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主题班会教案

时间:2023-10-31 09:08:45 飞宇 主题班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名人故事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参加一些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一个好的主题班会都需要包含哪些内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人故事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人故事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

  名人故事主题班会教案 1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明白名人们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成功的。

  2、让学生懂得凡事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

  二、活动准备制作PPT,收集资料

  三、活动地点、参加人员地点:三年级各班教室参加人员:班主任及各班学生

  四、活动过程

  1、范仲淹“划粥割齑(jīu)”“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断齑划粥”的典故即由此而来。范仲淹的艰苦生活,被当地留守官的儿子知道后,深为同情,便从家里送来了好菜好饭,范仲淹表示感谢,收下了饭菜。几天之后,留守的儿子来看范仲淹之时,看见自己送给他的饭菜还在那里,都已经坏了,大惑不解。范仲淹解释说:“您赠我好饭菜,实在感激不尽,但我平时吃稀粥惯了,并不觉得怎样苦。现在我如果贪食这些东西,吃好的食物惯了,我将来怎么办呢?”留守的儿子回家后,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夸奖说:“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呀!”后来范仲淹终于成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2、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3、博格斯的理想夏洛特黄蜂队的一号球员博格斯从小酷爱篮球,几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篮球场上“斗牛”。当时他的梦想是有一天可以打进NBA。博格斯身高只有1米60厘米,在东方人里也算是矮子,更不用说在即使身材高大的NBA了。博格斯不仅是现在NBA里最矮的球员,也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神准,甚至在高个队员面前带球上篮也毫无畏惧。人们每次看到博格斯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心里总忍不住赞叹,他的表现不仅安慰了天下身体矮小而又酷爱篮球者的心灵,也鼓舞了平凡人内心的意志。

  4、陈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给别人做雇工。一次,他停止了耕作,走到田埂上怅惘很久,说道:“如果我们中间将来谁富贵了,可不要忘了别人。”别的雇工笑着回答说:“你给别人做雇工种地,怎么会富贵呢?”陈涉叹息说:“唉,燕雀哪里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在少年时期离开故乡江苏淮安,来到东关模范学校读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问道:诸生为何读书啊?当时,有人回答:“为名利而读书。”,还有人回答:“为做官而读书。”而当时的学生周恩来却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赞叹道:“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当时,周恩来年仅12岁。一句响亮的誓言,一个远大的志向,激励着我们敬爱的总理为之奋斗了一生。他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理想的导引。

  6、茅以升立志造桥——茅以升是我国建造桥梁的专家。他小时候,家住在南京。离他家不远有条河,叫秦淮河。每年端午节,秦淮河上都要举行龙船比赛。到了这一天,两岸人山人海,河面上的龙船都披红挂绿,船上岸上锣鼓喧天,热闹的景象实在让人兴奋。茅以升跟所有的小伙伴一样,每年端午节还没到,就盼望着看龙船比赛了。可是有一年过端午节,茅以升病倒了,小伙伴们都去看龙船比赛。茅以升一个人躺在床上,只盼望小伙伴早点儿回来,把龙船比赛的情景说给他听。小伙伴们直到傍晚才回来,茅以升连忙坐起来,说:“快给我讲讲,今天的场面有多热闹?”小伙伴们低着头,老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秦淮河出事了!”“出了什么事?“茅以升吃了一惊。”“看热闹的人太多,把河上的那座桥压塌了,好多人掉进了河里!”听了这个不幸的消息,茅以升非常难过,他仿佛看到许多人纷纷落水,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景象凄惨极了。病好了,他一个人跑到秦淮河边,默默地看着断桥发呆。他想:我长大一定要做一个造桥的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永远不会倒塌!从此以后,茅以升特别留心各式各样的桥,平的,拱的,木板的,石头的。出门的时候,不管碰上什么样的桥,他都要上下打量,仔细观察,回到家里就把看到的桥画下来。看书看报的时候,遇到有关桥的资料,他都细心收集起来。天长日久,他积累了很多造桥的知识。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建造桥梁的专家。

  五、总结

  师:同学们,名人都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才成为大家熟知的名人。所以在学习这条道路上,任道而重远。

  名人故事主题班会教案 2

  班会目的:通过本次讲名人的故事的主题班会,激励学生学习名人、伟人、英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使学生能珍惜青春、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坚定信念,勤奋学习,积极上进,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而努力。

  活动准备:

  1、收集信宜名人优秀事迹和图片。

  2、要学生认真思考从名人事迹中得到的启示。班会形式:幻灯片展示、交流、讨论

  班会过程:

  1、引入:我们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我们信宜地灵人杰,名人辈出。这节班会课我们来了解我们信宜的名人,感受我们家乡的人民为祖国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2、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所搜集的名人图片和文字简介,教师一边展示一边介绍名人的生平、主要事迹以及历史贡献。

  3、让学生交流(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信宜各个乡镇,有些名人就是他们家乡的人,可以让学生说说名人留传在当地的一些民间故事,又或者说说这节班会课自己的一些感受。

  班主任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我们信宜的名人故事,感受到了我们信宜人民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也感受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有我们的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应该饮水思源,铭记前辈的贡献,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名人故事主题班会教案 3

  一、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名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概括文章大意。

  难点:学会品读经典语句段落,培养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感受名人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了解名人。

  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大家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那么你能说出这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位名人?

  生: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师板书)

  过渡:他们都是世界知名人物,都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今天我们走近名人,感受名人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1、品读课文,感悟名人魅力

  自读《灰雀》一课,想一想列宁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笔在文中画出来。

  2、组内交流,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其他人听一听。汇报交流。

  ①生:列宁爱护小动物。读句子

  ② (出示第一段落)指名学生朗读,读出灰雀的可爱,读出列宁的喜爱之情。生齐读。

  师: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③列宁最后知道灰雀去哪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生自由发言。

  出示列宁与孩子的对话。分角色朗读。

  师:从孩子吞吞吐吐的语气里,列宁猜到灰雀的失踪与小男孩有关,从孩子确定灰雀会飞回来,列宁知道孩子带走了灰雀。“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从这里你体会到小男孩心里的变化了吗?

  ④出示语句:“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师引读:第二天,列宁又见灰雀活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列宁微笑着说:生齐读句子。

  ⑤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生: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师:列宁一直知道灰雀被男孩捉走了,可从始至终没有批评他,连问也没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他爱护小男孩,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过渡:列宁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和导师,他对灰雀和孩子这般爱护,充满温情。下面我们再走近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感受高尔基的魅力。

  4、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来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高尔基的优秀品质。

  5、汇报。

  ①生: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生: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出示句段: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

  ②师:从“摆弄、很久很久、侧过脸、微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对高尔基神态的描写,感受到高尔基对孩子和蔼,有耐心。

  ③过渡: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生: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出示段落:高尔基赶紧站起来……指名读一读。

  从赶紧站起来、大声喊道中,你读出了什么?这是对高尔基的什么描写?(动作、语言)

  ④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

  指导朗读,高尔基对孩子担心,关爱,读出关心的语气;小男孩要读出可爱率真,焦急难过的语气。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⑤过渡: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来高尔基喜欢孩子?

  生:是个小男孩吗?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出示句子:是个小男孩吗?从高尔基的语言中,你读出了什么?

  出示句子:来的如果是个小孩子,就一定让他进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作为一个著名的文学家,知名的作家,高尔基没有时间接待杂志社的记者,拒绝记者的采访宣传,可是却愿意抽出时间配合小男孩,他对小男孩的关爱和耐心,真的让我们感动。

  四、合作交流、自主学习

  1、自读《奇怪的大石头》,想一想李四光是怎样思考问题的?又是怎样解决的?你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优秀品质?

  2、读《我不能失信》,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汇报交流

  五、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故事,课下把搜集到的名人资料跟大家交流,开一次名人故事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这些名人身上有着高尚的品质,广博的胸襟,善于提问,爱好动脑的习惯,坚持不懈的劲头……沐浴在名人的光辉下,我们的心灵也将不断充实和丰盈。

  名人故事主题班会教案 4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1.齐读句子、体会。

  2.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名人故事主题班会教案 5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本组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篇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对话来反映人物心理是它们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组课文的意图:是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

  模块二: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模块三:领悟表达

  模块四:口语交际、习作

  模块五:检测

  实施说明

  这个教学设计注重整体性,各个模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采用教学流程和板块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流程指示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教师循着这条路径可以有目的的实施教学。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目标凸现出来,进行板块设计,需要对每一个内容进行相对深入的思考,在开放的课堂上需要教师的应变能力,需要教师能够比较好的处理生成的问题。板块式设计,有利于教师随机处理问题。流程设计是施教的线路,板块设计是施教的思路。学习汇报单,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各个过程更加条理清晰,使学生的学习收获更加明晰可见。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

  4.提高学生以“讲故事”为主的口语交际能力。

  模块一:预习

  (2课时)

  教学流程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填写学习汇报单的相关内容

  板块一: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语

  读四篇课文,在读文中识记生字,并运用自己积累的识字方法记住它。

  在学习汇报单上,把预习模块中的“我会认”的生字和“我会读”的词语上画出喜欢的符号。

  设计说明:正确的识记生字,为后边理解文章内容,领悟表达扫清障碍。

  板块二: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学习汇报单上难读的句子读一遍。

  (2)指定学生接读课文,同学评价。

  (3)小组内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班级交流。

  (4)填写学习汇报单中关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条目,小组交流。

  设计说明:在预习时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为下边感知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模块二: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

  自由读《灰雀》,说说人物的初步印象——板书人物的优秀品质——这些优秀品质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画出相关的词句——交流画出的内容,指导朗读——自由读《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说说他们有着怎样的品质,画出相关语句——交流这些品质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指导朗读——总结五个人物的不同品质,说一说,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板块设计

  板块一:讲述名人故事

  讲一个你所知道的名人的故事。评一评,谁说得好,为什么?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导入,一是通过讲名人故事,了解学生人物形象描述的实际水平,确定学习起点;而是通过互相评价,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描述有更深刻的认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愿意把人物介绍的更好,有探究学习的动力。这个环节与后边将要进行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遥相呼应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课文前后的细微差别,判断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前后对比,感受学习课文带来的经验,有利于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

  板块二:基础学习

  1、理解课文

  2、《灰雀》

  自由读文,说一说不理解的内容;再读课文,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交流对列宁的初步印象;填写学习汇报单中关于人物品质的条目;默读,深入文字理解人物,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人物的这些品质的?

  《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

  自由读课文,不懂得地方小组讨论;边读边划,哪些语言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总结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设计说明:这个板块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

  板块三:朗读设计

  1、《灰雀》

  自由读:找出相关的词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朗读:朗读划出的词句,把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婉转地歌唱。”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灰雀消失之后,列宁的言语和行动也表明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在朗读时,要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小组内读一读,评一评。

  分角色朗读:通过语言、神态,体会列宁爱护孩子和小男孩惭愧、决心要改正错误的心理活动。

  2、《小摄影师》

  自由读,划出人物的对话以及自己喜欢的细节,想一想,这些反映出了高尔基和孩子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填写学习汇报单中人物品质的条目。

  小组内比赛读划出的对话及细节,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小组内表演,注意通过对话及细节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组汇报。

  3、《奇怪的大石头》

  自由读课文,划出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小组内交流划出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并交流汇报单上所填的条目。

  同桌读对话,特别是问话和答话,抓住问话和答话的焦点(如“是谁”和“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焦点)在朗读时要加重语气,强调李四光善于刨根问底,不轻信,不盲从的执着精神。

  4、《我不能失信》

  自由读课文,划出人物对话,想一想,这些句子体现了宋庆龄有着什么样的品质?填写学习汇报单上人物品质的条目。

  与同桌练读对话,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班级交流学习汇报单。

  设计说明:此板块通过朗读让人物形象鲜明起来,一是加深对人物品质的体会,再就是在朗读中积累语言。能够通过课文语言理解内容是语言学习能力,能够用朗读表现人物形象也是语文能力,朗读表现力和语言理解力是相互提升的。所以教学中注意了运用自由读、分角色读、对话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升学生朗读的水平,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模块三:探究人物写法

  (2课时)

  教学流程

  回顾四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优秀品质——出示例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对话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全面交流,进一步指导朗读——摘抄四篇课文中精彩的词句。

  板块设计

  板块一:归纳方法

  1、出示高尔基和孩子的对话,先自由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小组内分角色读,讨论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填写学习汇报单上相关的条目。

  2、分角色读高尔基和秘书的对话,学生评价——你从中听出了什么?思考:怎样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交流得出结论:抓住关键词句,运用温和、亲切的语气,轻柔舒缓的语调,读出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切和爱护。

  3、出示《灰雀》中“列宁自言自语的说……”“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列宁看着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指名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引出描写人物的方法——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填写学习汇报单上相关的内容。

  4、

  5、自学:找出《奇怪的大石头》和《我不能失信》中的语言描写,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填写学习汇报单中这两课的关于描写方法的条目,小组交流订正。

  6、设计说明:归纳本单元的写作方法,既能让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内容,领悟表达,而且也为本单元习作教学打下基础。

  板块二:积累语言

  1、思考:如果把本单元的描写人物的词句摘抄下来,应该怎样分类?

  (预设:摘抄的`词句应按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分类。)

  2、按照上述分类方法,填写学习汇报单中每课“摘抄词句”条目。

  3、小组内交流学习汇报单中摘抄条目。

  设计说明:先分类,再摘抄,既积累了语言,又让学生的懂得了学习思维应该具有条理性。

  板块三:朗读设计

  在体会到描写的好处之后,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通过感情朗读,抒发崇敬热爱之情。

  1、《我不能失信》

  出示:

  a.“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b.“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说说哪些词语使你感受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重读关键词语,感受宋庆龄的诚实守信。把自己的理解读给同桌听,同桌互评。

  指名读,师生评价。

  2、自由读《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找出能体现人物品质的语句,把自己的理解读给组内同学听。

  设计说明:此板块的朗读设计与模块一中的设计又有不同。这里注重的是方法的引领,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强调的读法,使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4课时)

  教学流程

  口语交际(对人物的了解)——习作(学习写人物)——交流学习收获(单元学习总结)

  板块设计

  板块一:口语交际

  1、交流名人形象。

  学习本组课文,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讲名人故事。

  讲述本单元中的一个名人故事。(可以用上积累的课文中的词句)

  互相评价:这些人物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故事讲得生动么?说说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设计说明:讲故事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大纲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的程度,并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

  板块二:习作设计

  1、结合学习汇报单上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说说自己在写作的方法上受到了什么启发?(预设: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来反映人物的心理,体现人物的品质)

  2、确定人物特点:从自己的朋友、同学、师长中选择一位,回忆一下曾经发生在他(她)身上的事情,然后选取一件能反映出他(她)的优秀品质的事情。

  3、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们可以给予好的建议。

  4、全班交流。

  5、动笔

  根据本单元学习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方法,有意识的运用积累的词句,把想写的人物写出来。

  6、自我评价

  读一读:看看句子通不通顺。改一改:改正错字和有毛病的句子。想一想: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哪些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品质。

  7、相互评价。

  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习作班内交流。教师引导评价时注意与整组课文学习的联系。

  设计说明:本组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是它们的主要特点,在习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动作和语言描写,是对本单元学习的内化。

  板块四:交流收获

  1、结合学习报告单,说说学习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

  2、学习了本组课文,你想读一本什么样的书?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设计这个活动,学生可以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梳理和总结。读书的计划,是语文学习的扩展,也是下边的整本书阅读和语文实践的一个引子。

  模块五:检测

  (1课时)

  流程:基础知识大闯关——积累百花园——阅读大观园

  板块一:基础知识大闯关

  1、我会写:看拼音写词语。

  2、我会填:给形近字组词。

  设计说明:考察学生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块二:积累百花园

  1、小明不喜欢读书,学了这单元,我会用高尔基关于读书的名言让他懂得读书的重要性:()。

  2、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用毛泽东的名言激励自己:()。

  3、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就像周恩来一样()。

  设计说明:积累的名人名言,要能够活学活用,并能真正的导行。

  板块三:阅读大观园

  1、出示人物的片段描写

  2、默读片段,概括片段的主要内容。

  3、划出最能体现人物的特点的词句,看看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把人物刻画的生动具体的?

  设计说明:通过课外资料的阅读,检测本单元课内阅读的效果。

  名人故事主题班会教案 6

  【教法学法】

  以教师作引导,主持人作桥梁,创设具体的交际情景,将学生的想法串连起来,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通过集体畅谈、上台演讲、分组辩论等多种方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洞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准备

  1.事先细读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并按要求提出自己的看法。

  2.准备好发言提纲,在小组里发表自己的看法。

  3.各组派代表上台演讲。

  4.将各组观点整理归纳,分成两大组进行辩论。

  5.自由畅谈对本节口语交际课的感悟。

  6.课外搜集一些名人效应的例子,附上自己的看法,并张贴出来,共同交流。

  (二)导入

  前面所学的《马说》一课为我们讲述了伯乐对于千里马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了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呢?(生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可见,伯乐的有无关系到千里马的生死存亡。

  今天,老师将为大家推荐一匹身价不俗的马,它并非千里马,也曾遭遇过受人冷漠的命运,可是有一天它的身价突然大幅度上涨,这是什么原因呢?(生答)“伯乐也!”

  由此可见,“伯乐”的作用有多大啊!我们这个社会上,也有一些演员一直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可是,哪天一不小心被著名的“星探”——导演相中,他(她)便一炮走红,一夜成名,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些企业的产品,原本无人问津,哪天请了一位大牌明星做广告,他的产品价格便一路飚升,畅通无阻。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原因就在于——“名人效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名人效应”这个话题,希望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三)双向互动

  1.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小组交流后请各组选派代表到台上发言。

  用幻灯片打出交流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可以从买马人、卖马人、伯乐、马以及旁观者等不同角度来思考。

  ②可以直接就这则故事发表不同看法,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讨论。

  ③发表意见时要有自信,态度自然大方。

  ④讨论中要认真听取他人的观点并善于总结归纳。

  2.各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演讲。

  主持人:谢谢几位同学的精彩发言,请大家认真揣摩他们的观点,进行评价,发表感想。

  主持人继续引导:

  从大家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名人效应至关重要,不容忽视。从大家的发言中还可以看出:同学们的语言各有特色,观点各有千秋,角度各不相同,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技巧。但是,若把大家的看法归纳起来,却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那就是——“名人效应”大有好处。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多样性,难道“名人效应”就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吗?

  生答:有。

  主持人:如果有的话,那就请大家尽情畅谈,大声讲出来吧!

  (学生纷纷讲述例子,发表看法)

  3.主持人再次抛出药引子。

  主持人:看来,“名人效应”也有不好的一面,既然“名人效应”也具有双重性,那我要考考大家,是利大于弊呢?还是弊大于利呢?

  (让学生举手示意)

  主持人:同学们这么一举手,连我也分不清天南地北了,不知该站在哪一边了!干脆,我们分成两组,来个辩论赛,大家说,好不好?

  活动安排:

  (1)持“名人效应利大于弊”观点的学生坐在正方的席位上,持反对意见的学生坐在反方的席位上。

  (2)双方各派四名选手作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进行辩论。

  (3)语言要得体,论据要有力,态度要自然。

  主持人小结:

  双方“杀”得天昏地暗,难解难分,真是精彩绝伦。我想,辩论的'目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通过本节课的交流、讨论,同学们都学到了不少东西,也都会有许多感悟,能否请大家将思想化作行动,将观点化为语言呢?

  4.学生自由畅谈感悟。

  5.主持人小结。

  名人效应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但愿我们能擦亮眼睛,洞察其中的利与弊,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四)教师总结

  从同学们今天的表现上,我看到了希望:同学们有如此睿智的头脑,明亮的眼睛,善辩的口舌,说不定哪天就都是名人呢!但在成名之前,请大家记住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学习。

  (五)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有关名人效应利与弊的例子,附上自己的看法,并张贴出来,共同交流。

  设计亮点

  活动形式多样,是本设计的一个突出亮点;学生自导自演,自己思考、自己总结,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明白事物具有多面性的道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洞察事物的能力。

  专家点评

  这篇设计构思严密,从课前的准备活动,到课上三个阶段的递进性内容(利——弊——利弊的比较)安排,再到课后拓展整理性活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活动链。学生的活动方式也颇有变化,由小组而班级,由讨论到辩论等,使学生的交际活动不断出现高潮,出现新的兴奋点,强化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同时,口语交际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古时候,有一个卖马人,一连三天牵着马站在马市上,没有一个人理睬。卖马人就去求见伯乐,并付给伯乐一些钱请他去看一看自己的马。伯乐来到马市,看了看那匹马。结果一天之内,那匹马的价钱就涨了十倍。

  这则故事便是名人效应的完美体现,对于买马的人来说,即是伯乐看过的马,想必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跟着伯乐选,总会没错吧。对于卖马的人来说,虽请伯乐花了几个小钱,但获得的却是更大的利润,并无损失可言,自然乐在其中了。

  对于伯乐来说,只许看一看那匹马吗,走动走动,就可以赚一笔钱,何乐而不为呢。对于马来说,首先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但能得到伯乐的赏识,这可是莫大的荣幸了。身价瞬间就涨了好几倍,自己也只顾躲着在一旁偷着乐了,哪还去想有什么内幕呢?

  对于名人效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弊利同在。在现今的世界,名人效应并不少见。不少青少年对明星疯狂追求,盲目崇拜。只要是自己所喜爱的明星所代言过的产品便一律收纳。甚至是一些号称名人用过、摸过的物品,都以高价售出,一抢而空。不少人从中谋利,大发横财。可以说,这种名人效应的影响是极其不好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名人效应也有好的一面。将这种现象用于慈善事业,那便是利大于弊了。在名人的引导下,歌迷、粉丝们也会纷纷投身于帮助失学儿童、孤寡老人等活动中去。

  如果明星们对于粉丝们的这种做法加以勉励,便会使得他们越加积极的参与活动。这样,一方面使得我国的慈善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填补了歌迷们的满足感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总的来说,名人效应的利弊重在人们对它的把握,如果利用好,自然利大于弊了。

  在当今的社会,名人效应已经形成一种风潮。

  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集到了名人身上,或许名人的成功经验对很多人有有些借鉴作用,但一味的去追星未免有些过头。

  80后作家韩寒以一篇《双重门》在文坛名声大噪,后来写的一发不可收拾,每部作品一经发表便销售一空,韩寒本人也曾经说过,自己的《长安乱》只是随便写的,可以发表就引发了一场寒流,不可否认韩寒是一位天才作家,不过我想如果将《长安乱》的作者换作其他人,这部作品的销售量不见得会有多好,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

  还有一些知名作家,他们以一部作品而享誉文坛,尽管以后也出了不少不错的作品,但任凭他怎么努力,他以后的作品都无法超越自己的成名作,以后的作品之所以能在文坛上引起轰动,除了作者成功的艺术加工之外,名人效应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譬如说罢,很多初出茅庐的作家出书时总要找味名人为自己的书写序,只是为什么,还不是想借名人身上的名气来增加自己作品的含金量和知名度来达到自己成功的目的,

  说到这儿不得不说说今天的广告代言了,只要是明星代言的商品,消费者就会放心大胆的购买,因为他们崇拜的偶像都在用,自己有什么不放心的呢?而一些企业也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通过名人效应的方式打出自己的品牌(有些品牌其实不错,我只说部分企业和部分名人),有的名人和企业为了双方各自的利益而相互满足对方,结果诸如毒奶粉一系列飞问题都出来了,受害的还是广大的消费者。

  名人代言没有错,只希望代言的名人们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代言,企业在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用质量来回馈消费者,使自己的商品通过名人效应成为名副其实的品牌产品。

  名人故事主题班会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成果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为本次活动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课前准备:

  1、由于每位学生的起始能力不同,所以对每组同学的要求及期望值也应有所区别,对知识能力较低的小组,可鼓励他们采用较简单的形式,如出手抄报。并在课前贴出来展示。

  2、经过2-3周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确定上台展示的顺序。可根据所研究的内容,将全班分成两大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常言道“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天空中的闪闪群星构成了璀璨夜空,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则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为了走近那最亮的几颗星,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进行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经过两个星期的探究、整理、修改,完成了你们心爱的作品。今天就是你们展示自己风采的时刻。

  请同学们作好评价记录,我们不仅是参与者,也是听众,更是评委。

  二、小试牛刀

  我们把全班分成两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小试牛刀”,这是一组竞答题,选题后,可以汇集全组力量答题。(教师出题,考查学生对名人知识的积累)

  三、民族魂——鲁迅

  两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鲁迅作为他们的研究对象。

  甲:张逸骁等《童年鲁迅》(幻灯片)

  乙:崔心晨等《鲁迅的友谊》(幻灯片、小品)

  四、人物面对面

  采访是了解人物的好形式,看看谁的“人物访谈”更胜一筹。

  甲:壮雨雯等《飞天英雄——杨利伟》(采访、幻灯片)

  乙:韦玉碌等《音乐巨星——贝多芬》(采访、幻灯片)

  五、名家名作

  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还因为他有伟大的作品流传于世,作为语文学科,我们更关注他们的文学作品。

  甲:刘樱洁等《火柴天堂》

  乙:祝梦娇等《巴黎圣母院》

  六 评价

  1、请同学评价,谈自己的看法。

  2、教师总结。以鼓励为主,注重过程。

  名人故事主题班会教案 8

  教学目标

  1、了解和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2、联系实际,领略本文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和领略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意图。

  2、透彻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

  教学方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让每个同学说说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的名字。于是,将出现许多伟人的名字:秦始皇、拿破仑、孔子、马克思、李白、曹雪芹、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注意区分伟人与明星)

  把这些名人分为四类:治国安邦的政治家,改造世界的思想家,塑造灵魂的文学家,造福人类的科学家。然后提醒同学们,至少还有一类名人非常值得大家崇拜,那就是追求完美的艺术家,像音乐家贝多芬、雕刻家与画家米开朗琪罗。

  今天就来学习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序》。

  预习检测:

  1、罗曼·罗兰(1866-1944)国作家,音乐评论家。20世纪初,他写了几部名人传记:《传》、《传》)和《传》,三传合称为《名人传》。罗曼·罗兰在写《名人传》的同时发表的长篇小说《》,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与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1915年,罗曼·罗兰被获得文学奖。

  作者详细介绍:

  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悦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2、《〈名人传〉序》开头题记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法 贝多芬 米开朗琪罗 托尔斯泰 约翰·克利斯朵夫 诺贝尔

  2、暗示文章的主题。不甘平庸的人都要担当患难,凡担当患难必须善良高尚。

  正文阅读引导:

  一、引言:在《〈名人传〉序》开头有一句贝多芬的名言:"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由此推知,《名人传》是一本什么书?

  《名人传》应是一部诸多"不幸的遭难者"依靠良善心灵与高尚品格,战胜灾难过程的一本书

  二、《〈名人传〉序》主要阐述了什么哲理?

  明确:人生常遇患难,伟人产生于患难,形成于超人的奋斗;良善的心境、高尚的品格与顽强的毅力是进行超人奋斗的前提。

  三、第一部分(1-3)写作《名人传》的时代要求——-应时代与斗争的需求,写《名人传》献给受难者。

  1、作者认为,现实的欧洲是一个平庸的时代,"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作者这样评价欧洲,并不是指欧洲当时的工业水平、生活质量、科学、艺术成就等方面,而是特指作者界定的精神亡的"自由"。作者认为欧洲已经沉陷于"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的氛围中,功利主义的盛行已经"窒息"了欧洲的生命。人人追求功利,造就了一个平庸、沉重的时代,这是像作者这样崇尚精神、鄙视物欲的艺术家所不能容忍的,他已经感到"周围的.空气多沉重",无法呼吸。

  再看看和自己一样"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生活是"一场无日无之的斗争"。斗争的对象是无形的:孤独、静寂、贫穷、日常的烦虑、沉重与愚蠢的劳作,耗尽了他们的精力,使他们再没有力量反抗平庸的生活、时代。更可悲的是,孤独的他们还"彼此隔离"着,因为世俗生活的拖累,使他们不可能过多地交往,"连对患难中的弟兄们一援手的安慰都没有,他们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们只能依靠自己"。谁来援助他们,谁来安慰他们,谁来带领他们走出沉闷,摆脱平庸,得到光明和幸福?

  时世需要英雄!

  四、第二部分(4、5)呼唤英雄与英雄的定义,着重阐述英雄的伟大在于品格,人们从中汲取勇气。

  即使平庸的时代,也有横空而出的英雄:毕加大佐和蒲尔民族说明英雄是不死的,是平庸所毁灭不了的。所以,作者期望:"让我们来摧毁时间的阻隔,使英雄的种族再生。"

  西方人认为上古时代是英雄的时代,上古的民族是英雄的种族。但是作者并不是抄袭这种通常的信念。他心目中的英雄,并不是古希腊智慧绝伦的思想圣哲,也不是古罗马开拓疆土的元老帝王。"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当时的欧洲,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辈出,但是作者把他们排除在英雄之外,因为他们的成就或业绩,无不与功利有关或只带来功利上的效应。"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英雄是能以"伟大的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苦难的人。

  五、第三部分(6、7)英雄的作用,主要阐述"学习最伟大者贝多芬,鼓起生命的信仰"。

  这样的英雄,是与平庸的时代对立的。平庸时代的特点,就是以功利为追求,而丧失精神上的自由。真正的英雄,以仁慈的心怀,伟大的品格,映照出自私自利的卑下世风,使人们看到生命的伟大、丰满、幸福。

  英雄往往生活在"长期的受难"中,"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正因为如此,才使他们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人类的力量、勇气,都集中在他们身上,"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赋予世人精神的安慰和激励。

  作者把英雄的"首席"赋予贝多芬,正因为他对时代的深刻批判和对英雄独特的见解。

  重点难点理解引导:

  1、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与人们一般认识的英雄不同。

  他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以仁慈、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的苦难。在此,罗曼·罗兰认为只有以心灵使自己伟大的人,才是英雄。

  人们通常以成功论英雄,罗曼·罗兰认为英雄与成功不相干,英雄主要"在于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2、第二段告诉我们,英雄是不甘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斗争总是艰难而又悲惨的。具体怎么艰难?怎么悲惨?

  A他们的斗争无日无止,看不到头;B孤独寂寞,没有伙伴;C贫穷,缺少财力物力;D"沉重与愚蠢的劳作";E没有希望,没有一点安慰。

  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是"成为伟大",而取得成就则是"显得伟大"。罗曼·罗兰的名人观与英雄观是,只有在患难中拥有伟大的心灵和伟大的品格,才能成为伟大的人。

  3、理解"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时间会把他们一起摧毁。"

  这句话还是紧扣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伟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需的品质;而没有伟大品格的人,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受无知的人顶礼膜拜,满足他们功利的愿望。

  4、理解"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磨难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响大众,给大众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难"使他们成为"伟大"。

  名人故事主题班会教案 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文作为应用文的特色,进一步了解“序”的作用和种类。

  (2)、把握警语秀句,探究作品的精髓。

  (3)、了解作者,关注其作品。

  2、过程与方法

  自读与讨论为主,先揣语言,再理清思路,概括文意,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解和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2)、联系实际,领略本文深远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和领略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意图。

  2、透彻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

  3、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理解作者的观点与情感。

  教学方法:

  设问导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作者与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

  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划出疑难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对电影《英雄》的讨论导入,与学生交换这部影片中谁是英雄的看法,进而提问1、你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的?2、你认为什么情况下最需要英雄?导入本课,看罗曼·罗兰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的。

  二、正文阅读设问导读:

  (一问)作者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的?

  1、默读课文,简要概括初读之下认识到的作者给英雄下的定义。

  2、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划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加以评析。

  3、分小组讨论交流评析内容,大组汇报,

  4、明确作者给英雄的定义,并与同学的答案简要对比。

  (二问)作者创作此书的目的何在?

  1、 明确序言的种类与作用,

  2、从第一、二、三三个自然段中去寻找答案

  3、明确:作者认为,现实的欧洲是一个平庸的时代,已经沉陷于“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的氛围中,功利主义的盛行已经“窒息”了欧洲的生命。人人追求功利,造就了一个平庸、沉重的时代。和自己一样“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的生活是“一场无日无之的斗争”。孤独的他们还“彼此隔离”着,他们不知道彼此的存在,谁来援助他们,谁来安慰他们,谁来带领他们走出沉闷,摆脱平庸,得到光明和幸福?时世需要英雄!

  (三问)作者为什么将英雄的`首席给予贝多芬?

  明确:因为贝多芬最符合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仁慈,伟大的人格,命运的磨难,作为音乐家给世人带来精神上的鼓舞和指引。

  作者把英雄的"首席"赋予贝多芬,正因为他对时代的深刻批判和对英雄独特的见解。(题记的明证)

  三、作者介绍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 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罗兰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曼·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四、小结

  1、 本文作为一篇序言,鲜明的阐述了作者创作《名人传》的目的,介绍了他关于“名人”(即英雄)的认识与界定。

  2、 对作者的观点,要辩证的加以认识,既要认识到英雄的重要作用,又要认识到凭英雄的个人主义,是无法救治整个社会的,革命需要全民的苏醒与参与。

  四、拓展

  3、 傅雷的《译者序》

  4、 课外阅读罗曼·罗兰介绍与《名人传》中的分序

  5、 课外阅读书籍推荐

  6、 课外习作《英雄》

  名人故事主题班会教案 10

  活动目标:

  1、学会利用网络等多种手段查找收集资料。

  2、学会通过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

  3、通过活动探究,对某位名人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步骤:

  一、确定大致的研究方向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手头现有的资料确定所要研究的人物。

  二、分组并初步拟订研究方案

  按不同的研究方向分组,组员4-6人不等,确定组长、记录员。讨论:研究主题(越小越好);具体分工(侧重查找资料的`分工);资料汇总时间(即下次讨论时间);成果呈现形式(如幻灯片、论文、采访、手抄报、表演……);困难等。并形成初步的研究方案,教师可根据方案进行建议和指导。

  三、收集资料并阅读消化资料

  根据讨论的分工分头查找资料。

  教师可利用一节课让学生到电脑室上网查找资料,并下载到软盘上备用。

  资料找到后应及时阅读,及时记下点滴感受。

  四、整理、筛选资料

  组内交流所搜集的资料,进一步确立更细致的选题或研究角度,据此讨论资料的筛选和利用,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成果的形成)作具体分工。形成第二份研究方案,教师进行建议和指导。

  五、形成各类研究成果并展示。

  手抄报可张贴;幻灯片可边讲解边演示,此外还可以进行“人物专访”、表演、论文宣读……

  六、评价

  1、评价形式。可评出多种奖项,如:最佳创意奖、深刻奖、优秀成果奖。

  2、教师全面评价。对每一个积极参与活动的同学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从态度、方式、过程、成果等多方面进行总结。

【名人故事主题班会教案】相关文章:

“成长的故事”主题班会06-25

《科学家的故事》主题班会03-05

劳动班会主题教案04-07

《感恩》主题班会的教案01-22

主题班会教案07-12

冬至班会主题教案12-08

主题班会劳动最光荣主题班会教案08-10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_《防震减灾主题班会》09-27

友谊主题班会教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