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简报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班集体成员的自我教育活动。是不是正在为策划一个主题班会而发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简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简报1
班级:执教人:时间:教学目标: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缘由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实行紧急自救
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教学重难点: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3、野生菌中毒后如何实行紧急自救教学过程:
一、师讲解怎样预防野生菌中毒
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艳丽,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艳丽,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假如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牛奶试验:将少量簇新牛奶洒在菌表面,假如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三、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缘由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人假如吃了,悲剧自然就不行避开地发生。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假如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假如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简单导致中毒。
四、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一)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潜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猛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二)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潜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三)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峻者可致死。
(四)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复原期。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刚好主动治疗,病死率很高。
五、野生菌中毒后如何实行紧急自救: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实行一些措施缓解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或者其四周的人应尽快实行以下措施:
一是马上拨打急救电话120二是在等待医院救援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削减毒素汲取;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六、课堂小结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简报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建立食品安全意识。
2、知道吃绿色食品对身体好。
3、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兔子宝宝住院图片,以及各种粮食、蔬菜、水果图片和零食垃圾食品图片若干张。
2、绿色食品(水果、蔬菜、干果)和垃圾食品(火腿肠、方便面等)若干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播放兔子宝宝住院图片)老师认识一位叫兔子宝宝的小朋友,瞧,今天它也来到了我们班。但是兔子宝宝好像住院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为什么住院了呢?你觉得兔子宝宝怎么了?(幼儿自由发言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哦,原来是这样啊。原来昨天兔子宝宝吃了好多好多东西,突然觉得肚子疼了起来。
(继续播放零食等垃圾食品图片)看,兔子宝宝吃了好多零食,还有烧烤还喝了碳酸饮料。难怪它肚子疼呢。小朋友们想一想这样的垃圾食品我们能不能吃得那么多?那每天我们应该多吃什么东西?应该少吃什么东西呢?(幼儿思考举手表达观点。及时鼓励和表扬幼儿。)
2、区分垃圾食品和绿色健康食品
小朋友们想一想,每天我们应该多吃什么样的食物?少吃什么样的食物?不吃什么样的食物?(多吃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多吃主食少吃零食和烧烤等东西。不吃变质的过期的食物。)
播放图片,请幼儿认识营养丰富而且健康的粮食、蔬菜等。
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垃圾食品,如:烧烤、加工零食、油炸食品等对我们身体的危害
3、强化饮食安全中需要注意的其他方面
小朋友们除了辨别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之外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吃饭或吃别的东西前一定记得要洗手,生吃蔬菜水果时一定洗干净了再吃。
另外,家里的`剩饭菜一定要加热了以后再吃,变质食物和过期食物不能吃。
4、总结:每日生活中我们需要多吃主食和蔬菜水果,少吃零食和加工产品。不吃变质食物和过期食物。
要养成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活动延续:
1、引导幼儿观察加工食物的保质日期。
2、跟妈妈逛超市时提醒妈妈看好食物的保质日期。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简报3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野生菌,禁止食用野生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野生菌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野生菌的危险。
2、让学生明白食用野生菌严重性和危害性,自觉禁止食用野生菌。
教学重点:树立禁止食用野生菌观念。认识食物中毒对人体的危害。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掌握禁止食用野生菌,远离不安全食品,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意外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食用野生菌容易出现的危险。
一、野生菌一般常识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菌类,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有很多帮助。而吃菌却潜藏着中毒的危险,据资料显示,一次多食或连续食用野生菌,会导致人体血糖降低。因此,即便不中毒,多食用野生菌也会出现全身无力的现象。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2、有毒蘑菇中毒有那些表现?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一)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二)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三)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四)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一旦发生蘑菇中毒,要及早到医院诊断治疗。采取催吐、洗胃是减轻病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为防止有毒蘑菇中毒,不要自行采野蘑菇吃(很多有毒蘑菇难以和无毒蘑菇区别)。
3、食用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采或选购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二)采来或买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减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三)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当地群众常食用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四)食用野生菌时不要喝酒或尽量少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五)食用完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采取一些措施缓解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2)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3)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4)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5)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简报4
时间:
地点:
主讲:
内容:预防野生菌中毒
野生菌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经科学考察和毒理试验证明,野生菌中有近20xx种是可以吃的,不能吃的毒菌只占极少数,约180种,其中能致死人的有30多种,一般常见的有10余种,而且是可以区别的。我国有几千年的食菌历史,特别是我省野生菌资源丰富,老百姓十分喜爱食用,许多百姓熟识可食用野生菌,总结了非常精辟的识菌找菌经验,但由于缺乏科学依据,许多谬误随之流传,每年都要发生食用毒菌中毒事件。
一、食用野生菌中毒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误食有毒菌类。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2、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如果没有炒熟或者炒菌的锅铲沾上了没有炒熟的菌子,谁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3、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很容易导致中毒。
二、吃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
2.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
3、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4、吃菌时不要喝酒。
5、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三、简单的鉴别方法:
可以在煮蘑菇的时候,在锅内放进几粒白米饭。如果白米饭变黑,说明那就是毒蘑菇,不可食用。如果米饭没有变黑,那就是无毒蘑菇,可以食用。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简报5
一、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艳丽,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艳丽,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假如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牛奶试验。将少量簇新牛奶洒在菌表面,假如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二、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依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一)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潜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猛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二)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潜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三)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峻者可致死。
(四)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复原期。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刚好主动治疗,病死率很高。
三、野生菌中毒后如何实行紧急自救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或者其四周的人应尽快实行以下措施:
一是马上拨打急救电话120;二是在等待医院救援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3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削减毒素汲取;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四是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五是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四、食用野生菌应当留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采或选购自己不熟识的菌类,尤其是颜色艳丽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二)采来或买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简单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
(三)食用完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马上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马上采纳简易的方法和简单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解除体内尚未被汲取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汲取,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总之:最好不要吃野生菌因为有的本身没有毒,在混炒跟饮食时简单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简报】相关文章: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10-31
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标语05-15
预防食用野生菌等野生食物中毒知识03-04
《预防煤气中毒》主题班会02-23
《预防煤气中毒》主题班会03-08
《预防煤气中毒》主题班会(推荐)05-07
《预防食物中毒》主题班会(精选6篇)10-16
“关注饮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主题班会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