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提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都十分注意养生的话题了。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处暑养生提要”,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处暑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在每年阳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开始。历史记载: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温度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民间谚语也说“立秋处暑天气凉”。
处暑时节,秋燥也逐渐明显,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因而,衣服不要加得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期有助于肺气的舒畅。
在饮食调养方面,这个节气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食上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还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处暑节气的人体反应
依照自然界规律,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导致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秋乏”。同时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早晚温差大,人体不适应
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很不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情绪稳定
秋天主收,这个季节的情绪会慢慢地收敛,表现出不亢奋、不郁结的特点。培养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调节自己的脾气、习气和个性,情绪就能稳定。养生专家都抢跳“身心要双修”,身体不好容易影响心理。中医养生很注重“气和”,气顺了,身体获得舒展,心自然而然就平静下来了。
处暑节气的养生原则
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用。处暑节气正是处在有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众所周知的。
1F秋季养生贵在和
立秋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此后,气温开始下降,空气中的湿度也随之下降。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秋季人体内阴阳也随之发生改变。秋季 人体内阴阳也随之发生改变。秋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节时,应注重一个“和”字,即 “调和阴阳”,并结合“秋收”的特点进行养生保健。
2F防秋燥
处暑时节的养生重点是预防“秋燥”。由于秋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小,相对湿度下降,特别是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以下时,人们就会感觉到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需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发展为秋燥症。
3F寒凉解秋燥,多喝水
多食寒凉食品
饮食养生的方法对“秋燥”有很好的预防效果,特别提出要多吃一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如黄瓜、番茄、冬瓜、百合、白萝卜、胡萝卜、梨、苹果、葡萄、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萝、罗汉果、红枣和汤、粥等,这不但有利于维生素的补充,还能够增加水分的摄入。饮食上要尽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品,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状。
养阴润肺早滋补
秋季人体精气开始封藏,进食补品容易吸收藏纳,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因此,秋季是最佳的进步季节。秋季应当注意润补,即养阴生津润肺,采取平补,润补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养阴润肺的目的。在此期间可适当多吃鸭肉、乌鸡、鸡肉、牛肉、猪肺、红枣、莲子、蜂蜜、山药、桂圆、薏米等食物。
4F早睡早起,防秋冬,多跑步
睡眠充足
夏天昼长夜短,很多人长期睡眠不足。处暑后天气变凉,应该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晚上10点前入睡,以提前进入睡眠状态,防止上班犯困。适当午睡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特别是老年人要午休,因为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
正确防“秋冻”
中国自古以来流传“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不可机械套用。深秋季节,天气较冷,体质虚弱者及老年人夜间睡觉要关好门窗,入睡后腹部要多盖一些衣被,以防腹部受凉,诱发感冒、腹泻。
多在室外跑步
跑步是一年四季都适合的健身方式,尤其在冷天。由于冷空气的刺激,身体的造血功能发生变化,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所以,冷天坚持跑步的人很少患贫血、感冒、气管炎等疾病。冷天一般阳光较微弱,在室外跑步能弥补眼光不足,阳光可促进身体对钙、麟的吸收,有助于骨骼健康。
【处暑养生提要】相关文章:
中医夏至养生提要08-16
立夏节气特点及养生提要11-10
2017中医夏至养生提要08-08
有关处暑节气的养生谚语12-10
中医养生里的夏至养生08-15
「中医养生」夏季如何养生保健08-13
内容提要型德语作文常用句型08-16
患了躁狂症该如何护理提要08-17
责任感名人名言提要08-18
《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简介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