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成语

时间:2021-02-20 11:27:17 成语大全 我要投稿

有关读书的成语15篇

有关读书的成语1

  有关读书的成语故事:曾子避席

有关读书的成语15篇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有关读书的成语故事:圯上受书

  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5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10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13年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

  有关读书的成语故事: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有关读书的成语故事:铁杵成针

  有一天,李白在做功课,外面来了一群小朋友,李白想:“反正做不完,出去玩一会儿再说。”于是,他就从窗户爬出去了。师父发现了,叹息道:“哎,孺子怎么不可教也!尽管聪明,一点就通,可惜心不在学习上面啊。”于是,有一位师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练武的时间到了,李白依旧心不在焉。趁师父不注意,李白朝伙伴们做了一个鬼脸,伙伴们忍不住笑起来了,师父见了,一掌就把李白打倒在地,不容李白解释,师父就撵走了这恨铁不成钢的徒弟。

  李白想:“我也不想学,师父也不喜欢我,算了回家。”伙伴们都在挽留他,你一句我一句,可是李白两耳如同生锈根本听不进去,眼睁睁地看着李白收拾行李走了。其实这一切都在师父的安排之中。师父把这一切的后果都交给了一个老奶奶去处理了。

  李白在回家的路上,口渴了,看到前面有个亭子,就绕进去了,问:“老奶奶,可不可以给我一碗水喝。”老奶奶说:“可以,在桌上。”李白这时发现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杵。天生的好奇心让李白停住了脚步,就上前问:“老奶奶,您为什么要磨铁杵?”老奶奶答到:“我想要一枚针。”李白就更不明白了,铁杵那么粗,针那么细,这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啊!李白问老奶奶:“值得吗?”老奶奶答道:“当你把铁杵磨成针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了。”李白的好奇心来了,说:“能给我磨一下吗?”老奶奶答道:“你这细皮嫩肉的恐怕做不了!”李白气匆匆地走了,当他走到门口时,老奶奶又说到:“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李白顿了一下,琢磨了一下这句话,懂得了老奶奶的用意。

  这时,师父也正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怕李白真得一走了之。对他的师弟正在发火呢!此时李白回来了,师弟给师兄使了个眼法,师傅气冲冲地说:“走了,就别再回来了。”李白跪在地上说:“师父,我错了。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师父笑了。看到这里,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相信大家也已经了解了。

  从此,李白一心一意学本领。长大以后,成了一名闻名国内的大诗人!

有关读书的成语2

  多读书,行万里路,好读书,开卷有益。一起来看看与读书有关的成语,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集中一意读书。

  枕典席文:谓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的读书精神。

  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摘句寻章: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臧谷亡羊:〖解释〗《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臧谷亡羊:《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庭清贫,勤学苦读。

  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刻苦。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摇头摆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洋洋盈耳:〖解释〗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音量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音量悦耳动听。

  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雪窗萤几:《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多。

  五行俱下:谓读书敏捷神速。

  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文弱书生:〖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刻苦。

  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变通。

  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宿学旧儒:〖解释〗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书通二酉:比喻读书甚多,学识多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书声朗朗:〖解释〗形容读书音量清朗而响亮。

  书声琅琅:形容读书音量响亮。

  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所学的知识多。

  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士农工商:〖解释〗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舍策追羊: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策,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舌战群儒: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来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山陬海筮:【出处】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筮,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 【解释】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示例】【故事】

  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牛角书生:比喻刻苦读书的人

  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刻苦。

  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庭贫寒,刻苦读书。

  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庭贫寒,刻苦读书。

  纳士招贤:〖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目不识书: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刻苦。

  九儒十丐: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所学的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尽信书不如无书:〖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庭贫穷,勤学苦读。

  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解释】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示例】【故事】

  浑浑沉沉:广大貌。《淮南子·兵略训》:“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浑浑沉沉,孰知其藏。”一说,“沉”当为“沆”字。参阅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

  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含英咀华: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挂席为门:汉初丞相陈平,好读书,在未发迹时,家里很穷,挂着破席子当门。见《史记·陈丞相世家》。后以“挂席为门”指隐士居处。亦形容贫穷或居处简陋。

  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所学的知识渊博。

  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刻苦地工作或读书。

  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读不舍手: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道学先生:〖解释〗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大璞不完: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刻苦。

  春诵夏弦: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来指读书学习。

  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刻苦读书。

  才贯二酉:二酉yǒu:指大酉山、小酉山。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镜花缘》一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布衣韦带: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病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下骚然。”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

  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集中埋头苦读

  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白面书郎:〖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儒生:〖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儒冠:〖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八百孤寒: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许许多多贫寒的读书人。

  傲贤慢士: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暗室求物: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有关读书的成语3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等也在此列;一般获取过程使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下面是有关于读书的成语的大全,请参考!

  有关于读书的成语大全

  1.文弱书生---〖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2.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3.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4.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5.宿学旧儒---〖解释〗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6.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7.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8.书通二酉---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9.书声朗朗---〖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10.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11.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12.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13.士农工商---〖解释〗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14.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15.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16.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17.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18.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19.舍策追羊---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20.舌战群儒---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21.山陬海筮---【出处】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筮,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解释】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22.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23.才贯二酉---二酉yǒu:指大酉山、小酉山。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镜花缘》一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24.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25.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26.病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下骚然。”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

  27.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28.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

  29.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30.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31.纳士招贤------〖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32.目不识书---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33.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34.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35.臧谷亡羊---《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36.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37.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38.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39.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40.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41.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42.摇头摆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43.洋洋盈耳------〖解释〗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44.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45.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46.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47.雪窗萤几---《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48.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49.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解释】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50.五行俱下---谓读书敏捷神速。

  51.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52.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53.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有关读书的成语4

  成语: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凿壁借光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成语:囊萤映雪

  《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释译:晋朝车胤恭谨勤苦,学习不知疲倦。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由于家里穷,不能经常弄到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一直读到天亮。

  清张英《渊鉴类涵》卷二0二:“孙康家贫,无油,尝映雪读书”。《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后用以比喻刻苦勤学。《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也载此事。

  成语: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成语:手不释卷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成语:随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成语:牛角挂书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一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有关读书的成语5

  1、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2、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3、萤窗雪案:为勤学苦读的典实。

  4、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5、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6、宿学旧儒: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7、十载寒窗:载:年。指长期苦读。

  8、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9、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10、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11、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12、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13、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14、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15、书声朗朗: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16、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17、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18、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19、书香门户: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20、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21、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22、摊书傲百城: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23、伴食中书: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24、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25、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26、山陬海筮: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27、枕典席文:谓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28、道学先生: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29、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30、弃书捐剑: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31、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32、书画卯酉: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33、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34、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35、充栋盈车:堆满屋子,装满车。形容书籍很多。

  36、昼耕夜诵: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37、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38、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

  39、诗书发冢: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40、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41、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42、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43、手不释书: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44、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45、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46、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47、寝馈书中:馈:吃饭。读书很专心,吃饭睡觉都忘记了。

  48、仰屋着书: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着作上。

  49、目不识书: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50、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51、目不识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52、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53、书同文,车同轨: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54、书不尽意: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55、飘零书剑: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56、布衣韦带: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57、秉笔直书: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58、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59、奋笔疾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60、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有关读书的成语6

  囊萤映雪

  【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悬梁刺骨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梁:房梁上,股:大腿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精益求精

  【解释】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出处】《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映雪读书

  【解释】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处】南朝梁·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

  字斟句酌

  【解释】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孜孜不倦

  【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摘句寻章】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臧穀亡羊】《庄子·骈拇》载,臧、穀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穀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八百孤寒】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许许多多贫寒的读书人。

  【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枕典席文】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昼耕夜诵】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摇头摆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傲贤慢士】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暗室求物】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刺股悬梁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手不释卷

  【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凿壁偷光

  【解释】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

  【出处】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

  韦编三绝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有关读书的名言

  1、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2、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3、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4、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答和根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

  5、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7、好读书,不求甚解。

  8、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

  11、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12、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13、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14、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15、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1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7、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

  18、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0、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21、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22、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23、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2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5、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

  2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7、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28、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29、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30、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

有关读书的成语7

  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囊萤映雪

  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凿壁借光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频繁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手不释卷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有关读书的成语8

  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孜孜不倦、 秉烛达旦 笃学好古、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发奋图强、持之以恒、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好学不倦、 韦编三绝、闻鸡起舞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锲而不舍、 坚持不懈、滴水穿石、 博览群书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不耻下问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手不释卷 书声琅琅 程门立雪 穿壁引光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耳闻则诵 古为今用 囫囵吞枣 开卷有益 名落孙山 取长补短 取精用弘然荻读书 入主出奴 三余读书 生吞活剥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万世师表文行出处 勤学苦练,勤能补拙, 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闭户读书,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 据鞍读书,折节读书,囊萤照书, 废寝忘食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 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 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 长材茂学、才疏学浅 才学兼优、村学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 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笃学不倦、 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高才大学、 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 邯郸学步 鸿儒硕学、宏儒硕学、 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 困而学之、口耳之学 困而不学、 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不倦、 力学笃行 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 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 勤学好问、曲学诐行 勤学苦练、 上当学乖、市民文学、宿学旧儒、 硕学通儒通才硕学、通儒硕学、 调嘴学舌、文江学海、枉辔学步 文人学士、晚生后学、文宗学府、 学步邯郸、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学富才高、 学非所用、学富五车 学贯中西、 学海无涯、学究天人、学老于年、 效颦学步 学浅才疏、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学如登山、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疏才浅、学书学剑、学识渊博 学无常师、 学无止境、下学上达、新学小生、 学以致用 用非所学、一家之学、 鹦鹉学舌、鹦鹉学语、以学愈愚幼学壮行、牙牙学语、真才实学、 教学相长孜孜不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诲人不倦 活到老学到老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温故知新 学以致用 勤奋好学 读书育人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有关读书的成语9

  1) 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2) 满腹经纶:比喻政治见识和主张。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3) 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4) 才高八斗: 比喻人极有才华。

  5) 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6) 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7) 学识渊博:指人的学识广而深,往往也称其为博学多才的人。

  8) 学贯中西:形容读书多的成语

  9) 饱读诗书: 读书多。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

  10) 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11)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12) 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13) 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14) 索然无味: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15)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16) 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7)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18) 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19) 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20)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21) 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

  22) 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23) 融会贯通: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24) 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25)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6) 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27) 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28) 通宵达旦: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29) 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30) 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有关读书的成语10

  1、一介儒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2、巨学鸿生:巨:大;鸿:通“洪”,大;生:读书人。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3、方正之士:方正:品行端正。品行端正不阿的读书人。

  4、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5、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6、学而不思则罔:罔:蒙蔽。只读书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

  7、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8、博览五车: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9、十寒窗:形容长刻苦读书。

  10、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11、摘句寻章:摘取搜寻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12、囊萤照雪: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13、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14、硕彦名儒:硕:大;彦:有才学的人;名:有名声的;儒:读书人。指非常有名气的大学者。

  15、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16、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17、雪牖萤窗:雪牖:指晋朝孙康映雪读书的典故;萤窗:指晋朝车胤囊萤读书的典故。比喻贫穷苦读。

  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万卷书读破了,下笔写就如有神助。比喻要想写好,就要多读书。

  19、穷措大:措:读书人。比喻贫穷的读书人。

  20、不羁之士:羁:拘束;士:读书人。不受拘束的读书人。

  21、铁砚磨穿: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22、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23、穷愁潦倒: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24、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25、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节约用电的广告语

  26、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27、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8、士穷见节:士:读书人;穷:困窘;节:节操。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

  29、贫士市瓜:市:买。穷苦读书人买瓜只挑个大的。比喻以言谈和外貌取人。

  30、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31、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32、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33、书香门户: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34、折节向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35、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36、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37、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38、聚萤积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39、士穷见节义:士:读书人;穷:困窘;节义:节操,气节。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

  40、昼耕夜诵: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41、行吟坐咏:吟咏:声调抑扬地念唱。走着也念,坐着也读。形容读书用功。

  42、招贤礼士: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43、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见《尚友录》卷四。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见《晋书车胤传》。形容刻苦攻读。

  44、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45、聚萤映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映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46、老虎借猪,相公借书: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47、三绝韦编:韦:熟牛皮。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刻苦。

  48、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49、寝馈书中:馈:吃饭。读书很专心,吃饭睡觉都忘记了。

  50、布衣韦带: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5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52、八百孤寒: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的读书人。也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

  53、磨穿枯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54、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55、惟有读书高:只有读书以求进取,才是高尚的途径。

  56、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57、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光。点上油灯,接续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58、书生气:书生:读书人。常用来形容看问题简单幼稚,对实际问题缺乏了解。

  59、太璞不完:太璞:未治之玉。璞经过加工,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出来作官,就丧失了纯洁。

  60、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61、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62、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63、五行俱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64、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65、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66、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67、道学先生: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68、纳士招贤: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69、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70、淹滞措大:淹滞:有才德而居下位者;措大:旧指贫寒的读书人。旧指当不上官的读书人。

  71、兔园册: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72、兔园册子: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73、目不知书:指不会读书写。

  74、白面儒生: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75、朱墨烂然:朱墨:朱笔和墨笔;烂然:光明的样子。形容读书勒奋。

  76、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77、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78、摇头摆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79、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80、文弱书生: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81、文业砚田:砚田:旧时读书人依文墨为生计,因将砚台比作田地。旧指以文墨为生的读书人。

  82、轻贤慢士:轻:轻视;慢:傲慢。轻视有才能的,不尊敬读书人。形容轻狂傲慢,狂妄无知。

  83、开卷有得: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得:得益。读书总有好处。

  84、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85、宿学旧儒: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严艺丹个人资料

  86、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87、宵旰攻苦:宵:夜;旰:天已晚。早起晚睡,刻苦读书学习。

  88、匡衡凿壁: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89、废书长叹: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90、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91、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92、滚瓜烂熟: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93、燕颔书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94、负薪挂角:负薪:背着柴草,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读书;挂角:把备读的书挂在牛角上,隋代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指边劳动边读书,不畏辛苦。

  95、书呆子:指只知读书而缺乏实际知识的人。

  96、儒士成林:儒士:指读书人。比喻读书人很多。

  97、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98、舌战群儒: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99、书声朗朗: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100、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01、臧谷两亡:臧谷:两个人名。臧和谷一起放羊,一个去读书,一个去赌博,结果都丢了羊。形容做事马虎大意,不专心。

  102、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103、轻财重士:轻视钱财,重视读书人。

  104、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105、暮史朝经:史:指历史书籍;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106、书香人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107、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108、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109、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110、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有关读书的成语11

  1.牛角挂书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比喻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2.负薪读书

  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比喻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带经而锄

  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比喻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4.挟策读书

  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5.高凤流麦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比喻专心读书。

  6.温舒编蒲

  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7.凿壁偷光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比喻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8.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9.囊萤映雪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10.悬梁刺股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11.韦编三绝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比喻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12.下帷读书

  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比喻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此典的其他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13.三余读书

  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比喻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

  14.焚膏继晷

  比喻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15.十年窗下

  比喻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比喻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16.学富五车

  比喻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17.三十乘书

  比喻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比喻书少,则用“无乘书”。

  18.枕中秘宝

  比喻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19.开卷有益

  勉励人读书的典故。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20.读书种子

  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似祖(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此典的其他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21.束之高阁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22.三坟五典

  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23.寻章摘句

  比喻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4.断章取义

  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25.梦笔生花

  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

  26.文不加点

  比喻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27.著述等身

  比喻读书或著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用“等身书”比喻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来比喻著述极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28.一字千金

  比喻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千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29.洛阳纸贵

  比喻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三,与《三都赋》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30.藏之名山

  比喻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有关读书的成语12

  1)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2) 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3) 持之以恒: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4) 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5) 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6) 引锥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7)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8) 鸡鸣而起: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9) 笃实好学: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10) 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11) 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2) 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13) 蜻蜓点水: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14) 浅尝辄止: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15)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16) 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17) 走马观花: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18) 手不释卷: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形容读书的成语。

  19) 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20) 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有关读书的成语13

  1、表示书读得多成语:

  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博闻强识、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汗牛充栋、才高八斗、读书破万卷

  2、表示“精读”书的成语:

  咬文嚼字、寒窗苦读、含英咀华、字斟句酌、逐字逐句、倒背如流、韦编三绝、举一反三

  3、表示“泛读”书的成语:

  一目十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走马观花、观其大略、浮光掠影

  4、表示读书刻苦的成语:

  废寝忘食、手不释卷、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凿壁偷光、风兴夜寐、圆木警枕、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通宵达旦、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坚持不懈、滴水穿石、 博览群书、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 不耻下问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释卷 书声琅琅 程门立雪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耳闻则诵 古为今用 囫囵吞枣

  开卷有益 名落孙山 取长补短 取精用弘 然荻读书 入主出奴

  三余读书 生吞活剥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万世师表 文行出处

  勤学苦练,勤能补拙, 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 据鞍读书,

  折节读书,囊萤照书, 废寝忘食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

  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 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

  5、关于热爱读书学习的成语及解释

  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笃志好学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高才大学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敏而好学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有关读书的成语14

  1 、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2 、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3 、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4 、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5 、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6 、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7 、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8 、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9 、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1 0 、纳士招贤: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1 1 、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1 2 、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1 3 、大璞不完: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1 4 、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1 5 、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1 6、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1 7 、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1 8、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1 9 、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2 0、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2 1、山陬海筮: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2 2 、书声朗朗: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2 3、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2 4 、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有关读书的成语15

  励志读书的成语故事:断织教子

  战国时期,有一个很伟大的学问家孟子。他小时候,他的妈妈为了让他能接受到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孟子小时候的故事。

  他三岁时父亲就死了,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为给孟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过三次家。

  起初,孟母为给孟子的父亲守墓,就居住在离墓地很近的地方,后来,她发现孟子老玩一些丧葬、痛哭的游戏。孟母很是担心,觉得这个地方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就带着孟子离开了,将家搬到一条街上住下。可过了段时间,孟母发现新搬的家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母给孟子解释了几次搬家的原因后,孟子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从此,他走上了勤学苦读的道路。尽管如此,他也跟别的小孩子一样,有贪玩的天性。

  有一天,逃学的孟子背着书包假装从学堂回家。母亲叫他过来,问:“娘织的布好不好?”“好啊。”孟子正在奇怪母亲为什么问这个,却见母亲一声不吭地拿出一把锋利的剪刀,将织成的一段布“咔嚓,咔嚓”剪成两段。

  孟子更是奇怪了,便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匹?”孟母解释说:“一个人的求学就如同织布,现在只学一半便停下来不学,与在织布机上剪断布匹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又惧的鲜明印象,从此他日夜勤学不息,再也不贪玩了。

  孟子十五岁时,孔子的孙子孔极,在曲阜(fù)教书,孟母便鼓励孟子到曲阜求学。从此,他开始正式接受到儒学的精髓,在孔极门下埋头读书。经过不断的努力,他成了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有《孟子》七篇流传下来,是儒家经典之一。

  ——《列女传》

  【求解驿站】多用来形容学习、做事应坚持不懈,切忌半途而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活学活用】孟母不惜~,真是用心良苦。

  【妙语点拨】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延伸阅读】孟子有一天看见邻居“嚓嚓”地磨刀,准备杀一只小猪。孟子非常好奇:“妈妈,隔壁干什么呢?”“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呀?”孟母当时在忙,笑着随口说:“杀猪给你吃猪肉啊。”说完就后悔了,这不等于在教儿子撒谎嘛。孟母心想:要培养儿子诚实的品质,我这个做母亲的首先就得讲诚信啊。第二天,孟母就买了邻居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有关读书的成语15篇】相关文章:

有关读书的成语故事01-05

有关读书的成语故事14篇01-05

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01-06

形容爱读书的成语故事12-22

成语故事读书心得08-03

有关变化无穷的成语接龙_成语大全12-17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15篇12-12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07-01

有关忠义的成语典故盘点12-17

有关夏天的成语故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