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成语

时间:2024-06-24 11:49:06 成语大全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成语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成语吧,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那么,都有哪些经典成语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成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成语1

  《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哪三国?_魏、蜀、吴_

  公元_280_年,三国又合而为一。

  《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5个):锦囊妙计、张飞当阳一声吼草船借箭

  鞠躬尽瘁、成事在天,谋事在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赤壁之战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三顾茅庐__ 人物及故事:__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君王_

  成语:__桃园三结义 人物及故事:___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为兄弟___

  成语:草船借箭故事:周瑜为难诸葛亮要他10天制造10w只箭

  成语:三顾茅庐故事:刘备求贤若渴,3次登门拜访诸葛亮

  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赤壁之战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曹操____,“智绝”是__诸葛亮_____,“义绝”是__关羽______。

三国演义成语2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过五关斩六将——过关斩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关公面前舞大刀——献丑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刘备编草鞋——内行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三国演义成语3

  反败为胜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连动式;作谓语、状语;指扭转败局

  虎入羊群

  老虎进入羊群。形容强者在肆意欺凌弱者。含贬义。一般作宾语。

  旷世逸才

  〖解释〗旷世:绝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

  龙肝凤髓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过五关斩六将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攻城略地

  略:掠夺。攻打城市,掠夺土地。联合式;作谓语;指征战

  光阴荏苒

  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大雨滂沱

  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横行无忌

  横行:行动蛮横;倚仗暴力干坏事;无忌:肆无忌惮。仗势无所顾忌地干坏事。一般用于恶势力、坏人。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帝王将相

  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

  初出茅庐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可用来比喻人刚参加工作;没有经验。也可用作谦词。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宽以待人

  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锦囊妙计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原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策;现比喻能及时解决危急或疑难问题的好办法。多用于俏皮、讥讽的语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哀感顽艳

  哀:悲哀;感:感动;顽:愚拙;艳:慧丽。悲痛的情调使愚顽无知的人和聪明俊美的人同样受到感动。后转用以评述艳情作品。谓文辞既哀婉感伤;又古拙绮丽;深切感人。现多形容文艺作品具备哀怨、感伤、古拙、绮丽的风格。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班师回朝

  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漫山遍野

  漫: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引申为“布满”;遍:动词;遍及;布满。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中性词。可形容人;也可形容动植物。一般作谓语、定语、主语。

  草船借箭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抵足而眠

  脚与脚相触地同睡在一张床上。形容双方情谊深厚。多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等闲之辈

  无足轻重的寻常人。等闲:寻常;一般。常用在否定句里;常作“(不)是”、“非”的宾语。一般作谓语。

  步罡踏斗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

  反戈一击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常用贬义。一般用作谓语、定语、分句。

  赤膊上阵

  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泛指战场。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阵作战。形容作战勇敢;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也作“赤体上阵”。多含贬义。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一般作谓语、宾语。

  封金挂印

  谓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出谋划策

  谋:计谋;划:筹划。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常用来指为人想办法;出主意。一般作谓语。

  刀枪剑戟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骄兵之计

  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傲睨得志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泪流满面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孔孟之道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儒家思想

  大气磅礴

  磅礴:广大无边。形容气势盛大。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王败寇

  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草寇

  赤身裸体

  赤:光着。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指全身裸露;一丝不挂。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诡计多端

  诡计:欺诈的计谋;端:事物的另一头;一方面。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形容坏主意很多。用作贬义。一般作定语、谓语。

  缓兵之计

  缓:延缓。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泛指拖延时间;以缓和目前的事态;可同时制定出应急的策略。一般作主语、宾语。

三国演义成语4

  色厉胆薄

  〖解释〗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嫉贤妒能

  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嫉妒

  义薄云天

  正义之气上扬迫近青天。极言义气之盛;也指义理之高妙。含褒义。形容非常崇高。一般作谓语、定语。

  恩怨分明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绝伦逸群

  伦:类;逸:超过。超出众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登高必赋

  登高:登上高处,指身临其境。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时期的一种文体,此借指创造。登上高处,看到无限美好的景色,触景生情,一定能创作出好的诗赋,以言其志。后多用来表示人有担任国家要职的才能。亦作“登高能赋”。

  三顾茅庐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用作褒义。有时可用于讽刺某些人摆架子;一次两次请不来。一般作谓语、宾语。

  反复无常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含贬义。多用来形容人常变卦。一般作主语、谓语。

  儿女情长

  儿女:男女。比喻男女之间或家人之间的感情深厚;难舍难分。一般作谓语、定语。

  灰飞烟灭

  灰也飞散了;烟也消失了。比喻人的死亡;事物的消亡。一般作谓语。

  羽扇纶巾

  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态度从容

  不避艰险

  不畏惧艰难险阻。

  谈笑风生

  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饶有兴趣;气氛热烈。风生:有兴致;很风趣。形容人说话既风趣又有吸引力的用语;多用于闲谈消遣方面。一般作谓语。

  韬光养晦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主谓式;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胸怀大志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真心诚意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万人之敌

  敌:对抗。指武艺高强可敌强敌。也指善于统帅军队以抵御强敌。亦作“万人敌”。

  所向披靡

  风所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所向:指风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粗中有细

  表面似乎粗率、随便,实际却细致、细心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表面粗率,实际却很细致

  雄姿英发

  姿容威武雄壮。

  老谋深算

  老:老练;谋:计谋;深:很;算:打算。指周密地筹划;深远地打算。形容人老练精细;很有谋略。多用来形容人的办事能力。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手不释卷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死而后已

  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用作褒义;用于称颂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含贬义。有时用作自谦之辞;表示不知说些什么好。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弘毅宽厚

  弘毅:意志坚强,志向远大。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大厚道。

  神机妙算

  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用作褒义。常用在形容计策;智谋等方面。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乐不思蜀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多用于形容人到了好的环境中而忘了本。含贬义;多用在书面语里。一般作谓语、定语。

  求贤若渴

  贤:有才能的人。形容寻求优秀人才心情十分迫切;就像口渴想喝水一样。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

  大义凛然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常用来描写勇士受屈时或烈士遇难前的英勇气概。一般用作状语。

  雅量高致

  气度宽宏,情致高雅。

  有勇无谋

  勇:勇气;胆量;谋:计谋;策略。只有胆量;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凭勇气猛冲猛打;而没有周密考虑。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风流人物

  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多含褒义。常用指代表现不俗、举止潇洒、有杰出贡献的人;有时也用于指放荡不羁的人。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谦虚谨慎

  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用作褒义。用于赞扬人的品质。一般作谓语。

  英雄气短

  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三国演义成语5

  安身之处 安身之地 傲睨得志 懊悔无及 昂然直入

  倍道而进 不成体统 不得善终 不可造次 不置褒贬

  把薪助火 背若芒刺 别作良图 步罡踏斗 乘其不备

  尺寸可取 才薄智浅 长驱直进 傲贤慢士 赤身裸体

  踌躇不决 反败为胜 大计小用 大获全胜 大吉大利

  大仁大义 大展经纶 刀枪剑戟 得而复失 灯烛辉煌

  等闲视之 抵足而眠 等闲之辈 低头丧气 东荡西除

  东冲西突 蠹政病民 恩荣并济 恩怨分明 法不徇情

  反客为主 反戈一击 费力劳心 焚香礼拜 放鱼入海

  放龙入海 奋武扬威 凤毛鸡胆 鼓角齐鸣 官轻势微

  光阴荏苒 诡计多端 鬼神不测 割恩断义 横行无忌

  虎入羊群 虎体熊腰 缓兵之计 荒淫无耻 虎踞鲸吞

  荒淫无道 魂亡胆落 击鼓鸣金 急于求成 锦囊妙计

  举善荐贤 决一死战 旧病复发 开基立业 口出不逊

  宽以待人 开基创业 狼心狗行 老弱残兵 泪流满面

  谋事在人 鸣金收军 能征惯战 怒目而视 怒气填胸

  女大须嫁 泼油救火 剖肝沥胆 旗帜鲜明 器宇轩昂

  气宇轩昂 强词夺理 七步成章 凄然泪下 趋吉避凶

  忍辱偷生 仁义之兵 仁义之师 柔能克刚 肉颤心惊

  身不由己 声威大震 尸横遍野 手无寸铁 束手待毙

三国演义成语6

  1、【单刀赴会】

  周瑜死后,刘备为了和吴国重新联合起来,答应孙权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荆州交给吴国。

  这时刘备已经很强大了,他的军队很快就攻占了西川。刘备在西川建立了蜀国,派关羽和他儿子关平驻守在荆州。

  孙权听说刘备占领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国向刘备要荆州。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计谋,写了一封信交给吴国的大使,让他到荆州去找关羽。

  吴国的大使拿着信来到荆州,却被关羽拒绝了。关羽说:“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赶回了吴国。

  孙权大怒:“刘备分明就是在捉弄我。”鲁肃出了一个主意:请关羽到吴国来吃饭,趁机把他抓起来,逼迫关羽交出荆州,不然的话就杀死他。

  关羽接到邀请信后,笑着说:“我才不怕他们,我一个人去,看他们敢把我怎么样?”

  第二天,关羽乘船来到吴国。鲁肃早已经布置好了军队,只要关羽不答应,马上就把他抓起来。

  在酒席上,鲁肃笑嘻嘻的提出归还荆州的事,关羽就说:“我今天是来喝酒的,国家的大事我们不谈”但鲁肃还是一个劲儿地提起荆州。

  过了一会儿,关羽站起来拉住鲁肃说:“我有点醉了,荆州的事以后再商量吧。”说完就拉着鲁肃向江边走去。

  吴国的士兵怕误伤到鲁肃,不敢对关羽下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羽拉着鲁肃走出去。关羽一直把鲁肃拉到江边才放开手。等吴国军队来追赶时,关羽的船已经开出很远了。

  2、【得陇望蜀】

  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陇:在今甘肃东部,陕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现在一般用这个成语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有贬义。

  虽然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发生在刘秀身上,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段和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刘晔曰:“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

  还记得应该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翻的是连环画版的演义。看到这一节后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学到一个新成语,但同时总觉得用在这个地方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那时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脸,一个反面人物,那么他怎么会不复望蜀,不贪心呢?

  我起初给曹操找的`解释是他怕陷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益州。几乎就在这个想法产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马懿和刘晔已经替我解释了。

  那么就是因为战线太长,因为襄樊和合肥战场的压力了。但这也是不成立的。襄阳曹仁,合肥张辽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而且当时这两线的战事并不是那么吃紧。再说有满宠李典等人的协助和“贼来乃发。”的木夹的指点,即便是逍遥津这样的会战,坚守到救兵到来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这里的老不是指年龄,不是老骥伏枥那个老,而是一种在于内心的沧桑,厌倦和疲惫。连年的征战特别是赤壁战后破马超灭张鲁这几年这几仗,那颗曾经不已的壮心里的烈火渐渐熄灭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经老了,没有了如日中天的气势与激情,论英雄的豪情,观沧海的壮志,赋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遥津战后,错过了平西川最好机会的曹操同众官议曰:“此时可收西川否?”刘晔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备,不可击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于是只有退兵,留夏侯渊,张颌守汉中。

  3、【兵贵神速】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

  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还有,你要慎重!”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公孙康所杀。

  4、【吴下阿蒙】

  三国时,吴国有位将领,名叫吕蒙。他一直跟随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的建国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位吕蒙不愧为英勇的战将,然而,自小未曾读书,所以,文墨没有,行事粗鲁,又全不懂礼仪文饰。大家都呢称他为“吴下阿蒙”。

  一次,孙权与吕蒙在一起时,孙权说:“吕将军,你现在与我一起执掌国家大政,应该多读点书,学点历史和文化知识,这样才好。”

  吕蒙一听,马上说:“我一天军务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读书?以前,我不读书,不是照样带兵打仗吗?”

  孙权笑着回答:“要说忙,你不会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来,就抽空读了《史记》、《汉书》和各种兵书。你更不比曹操忙吧?曹操带兵打仗经常都忘不了读书,越老越喜欢看书。东汉的开国之君刘秀,时常手不离书,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要说读书与不读书,那可大不一样。书中有很多道理,可以使人聪明;书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可给人启示警惕。我治国理政,许多都是从书中受到教育启发的。”听了孙权的这一番话,吕蒙才知读书的重要,从此以后,每天军务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时间来读书。他还聘请了二位文士,来指导他读书。

  开始读书时,吕蒙倒没什么特别感受。渐渐地,吕蒙读出味来,眼界不断开阔,思路日益活泛,才发觉自己以前的许多愚昧无知。于是,越读越有味,后来竟成为一位饱学之士。

  周瑜去世后,孙权任命鲁肃为大都督。这位鲁肃是吴国一位名士,学问渊博,读书破万卷。他与吕蒙都在周瑜手下做过事,常戏谑吕蒙,“吴下阿蒙”就是由他叫出名的。

  一次,鲁肃到吕蒙的驻军去巡视。空闲时,吕蒙主动与他谈起学问来,鲁肃大感意外。开初,吕蒙是以请教者的身份与鲁肃交谈;不一会,吕蒙提了几个问题,鲁肃都答不上来;后来,鲁肃只有听吕蒙一个人讲的份了。听完吕蒙高谈阔论,引经据典,鲁肃十分惊叹地说:“想不到你这位昔日阿蒙,今日竟学富五车了!本人敬服万分!”鲁肃去世前,推荐吕蒙接替了他的职务,深受孙权的器重。

  东吴自立国后,一直想夺回关羽镇守的荆州,但一直没有成功。而荆州一日不夺回,就对东吴有一天威胁。

  吕蒙当上统帅后,一面采取各种军事步骤,一面联合魏国,终于使一代名将关羽败走麦城,夺回了荆州。

三国演义成语7

  大刀阔斧

  大刀和阔斧都是古代的武器。原来形容军队声势浩大;杀气腾腾;充满战斗气氛。现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多含褒义。多用作状语;定语;谓语。

  弘毅宽厚

  弘毅:意志坚强,志向远大。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大厚道。

  横行无忌

  横行:行动蛮横;倚仗暴力干坏事;无忌:肆无忌惮。仗势无所顾忌地干坏事。一般用于恶势力、坏人。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得陇望蜀

  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的“蜀”;或为物;或为人;一般都有所指。一般作谓语、宾语。

  措手不及

  措手:着手处理;应付;不及:来不及。着手处理已来不及了。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应付。多指事情发生得突然或准备得不充分;来不及应付。一般作谓语、宾语、补语。

  伯仲之间

  伯仲:兄弟长幼的顺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们一样。比喻不相上下。凡两人才能、势力不相上下;可用此语。

  大获全胜

  战胜对方;取得全部胜利。补充式;作谓语;指取得全部胜利

  粗中有细

  表面似乎粗率、随便,实际却细致、细心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表面粗率,实际却很细致

  鹤发童颜

  鹤发:白白的头发;童颜:红红的面色。满头白发;面色像孩童一样红润。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多含褒义。用来形容老年人健康;精力旺盛。一般作谓语、定语。

  暗渡陈仓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宝鸡市东;为关中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亦比喻军事或其它方面的秘密活动。②也比喻男女私通。多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常跟“明修栈道”连用。一般作谓语、定语。

  捶胸顿足

  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用于人焦急、悲伤、悔恨、无可奈何的样子。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虎入羊群

  老虎进入羊群。形容强者在肆意欺凌弱者。含贬义。一般作宾语。

  不计其数

  计:计算。没法子计算数目。形容极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跟“不可胜数”意义相同;常可通用。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初出茅庐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可用来比喻人刚参加工作;没有经验。也可用作谦词。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不识时务

  不识:不认识;务:事务;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多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

  不出所料

  出:超出;料:推测;料想。指没有出乎预料。即在意料之中。中性。用于人对事物的推测。一般作谓语。

  大难临头

  难:灾祸;临:到来。大灾大祸降临头上。多用于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刮目相待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旦夕之危

  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

  膏粱子弟

  高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食品。指习惯于骄奢享乐生活的富贵人家的子弟。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隔岸观火

  站在对岸观看失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见而不救。也比喻没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不去过问。贬义。比喻对人的危难袖手旁观;只看热闹。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鼎足之势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偏正式;作宾语;指三方面相持

  单刀赴会

  原指三国名将关羽随身带一口大刀和少数随从在东吴参加宴会。后泛指只身或仅带少数人去参加有危险的约会。含有赞颂赴会者富有胆略的意思。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恩威并重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乘虚而入

  虚:空隙。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也指趁着空虚或虚弱的地方侵入。也作“乘间而入”。多用于军事;有时也用于其它。一般作谓语。

  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含贬义。有时用作自谦之辞;表示不知说些什么好。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出言不逊

  言:话;说;出言:说话;逊:谦让;恭顺。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也作“出口不逊。”含贬义;用来指说话傲慢无礼;出口伤人。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割须弃袍

  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回肠荡气

  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耐人寻味。常用来比喻音乐或文章感人之深。又作“回肠伤气”、“荡气回肠”。一般作谓语、定语。

  负薪救火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肺腑之言

  肺腑:指内心。发自内心的真挚诚恳的话语。含褒义。常和“一番”、“一席”搭配。一般作主语、宾语。

  寡不敌众

  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用于战争、殴斗方面;多用来说明失败的原因。一般作谓语、定语。

  呼风唤雨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原指神仙道士呼唤风雨的法力;现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有时也比喻恶势力的猖狂活动。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诡计多端

  诡计:欺诈的计谋;端:事物的另一头;一方面。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形容坏主意很多。用作贬义。一般作定语、谓语。

三国演义成语8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有哪些

  东汉末年,民生凋敝。兵荒马乱,群雄竞起。枭雄曹操,首屈一指。龙骧虎步,踌躇满志。

  唯才是举,远见卓识。济济多士,如虎添翼。发号施令,假传圣旨。身经百战,出生入死。

  青梅煮酒,旁敲侧击。梦中杀人,狐性多疑。望梅止渴,略施小计。割发代首,工于心计。

  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才兼文武,独步一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诸葛孔明,惊才风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用行舍藏,韬晦待时。

  三顾茅庐,精诚所至。知遇之恩,投桃报李。隆中对策,审时度势。指点江山,面授机宜。

  初出茅庐,锦囊妙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舌战群儒,力排众议。草船借箭,妙算神机。

  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妙计,化险为夷。七擒七纵,有胆有识。六出祁山,矢志不移。

  文韬武略,经天纬地。苦心经营,不遗余力。事必躬亲,日理万机。出师未捷,积劳成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继无人,此恨何及。武圣关羽,义薄云天。赤胆忠心,天人共鉴。

  桃园结义,相见恨晚。同生共死,披肝沥胆。身在曹营,忠心在汉。过关斩将,一往无前。

  华容让道,网开一面。知恩图报,仰不愧天。刮骨疗毒,处之泰然。夜读春秋,手不释卷。

  单刀赴会,视若等闲。水淹七军,智勇双全。位高权重,志得意满。顾盼自雄,自负不凡。

  痛失荆州,令人扼腕。败走麦城,虎落平川。三强会战,临军对阵。决一雌雄,赤壁鏖兵。

  旌旗蔽日,樯橹连云。刀枪林立,剑戟森森。风猛火烈,流急水深。人喊马嘶,鼓角齐鸣。

  短兵相接,弓折刀尽。血海尸山,触目惊心。曹军败北,豕突狼奔。灰飞烟灭,片甲不存。

  周郎赤壁,羽扇纶巾。以寡敌众,大获全胜。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天下大势,鼎足三分。

三国演义成语9

  火烧赤壁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进而统一了北方,占据了幽、冀、青、并、兖、豫、徐和司隶(今河南洛阳一带)共八州的地盘,形成了独占中原的格局。接着他又挥师平定辽东地区的乌桓势力,基本稳定了后方地区,一时间成为当时历史舞台上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

  然而,对于素怀“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雄心大志的曹操来说,统一北方地区,只能算作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而已。他的宏伟目标,是扫平所有的割据势力,实现“天下混一”的理想。于是他便积极从事南下江南的战争准备:在邺城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并派人到凉州(今甘肃)授马腾为卫尉予以拉拢,以避免南下作战时侧后受到威胁。一切就绪后,曹操紧擂战鼓,兴起大军,浩浩荡荡向南方地区杀奔而来。

  当时,南方的主要割据势力有两个,一是立国三世的东吴孙权政权,他据有扬州六郡。这些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在当时战乱较少。而北方人的南迁又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东吴的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军事上,孙权拥有精兵数万,有周瑜、程普、黄盖等着名将领,内部团结,加上据有长江天险,因而使它成为曹操吞并天下的主要障碍。南方另一个主要割据势力是荆州的刘表。他基本上采取了维持现状的政策,但他年老多病,处事懦弱,其子刘琦和刘琮又因争夺继承权而闹得不可开交,所以政权并不稳固。

  至于刘备,在当时还没有自己固定的地盘。刘备本是西汉皇族后代,但枝属关系已非常疏远。他父亲只做过县令和州郡属吏之类的小宫。他小时“与母以贩履(鞋)织席为业”,家境并不富裕,和那些同时崛起的.军阀相比,势力单薄,所以,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折,辗转投靠别人。官渡大战中袁绍派他率军扰乱曹军后方,被曹操打败后投靠了刘表,刘表让他带领一部分军队驻扎樊城(今湖北襄阳县北),本想利用他来加强荆州首府外围的防御,不料宝贝儿子不争气,瞒着刘备投降曹操,致使刘备连最后一小块地盘也丢了。

  刘备虽然没有固定的地盘,但他“兴复汉室”的野心一直没有死。在荆州时他积极整训军队,网罗人才,以备独创局面时之需。当时,流亡到荆州去的和荆州本地的士大夫归附他的很多,著名的大政治家诸葛亮,就是在那时候,经刘备再三邀请而出山的。诸葛亮为刘备夺取天下,制定了总策略:东面联络孙权,西面占据荆州和益州(今四川,陕西南部一带),南面拉拢夷、越等少数民族,北面抗拒曹操。刘备依计而行,将夺取荆州纳入了宏图大略。是曹操吞并天下的又一重要障碍。

  公元208年7月,曹操率军南下,他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是荆州。荆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占据了它,既能够控制今湖北、湖南地区,又可以顺江东下,从侧面打击东吴;向西进军则可以夺取富饶的益州(今四川)。就在战争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头,窝窝囊囊的刘表于8月因病一命呜呼了。接替他的次子刘琮更不争气,他让曹操的兵威吓破了胆,未作任何抵抗,就将荆州双手拱出。曹操兵不血刃,完成了南下战略的第一步。

  刘备在樊城获悉刘琮投降的消息后,急忙率所部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却,并命令关羽率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江陵为军事重镇,是兵力和物资的重要补给基地。曹操自然不甘心让它落入刘备之手,于是便亲率轻骑五千,日夜兼行150公里,追赶行动迟缓的刘备军队,在当阳(今湖北当阳)的长坂坡击败刘备,占领了战略要地江陵。刘备仅仅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突围,在与关羽、刘琦等部会合后,退守龟缩于长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一线。

  军事上接二连三的胜利,使得曹操踌躇满志,轻敌自大,企图乘胜顺流东下,占领整个长江以东的地区,一举消灭孙权势力。尽管谋士贾诩建议他利用荆州的丰富资源,休养军民,巩固新占地,然后再以强大优势迫降孙权,可是曹操哪里听得进去。

  在强敌压境、存亡未卜的危急关头,孙权在东吴军事主帅周瑜的建议下同意和刘备结成联合抗曹的军事同盟。

  公元208年10月,周瑜率兵沿长江西上到樊口与刘备会师。尔后继续挺进,在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与曹军打了一个遭遇战。曹军受挫,退回江北,屯军乌林(今湖北嘉鱼西),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初战失利,曹操很恼火,忙把荆州的降将蔡瑁、张允叫到主帅船上责问:“我有这么多的军队,为什么败在周瑜的手里!”蔡瑁低着头回答说:“荆州的水军好久没有操练了,青州和徐州的将士本来不习惯于水战,所以战斗力都不怎么样。末将愿意加紧训练,并且使北方的士兵也学会水战,请丞相放心。”曹操说:“你们两个是水军的将领,可一定要抓紧操练,不得有误!”两个将领唯唯诺诺地退了出来。

  可是,北方士兵的训练效果不佳。一碰到刮风,江上起了波浪,就有不少人晕船,呕吐不止,睡不安,吃不下,体力大降。岸上旱寨里的士兵,虽没受晕船之苦,可是情况也很不妙。那年正赶上冬瘟,病倒的不少。这些,急得曹操一面叫人收集草药,一面召集谋士们商议对策。有人献计说:“用铁链把战船一只一只连起来,再在上面铺上木板,搞成‘连环船’。这样,风浪再大,船也不会摇晃,士兵就不会晕船了。”众人思之再三,觉得这办法不错,纷纷表示赞同。曹操也就同意先试试再说。一试之下,果然灵验,战般连在一起,甚是平稳,人在上面好像在平地上一般,连战马也可以上船下船,不用人来吆喝了。于是,曹操下令叫军中铁工连夜打造铁链、铁环、大钉,作为战船连合之用。

三国演义成语10

  阅读指导目标:

  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通过了解成语背后的三国故事深入理解成于含义,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事物。

  3、通过分小组汇报阅读成果,训练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每人准备一个有关三国的成语故事,要求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摘抄其中优美的语言或收集关于“三国”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谈谈自己的感悟。

  评价任务:

  1.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2. 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深意,会运用部分成语。

  阅读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激趣导入

  1.师:让我们首先来观看一个片段,欣赏一首曲子(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及开剧片段)。知道这出自哪一部电视剧吗?

  2.生:(齐答)《三国演义》。

  3.师: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把我们带到了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三国演义》让我们认识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孔明,骁勇善战、忠义为先的关云长,雄霸江东的孙仲谋,一代奸雄曹阿瞒,旷世奇才周公瑾等生动传神的人物。也让我们目睹了桃园结义、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场面。让我们再次漫游“三国”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三国中的成语

  (板书课题)

  活动一 成语知多少

  1.师:我们先畅游知识园,考考大家对“三国”中的成语到底了解了多少。(多媒体出示“畅游知识园”及相关题目。)

  (1)魏国的霸主是谁?(曹操)蜀国的霸主是谁?(刘备)吴国的霸主是谁?(孙权)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是哪朝人?(明朝)

  (3) 这部著作写的是哪段时间到哪段时间的历史故事?(汉末年到晋代初)

  (4)“七擒七纵”跟谁有关?(诸葛亮、孟获)

  (5)“羽扇纶巾”描写的是三国中的哪位人物?(诸葛亮)

  (6)请列举“过五关斩六将”中的“五关”或“二将”。(五关: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滑州渡口、六将:孔秀、孟坦与韩福、卞喜、王植、秦琪)

  (7)请说出跟关羽有关的两个成语。

  (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桃园结义、大意失荆州)1.情境导入,渲染气氛,使学生入情入境,了解课堂学习重点。

  2.小结语为学生回顾故事、学习接下来内容作铺垫。

  环节二

  引导学习活动二 引导学习

  1.师:老师收集了一些三国成语,我们先来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三顾茅庐、七步之才、一身是胆、望梅止渴、锦囊妙计、乐不思蜀、如鱼得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生齐读课件中的成语

  (2)同桌交流已经掌握的成语及含义,相互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成语背后的故事面向全体学生,课内外结合。课前组织多次故事会,逐层选拔,推选故事大王,既让每个学生都有讲述的机会,又让有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展示。在熟知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中感受到名著语言的精妙和名著对语言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活动三 我是故事大王

  1.师: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三国知识,真了不起!你们知道吗?每一个成语的背后还有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故事王国,请四大组各推出的“故事王”给我们讲一讲。

  2.故事内容:可以讲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成语,可以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成语故事,也可以讲述最让自己感动的成语故事(赵云飞骑救公孙;典韦飞戟退追兵;周泰宣城救孙权;许褚护曹夺船避箭;曹洪护曹步随渡水;周泰救权惨战重围;曹洪挡超竭力死战;曹昂让父奉马身死;长坂赵云决荡救幼主;宛城典韦生死当塞门等)。还可以讲述其它(桃园结义;煮酒论英雄;过关斩将;跃马檀溪;三顾茅庐;携民渡江;大闹长坂桥;舌战群儒;初出茅庐;七步成诗;巧借东风;曹操献刀;义放曹操;单骑救主;大意失荆州;夜走麦城等)

  3.评选故事大王

  环节三总结升华

  阅读拓展

  师:今天,我们一起回味了《三国演义》中的几个精彩片故事,认识了堪称英雄的几位三国人物,感悟了一些精妙的词句,初步领略了经典名著的魅力。(宣布得分最高的一个小组为本次读书活动“三国通”。)《三国演义》中还有更多的故事、人物、语言等待着我们去品味。一本好书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因为每读一遍,我们都会有新的发现。希望同学们再去仔细品读,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更深的感受!在我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多像《三国演义》一样优秀的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都值得大家阅读。让我们(齐声):与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

  推荐课外阅读。

  透过范例总结读书方法,提出读书的要求,引入其它经典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环节四

  作业布置

  1、交流《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和自己的阅读方法。

  2、阅读作业:运用对比法读《三国演义》中《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体会诸葛亮因人而异的智慧。

  3、完成手抄报

  巩固练习附:板书设计

  《三国演义》之“三国成语”

  桃园结义

  羽扇纶巾——诸葛亮

三国演义成语11

  妄自菲薄

  智取陈仓

  七擒七纵

  六出祁山

  舌战群儒

  单刀赴会

  得陇望蜀

  负重致远

  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

  车载斗量

  势如破竹

  老牛舐犊

  如嚼鸡肋

  坚壁清野

  巢毁卵破

  顾曲周郎

  一身是胆

  超群绝伦

  七步之才

  才占八斗

  空城计

  如鱼得水

  髀肉复生

  如饮醇醪

  步步为营

  偃旗息鼓

  七步成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身在曹营心在汉

  欲擒故纵

  乐不思蜀

  刮骨疗毒

  计收姜维

  计取陈仓

  苦肉计

  江东赴会

  吕布戏貂禅

  击鼓骂曹

  蒋干盗书

  走马荐诸葛

  张飞赔罪

  设连环计

  义放曹操

  桃园结义

  水淹七军

  诸葛亮吊孝

  辕门射戢

  黄忠请战

  回荆州

  横槊赋诗

  三英战吕布

  曹操献刀

  单骑救主

  马跃檀溪

  初出茅庐

  过五关斩六将

  捉放曹操

  桃园三结义

  大意失荆州

  三国归晋

  火烧连营

  赤壁大战

  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三国演义成语12

  断头将军的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采纳了诸葛亮制定的三分天下的`策略,于是派关羽留守荆州,其余所有人马往西川进发。

  诸葛亮命张飞率领一万精兵从大路进取巴州雄城。张飞临行前,诸葛亮嘱咐他说:“西川豪杰云集,你切记不可轻敌啊!而且一路上要约束士兵,不可骚扰老百姓。”

  张飞领取了命令,率军向西开往雄城。张飞勇猛善战,一路所向披靡,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麻烦,径直到达了巴郡。

  巴郡太守是一名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名叫严颜。此人武艺高强,勇猛善战,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仍精力过人。他知道张飞很厉害,而自己的兵马却很少,于是不得不下令士兵坚守城池,不出来应战。

  张飞见严颜既不肯投降,又不肯出城应战,急得是暴跳如雷。天天命人去城门前挑战,可是严颜就是不出城门半步。

  张飞虽说是个出了名的猛将,脾气暴躁,向来缺少计谋,可也总有粗中有细的时候。他见严颜死守城池就是不出城应战,于是灵机一动,计上心头。他让一名士兵乔装成自己的模样,带领一队人马在夜间从小路攻城,并故意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让严颜知道。而自己则在营中留守,布下埋伏,等严颜来劫营。

  严颜果然上当了,他截获消息后,便带人马到张飞的营寨来劫营,结果被张飞生擒。

  张飞攻占了巴郡,命手下把严颜押上来。张飞大声喝道:“大将军到来,你为什么不投降,还敢抵抗?”

  严颜毫不畏惧,正言道:“你们毫无道理,侵占我们的州郡还要我们投降。没门!我们巴郡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张飞听了更加愤怒了,便命令士兵将严颜拖出去斩首。严颜面对死亡,面不改色,冷笑着对张飞说:“砍头尽管砍就是了,发什么火呀!”

  张飞见严颜视死如归,是真英雄,心中顿时起了敬佩之心,而那股怒火也消然无存了。他赶紧走到严颜面前,亲自为严颜解去了身上的绳索,并将严颜扶到了正位上坐下,自己倒身下拜,说:“老英雄真是豪杰之士!刚才我对您多有冒犯,还请老英雄恕罪!”

  严颜见张飞也是个耿直重义气的血性汉子,也很感动,便归顺了张飞。

三国演义成语13

  如鱼得水的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以后,刘备在孔明的辅佐下,东联北伐,占荆州,取益州,军事上节节胜利,势力不断扩大,最终与魏、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故事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成语“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三国演义成语14

  1.步步为营

  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带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来到定军山,黄忠多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应战。因为那里地形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详细情况,黄忠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

  这时,曹操命令夏侯渊主动出击,并写信告诫,一要刚柔结合,二要有勇有谋。夏侯渊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他让夏侯尚去引诱黄忠,自己乘机大伏击。结果,黄忠手下的将军陈式果然上了当,被夏侯渊活捉。黄忠很着急,采纳法正的意见,大军队的所有钱物都赐给全军将士,将士们一时间斗志昂扬,决心死战到底。

  当天,军队就启程了。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然后又继续向前推进。黄忠行军谨慎,防备又严密。夏侯渊不听张颌劝阻,轻率出击,不仅吃了败战,还伤了部将夏侯尚。黄忠的军队顺利推进到定军山下,夺取了定军山对面的高山。

  2.负薪救火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厘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但是,安厘王不肯听从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屈膝求和,这样过了没多少年,魏国终于被秦国灭亡。

  3.毛遂自荐

  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

  赵国的'宰相平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有什么别的贡献,平原君虽然觉得很奇怪,却也没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被秦军包围,情势非常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劝说楚王和赵国合作,共同出兵对抗秦国。平原君回家后,准备从食客中选出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选来选去只有十九人合格,还差一个人。平原君正伤脑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对平原君说:“我是最适合的人选,愿意跟从公子前往。”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锋利的锥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会穿破袋子,显露锋芒。而你在我这三年,却没有杰出的表现,我看你还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现在才要进入袋子里,不然我这把锥子早就穿破袋子,显露出它的锋利,而且连锥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平原君心想,反正一时之间也找不到适合的人选,于是平原君就带着毛遂等二十人赶往楚国。

  见到楚王,平原君说明了局势和利害得失,费尽口舌,却都无法说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没有办法、想不出好点子。正当大家不知到该怎么办才好,毛遂这时候手按宝剑,走到楚王前面说:“大王的性命现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国有几百万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战役中却被秦国几万人的军队打败,夺去了许多城池与土地,连我们赵国都替你们感到羞愤。赵国提议两国联合抗秦,是在替你们楚国报仇。”楚王听了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着宝剑威胁,就同意结盟,订下和约。并立刻发兵支持赵国,解了邯郸之围。

  从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当作上宾招持。

  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扩展阅读:三国演义里面的成语

  桃园结义,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草船借箭,三顾茅庐,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

  舌战群儒,六出祁山,如嚼鸡肋,三英战吕布,单刀赴会,

  得陇望蜀,乐不思蜀,负重致远,出言不逊,兵贵神速,

  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舐犊,坚壁清野,

  七步之才,才占八斗,七步成诗,骨肉相残,巢毁卵破,

  一身是胆,顾曲周郎,超群绝伦,如鱼得水,如饮醇醪,

  髀肉复生,步步为营,偃旗息鼓,空城计,苦肉计,连环计,

  欲擒故纵,吴下阿蒙,刮骨疗毒,计收姜维,江东赴会,

  吕布戏貂禅,击鼓骂曹,蒋干盗书,走马荐诸葛,愿打愿挨,

  张飞赔罪,义放曹操,水淹七军,过五关斩六将,初出茅庐,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单骑救主,横槊赋诗,马跃檀溪

三国演义成语15

  成语: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成语: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成语: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成语: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成语: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成语: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成语: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成语: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成语: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成语: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成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结 束 ]

【三国演义成语】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的成语05-23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03-09

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12-02

(精选)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01-30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02-26

三国演义的成语集合(15篇)05-23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大全03-10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470个07-21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110个03-16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歇后语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