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翻译能力的内涵及课程教学定位论文

时间:2020-08-12 09:29:39 商务英语 我要投稿

商务英语翻译能力的内涵及课程教学定位论文

  【摘 要】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应基于翻译工作的流程“译前准备、现场翻译、译后总结”,以项目教学法和翻译作坊式教学法为主体,代写博士论文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作坊设置,模拟( 实战) 演练”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职业、进入职业角色、适应职业环境,提高职场翻译能力。

商务英语翻译能力的内涵及课程教学定位论文

  【关键词】 商务英语; 翻译能力; 作坊式; 教学法; 一体化设计

  一、 采用作坊式翻译教学法的必要性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必须适应典型的商务工作场景( 任务)的要求,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必要的翻译技能。传统高职翻译教学停留在“翻译理论讲授 + 翻译技巧讲练 + 笔译实训 + 简单口译实践”的模式上,虽然保证了实践环节的教学,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并非同步,往往是讲完翻译理论和技巧,再让学生做练习,代写博士论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做”有机融合不足。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职场翻译能力的要求,教学单位应和合作企业紧密合作,明确课程教学定位,在此基础上共同开项目化课程,采用基于工作流程的作坊式翻译教学法,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作坊设置,实战( 模拟) 演练”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二、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能力的内涵及课程教学定位

  目前,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一般就职于中小民营、私营企业,聘用的英语专业毕业生通常并不专门从事翻译工作,而是担任外贸业务员,跟单员、报关员,外贸单证操作员,宾馆酒店服务员,以及导游等基层岗位工作,必要时兼任翻译。翻译更多是这些岗位的一种工作工具,因此,“高职翻译是一种初级‘工具翻译’,商务英语毕业论文范文它保证自己与外商沟通畅通外,同时也负责公司内部管理者与外商的沟通。”( 曾昭涛,2009)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的能力组成要素可分解为基本的英、汉语信息交流能力; 基本的商务专业知识及商务文化知识; 从事初级翻译工作的转换能力、灵活处理翻译问题的变译能力、对翻译资源的使用能力。高职商务英语翻译的课程可以定位于培养商务助理( 翻译) 人才。这种能力与课程教学定位是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设计的各环节都要服从这种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 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设计

  总体思路: 以商务英语翻译能力培养为本位,开发基于真实翻译市场需求的模块化课程( 翻译项目) ,制定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方案,以任务驱动为手段,基于翻译工作流程,采用作坊式翻译教学法,实现“教”、“学”、“做”有机融合,力求授课内容与职业工作相匹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最大整合,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1、教师如何教

  教师和翻译公司合作,对翻译市场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即拟定课程教学内容模块( 翻译项目) ,并依据翻译项目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实施作坊式翻译教学法,科学管理教、学、做的过程,并对学生学习适时评估。

  ( 1) 整体设计。依据助理级商务翻译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内在联系,设计好教学内容模块,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翻译项目。依据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每个课程模块对应的翻译知识、翻译技巧和职业素质。

  ( 2) 单元设计。细化每一个翻译项目下的典型翻译任务,确定完成任务所需要掌握的商务知识点,能力点及翻译职业素质。

  ( 3) 教学方法设计。以任务驱动为手段,基于翻译工作流程,采用作坊式翻译教学法,课内、课外学生要经历一次完整的翻译实践过程,完成各单元翻译项目。以笔译任务为例说明基于工作流程的作坊式翻译教学法的运用。翻译作坊就是“一群从事翻译活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就某项具体翻译任务进行见仁见智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通过不断协商,最终议定出该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同的译文的一种活动。”( 李明,仲伟合: 2010) 翻译作坊工作模式移植到翻译课堂,就形成了一种促进师生互动,强调学生参与作用的一种过程教学法,可称为作坊式翻译教学法。班级学生分组,每组 4 至 5 人,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工作坊或工作室。每组给自己的工作室命名。

  考虑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特殊性,将组内人员的层次至少划分为三层,即英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者、代写博士论文商务知识比较熟悉者和普通者,做到各小组之间的英语和商务知识水平的相对平衡。这样组内人员在合作学习时可以取长补短,组与组之间的学习效果评估也有了可比性。

  ( 1) 译前准备阶段。教师为每个小组分发翻译项目材料,作为学生的翻译任务。各工作室成员开始阅读材料,提取专业术语,查阅专业词典或工具书,制定统一的术语表; 查阅教师准备的文化背景材料,理解文本中涉及的'商务或文化背景知识。初步理解原文后,各小组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文本的结构,功能,行文方式及语言特点。最后教师结合点评各小组的意见,讲解这一类型商务文本的功能、语言特征及翻译标准与翻译策略,旨在明确翻译任务的目的和要求。

  ( 2) 现场翻译阶段。理解: 各作坊成员进一步研读原文。对于理解有争议的地方,或者长难句较多,理解起来较难的地方,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分析各语句信息的内在逻辑联系,以透彻理解原文。表达: 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翻译。完成后,各作坊成员相互检查各自的译文,对有争议的译文进行讨论、修改,得到本小组的译稿。

  ( 3) 译后总结阶段。各小组代表在全班当众宣读自己团队的译文,其他团队评价此译文的优劣,尽可能提出完善意见。课后小组继续修订译文,下次课交定稿。此阶段教师主要对各小组的评价活动予以指导,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翻译结论,并总结翻译技巧和翻译原则。

  ( 4) 教学过程控制设计。教师科学管理翻译小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小组讨论管理。课程开始前就要制定好翻译小组管理制度,比如说制定好小组讨论规则,发言次序,发言时控制好音量和时间; 发言要言简意赅; 改变观点时必须有充分的理由等等。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权利和义务参加讨论,为小组做贡献,避免出现个别学生“搭车”或独占话语权等现象。( 曹思思、谢媛媛: 2009)项目进度管理。要监控各小组的翻译过程,及时获得翻译活动中的信息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能力 作坊式 教学法 一体化设计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对策,确保翻译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学生学习动机管理。教师是顾问,必要时可以参加学生的讨论,可以指导各种翻译资源( 双语词典、翻译软件、网络资源、语料库等) 的查阅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宽容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多表扬其成绩,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乃至挫败情绪,创造愉快而又轻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并保持学生积极参与翻译活动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 5) 教学评估与考核设计。课程成绩的评定采取形成性考核的形式,由课内考核成绩和课外考核成绩合成。课内考核: 包括翻译项目成绩和个人表现评分。教师根据各小组上交的翻译项目的译文质量打分,每个小组只给一个分数,也就是小组各成员在各翻译项目都将得到相同的评价。商务英语毕业论文这种作法,使得每个小组会竭尽全力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并在团队作业中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个人表现评分。教师结合小组长填写的小组活动记录表和自己观察到的学员在翻译过程中的行为( 重点看学生参与讨论的活跃度以及发言的深度) 给出这个项目的成绩。课外考核: 主要包括翻译实践成绩和课后翻译日志成绩。

  翻译小组课后需承担校企合作单位委托的翻译任务。企业评价作为各小组成员的翻译实践成绩。翻译日志是学生描述和解释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的记录,重点记录“如何译”和“为何如此译”。还可以记录讨论时争议的问题,以及每次讨论之后译文的改动情况。通过填写翻译日志锻炼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与人协作能力。学生必在每一个翻译项目完成后及时填写翻译日志,并上交给任课教师。教师研究学生的翻译日志,系统地对学生的译文进行纵向分析,可以发现其自我提高的轨迹,提高越多,翻译日志成绩就越高。

  2、学生如何学

  高职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和表达能力相对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逐步改善学习方法和效果,是本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课内学生要通过小组合作、代写博士论文讨论,结合教师的点评,理解和把握各种商务文本的功能、语言特征、翻译原则,厘清和归纳不同文本的翻译要求、翻译思路和翻译技巧与策略选择。课外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课程资源等学习各种商务文本的语篇结构、功能、语言特点; 学习翻译基础知识; 阅读教师准备的各个翻译项目涉及的商务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材料; 在完成课内、课外翻译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查阅翻译资源,熟练掌握翻译资源的使用方法,逐步培养独立解决实际翻译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能力。

  3、学生如何做

  “做”是一体化教学中的最重要一环,包括以下维度:

  ( 1) 课内做与课外做。课内做就是课堂上完成教师指定的翻译项目; 课外做就是各作坊课后承担来自翻译市场的任务,或课堂上未完成的任务课后继续做( 例如不断完善译文等) 。

  ( 2) 模拟做与实战做。模拟做,就是课堂小组活动尽量模仿翻译公司的工作流程和职业场景; 实战做就是课后各小组利用校企合作单位,承担真实翻译项目,按企业( 客户) 要求完成译文。

  四、 结语

  虽然本文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是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学生如何做三个角度论述的,但实际教学中,教、学、做三个环节彼此交融,相互渗透,不能割裂开来,在“做”中“教”,“做”中“学”,边“教”边“学”,边“学”边“做”。

  【参考文献】

  [1] 李明,钟伟合. 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 中国翻译,2010. 04.

  [2] 王天润.“作坊式翻译教学法”在高职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探索,2009. 07.

  [3] 肖红.“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 01.

  [4] 王湘玲,毕慧敏. 建构基于真实项目的过程教学模式—兼评《翻译能力培养研究》[J]. 上海翻译,2008. 02.

  [5] 曹思思,谢媛媛. 论小组合作学习形势下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

  [6] 曾昭涛. 论高职翻译教学的性质与定位[J]. 福建论坛,2008. 12.

  [7] 丘秀英.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J]. 纺织教育,2010. 05.

  [8] 赵继荣. 对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翻译教学的思考[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 01.

【商务英语翻译能力的内涵及课程教学定位论文】相关文章: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思考论文08-12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及教学的措施探究论文09-27

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教学论文09-19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析论文09-17

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实践论文12-04

财务分析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探究论文08-06

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的论文11-21

商务英语翻译技巧论文05-12

基于专业能力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课程教学研究论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