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眼睛预防近视主题班会教案优秀

时间:2024-03-18 07:15:26 主题班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爱护眼睛预防近视主题班会教案优秀

  在我们上学期间,说起主题班会,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主题班会以提高知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促进良好班风形成为目的。还在为准备主题班会而发愁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护眼睛预防近视主题班会教案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护眼睛预防近视主题班会教案优秀

  教学目的:

  1.理解眼球的结构、功能和视觉的形成。

  2.使学生掌握近视眼发生的原理、原因、发展过程及预防措施。

  3.提高学生保护视力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教学难点:

  近视眼发生的原理

  教学用具:

  眼球结构挂图;眼球结构模型;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挂图;正常眼、近视眼的挂图。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眼的结构

  1.眼球:

  眼球眼球壁外膜角膜:无色透明,占1/6

  巩膜:白色坚固,占5/6保护眼球内部〖JB)〗中膜

  虹膜:棕黑色中央是瞳孔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脉络膜:占中膜的2/3,①有丰富的血管(营养眼球)②有丰富的色素细胞(“暗室”作用)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的感光细胞、接受物象的刺激产生物象)

  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无色透明有折光作用。

  2.眼球的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等。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二、视觉的形成

  (出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象的挂图或投影片)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内部时,经过了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当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后,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倒立的物象;物象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可总结如下:

  折射神经冲动传导物体反射的光线→成像于视网膜→神经冲动→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过渡:人在看外界的各种物体时,为什么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看得清楚呢?这主要是通过睫状体中平滑肌的舒缩活动来调节晶状体曲度的结果。

  演示实验:按课本中双凸透镜成像的演示实验的要求进行演示。

  从实验可知,眼睛通过活动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如果我们的眼球结构发生变化,就会形成近视或远视。

  三、近视

  1.什么是近视眼?

  出示近视眼与正常眼的对比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对比总结出近视眼的概念: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会使远处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眼。

  2.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1)遗传因素:近视眼是一种隐性遗传的疾病。其实纯属先天性的近视眼较少,多数是后天造成的。

  (2)作业负担过重或采光照明不足。

  说明:假性近视是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使睫状体内肌肉不能放松造成的。假性近视可以恢复正常。

  (3)不良的用眼习惯。如读写姿势不正确,走路、乘车时看书,连续长时间看书等。

  (4)营养因素。好吃零食、甜食,龋齿及近视的发生率高。因为食品配搭不当,导致体质异常而引起眼的屈光异常。

  3.近视眼的预防: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大力开展体育活动。

  (2)注意阅读书写卫生。

  (3)做好眼保健操,做到穴位准确,力度适当,并持之以恒。

  (4)定期检查视力。早期发现视力下降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

  (5)看电视时间不超过1小时,座位与电视机的距离,最好是荧光屏对角线的4-6倍。

  4.近视眼的纠正方法:

  (1)药物疗法。滴双星明眼药水或遵医嘱用其他药物治疗。

  (2)物理疗法:眼保健操、按摩远眺疗法等等。

  (3)配镜矫正。

  通过眼的结构、视觉的形成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视力,做到学习好、身体健康、视力正常。

  教学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近视眼形成的原理、原因及发展过程,从而自觉地保护视力,做好眼保健操,从而达到预防措施,提高了保护视力的积极性。

【爱护眼睛预防近视主题班会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预防近视爱护眼睛主题班会教案模板(精选12篇)09-23

爱护眼睛预防近视主题班会总结(通用10篇)03-22

最新爱护眼睛预防近视主题班会教案(通用7篇)09-23

爱护眼睛,预防近视主题班会教案模板(通用19篇)09-22

爱护眼睛预防近视主题班会教案模板(通用11篇)09-25

爱护眼睛主题班会优秀教案05-16

爱护眼睛远离近视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2篇)06-07

预防近视的主题班会教案06-09

呵护眼睛预防近视主题班会教案(精选9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