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寒衣节要烧什么
寒衣节的习俗之一就是祭祀,那么应该烧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寒衣节要烧什么”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寒衣节要烧寒衣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生者习俗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寒衣节如何烧寒衣
一、准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二、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三、禁忌事项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汉族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汉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小结:寒衣节的时候已经属于冬天了,天气逐渐的变的寒冷,人们怕祖先缺少衣服,因此在这一天烧冥衣。在寒衣节的时候除了烧冥衣之外,还有食物、香烛、纸钱,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三大“鬼节”之寒衣节,有什么习俗和禁忌?寒衣又有何深意?
1、寒衣节的习俗演变
寒衣节,最早起源于周朝的一种祭祀,但是有准确的文字记载的朝代出自于宋代。
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天气寒冷了,在想到为自己、家人们添置御寒的衣裳的同时,也会想到逝去的亲人。人们怕已故的亲人、祖先缺衣少穿,便会在这一天祭祀的时候,焚化冥衣给祖先,称之为“送寒衣”。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
“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
意思就是寒食节这一天,需要祭祀已亡故的亲人们,祭祀时除了要摆供食物、香烛、纸钱等日常供物之外,还要为逝去的亲人们烧去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等挡风御寒衣物,以免他们受寒受苦,以此表达孝道和悲悯诚意之心。
从中也可以看出,寒衣节的习俗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且非常隆重。如今,民间过寒衣节的节日习俗渐淡。
在古代,寒衣节的习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授衣、烧衣。第一,烧衣,也就是前面具体提到的。第二,授衣。授衣,除了自己制作外,还有朝廷颁发的,主要是公职人员,国家公务员可以领皇帝赏赐下来的棉衣。
《东京梦华录》记载:“十月日,宰臣已下受衣著锦袄三日。”
《岁时杂记》也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
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在当时,寒衣节是一个相当被重视的节日。
在古代,在经历了社会的各种战乱和朝代变更后,贵族阶层逐渐被打破,市民阶层也在逐渐崛起,尤其是到了宋代的时候,提倡于士大夫共治天下,公职人员的政治地位得以提高,福利待遇也跟着提了上来。那时,不仅是寒衣节,包括端午节等习俗节日,都能获得比较好的福利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授衣的习俗,最早其实是在9月,到了宋朝时,这一习俗才被移到了10月。隋唐五代时,授衣时间甚至不是固定的,通常在九月的某一天。到了宋代时,朝廷给百官授衣的时间固定为十月朔日。
如今,各地过寒衣节的习俗大同小异,其中送寒衣和祭祖是最核心的主题。
一些地区民间还将十月一日这天视为孤魂会,这天人们在给已故的先人们送寒衣的同时,还会给无主的孤魂烧寒衣,且晚上还会在家门前烧纸哭奠。
寒衣节同清明、中元一样,都是祭祀祖先亡灵的节日。民间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为“鬼节”。
2、寒衣节起源故事,与孟姜女千里送寒衣有关
关于寒衣节起源的说法,被流传最广的是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故事。
相传,秦朝时期,有个善良、漂亮的女子叫孟姜女。有一天,孟姜女和丫鬟在逛后花园的时候,意外发现有个人藏身在丝瓜架底下,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此人叫范喜良,是一个逃难者,为了躲避给秦始皇修长城的苦活,翻墙进去逃难。那时,外面官兵正在抓劳工,范喜良乞求孟姜女帮忙,不要出声,将此事透露出去。
孟姜女将事情禀告了父亲,老员外找来了范喜良询问了一些情况,见小伙子知书达理、一表人才,就暂时让他藏身在了自己家中。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处后,老员外发现范喜良人很好,很是喜欢,且当地的适龄青年基本都被抓起修长城了,老员外和女儿商量后,打算让范喜良做女婿。
逃难的范喜良听闻了这个消息后,也非常开心,欣然接受了这份“厚礼”。不久之后,老两口择了一个良辰吉日,给新人简单地摆了几桌酒席,为新人成了亲。
然而,结婚还不到三天,家里就闯进来了官兵,不容分说,要将范喜良抓去修长城。
范喜良被抓走后,孟姜女悲愤交加,成日思念丈夫,可是远方的丈夫音讯全无。孟姜女焦虑担忧不已,心想,与其在家干着急,不如直接去长城找人,见见丈夫。于是,她日夜为丈夫赶制御寒的衣裳,次日简单地收拾行李出发了。老两口见状,拦也拦不住,只能任由她去了。
念夫心切的孟姜女,一路翻山越岭,风尘仆仆,不知经历了多少苦难,终于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到达了长城。
孟姜女一个工地又一个工地地打听,始终看不到丈夫的身影。最终,不知道走了多少回,打听了多少次,终于找到了一个在修长城的邻村的工友。见孟姜女如此可怜,工友心中十分怜悯和同情孟姜女的遭遇,便带着她一起打听,为她找到了和范喜良一起出工干活的工友。
当孟姜女问起范喜良的情况时,众人不语。后来,在她的一再追问下,终于问出了结果,原来范喜良于在上个月已经死了,遗体已经埋在了长城之下。
消息传到了孟姜女耳中,犹如晴天霹雳。只见她眼前一黑,悲恸不已,豆大的泪珠,从眼睑中滚滚地滴落下来。
她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哭得昏天黑地,最终感动了上天。天越来越阴沉下来,风也越刮越猛,后来,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一段长城被哭倒了下来。
孟姜女抬头一看,终于看到了丈夫的遗体。之后,她含泪给死去的丈夫穿上了棉衣,重新装殓安葬。
这段故事被传开了之后,人们感动不已。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为“寒衣节”。
3、寒衣节的禁忌说法
如今,“寒衣节”已经成为人们缅怀祭奠已故亲人的风俗。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会准备好五色纸、冥币、香箔等,五色纸会被用来制作成衣服、帽子、鞋子、被子等。
在扫墓时,还会摆上必不可少的供品,然后磕头祭拜,在坟前焚烧冥币及纸做的衣物等。
一些地方,还有“烧包袱”的习俗,即将冥纸装在一个子代理,然后袋子上写有接收人和送者的名字,称为“袱”。之所以如此,因为人们认为,已故的人在阴间也需要花钱,有钱就能买到许多东西,不至于挨饿受冻,所以会烧上不少的冥钞,以此送给死者。
民间认为,给逝者烧去的东西,要烧干净才行,否则这些阳间的东西,没有办法转化为阴间的东西。
当然,这其实是一种迷信说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对已故亲人的缅怀和追忆。
由于寒衣节被称为“鬼节”,所以,寒衣节和中元节等一样,也有不少的禁忌讲究。
比如:
第一,忌将筷子插到碗里,民间认为,这样会引来鬼魂,和你分享食物。
第二,忌偷吃祭拜的供品,与鬼争食,可能会遭来厄运。
第三,忌吹口哨,以免引来鬼魂的注意。
第四,忌晚上出门呼喊名字,以免被鬼魂记住……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当然,这其实也都是迷信说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4、读书君说
不管怎样,在将要到来的寒冬里,衣,是再温暖不过的东西。寒衣节,给亲人制作御寒衣裳,给远方的亲人送去寒衣,给已故的亲人烧冥衣,无论是哪种,都是在表达对亲人的眷念和牵挂。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寒衣节,已经渐渐被人们所淡忘。
十月初一,是寒衣节,愿我们不忘初心,时而能记起来,给自己的亲人们送去一份温暖。“寒衣”、“寒衣”,那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字符,更是一份牵挂和眷念。
“寒衣节”,寄哀思,尊重传统和孝道的习俗活动。
【寒衣节要烧什么】相关文章:
寒衣节为什么要烧寒衣10-27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06-25
寒衣节禁忌10-25
寒衣节的传说故事11-11
关于寒衣节的古诗10-26
寒衣节的传统活动06-20
寒衣节缅怀亲人寄语10-19
2022年寒衣节寄语10-06
寒衣节的寄语(精选105句)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