国哲学里选择合乎西方哲学的题材与问题.那将是很失望的,亦是莫大的愚蠢与最大的不敬。
中西哲学研究的内容不同点甚多梁启超和傅斯年认为将西方的phibSoPhy翻译为“哲学'并且移植界定“中国哲学'是简单地将西方学问搬到中国、缺乏对应的内容实在不妥值得反思。
傅斯年i928年所作纟战国子家叙论》略云:“斐洛苏非(philosophy)”译言爱智之义像純拉底那样的爱智&诸子以及宋明理学是有的.像柏拉图所举的问题.中土至多不过有一部分,或不及半;像亚里斯多德那样竟全没有.拿诸子名家理学各题目与希腊和西洋近代哲学各题目比,不相干者如此之多.相干者如此之少,则知汉土思想中原无严格意的斐洛苏非一科中国哲学,一个名词本是日本人的贱制品。
中西哲学的文化背景侧重点等差异要求我们注重中国哲学的特殊性:采取独特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用中国语言,突出中国风格.讲究中国习惯例如.中国古代的书信、游记、对话、会谈等具有很强^学术性现在看‘仍然属于‘贵的学术成果起码是重要的学术线索按照今天西方严格的学^论文、著作规范要求,^们肯定被排除在学术领域之外:现在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往往固定化八股化^例如:论文要求有“引论—正文—^论”,排除了“文无定法,,的独特的、多样化风格;哲学硕士论文一般要求在2万字以上,即使言之k物也要拼凑达标仅以数标准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仅仅五千言.现在很难符合本k毕业论文字数要求.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样的做法,似乎是严格遵循学术规范,但却忽视取消了学术生态的多样化.更奢谈中国特色了。如小说、电视剧等文艺作品也严格按照这样的统一规范衡量对待,更无所谓“百花齐放'也许就没有读者和观众了目前学术刊物的发行危机和读者的流失,不能说与此无关。
中国哲学的独特性告诉人们,不应该与西方哲学简单比附或者生搬硬套.更不应该唯西方哲学和学术规范为尊石峻认为,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要有独特的研究方法他评论黄子通的《儒道两家哲学系统一书,指出中国哲学“研究基本概念或基本名词的时候,切不可用外国的概念或者外国的名词来比附用西洋的套子去套.
或者把中西绝对不同的名词,活剥生吞地等同起来,于是乎对于中国哲学生了许多误解”。余纪元认为:“通常当我们说不要把西方的哲学概念强加于中国的古典思想时,其实是指不要把西方的某种哲学概念(一般是指占统治地位的分析哲学)做框架。中国哲学的自身理性虽然与西方主流哲学传统相悖,却与后现代诸多流派的视角相物合。
其实西方学者承认尊重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越来越强调“中国式,,他们进行中国哲学研究,开始尊重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了。例如.美国的^君子”一词的翻译就有K)多种.争论不休,常见的gentleman的翻译以西方“绅为参照.方便了理解,但这是以西方来解读中国.有不少不恰当的地方,例如孔子心目中的“君子”纯粹是以道德情操作为衡量标准的,不是以“绅士”的地位、爵位衡量的;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君子”讲究男女有别,不像西方“绅士”那样要为女士献殷勤、做奴仆^还原中国哲学并进行地道的表达,-免歧义,现在流行的一种翻译.就是按照“君子”一词的语发音翻译成junzi或者churrtSZe。近年来.西方“汉学”到“中国学”的概念演变.也表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研究方法的转变.尊重文化的独特性平等地进行研究和交流柯文认为“西方中心论”实质上是一种“种族中心主义'而“种族中心主义”必然导致对儒学的歪曲,应从“西方中心论”转变到“中国中心论'这样一方面是尊重另一方面的确是研究主题对象与方法的需要他说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研究西方冲击之后中国历史的美国学者.最严重的问题一直是由于种族中心主义造成的歪曲”针对这种弊端.他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上述三种儒学观的“中国中心观'对于这种新的研究模式.柯文指出应该从中国而不是从西方着手来研究中国历史.并尽量采取内部的(即中国的)而不是外部的(即西方的)准绳来决定中国历史中哪些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柯文解释道我使用‘中国中心’一词时绝对无意用它来标志一种无视外界因素.把中国孤立于世界之外的探讨这段历史的取向;当然我也无意恢复古老的‘中国中心主义'即含有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的意思我是想用‘中国中心’一词来描绘一种研究中国近世史的取向.这种取向力图摆脱从外国输入的衡量历史重要性的准绳.并从这一角度来理解这段历史中发生的事件。
三、中西哲学的共性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应该也必须交流与对话,从而才能推进中西哲学的互动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国哲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哲学与文化,这是中国哲学研究者应该承担的责任承认差异同时寻找共同点是东西哲学沟通的需要我们不能因为学术上存在差异和学术生态的多样性,而放弃比较研究和相互沟通交流。不同的学术生态的呈现是正常现象的反显示了不同国家对人类的独特献和魅力。
近代西方的学科分门别类.强调分析.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是中国文化世界化的大趋势蔡元培即用近代学科观念来看待中国经学、史学及诸子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近代的阐释“是故《书》为历史学4春秋》为政治学为美术学《诗》亦美术学而兴观群怨,事父事君,以至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则赅心理>理及理学,皆道学专科也。《易》如今之纯正哲,则通科也。
应该将中西哲学的共性和个性加以分别,进行综合、贯通研究.避免过分极端自说自话、各自为政的裕法。在‘球文化融合的、大背景大、趋势下,如果过于强调中国哲学的独特性,不i动与西方哲学交流就容易孤芳自赏.中西哲学对话就可能出现障碍.西方主流分析哲学就会更有理由不把中国哲学“作真正的哲学看待德国的中国学家罗哲海指出.中国哲学具有重要价值.需要在现代西方进行整合加以思想的中西贯通重建和利用,这样才能有利于中国和世界“中国哲学具有一种不仅对于中国本身而且对西方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无论对中国人或西方人而言.古代中国的伦理学并非只是文献学上的课题.而是一个与伦理学本身关系重大的议题这样一种议题需要一种特殊的方法论—用哈贝马斯的话来说,可以称做重构。
对“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中西学者殊途同归,已经成为共识。学界大多数人主张应该一方面切实地按照中国文献的经典进行诠释.认真对待原始文本,另一方面需要站在当代的理论高度进行审视,发掘、发现其现实价值和问题.加以合理运用。刘笑敢在〈<诠释与定向: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之探究》一书中指出,关于中国哲学诠释传统和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的研究是注释诠释还是创构?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是“以中释中”还是“以西释中”?值得深入反思。依据经典进行认真研究,挖掘其价值,是应有的正确路径。美国学者郝^维和安乐哲〈通过孔子而思》中指出.客观地再现孔子哲学的真实情况,才能发现儒家的重要价值,促进世界哲学研究的活跃:“我们希望.通过展现孔子思想最具活力的那些层面,我们的工作会推动某种思想过程的形成,该过程不仅对于孔子思想来说是真实的;而且,于重新体认哲学活动本质与功能这两个层面的价值也将会有所贡献”。中西哲学的互动,其路径可以由西到东,也可以由东到西即是说,可以从西方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儒家思想.或用中国哲学的范畴来分析西方思想.从而发现两者的相似、相同之处例如.分析哲学家赫尔伯特.芬格莱特的孔子:即凡而圣可谓其中的代表.他用西方哲学来解读孔子.而用东方儒家思想来反思西方哲学从而发现两者的差异的著名汉学家郝大维和安乐哲的纟通过孔子而思》,就是这一方法的典范。他们的目的.都是在中西哲学之间架通桥梁。
仅仅从单一的、固定的西方维度看待中国哲学.是片面的和危‘的在西方哲学强势的情况下,中国哲学目前在世界上显得弱势,但是中国哲学作为浓缩的中国精神对复兴中华文化有独特的意义,应该得到比较多的关照.特别是方法上应该更新,尤其是打破“西方主宰论'刘笑敢认为机械地照搬西方哲学体系和方法,甚至全盘西化来研究中国哲学,是生搬硬套.会带来很多问题.即“借用现成的西方哲学概念来定义和解释中国传统思想之术语所难以避免的枘凿不合的现象。中国文化背景和文本.需要还原其真实的场景才能再现鲜活的内涵.儒的含义理解就应该这样美国学者齐思敏在其<〈物质道德:古代中国的伦理和身体一书中指出.要认识中国哲学思想,文本应该回到中国场景.运用中国语言.才能真正明白例如.就“儒”来说,用“Ru”来指称先秦的儒.比用‘Dorifueiem”更加准确在他看来,先秦时期“儒”,指的是一群以使用古代礼仪文化知识为生的人,孔子虽然是这群人的最杰出代表,但是这些人并不一定就是孔子的直接追随者,不同的儒生有着不同的礼仪传统,所以才有“君子儒”和“小人儒”之分。
中西文化需要认识差别、求同存异加强对话沟通作为哲学,中西都有4性,强调+宙观、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探讨认识论、真理论、^法论,引导人类精神,追求价值理想“形上学的途径,也就是哲学的途径”。方东美指出中国哲k乃自辟畦径.独创典型,孕育出别具一格之形上学体系。”[⑷西方哲学传统在于二分法,强调主体与客体人与我的两极对立,进行分析细化解剖,不适^中国哲学的境界。“中国哲学一向用二分法以形成对立矛盾.却总要透视一切境界,求里面广大的纵之而通、横之而通周易名词,就是要造成一个/旁通的系统,这样的见解,不仅仅适合于我们认识中外哲学的差异而且也是我们寻求中外哲学联通的妙计。
总之,我们认为中西学术存在差异.务必有清楚的认识:文化背景探讨主题方法运用学术规范理想境界等不同,不能以西方代替中国.生搬硬套我们过去的研究,往往忽视中国哲学或者学术的独特性,这样的教训务必记取同时,中西学术有必要加以沟通.寻求共同点(相似处借鉴有效方法进行文化交流,此乃顺应世界学术互动发展的应当举动。
【析中国哲学审视中西学术差异】相关文章:
简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政治思想06-10
简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政治思想08-04
中西方体育哲学区别05-25
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分析论文04-15
简析地方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实践研究08-19
简析经济学与哲学双重语境中的劳动概念06-14
谈中国哲学人生研究06-15
论中国哲学“和”思想(精选8篇)05-06
论中国哲学对中医精神医学的影响08-09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论文(精选7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