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的由来介绍
二十四节气的小雪节气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雪节气的由来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雪节气的由来
1、小雪节气的由来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小雪”时值阳历11月下半月,农历十月下半月。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2、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无必然联系
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气象学上把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时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小雪”。
3、小雪节气的气候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候渐冷,不仅地面上的露珠变成了霜,而且也使天空中的雨变成了雪花,下雪后,使大地披上洁白的素装。但由于这时的天气还不算太冷,所以下的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状态,或落到地面后立即融化了,气象学上称之为“湿雪”;有时还会雨雪同降,叫做“雨夹雪”;还有时降如同米粒一样大小的白色冰粒,称为“米雪”。小雪节气降水依然稀少,远远满足不了冬小麦的需要。晨雾比上一个节气更多一些。
小雪节气的习俗
1、小雪节气的习俗有腌制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杭州人往往会趁着这个节气开始腌制酱鸭、腊肉。
2、小雪节气的习俗有品尝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3、小雪节气的习俗有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4、小雪节气的习俗有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小雪节气的饮食注意事项
1、小雪节气多喝汤和粥清火温补
小雪时节,天气还未太冷,人们却已经穿得严实了,体内热气不易散发;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更助长体内的的火气;再加上室内开始了供暖,人们很容易就会上火,口干鼻燥,口腔溃疡,脸上生小疙瘩等症状会比较多。所以,多喝汤、多喝粥、多喝水,可起到清火降气、滋补津液的作用。
2、小雪节气少吃辛辣食物
冬季主收敛,应该少吃生发的食物,适当吃一些酸性食物,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3、小雪节气饮食切忌太过燥热
小雪时节,人们喜欢进补以抵御寒冷。 但是不是所有的热性食物都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燥热的东西吃得太多容易上火。
小雪节气习俗
一、习俗
小雪节气的习俗有晒鱼干、吃刨汤、腌腊肉、吃糍粑等等,小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是转折性季节,人们为迎接小雪节气到来会举办诸多习俗。
晒鱼干是台湾特有的风俗习惯,台湾有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在小雪前后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旗鱼、沙鱼等鱼类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
吃刨汤是我国西南部等省地区农村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习俗,在很多的农村地区会有杀年猪的`习俗,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将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大家围坐在一起,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吃糍粑是南方在小雪节气时候的习俗,古时候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小雪节气过后,气温会急剧下降,天气也会越来越干燥,此时正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很多地方杀完年猪之后,会留下许多吃不完的肉,于是就按照传统的方法储备起来,这样还能品尝到肉类不一样的风味。
二、小雪节气由来
按照现代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来说,叫做每年一到农历十月,阳历11月22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开始,为“小雪”节气。亦就是说,自然现象“雪”对节气规律性的反映,亦比较突出,即每年一到“立冬”节气后,阴历十月阳历十一月,开始进入降雪的季节,并将降雪量区分为大小的不同。将每年“立冬”后,开始降雪量较小的雪,称作为“小雪”。其实,我国气象上规定:
(1)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在1000米或以上;
(2)24小时内雪量小于或等于2.5毫米的雪,皆称作为“小雪”。按照古代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对“雪”的认识和解释来说,叫做每年一到冬季农历“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所以,从古代开始,人们的这种认识和解释,密切结合农业上的需要,归纳概括叫做“小雪”,列入了“二十四节气”,作为“立冬”后的节气,名为“小雪”。
对冬季“小雪”节气与“候应”,宋元时期的学者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每年一到冬季农历十月“立冬后十五日,斗柄指亥,为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一候,虹藏不见。礼记注曰:阴阳气交而为虹。”
“此时阴阳极乎辨,故虹伏。虹非有质而曰藏,亦言其气之下伏耳。二候,天气上升,三候,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天地变而各正其位,不交则不通,不通则闭塞,而时之所以为冬也。”
【小雪节气的由来介绍】相关文章:
小雪节气的由来2014介绍10-12
关于小雪节气的由来和习俗11-12
生活小常识:小雪节气的由来与习俗11-19
小雪节气常识介绍11-15
霜降节气的由来介绍10-02
大暑节气的由来介绍09-15
小雪节气南方习俗介绍10-15
清明节气的由来介绍10-29
立冬节气的由来介绍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