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腐你需知道的小常识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豆腐的小常识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吃过豆腐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豆腐的小常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适量吃豆腐有益健康
食用任何食物都要适量,不能过度。豆腐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因此适量吃豆腐是有益于健康的,吃豆腐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其相匹配和相克的食物。
相克的食物
菠菜、竹笋、蜂蜜、茭白等。豆腐里含有氨化镁,硫酸钙,而菠菜中含有草酸,两中物质遇到一起可生草酸镁和草酸钙。不能被人体吸收,容易患结石症。豆腐与竹笋一起吃,会破坏二者的营养价值,还可能产生结石。蜂蜜性甘凉滑利,与豆腐同食容易导致腹泻。茭白与豆腐同食,也容易形成结石。
吃豆腐对人体有益,但大家一定要注意适量食用,肾病患者更要小心食用为妙。
过多吃豆腐的危害
1、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此时若不注意饮食,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
2、中医认为,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以及常出现遗精的肾亏者也不宜多食。过多吃豆腐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比较明显的有过多吃豆腐引起消化不良、会促使动脉硬化形成、还会导致碘缺乏,促使痛风发作等。
3、美国医学专家指出,豆制品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易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促使动脉硬化形成。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不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
4、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导致痛风发作,特别是痛风病患者要少食。
豆腐做法
1.【鱼香豆腐】
食材准备:老豆腐一块,红椒,生抽,醋,蚝油,葱段,白糖,大蒜末,食用油。
老豆腐切片放入加有食盐的开水中浸泡15分钟去除豆腥味,然后捞出控干水分待用;空碗中加入生抽两勺,陈醋两勺,白糖半勺,蚝油一勺,适量食盐,小半碗的清水搅拌均匀成料汁待用;另准备干淀粉一勺加水搅拌均匀待用。锅中烧油,下入豆腐片煎至两面金黄,下入红椒圈,葱段,蒜末小心的翻炒几下。倒入调好的料汁烧5分钟,这是为了豆腐更好的入味,如果发现汤汁太少可以再稍加一点清水再煮。5分钟时间到后,倒入水淀粉收浓汤汁挂在豆腐上即可盛出。
2.【家常豆腐】
食材准备:老豆腐一块,两根青蒜苗,木耳,红泡椒适量,豆瓣酱适量,姜蒜,盐,鸡精,生抽,淀粉。
老豆切菱形块,锅中烧水加适量的食盐,将豆腐块下入锅中焯水去除豆腥味;青蒜苗洗净切段,红泡椒切碎,豆瓣酱剁碎,姜蒜切末待用。锅中烧油下入豆腐块煎至两面金黄,下入姜蒜末,红泡椒和豆瓣酱炒出香味和红油,加入清水和豆腐持平,调入食盐,生抽和鸡精调味,略煮两分钟,最后加入青蒜苗,水淀粉勾芡即可出锅。
3.【葱烧豆腐】
食材准备:卤水豆腐,葱姜末,葱段,生抽,食盐,蚝油,老抽,水淀粉,葱油。
豆腐切块翻入开水中加食盐浸泡10分钟去除豆腥味,捞出后控水待用。锅中烧油,下入豆腐块煎至两面金黄盛出待用。另起锅烧油,下入葱姜末(用葱白切末,稍微多一点)炒香,加入适量的生抽和蚝油炒匀,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烧开,倒入煎好的豆腐,加入食盐和老抽调味调色,然后轻轻地推匀。转中小火煮3分钟,然后调入水淀粉收浓汤汁,加入葱段翻炒均匀,最后淋入少许的葱油即可出锅了。
发展历史
我国是豆腐的发源地。相传,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7-前122年)的母亲喜欢吃黄豆,有一次其母因病不能吃整粒黄豆,刘安就叫人把黄豆磨成粉,怕粉太干,便冲入些水熬成豆乳,又怕味淡,再放些盐卤,结果凝成了块状的东西,即豆腐花。淮南王之母吃了很高兴,病势好转,于是豆腐就流传了下来。而豆腐的制作很可能是刘安在组织方士们炼丹实践中发明的。方士们在炼丹中使用了许多矿物和无机盐,偶尔发现石膏或其他盐类可以凝固豆乳做豆腐。宋朝著名诗人朱熹诗曰:“种豆豆苒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并自注“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豆腐》:“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关于豆腐的制作方法,在明代以后的一些古籍中有不少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豆腐的快速制法和凝固剂的使用作了详细阐述:“豆腐之法,凡黑豆黄豆及白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破碎、去渣、蒸煮,以盐卤汁或山矾汁或酸醋淀,就釜收入。又有人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敛耳。其面上凝结者揭取晾干,名豆腐皮,入馔甚佳也,气味甘咸寒”。盐卤汁就是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钠等成分的浓缩溶液;山矾汁是含重水盐类的矿物,如钾矾等;石膏是含水硫酸钙;酸醋是食用醋。现今这些凝固剂的大部分仍然沿用。明代吴氏的《墨娥山录》中有:“凡做豆腐,每黄豆一升,入绿豆一合,用卤水点就,煮时甚筋韧,秘之又秘”。意思是:在做豆腐时,在黄豆中加入十分之一的绿豆,做出来的豆腐特别有韧性。这也是我们现在值得借鉴和研究的。明代诗人苏秉衡写的《豆腐诗》曰:“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诗中对豆腐的发明、制法、特色和食俗予以简明、灵活、形象的描绘,赞叹之情跃然纸上,耐人寻味。
清代李调元的《童山诗集》中部分诗句,高度概括了豆腐、豆腐皮、五香豆腐干、姑苏糟豆腐、臭豆腐、豆腐乳的制作。汪日桢在《湖雅》中述:“豆浆点以石膏或盐卤成腐;未点者曰豆腐浆;点后布包成整块曰干豆腐;置方板上曰豆腐箱,固呼一整块曰一箱,稍嫩者曰水豆腐,尤嫩者……成软块,亦曰水豆腐,又曰盆豆腐;其最嫩者不能成块,曰豆腐花,也曰豆腐脑;下铺细布泼以腐浆,上又铺细布交之,施泼交压成片,曰千张,亦曰百叶;其浆面结衣揭起成片,曰豆腐衣;干腐切成小方块油炖,外起衣而中空,曰油豆腐,切三角,曰角豆腐。”
日本研究中国食物史的学者筱田统,写了一篇《豆腐考》。他查阅了宋代以及宋以前的各类农书,又查了唐代的各种笔记与随笔、文集,均不见关于豆腐的著录。最后,在宋初陶谷的《清异录》中发现了有关豆腐的最早记载:“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说的是豆腐的营养价值。
制作工艺
传统豆腐生产工艺过程,首先是浸泡大豆使大豆软化,浸泡后的大豆磨浆,然后过滤将豆渣分离获得豆浆,蒸煮豆浆,再加入凝固剂等使大豆蛋白质胶凝成型得到豆腐。
传统豆腐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大豆——清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凝固——成型——成品
(1)清理:选择品质优良的大豆,除去所含的杂质,得到纯净的大豆。
(2)浸泡:浸泡的目的是使大豆吸水膨胀,有利于大豆粉碎后提取其中的蛋白质。浸泡好的大豆吸水量为1:(1-1.2),即大豆增重至原来的2.0-2.2倍。浸泡后大豆表面光滑、无皱皮,豆皮轻易不脱落,手感有劲。
(3)磨浆:经过浸泡的大豆,蛋白体膜变得松脆,但是要使蛋白质溶出,必须进行适当的机械破碎。如果从蛋白质溶出量角度看,大豆破碎的越彻底,蛋白质越容易溶出。但是磨得过细,大豆中的纤维素会随着蛋白质进入豆浆中,使产品变得粗糙、色泽深,而且也不利于浆渣分离,使产品得率降低。因此一般控制磨碎细度为100-120目。实际生产时应根据豆腐品种适当调整粗钿度,并控制豆渣中残存的蛋白质低于2.6%为宜。采用石磨、钢磨或沙盘磨进行破碎。磨碎后的豆糊采用平筛、卧式离心筛分离,充分提取豆浆。
(4)煮浆:煮浆是通过加热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热变性的过程。一方面为后序点浆创造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消除豆浆中的抗营养成分,杀菌,减轻异味,提高营养价值,延长产品的保鲜期。煮浆的方法根据生产条件不同,可以采用土灶铁锅煮浆法、敞口罐蒸汽煮浆法、封闭式溢流煮浆法等方法进行。煮浆温度应达到100℃,时间5min左右。
(5)凝固与成型:凝固就是大豆蛋白质在热变性的基础上,在凝固剂的作用下,由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生产中通过点脑和蹲脑两道工序完成。
点脑是将凝固剂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加入熟豆浆中,使大豆蛋白质溶胶转变成凝胶,形成豆腐脑。豆腐脑是由呈网状结构的大豆蛋白质和填充在其中的水构成的。一般来讲,豆腐脑的网状结构网眼越大,交织的越牢固,其持水性越好,做成的豆腐柔软细嫩,产品的得率也越高;反之,则做成的豆腐僵硬,缺乏韧性,产品的得率也低。
经过点脑后,蛋白质网络结构还不牢固,只有经过一段时间静置凝固才能完成。根据豆腐品种的不同,蹲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30min。
成型即把凝固好的豆腐脑放入特定的模具内,施加一定的压力,压榨出多余的黄浆水,使豆腐脑密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含水量和弹性、韧性的豆腐,不同产品施加的压力各不相同。
营养功效
豆腐(5张)
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豆腐味甘性凉,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不过豆腐虽好,多吃也有弊,过量也会危害健康。比如,引起消化不良,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尤其是患有痛风的人食用豆腐,会提高痛风的发作: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导致痛风发作,特别是痛风病患者要少食。
购买须知
一看色泽:优质豆腐所呈现出来的颜色是均匀的乳白色或淡黄色,是豆子磨浆的色泽。劣质的豆腐颜色呈深灰色,没有光泽。
二看弹性:优质的豆腐富有弹性,结构均匀,质地嫩滑,形状完整。劣质的豆腐比较粗糙,摸上去没有弹性,而且不滑溜,反而发黏。
三闻味道:正常优质的豆腐会有豆制品特有的香味。劣质的豆腐豆腥味比较重,并且还有其他的异味。
四尝口感:优质豆腐掰一点品尝,味道细腻清香。劣质的豆腐口感粗糙,味道比较淡,还会有苦涩味。
食谱指南
豆腐鱼汤:这是一种很常见的饮食搭配,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可以更好发挥二者的营养价值。豆腐蛋氨酸含量较少,而鱼类含量非常丰富;鱼类苯丙氨酸含量比较少,而豆腐中则含量较高。这样两者合起来吃,可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从而提高营养价值。由于豆腐含钙量较多,而鱼中富含维生素D,两者合吃,借助鱼体内维生素D的作用,可使人体对钙的吸收率提高很多倍。
豆腐煮肉或蛋豆腐:虽然富含蛋白质,但却没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氨酸。如果搭配其他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和鸡蛋等,可以提高豆腐中蛋白质的营养利用率。
豆腐煮海带:海带含碘丰富,与豆腐一起烹煮,可以起到同时补钙和补碘的作用,营养丰富又价格便宜,能补充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卵磷脂、亚油酸、维生素B1、维生素E、钙、铁等。
豆腐煮萝卜:豆腐属植物蛋白,多食会引起消化不良。萝卜,特别是白萝卜的消化功能强,若与豆腐拌食,有利于豆腐的吸收,人也就不会受到消化不良的困扰。
【豆腐的小常识】相关文章:
豆腐你需知道的小常识07-06
朱元璋的豆腐06-10
做饭的小常识12-09
水果小常识07-19
健身小常识08-11
地震小常识08-08
家居小常识09-22
开车小常识11-28
就业小常识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