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清明节最传统的清明菜谱习俗

时间:2023-03-28 11:04:52 梓欣 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广东人清明节最传统的清明菜谱习俗

  广东人重传统风俗,每逢清明不管是在海外的,还是离家乡不远的,都要赶回老家来,同父老乡亲一起去祭拜先人。清明成了合家团圆的聚会的日子。“各处乡村各处例”,祭祖扫墓,广东人过清明也有着许多不同的传统美食。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广东人清明节最传统的清明菜谱习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广东人清明节最传统的清明菜谱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阳历4月4-6日。除了扫墓祭祖外,各地食俗也丰富多彩。

  广州:清明荞菜不可少

  传统的广州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

  人祭祀完了后,分了猪肉,并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后,配上清明时节的菜蔬“清明荞菜”去炒着吃,还有不嫌麻烦的人家另外用这个“清明荞菜”配一些鸡蛋丝烧肉丝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这些菜肉,这一年的“行清”任务才算完成。

  佛山:烤乳猪

  广东清明节吃什么?广东人最传统的清明菜谱习俗

  在佛山地区,烤乳猪是不可或缺的清明祭祖佳品,广东人也给它起了一些非常好意头的名字—“鸿运当头”、“红皮赤壮”等,向先人奉上脆皮金猪,希望保佑子孙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宏图大展。

  南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对烤乳猪更有详细记载:“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壮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根据记载,“取正在吃乳的小猪,击杀后洗刷干净,除去五脏,用茅草塞满肚腹,用一根柞木棒穿过,架到火上,缓火遥炙急转勿停,以酒涂乳猪之表皮,表皮易于发色。”最后乳猪表面变成琥珀色,便大功告成。

  韶关 &东莞:艾叶粄

  广东清明节吃什么?广东人最传统的清明菜谱习俗

  韶关地区的客家人在每年扫墓时,都首先会将祖坟周围的杂草铲光,土坡进行清理,然后用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进行祭祀,最后鸣放鞭炮,回家就餐。许多山区群众便会采撷新鲜艾叶,和以糯米、白糖,用于做“青粄”,俗称“清明粄”。这种小食拥有一股独特的山野青草芳香,不仅可以祛风祛湿,还有驱除体内寄生虫的奇效,最适合天气潮湿的春天食用,因此这种习俗在客家地区代代相传。

  广东人在清明节吃艾有不同的说法,而在东莞凤岗,传说是因为清明时节雷雨特别多,吃了艾粄就不怕被雷劈。也有人说吃了艾粄小孩子会更乖。

  肇庆:食蔗要食到尾

  广东清明节吃什么?广东人最传统的清明菜谱习俗

  清明节肇庆有吃甘蔗的习俗,寓意欢欢喜喜、甜甜蜜蜜。 大人都会叮嘱小孩子,吃甘蔗要从头吃到尾,不能没吃完就扔掉。据说这样子以后做事情才会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肇庆广宁:粽子

  广东清明节吃什么?广东人最传统的清明菜谱习俗

  在肇庆广宁,当地清明祭奠祖先的祭品中粽子和发糕糍必不可少。“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而“发糕”则是寓意先人保佑后代发达的意思。

  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习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要比端午吃粽子早得多。现今仍有许多地方流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吃粽子的民间风俗。据广宁县志记载,当地清明祭奠祖先的祭品中,粽子必不可少。“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广式粽子的着名品种有“碱水粽”、“烧鸭粽”、“猪油豆沙粽”、“叉烧蛋黄粽”、“鲜肉蛋黄粽”、“椰蓉粽”等,裹包形式有“四角粽”、“五角粽”,其中“什锦裹蒸粽”,一只重量达500克。

  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据说这是从古代的寒食节习俗演变而来的。明郭子章《潮中杂记》说:“潮之葱糖,极白极松,绝无渣滓。”由此可见,潮汕在明代已有食糖葱薄饼之俗。

  朴籽粿是潮人清明扫墓普遍要蒸制的粿品。据传昔年元兵于清明前入侵潮汕地区,杀戮掠夺,民不聊生,百姓被迫无奈而避入山林之中,饥不择食,只好采摘朴籽叶、果籽充饥,后人为永记深仇大恨,故有“清明食叶”民谚。潮人世代相传清明节加工蒸制“朴籽粿”的风俗,沿袭至今。

  全国各地清明节饮食习俗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清明果

  全国各地清明节饮食习俗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叶采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们像摩术师,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欢喜团

  全国各地清明节饮食习俗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 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 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

  润饼菜

  “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清明吃润饼,不仅是泉州独有的,厦门人也喜好之。不过,闽南各地的春饼形式相同,内容却有很大不同。 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

  晋江的“润饼菜”却复杂许多,那包“润饼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种多样,摆了满满一桌的。有这么一些主料菜肴: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煎、萝卜菜。还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敷、芜荽、蒜丝。吃的时候必须两张“润饼皮”才能保证其不被丰富的内容所撑破。这种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人2卷足矣。不过,据我所知,晋江的“润饼菜”并不是最复杂的;论复杂,应该是厦门为最。晋江用的主料厦门都有,此外还要加上笋、鱼、油酥扁鱼干、油炒韭,再蘸上芥辣、辣酱、甜酱,这才叫地道的厦门“薄饼”。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然而吃“润饼菜”的习俗依旧,这该是一种传承吧。

  乌稔饭

  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

  枣锢飞燕

  宋朝的清明节,除了街市上所卖的稠饧、麦糕、乳酪、乳饼等现成的食品之外,人家也自制一种燕子形的面食,称为「枣锢飞燕」,据说是从前用来祭拜介子推的祭品。

  明朝人还会留下一部分的枣锢飞燕,到了立夏,用油煎给家中的孩童吃,据说吃了以後,可以不蛀夏。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是山西省清明节传统美食。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父母用杜梨树枝或细麻线将各种小面花串起来,吊在窑洞顶上或挂到窗框旁边,让孩子们慢慢享用。风干的面花,能保存到第二年的清明节。

  芥菜饭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

  广州:烧猪、荠菜、拜山饼

  传统的广州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广州人扫墓时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烧猪、拜山饼、干蒸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

  广州人祭祀完了后,分了烧猪,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后,配上清明时节的菜蔬“清明荞菜”去炒着吃,还有不嫌麻烦的人家另外用这个“清明荞菜”配一些鸡蛋丝烧肉丝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这些菜肉,这一年的“行清”任务才算完成。

  惠州:敛糕

  惠州本地习俗中,焚烧祭品以及供奉“三牲”、敛糕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传统做法。敛糕原来是礼仪专用食品,惠州居民每当出生、婚仪、寿诞等喜事,就要蒸红敛糕,丧事就蒸白敛糕。

  除了用敛糕祭拜先人外,清明节吃艾饼也是惠州的传统风俗。清明节前夕,市民到野外采摘艾叶,剁烂成浆后与米粉和糖做成艾糕,蒸熟后分给大家吃。由于艾叶有祛湿、健脾胃的功效。

  潮汕:食薄饼和朴籽

  作为广东美食之都,潮汕的传统小吃是全国闻名的。

  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面粉和水和团之后,在烧热的平底锅上烙成熟面皮。那面皮必须薄如纸张。

  馅料是糖葱(或葱糖):白糖和麦芽糖在特殊加工之后,用糖掺少量面粉,蒸煮多时,使之逐渐去掉水分,反复提炼,等到糖葱变得韧脆,再做成中有葱孔的长方形条状物。

  朴籽粿,取材于朴籽树,松软甘甜,气味清香,呈现出淡淡的绿色,朴籽粿有消痰下气、排解积热、去除疾病的功效,故食用朴籽粿能起到肠胃保健的作用。

  关于朴籽粿,有一段传说。据传当年元兵于清明前入侵潮州,杀戮掠夺,民不聊生,被迫无奈而避入山林之中,在这些饥荒年中,潮州人便饥不择食,只好采摘朴籽叶,果籽充饥,借以求生。后人为怀念祖先之艰辛,在清明节加工蒸制“朴籽粿”祭拜,沿袭至今。故潮汕地区有“清明食叶”的民谚,颇有温旧知新之义。

  河源:清明粄

  在以客家风俗为主的河源地区,到了清明时节,人们常常会制作应节食品“清明粄”。清明粄食而不腻,属药膳一类,是客家地区具有特色的岁时节日食品之一。

  在清明前夕,客家地区的人们便从野外采集各种供食用的青草药,用来制作清明粄。常用的草药有艾草、麻叶、鸡矢藤、清明菜(白头翁)、莘菜、枸杞叶等。将需用草药洗净、去梗、煮熟,拌在预先浸透滤干的糯米(加适量大米)中,用器皿舂成饭团,添进红糖搓匀,制成块蒸熟即成。

  肇庆:荞头、粽子、发糕

  在肇庆有清明吃荞头的风俗,寓意着先人坐轿归去,免受乍暖还寒之苦。除了荞头,肇庆人过清明还会吃甘蔗,寓意欢欢喜喜、甜甜蜜蜜。

  根据广宁县志记载,粽子和发糕是肇庆当地祭奠先祖必不可少的食品。“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而“发糕”则是寓意先人保佑后代发达的意思。清明时节,该县从农村到县城家家户户都会蒸发糕、包粽子。

  梅州:清明粄、清明茶、艾草

  跟河源相似,梅州地区在清明节前后也有做“清明粄”的习俗。清明粄具有一股特有的青草芳香,性温可驱风祛湿,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是梅州人过清明节的必备食品。

  清明茶,是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叶嫩芽。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且春茶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高味醇,奇特优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

  艾草有理气血、祛寒湿的功能,清明时节天气阴湿,吃艾草正适合祛湿温补。艾草也是客家妈妈爱用的家常食材,最经典的要数艾草煮鸡蛋,是最具有客家妈妈味道的菜。客家人吃艾叶煮鸡蛋有近千年的历史,艾叶和鸡蛋在客家菜里是绝配。艾叶煎蛋,味道香浓,口感清香。那种淡淡的香草味道,可以使你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韶关:艾糍

  韶关客家人会采撷新鲜艾叶,和以糯米、白糖,用于做“艾糍”。艾糍是用野生的新鲜艾草煮烂后剁成叶蓉,加入暖米粉手工揉搓成青团子,里面包着或甜或咸的馅料,放进锅子煮熟,出锅后墨绿明亮,吃起来清甜弹牙,充满艾草的芳香。

  这种小食拥有一股独特的山野青草芳香,不仅可以祛风祛湿,还有驱除体内寄生虫的奇效,最适合天气潮湿的春天食用。

  清远:连山大汤糍

  清远地区也是客家人居多,传统的习俗也是吃艾糍,但位于清远粤北的一个少数民族小山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这个地方月月有糍,节节有糍,有一种当地特色美食:连山大汤糍。

  馅料有咸还有甜:咸馅为新鲜五花肉、莲藕、油豆腐、马蹄等搭配;甜馅有白糖、花生、芝麻或者香软的红豆沙等搭配。

  这种糍不是蒸,而是下水煮的,所以叫汤糍。

【广东人清明节最传统的清明菜谱习俗】相关文章:

广东人的清明节饮食习俗11-16

清明节传统习俗10-31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04-28

温州清明节的传统习俗10-21

清明节传统习俗有哪些12-14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11-02

清明节的古代传统习俗介绍11-13

广东人清明节吃什么11-16

盘点清明节常见的传统习俗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