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5篇)
文学体裁的一种,属于口头文学,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真实历史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真实历史成语故事 篇1
【成语】: 纸上谈兵
【拼音】: zhǐ shàng tán bīng
【解释】: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成语故事】:
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够与其匹敌。他的父亲赵奢曾经评论说:“打仗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而赵括把它说得太容易了,假使将来赵国不任命他为将军,那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拜他为将军,导致赵军大败的人必定是赵括无疑。”后来赵括果然代替廉颇做了大将军,长平一战被秦将白起打败,四十万赵军全部被消灭,赵括自己也战死了。
真实历史成语故事 篇2
【成语】: 望梅止渴
【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释】: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故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有一次曹操带兵在外行军,一时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都渴极了,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个大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一个个都流出了口水,暂时止住了口渴。
真实历史成语故事 篇3
【成语】: 背水一战
【拼音】: bèi shuǐ yī zhàn
【解释】: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真实历史成语故事 篇4
【注音】shí bù fāng cǎo
【典故】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汉·刘向《说苑·谈丛》夫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
【解释】芳草:香草。十步之内,就有芳香的花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处处都有人才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押韵词】心如刀搅、点手莋脚、搜神夺巧、尺璧非宝、东扶西倒、做歉做好、七夕乞巧、杜门却扫、饮噉醉饱、丢风撒脚。
【年代】古代
【谜语】正在踏青
【成语故事】唐朝初年,唐太宗十分重视选拔人才,他吩咐右仆射封德彝推荐人才,封德彝没有完成使命。唐太宗教诲他: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关键看你能否发现他们,用人就要用他们的长处。封德彝点头称是,于是给唐太宗推荐了很大人才。
【成语举例】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 《隋书·断帝纪上》
真实历史成语故事 篇5
[成语拼音] hu shēng kě wèi
[成语解释]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典故出处]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成语故事
出处《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释义赞扬少年聪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故事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真实历史成语故事 篇6
如鱼得水
【像鱼得到水,比喻得到适合发展才能的条件或十分重要的助手。例﹔在这个公司里﹐他感到如鱼得水﹐很能够发挥﹐所以别的公私以高薪来聘请他﹐他也不愿意换职。】
东汉末年,刘备在军事上多次失利,最后带着剩下的几千人马到处奔逃,没有自己的地盘。这时刘备已经年近半百。他渴望得到人才图谋发展。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很有才能和抱负,就决心请诸葛亮。
他接连去了三次,终于在第三次见到诸葛亮。诸葛亮向他分析了形势,指明出路,确定了战略。从此,刘备便拜诸葛亮做他的重要谋臣。两人感情深厚,相处得非常融洽。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十分不满。
刘备向他们解释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啊,希望你们不要再多讲了。”关羽和张飞听了很惭愧,就改变了态度。
真实历史成语故事 篇7
【成语】: 不可多得
【拼音】: bù kě duō dé
【解释】: 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然后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然后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然后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然后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真实历史成语故事 篇8
【汉字书写】:畏首畏尾
【汉语注音】:wèi shǒ wèi wěi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七年》:“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重在强调胆小怕事。
【畏首畏尾的意思】:畏:怕;首:先;尾:后;前也怕后也怕,做事情瞻前顾后,形容胆怯疑虑很多,对什么事都害怕。
【畏首畏尾的近义词】: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左顾右盼、缩手缩脚;
【畏首畏尾的反义词】:当机立断、一往直前、义无反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快刀斩乱麻;
【畏首畏尾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晋两国为了当上霸主的地位争权夺利互不相让。晋灵公集结各地诸侯在扈地讨论关于平定宋国内部的事情。晋灵公因为郑穆公没有参加会议而心存不满,他觉得这是郑国对晋国的藐视,于是决定讨伐郑国以振国威。郑国知道此事后,郑公子归生马上给晋国正卿赵盾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归生这么说道:“郑国虽然是个小国,但是自从郑穆公上位三年来,尽管国事繁忙仍然抽空三次朝见晋国君,这充分体现了郑国对晋国的诚意。如果晋国还是认为郑国不友善要对郑国兵戎相见的话,郑国也只有亡国了。古话云:‘畏首畏尾,身上还有多少部分不怕呢?’依郑国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害怕楚国来攻打,另一方面又怕晋国来犯,可谓是左右为难。郑国如果被逼到不得已的时侯定然铤而走险。晋国对郑国不断有新的要求,这对郑国来说已经是有些力不从心,郑君不得以只能集中兵力背水一战。”赵盾看完信马上叫大夫巩朔到郑国去安抚慰问。
真实历史成语故事 篇9
【注音】wēi zài dàn xī
【解释】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十分危险
【近义词】朝不保夕、危如朝露
【反义词】安如磐石 高枕而卧 安然无事 高枕无忧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有一个勇士名叫太史慈,他家境贫寒,多亏名士孔融救济他,才没有饿死荒野。
黄巾农民起义爆发后,这时身为北海相的孔融,在都昌被农民军将领管亥的部队团团围住,形势万分危急。
太史慈的母亲对他说:“儿啊,如今孔大人遇到危难,你该去帮帮他!”太史慈越过了封锁线,只身潜入了都昌城。
农民军将都昌城围得越来越紧,孔融坐立不安,更加焦急。
有人提议,平原相刘备为人重信义,急人所难,不如再派人突围去向平原相报信求援,请刘备赶快来解围。
孔融面有难色,说:“主意倒是不错,可无奈这城被围得水泄不通,前几次突围送信的人,死的死,伤的伤,没有人能冲出去。”这时,太史慈站了出来,向孔融请求出城送信。
第二天,都昌城紧闭多日的城门突然打开了,只见太史慈全副武装,纵马驰出,身后只跟了两名骑兵。
城外围军惊骇不已,竟不知怎么样对付太史慈。
太史慈下马滚入沟堑,搭弓射箭,连中两名敌兵,随着跃身上马,一溜烟进了城,城门又紧紧地关上了。
此后几天,太史慈天天如此骚扰围军一番,围军只当这是守军的杀伤战术,渐渐习以为常,不加警惕。
到了第五天早上,城门一开,太史慈飞马加鞭,竟然直冲围军而去,围军急忙躲闪,居然给他让出了一条路。
等到围军醒悟过来,太史慈早已越过重围,朝远处而去。
太史慈到了平原郡,见到了平原相刘备,告急道:“今北海孔大人被围,孤军无援,危在旦夕,请您马上派兵相救。
”说罢,递上孔融的亲笔信。
刘备立即点精兵三千给太史慈去救孔融,解了都昌之围。
真实历史成语故事 篇10
【成语】:物以类聚
【拼音】:wù yǐ lèi jù
【解释】: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有句无句;明来暗去;活捉生擒;捷书露布;如藤倚树;物以类聚。”
【近义词】:同流合污臭味相投
【反义词】:格格不入水火不容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叫淳于。他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被任命为齐国的大夫。他经常利用寓言故事、民间传说、山野轶闻来劝谏齐王,而不是通过讲大道理来说服他,却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齐宣王想攻打魏国,积极调动军队,征集粮草补充兵源,使得国库空虚,民间穷困,有的百姓已经逃到其它国家去了。淳于对此十分忧虑,他就去求见齐宣王。齐宣王爱听故事,淳于投其所好,说:臣最近听到一个故事,想讲给大王听、齐宣王说好啊,寡人好久没听先生讲故事了、淳于说;有一条叫韩子卢的黑狗,是普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有一只叫东郭逡的兔子,是四海内最狡猾的兔子、有一天,韩子占追逐东部退,绕着山跑了三圈,又翻山顶来回追了五趟,兔子在前面跑得精疲力尽,狗在后面追得力尽精疲,双双累死在山腰,一个农夫看见了,没花一点力气,就独自得到了这个便宜、齐宣王听出淳于语中有话,就笑着说;先生想教我什么呢?淳于说;现在齐、魏两国相持不下,双方的军队都很疲惫,两国的百姓深受其害,恐怕秦、楚等强国正在后面等着,像老农一样准备检便宜呢。齐宣公听了,认为很有道理,就下令停止进攻魏国。齐宣王喜欢招贤纳士,于是让淳于举荐人才。淳于一天之内接连向齐鲁王推荐了7位贤能之士。
齐室王很惊讶,就问淳于说:寡人听说,人才是很难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内能找到一位贤人,那贤人就好象多得像肩并肩站着一样;如果一百年能出现一个圣人,那圣人就像脚跟挨着脚跟来到一样、现在,你一天之内就推荐了7个贤士,那贤士是不是太多了?淳于回答说不能这样说。要知道,同类的鸟儿总聚在一起飞翔,同类的野兽总是聚在一起行动。人们要寻找柴胡、桔梗这类药材,如果到水泽洼地去找,恐怕永远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车地找到。这是因为天下同类的事物,总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大既也算个贤士,所以让我举荐贤士,就如同在黄河里取水,在燧石中取火一样容易、我还要给您再推荐一些贤士,何止这七个!
真实历史成语故事 篇11
【拼音】:yù gài mí zhāng
【解释】: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成语故事】:
欲盖弥彰这句成语是出自“左传”。欲是希望的意思;盖,是掩藏;弥,是更加;彰,是明显;“欲盖弥彰”是指一个人本来想隐藏事实,却反而张扬开来,更加明显。
春秋时代,邾国的大夫黑肱,悄悄的将滥邑送给了鲁国,希望鲁国能给予他政治上的庇护。鲁国答应了,便在史册上将黑肱投奔鲁国的事,直接用邾黑肱的名义记载了下来。鲁国的正人君子看到了,就批评说:“一个人应该好好保护自己的名字,不要使它受到污辱,叛国者,罪状永远出现在历史上,成为不义之人,万世万代都无法磨灭……有人想求名,但史册却不写他的名字;有人想隐藏自己的名字,史册反而将他的名字大书特书一番……。”上面这个故事的最后一节,原文是“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彰。”后来便成了“欲盖弥彰”这句成语。
这个故事是劝人不要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来,否则,即使是事后想掩饰,终究不能遮天,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必将为人所唾弃。所以,好好的爱惜自己的名字,不要让它受到半点的'污渍,这正是我们做人应有的道理啊!
真实历史成语故事 篇12
【汉字书写】:一日千里
【汉语注音】:yī rì qiān lǐ
【成语出处】:战国.庄周《庄子.秋水》:“骐、骥、骅、骝(指四种马),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有夸张色彩,语义较重,既能形容事物发展,也能形容马匹速度。
【一日千里的意思】:一天能行千里。原意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发展速度极快,非常迅速。
【一日千里的近义词】:风驰电掣、与日俱增、日新月异、扶摇直上、逐日追风、突飞猛进、百尺竿头、蒸蒸日上;
【一日千里的反义词】:慢条斯理、停滞不前、每况愈下、江河日下、老牛破车、安步当车、一落千丈;
【一日千里的故事】
战国时期,穆王带了几个贴身侍卫向西方进发,造父驾着马车行了一程后松开缰绳,那八匹骏马便欢快地跑了起来,穆王见此情景有些得意忘形。他们来到昆仑山下的西王母国,这里仿佛世外桃源。婀娜多姿的女王西王母盛情款待,为穆王接风洗尘,穆王也送给她珍贵礼物表示答谢。穆王玩得乐不思蜀,转眼一个月过去,造父急得焦头烂额,多次劝穆王回国,穆王始终不肯。一天,穆王与西王母正在纳凉闲坐,造父带着一个风尘仆仆的武士送来密书。原来徐堰王趁天子离京便起兵造反。穆王立即启程东归,造父知道刻不容缓,一日千里地向东飞奔,三天三夜赶回了镐京。穆王调兵遣将,与徐堰王决一死战。徐堰王被打得落花流水,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徐国从此灭亡。《荀子.修身》有“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一日千里’便是由此演化而来的。
真实历史成语故事 篇13
【注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典故】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
【释义】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草木皆兵、疑神疑鬼、风声鹤唳
【反义词】处之泰然、安之若泰、谈笑自若
【押韵词】心如古井、一碧万顷、楚腰蛴领、片云遮顶、漂蓬断梗、充饥画饼、举纲持领、取辖投井、避坑落井、火尽灰冷。
【年代】近代
【灯谜】ods、驰
【成语故事】晋朝河南人乐广十分好客,见一朋友好久不来家里,十分奇怪,就去拜会他,朋友说上次在你家喝酒杯中有蛇,喝后回来后就生病。乐广不解,回到家便查原因,原来是挂在墙上的角弓影子倒射在酒杯所至,朋友闻知后就病愈。
真实历史成语故事 篇14
[成语拼音] bǎi fā bǎi zhng
[成语解释]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典故出处]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成语故事:
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苏厉对白起说:“从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
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
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
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
于是,他没有被苏厉说动,率兵攻打魏国,果然又大获全胜,夺取了魏国的几十座城池。
真实历史成语故事 篇15
【注音】sǐ huī fù rán
【出处】《史记·韩长儒列传》:“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
【解释】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东山再起、起死回生、卷土重来
【反义词】付之一炬、石沉大海、一蹶不振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朝中有个大臣名叫韩安国,因为触犯了法律,被关进了监狱。 在狱中,有一个名叫田甲的狱卒经常侮辱他,韩安国对他说:“你以为熄灭的炭火就再也不能燃烧起来了吗?”(原文是:“死灰独不复燃乎?”)他想警告对方不要做得太过分,不要以为自己现在坐牢,以后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田甲听后,冷笑一声,不以为然地说:“如果能再燃烧起来,我就撒泡尿浇灭它。”
说来也巧,没过多久韩安国便被释放出狱,并被任命做了高官。侮辱过他的田甲得知这个消息后,怕受到报复,就赶紧逃跑了。韩安国扬言说:“如果田甲不马上回来,我就杀了他全家。”田甲没别的办法,只好跑回来,光着身子去向韩安国请罪。韩安国见他这副德行,笑着讽刺道:“你不是说熄灭的炭火再燃烧起来后你要撒泡尿浇灭它吗?”田甲吓得浑身发抖,连忙磕头求饶。最后,韩安还是原谅了他。
成语“死灰复燃”由“死灰独不复燃乎”缩略而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人失败了以后又重新振作起来;现在,多比喻已经失败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死灰,烧完火后剩余的灰烬。
【真实历史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真实成语故事12-13
论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10-06
探讨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10-06
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历史真实08-28
历史成语故事10-14
历史的成语故事10-24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2-21
经典的历史成语故事07-22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