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基本常识介绍

时间:2021-01-26 14:59:12 常识 我要投稿

梅花的基本常识介绍

  【梅的特性】

梅花的基本常识介绍

  梅花,又名春梅、红梅。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少有灌木。高可达5~6米。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短,具腺。花梗短,1~2朵右生于1、2年生枝梢,萼筒钟状,有红,暗红及绿色等。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2月先开花,后发叶。核果近圆球形,黄色或带绿色,5~6月成熟。

  梅花原产于我国,主要以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栽培为盛。喜温暖而稍湿润的气候,宜在阳光充足、通风凉爽处生长,其性畏涝,能耐旱。

  【梅的种系】

  梅按种型分为三个种系,分别为真梅种系、杏梅种系、李梅种系。其下,主要又按枝姿分为五个大类。第一类叫直枝梅类。枝直上或斜生。这是梅家族中历史最悠久,成员最繁茂的一类,下分品字梅、宫粉等9种。第二类名为垂枝梅类。枝自然下垂或斜垂,有粉花垂枝等5型。第三类名为龙游梅类。枝天然扭曲如龙游,仅1类(龙游梅类)1型(玉蝶龙游型)。第四类名为杏梅。乃梅与杏(山杏)之种间杂交,宋代的范成大在《梅谱》中首次对它进行了记载,花、叶、枝居于梅杏之间,‘杏梅类’不香或微香(非梅香),花托肿大。下有单瓣杏梅型及春后型。第五类是樱李梅类,乃紫叶李与宫粉梅之人工杂交种,紫叶红花,重瓣大朵,抗寒。

  【梅的起源与发展】

  根据文字记载,梅至少有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根据考古发现,梅树在中国的栽培或应用历史已在7000年以上。“民以食为天”,梅树在最初的引种栽培过程中,是以食用梅果为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才逐步发展到观赏和食用观赏兼用的引种栽培。

  根据陈俊愉、包满珠的研究,我国梅树的栽培历史可粗分为两大阶段,约在西汉时期前以果梅引种栽培为主;之后,为花梅栽培阶,并将此时期细分为初盛、漸盛、兴盛、昌盛及发展等五个时期。

  据《书經·说命》载:“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商代的盐和梅相当于今日烹调所用的酱油和醋。由此可见梅在当时人们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梅的'记载越来越多。如《周礼天官》云:“馈食之笾,其实干撩。”据查核撩就是食用梅子的古称。又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我国最早的著名民歌集《诗经·召南》中,有一首《摽有梅》的诗篇,“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工,迨去吉兮!……”,即“打摘树上的梅果,抛向意中人,果还剩下七成了,我的意中人别错过良机呀……”这是一首寓意至深的求爱之歌。从《摽有梅》这首诗歌可以推测,当时的陕西召兰(雍梁西洲)地区,梅树已相当普遍。有可能在此时期,已进入了引种野梅的阶段。此间的梅树引种栽培,可认为是以食果、药用为目的,而非以赏花为主。

  初始时期在远古时代,人们种植梅树的目的是作为食品或供祭祀之用。在长期的驯化栽培过程中,梅中出现了复瓣、重瓣、台閣,奇异的花瓣或萼片,新奇的枝姿和色泽艳丽的花朵等等,于是有心人便另行繁殖栽培,从而培育出许多观赏价值高的梅新品种,所以,“花梅”源自”果梅”。据推测此时期约在西汉初叶。有关梅花品种的文字记载,是同时期的《西京杂记》。如:“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继后,杨雄所著《蜀都赋》中有“被以樱、梅,树以木兰”的记述,可见在2000多年前,梅已作为成都地区城镇或庭园的绿化树种了。在晋代,梅花栽培较为普遍,亦有咏赞梅花的诗赋出现。如曾做过承相的陆凯,在早春梅花初开之时,自湖北荆州,摘下梅花,托邮驿赠送远在长安的范哗,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可以说自陆凯始,梅花与梅果一样,可作为馈赠佳品,它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到南北朝时,梅花的应用愈多,有关梅花诗文、韵事也盛。正如杨万里在和梅诗序中所云:“梅于是时始以花闻天下”。

  渐盛时期时至隋(581~618)、唐(618~907)、五代(907~960),梅花栽培渐盛,品种有所增多。这就引起了文人雅士更多的关注,诗赋大量涌现,对宣扬梅花精神,提高梅花知名度,扩大梅花栽培规模,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之后,咏梅、赞梅者更多了起来。据《华阳县志》载:五代初王建据蜀称王,曾在成都辟梅苑。孟天祥在成都称王时,别苑中有老梅卧地称之为“梅龙”,足见在唐朝及五代、华东、华中、华南地区,梅花已较广泛栽培。据查,隋、唐、五代时的梅花品种,主要仍属江梅型、宫粉型,四川有朱砂型品种出现。可见,此期梅花品种较之以前亦有所丰富。

  兴盛时期时至宋、元两代(960~1368),我国艺梅发展进入兴盛时期。新品种大量涌现,栽培技艺不断提高,梅诗、梅文、梅画、梅书纷纷脱颖而出。宋元之时艺梅之兴盛,还表现在梅花新品种出现,除江梅、宫粉、朱砂外,新增加玉蝶型、洒金型、黄香型以及杏梅型等新品种。至今,云南昆明曹溪寺一株元梅,尽管龙钟老态,仍年年开花结果。

  昌盛时期到了明代(1368~1644)、清代(1644~1911),梅花栽培规模有所扩大,栽培技术水平有提高,新品种大量涌现,梅花栽培达到繁荣昌盛时期。梅花的书、文、诗、画、反映出了这一特点。如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梅花品种达19个之多,并将其分属白梅、红梅、异品等三大类,并对各品种附有简单记载,且介绍了繁殖栽培技艺。约在同时期,周文华著《汝南圃史》、徐光启著《农政全书》、均记载了若干梅花品种。清代梅花栽培事业更为昌盛,品种进一步增多,写梅者益多,形式亦有创新。《花镜》记载了21个梅花品种,其中“台阁”梅,“照水”梅乃前所未有者。“扬州八怪”中,以咏梅、画梅著称者,不乏其人。而金农、李云膺等,则更特以善于画梅而名扬四海。明清两代留存至今之古梅甚多,是当时栽培梅花的历史见证。当时的苏州、南京、杭州、成都等地,植梅成林是较有名的赏梅盛地。明清两代梅花栽培和文人写梅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艺梅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启后作用。

  发展时期辛亥革命以后,梅花栽培进入了现代发展时期。梅花品种有各地分散种植到集中入圃。梅花栽培、研究事业颇为兴盛,品种间杂交和远缘杂交均见成效,梅花著作屡屡问世,梅花学术研讨会不时举行,写梅者层出不穷,比比皆是。随着现代植物学在我国的发展,我国园艺科学工作者对梅花品种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花栽培及研究有了飞速发展。南京、无锡、武汉、杭州、成都、重庆等的是梅园都收集了大量品种,传统梅园规模迅速扩大,一批新的梅园正在筹建或已建成。近二十年来,育种技术的不断提高,远缘杂交结硕果,抗性育种亦有成效,使梅花品种不断丰富。近些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全国各地先后从日本、美国等地引进红千鸟、美人梅等品种一百多个,杂交育成的新品种亦有数十个,其中不乏优良品种。且梅花试管离体快速繁殖技术也初步建立,为梅花更大规模的栽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梅的产地】

  中国是梅的原产地,这是举世公认的,已被充分的事实所证实。而在日本等国是否有梅之原产,在学术界向来争议较多,形成了观点截然不同的两个派别。中国园艺学者普遍认为梅为中国原产,日本等学者上原敬二基本持此观点。但以宫泽文吾为代表的日本学者则认为日本有梅之原产。他们列举了日本所谓“野梅”的形态特征以区别现有梅树品种。由此看来,日本等国有无梅的真正原产,尚需进一步考证。包满珠认为,有关梅之原产地问题,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会得到圆满解答。如果是独立起源且有自然分布,在有一海之隔的中国和日本异花授粉的可能性极小,其种群应该有特异的DNA构成。反之,如果DNA构成无明显差异,那么,日本之梅很可能是中国流传出去之后逸于山野而形成的。

  【梅的自然分布】

  我国有关梅的文献历史悠久。但对生产梅的记载要比栽培品种记述晚得多。公元6世纪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梅实生汉中川谷”。《花镜》中有野梅产地之记载,称梅本出于罗漂、含稽、四明等处。《台湾岛植物名录》中论述在台湾二柜、合欢山川及新竹等地采得野梅标本,上原敬二在《树木大图说》中记载台湾大甲溪上游、大安溪上游雪花坑等地有野生梅树。

  19世纪初,英国人

  Clack在中国广东省一带采到梅树标本,20世纪初,英国人E·H·Wilson在湖北西部采到野梅标本。20世纪30年代至6年代,中国植物学工作者先后在贵州、福建、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省才得野梅标本。在云南、四川省很多地方也采集到大量野梅标本。

  近年来,我国园艺工作者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在云南洱源、嵩明、德钦、泸水、剑川、祥云、云龙、宁蒗、宾川等县市也有野梅集中分布。此外,在湖北罗田、咸宁,江西景德镇,安徽黄山,云南建南平、广西兴安小区和那坡山区、陕西域固、甘肃文县及康县等地也发现梅的自然分布。

  由此可见,梅在我国自然分布范围很广,北界是秦岭南坡、西起西藏通麦、南至云南、广东,共有16个省、或地区有梅的自然分布。在此范围内,川、滇、藏交界的横断山区是梅的自然分布中心与变异中心,该区域内有较多的大片野梅林,且变异类型较多。

  【梅的栽培分布】

  梅的栽培分布区域远较自然分布区域大,除自然分布梅的栽培之外,在北京、山东、河南以及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梅有梅的栽培。此外,我国海南省也有梅的栽培。北方栽培地区绝大多数是以栽培观赏的梅花为主。但中国赏梅最为集中的地带为长江流域。在此区域内,建成的梅花精园甚多,且有一此梅园建园历史较长,在国内外已形成一定影响,如武汉东湖梅园、无锡梅园、南京梅花山、成都杜甫草堂等。近年来,随着梅文化的不断传播和普及,北方赏梅景点逐渐增多,有许多梅园已建成或正在筹建中。据杨乃琴对我国梅园统计,全国有大小梅园(含筹建中)近30个。其中,江苏省兴建梅园之多居全国之冠,其次为浙江、四川等地。

【梅花的基本常识介绍】相关文章:

近视的基本常识介绍08-12

跳水的基本常识介绍10-01

肝病的基本常识介绍09-29

胃癌的基本常识介绍09-29

旅行基本常识介绍08-11

西点基本常识介绍09-28

关于黄金的基本常识介绍10-05

家庭用药的基本常识介绍09-27

打高尔夫的基本常识介绍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