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马厉兵成语故事

时间:2020-12-08 15:12:43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秣马厉兵成语故事

秣马厉兵成语故事1

  【注音】mò mǎ lì bīng

秣马厉兵成语故事

  【出处】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

  【解释】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准备战斗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厉兵秣马、秣马利兵

  【押韵词】满袖春风、攻心扼吭、吃闭门羹、跳在黄河也洗不清、旭日初升、捉影捕风、泱泱大风、托物寓兴、骨颤肉惊、附影附声、......

  【年代】古代

  【英文】feedthehorsesandsharpentheweapons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秦国、晋国联合围攻郑国,郑国派大臣烛之武单独与秦国结盟,按约秦国派杞子、逢孙和杨孙率军驻在郑国,秦国退兵。杞子派人偷偷回国要秦穆公出兵,秦军就大举进攻,郑国商人弦高冒充使臣警告秦国,秦国只好攻打滑国

  【成语示例】然后深沟高垒,秣马厉兵,为战守之备。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

  【其它使用】

  ◎ 数千万年间古长江、古黄河滚滚西流的历史戛然而止,大江歌罢掉头东去,决伊阙、破龙门,浩浩荡荡开进三门峡古湖,在中条山前秣马厉兵,虎视中原。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秣马厉兵成语故事2

  春秋时期,秦国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却美其名曰为:帮助郑国守卫其国都。公元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做秦国内应,协助秦国攻郑。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顾不得听取大夫蹇叔的劝阻,便立即派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哭泣着对自己的儿子说:“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帮你收尸。”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秦国将领怀疑郑国已做好了作战的准备,所以对继续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密报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不情愿地下令撤军。

  成语“厉兵秣马”便来自于典故中“束载、厉兵、秣马矣”。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求解驿站】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做好战斗准备。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

  【活学活用】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以伺中国之变。(陈亮《酌古论·吕蒙》)

  【妙语点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在弦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弦高只是郑国一个以买卖为生的普通商人,但当他听说秦国要攻打自己的国家时,毫不犹豫地冒着破产和被识破而杀头的双重危险,把自己用来做生意的牲畜送给秦军,还委婉地透露给秦军一个信息:我们郑国已经知道你们来了,已经做好准备了。弦高之所以如此做,是想拖延秦军进攻的步伐。与此同时,他又派人飞快地回国报告,让郑国迅猛备战。这是一个多么机智、勇敢,又值得敬仰的儒商啊。

  【近义】严阵以待、枕戈待旦

《秣马厉兵成语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秣马厉兵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指鹿为马12-24

成语故事杞人忧天12-24

以古非今成语故事12-24

袂云汗雨成语故事12-19

以卵击石成语故事12-18

成语故事:兔死狗烹12-16

成语故事投鼠忌器12-15

成语故事文12-15

最新成语故事12-15

孝顺成语故事12-14

在线咨询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秣马厉兵成语故事

秣马厉兵成语故事1

  【注音】mò mǎ lì bīng

秣马厉兵成语故事

  【出处】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

  【解释】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准备战斗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厉兵秣马、秣马利兵

  【押韵词】满袖春风、攻心扼吭、吃闭门羹、跳在黄河也洗不清、旭日初升、捉影捕风、泱泱大风、托物寓兴、骨颤肉惊、附影附声、......

  【年代】古代

  【英文】feedthehorsesandsharpentheweapons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秦国、晋国联合围攻郑国,郑国派大臣烛之武单独与秦国结盟,按约秦国派杞子、逢孙和杨孙率军驻在郑国,秦国退兵。杞子派人偷偷回国要秦穆公出兵,秦军就大举进攻,郑国商人弦高冒充使臣警告秦国,秦国只好攻打滑国

  【成语示例】然后深沟高垒,秣马厉兵,为战守之备。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

  【其它使用】

  ◎ 数千万年间古长江、古黄河滚滚西流的历史戛然而止,大江歌罢掉头东去,决伊阙、破龙门,浩浩荡荡开进三门峡古湖,在中条山前秣马厉兵,虎视中原。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秣马厉兵成语故事2

  春秋时期,秦国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却美其名曰为:帮助郑国守卫其国都。公元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做秦国内应,协助秦国攻郑。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顾不得听取大夫蹇叔的劝阻,便立即派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哭泣着对自己的儿子说:“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帮你收尸。”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秦国将领怀疑郑国已做好了作战的准备,所以对继续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密报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不情愿地下令撤军。

  成语“厉兵秣马”便来自于典故中“束载、厉兵、秣马矣”。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求解驿站】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做好战斗准备。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

  【活学活用】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以伺中国之变。(陈亮《酌古论·吕蒙》)

  【妙语点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在弦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弦高只是郑国一个以买卖为生的普通商人,但当他听说秦国要攻打自己的国家时,毫不犹豫地冒着破产和被识破而杀头的双重危险,把自己用来做生意的牲畜送给秦军,还委婉地透露给秦军一个信息:我们郑国已经知道你们来了,已经做好准备了。弦高之所以如此做,是想拖延秦军进攻的步伐。与此同时,他又派人飞快地回国报告,让郑国迅猛备战。这是一个多么机智、勇敢,又值得敬仰的儒商啊。

  【近义】严阵以待、枕戈待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