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的成语典故

时间:2024-05-10 18:06:46 成语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滥竽充数的成语典故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典故吧,典故在传达表现事物事理中毕竟是隔了一层,是一种由彼而产生的联想,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典故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滥竽充数的成语典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滥竽充数的成语典故1

  亡羊补牢的意思

  [释义] 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语出] 《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正音] 亡;不能读作“wànɡ”。

  [辨形] 补;不能写作“朴”。

  [近义] 知错就改

  [反义] 知错不改

  亡羊补牢的成语典故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用亡羊补牢造句

  1) 亡羊补牢,并非为了弥补以往的损失,而是为了减少或杜绝以后再发生类似的状况。

  2) 亡羊补牢固然是好,但诱饵明显,还是会引狼入室的。

  3) 今天你没背书,但只要现在背书那样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4) 墙虽然坏了,但只要及时补,就能做到亡羊补牢。

  5) 虽然损失了一些财物,但是你现在作出决定,亡羊补牢还来得及。

  6)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授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7) 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未能认识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8) 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

  9) 虽然你以前做错了事情,但只要你亡羊补牢,就为时不晚。

  10) 谁没有失误,只要之后知道亡羊补牢就为时不晚。

  11) 虽然你已经犯下了错误,但是亡羊补牢也为时不晚。

  12) 我第一单元考试成绩不理想,没有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通过总结努力学习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13) 我想大家都明白“亡羊补牢,犹为未晚”的道理,只要你还想学习,任何时候努力奋起直追都有希望。

  14) 好在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只要明事理、懂切割、惩包庇、动真格,重塑公信力,尚可期待。

  15) 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同一事物,各有各的看法很正常,可是我们的感情谁看了都会说:铁!

  16)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找到破坏的自然,“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17) 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可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如果当你知道自己犯了错,而不去补救那才真的是晚了,就算真不能补救,也要将损失降到最低,又有何可畏惧的'呢?拿出。

  18) 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可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现实中我们还是应知错就改,我知道你一直是那勇于承担的好公民。

  19) 女人就是这样,千方百计想着如何守住大门,却放任男人打开窗户干着眉飞色舞的勾当,一辈子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却不知道亡羊补牢。方莹

  20) 现在普查甚至追责,可谓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21)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原标题:太兴铁路工程潜藏质量问题。

  22)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不能成为一种卸责心理的自我安慰,甚至是不痛不痒的对外托词。

  23)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见兔顾犬,犹未晚也。

  24) 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晚也。俗话又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可以在一个地方摔倒一次,但不可以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错误不可避免,但总结经验可以防止重倒复辙。

  25) 窗前明月光,原来催债荒;举头四目望,只见大水缸;皆愿儿时不努力,一天到晚打游戏,要想翻身挺腰板,亡羊补牢还未晚!

  26) 不是每一起事故发生后,都能用“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来安慰自己。

  27) 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羊亡之前补牢最好,羊如已亡,补牢是必须的啊!

  28) 我父亲死在长江三峡大坝蓄水之前。要不然,他又会再多一个永不能退休的“科研”工作。我父亲说:“面对不懂人类语言的野外生物,我们这些教授,做的只能是亡羊补牢的工作。”。袁劲梅

  29)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30) 虽然面临挑战,但马晓光表示,亡羊补牢,犹为未晚,两岸应抓紧时间。

  31) 本着“篱牢犬不入”的精神,还是从“亡羊补牢”入手,才有可能逼退境内外赌博势力的搜刮热情。

  32) 记住,亡羊补牢,犹为未晚.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33) 问题不是出在亡羊补牢阶段,而是第一根栅条松动之时。

  34) 也许现在谈论这个,还不是时候,毕竟现在天还有几许蓝,空气似乎还不呛喉,但真到那时才动手,就不知道是不是“亡羊补牢,于时未晚”的故事在重新上演。

滥竽充数的成语典故2

  滥竽充数的意思: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滥竽充数的典故释义】滥:混杂,引申为蒙混之意;竽:古代一种乐器,可以合奏,也可以独奏。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滥竽充数的历史典故】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善于吹竽的乐师便有三百个。齐宣王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都会让这三百个人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吹嘘说:“大王,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我愿意成为大王众多乐师中的一员。”齐宣王听了很高兴,毫不怀疑地收下了他,将他编进三百人的吹竽队伍中。从此以后,南郭先生就和众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享受同样优厚的待遇。

  其实南郭先生压根儿就不会吹竽,他跟齐宣王说的那番话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弥天大谎。每逢演奏的时候,他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就跟着摇晃,人家摆头,他也跟着摆,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就这样,南郭先生混过了一天又一天。

  过了几年,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和齐宣王不一样,他觉得独奏更悠扬、更逍遥。于是齐湣王下令,要这三百个吹竽的人好好练习,做好准备,一个个轮流吹竽给他欣赏。其他乐师们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吓得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成长心语】

  西方谚语说:你可以一时欺骗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对青少年来说,学习的条件与资源都是丰富的,但有的人明明整日担心自己是否会被老师批评、家长责罚,而不愿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或许一开始,他们并不是“滥竽充数”之人,但是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他们与优秀者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成为集体中不和谐的“音符”,最终被淘汰。所以,当你还有条件、有时间可以提升自己的时候,抓住机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让淘汰远离自己。

滥竽充数的成语典故3

  【成语】: 滥竽充数

  【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释】: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的.意思;竽是一种簧管乐器;充数是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潜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滥竽充数的成语典故4

  滥竽充数的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的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滥竽充数的意思

  滥:失实的,假的。充:冒充。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不好的冒充好的。

  滥竽充数的道理

  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讽刺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领而无真才实学的人。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大家里面充数,一定是要败露的。

【滥竽充数的成语典故】相关文章:

成语典故07-20

成语典故大全12-17

中国成语典故01-22

中华成语典故07-20

成语典故:众叛亲离07-18

成语典故:覆水难收07-25

兴风作浪成语典故07-23

趋炎附势成语典故03-21

成语典故范文10-11

叶公好龙成语典故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