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经典成语故事

时间:2021-10-08 15:30:13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

  【成语故事】公元前712年,郑庄公借口许庄公不听周天子的命令,联合齐、鲁两国消灭许国,在处置问题上齐历公提议让鲁国管辖,鲁隐公则提议让郑庄公管辖。郑庄公量力而行将许国分成东西两块,东部由许庄公之弟许叔管,西边交大夫公孙获管辖。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

  【典故】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左传·昭公十五年》

  【解释】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做事实事求是的态度

  【近义词】量力而行

  【相反词】力不从心

  【邂逅语】比着被子伸脚

  【英文】doaccordingtoone'sabilities

  【成语举例】法物所须,各以差降,士民之类,可量力而为之。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三卷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2

  【成语】: 出尔反尔

  【拼音】: chū ěr fǎn ěr

  【解释】: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

  出尔反尔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怎样对你。现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尔指你,反同返。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3

  三国的时候,孙权手下有一位名将叫吕蒙。因为小时候家里贫穷,没有机会上学,读的书很少,所以学识浅薄,见识也不广。

  有一次,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担任的官职很重要,应该多读点书,增长自己的见识,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吕蒙听了,很为难地说道:“军中事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了”

  孙权听了,开导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吗?只不过希望你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就够了。你说军务繁多,没有时间,谁能比得上我(事务多)?我还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从此他开始抓紧时间读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以前我以为你只不过有些军事方面的知识罢了,跟你谈话后才知道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那个阿蒙了。”

  吕蒙笑笑,说道:“君子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兄长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以后,鲁肃便常常和吕蒙一起商讨国家大事,他非常重视吕蒙给他提的一些建议,对吕蒙的学识和才能也非常赏识,非常佩服。

  后来,孙权赞扬吕蒙时说道:“天下有几个人到了老年还能像吕蒙那样坚持读书学习,自强不息呢?一个人有了富贵荣华之后,更要看重节义,认真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而不能沉溺于财富之中,这样就不容易堕落。吕蒙的这种行为真是我们的榜样啊!”

  这就是“孙权劝学”的故事。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由此故事而来。“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成语中“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非复吴下阿蒙”,指应该刮目相待、用新眼光来看待事物。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也作“刮目相看”。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4

  【成语】: 发愤忘食

  【拼音】: fā fèn wàng shí

  【解释】: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来到楚国叶县。县官沈诸梁间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回答不上来。后来子路把沈诸梁的问题告诉给孔子,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呢,孔子的生活态度是'发愤忘食'(发愤求学,连饭都忘记了吃),明白了一个道理就会高兴得忘记忧愁,而不知自己慢慢衰老了。这个成语形容勤奋好学,忘我工作。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5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立下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同仁。

  有一次,他到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家去收田税,谁知道赵胜的管家蛮横不讲理,就是不肯缴纳田税。赵奢根据当时的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赵胜手下九个参与闹事的人。赵胜知道后,大发脾气,扬言要杀赵奢。赵奢知道赵胜要杀自己,不但没有躲避,反而找到赵胜,对他说:“您是赵国王族的贵公子,却放纵管家违反法律。如果大家都不遵守法律,国家必然衰弱。国家一旦衰弱,其他国家就会来侵犯我们,甚至把我们灭掉。到那个时候,您还能保持现在这样的富贵吗?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也就强盛起来了。您身为王族公子,怎么能不重视国家的法令呢?”

  赵胜听了这一番话,知道赵奢是个有才干的人,于是就在赵惠文王面前建议提拔赵奢。赵惠文王听从了赵胜的建议,任命赵奢为统管全国赋税的官吏。从此,赵国的赋税公平合理,百姓富足,国库得到了充实。

  后来,人们就用“奉公守法”这个成语,指某人严格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做事非常规范。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6

  托赖着真天于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释又形容声势显赫、威望极盛的样子。

  故事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败,各地农民纷纷举起义旗:反抗元朝的统治。这时朱元璋已经领兵攻下安徽和阳,准备继续南下。

  在过年那天,他与大将徐达,同乘一条小船,从长江北岸渡过长江。

  船主是一对老夫妻,船夫知道船上坐着的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便高声喊着号子向他庆贺说:“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成风。”朱元璋明白这是祝贺帝王的话,心里非常高兴,便和徐达轻轻地踢着脚,互相表达庆贺之意。后来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了明朝,他成为历史上闻名的皇帝明大祖。明太祖找到当年的船夫,给了他封赏,又将他那只小船涂上朱红颜色,表示有功。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7

  这个成语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故事:杨时考中了进士,却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进行学**。程颢死后,杨时又在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有一天,杨时去拜见程颐时,恰逢程颐正在睡觉,而杨时与他的朋友游酢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

  古人对求学的态度尚且如此诚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学**机会。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8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统一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必须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务必趁目前吴国衰弱立即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为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兵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此刻士气高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9

  东汉的霍諝,从小就很有胆识。他十五岁时,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关進了监狱。霍諝明白舅舅为人正直,不可能干这种事,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为舅舅辩白。信中说:“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他怎样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充饥去吃附子(一种草药,有剧毒),为了解渴去饮鸩(“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一样吗?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進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他怎样可能这样做呢?”

  梁商读了信,觉得说得有道理,把信拿给皇上看。不久,宋光被无罪释放。

  “饮鸩止渴”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其严重的结果。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0

  卜昼卜夜的故事:

  【成语】: 卜昼卜夜

  【拼音】: bǔ zhòu bǔ yè

  【解释】: 卜:占卜。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

  【成语故事】:

  敬仲,即春秋时陈国的公子完,同陈宣公是兄弟。陈宣公为了叫宠姬所生的儿子款为太子,便把原来立为太子的大儿子御寇杀了。敬仲是站在御寇一边的,因此不能在陈国安身立足,便投奔齐国。齐桓公很恭敬地接待敬仲,拜他为“卿”。敬仲谦虚地说:“我是投奔贵国的客人,蒙您收留,让我在这里舒舒服服地住下,我已经非常感激了,怎敢高居卿位,让人笑我不知足呢!”齐桓公觉得他很懂道理,便改聘为“工正”,请他担任管理各种工匠的职务。但是对他的待遇,仍不同于一般官员。齐桓公经常找他谈天、游玩。

  这段故事,在《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有记载。同时,它还记载着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齐桓公到敬仲家里去,敬仲拿出酒来招待他,桓公喝得很高兴,直到天快黑了,还叫点灯,要继续喝。敬仲婉言劝止,说道:“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我只准备白天陪您玩,却没有打算继续到夜晚,恕我不敢久留您!)”

  由于这段故事,后来形容游宴无度,不计时间,从白昼到黑夜,又从黑夜到白昼,连续不休地玩乐,就叫“卜昼卜夜”。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1

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给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出处:《唇亡齿寒》选自《春秋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唇亡齿寒: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2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3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年轻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便为难地推托说:“x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并坚持不懈,最后终于有了文化。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4

毛遂自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人一起去。他挑来选去,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大喊道:“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跨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厉声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自荐: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5

  【成语】: 车载斗量

  【拼音】: chē zài dǒu liáng

  【解释】: 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代。

  自关羽败走麦城不久,即被吴国擒获杀害。刘备和关羽亲同手足,噩耗传来悲痛万分。他当即带领70万大军,水陆并进直取吴国。消息传到吴国,孙权十分惊慌。他召集大臣商议,决定派赵咨去魏国求援。孙权对赵咨说:魏国傲慢,你要有礼有节!魏文帝见赵咨故意问:孙权看书吗?赵咨答得很有礼貌,没有让主人占到便宜。魏文帝又问:像你这样的人才,吴国有几个?赵咨说:比我聪明的人多得要用车载斗量!

  车载斗量,形容人或物数量多到要用车装,用斗量。

  不知所云的故事7:

  【成语】: 不知所云

  【拼音】: bù zhī suǒ yún

  【解释】: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成语故事】:

  不知所云”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言语紊乱、空泛。

  这个成语来源于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孟获,他七次俘虏孟获,又七次释放,孟获终于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

  南方平定之后,解除了后顾之忧,诸葛亮决定出师伐魏。临行前,他给刘禅写了一份《出师表》,提出东汉后期上层统治集团任人唯亲而致倾颓的历史教训,规劝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严明赏罚,虚心纳谏。最后,诸葛亮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表达他恳切、激动的心情。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诸葛亮便亲率浩浩荡荡的大军,向汉中前线进发。后主刘禅率领百官一直把他们送出成都城外十里远。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5篇11-13

儿童成语故事(15篇)12-14

儿童成语故事15篇06-15

经典成语故事集锦12-17

适合儿童的睡前成语故事12-08

经典成语故事(15篇)12-14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12-03

经典成语故事15篇10-05

经典儿童励志故事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