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1-12-08 13:50:33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有关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

有关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1

  成语名称:马革裹尸

有关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

  成语拼音:mǎ gé guǒ shī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作战英勇。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紧缩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牺牲在战场。

  成语来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成语造句: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三章:“甘洒一腔热血于报国疆场,马革裹尸,死而无憾。”

  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马字开头的成语

  马上得天 马革裹尸 马首是瞻

  包含有马字的成语

  风马牛不 路遥知马 马上得天 盲人骑瞎 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 乌头白, 柳营试马 木牛流马 司马昭之

有关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2

  [拼音]

  mǎ gé guǒ shī

  [释义]

  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语出]

  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说。”

  [正音]

  革;不能读作“ɡě”。

  [辨形]

  裹;不能写作“里”。

  [近义]

  赴汤蹈火 决一死战

  [反义]

  临阵逃脱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成语故事]: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造句]:

  一、战士是属于战场的,即使马革裹尸,我也在所不惜。

  二、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三、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四、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

  五、英勇的战士以马革裹尸的.决心冲向敌人。

  六、身为军人,为了国家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七、作为军人应当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气节。

  八、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保家卫国,即使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又有妨呢。

有关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3

  成语马革裹尸出处: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马革裹尸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东汉时名将马援,字义渊,扶风郡茂陵县人。他年轻时在郡里当过小官,因为同情一批犯人,在押解途中擅自把他们释放了,自己逃到甘肃,以农牧为生。

  汉光武帝刘秀时,马援参加了几次抵抗外族侵略、保卫祖国边疆的战争,立了多次战功。汉光武帝拜他为“伏波将军”,封他为“新息侯”o

  有一次,“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一带打了败仗,全军覆没,马援得了这个消息,便主动要求上前线去。那时马援已经六十二岁了,光武帝因为他年纪老了,没有批准他的要求。他不服,当场披甲上马,在马上挺胸昂首,挥舞兵器,十分威武。光武帝不禁叹道:“多么精神啊,这位老将r马援于是带领军队,开往贵州战地去了。

  《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常常说:“大丈夫立志,意志要越穷越坚定、气概要越老越强壮!"又说:“好男儿当为国战死疆场,以马革裹尸还葬!”

  后来马援果然死在军中。他在贵州一带作战时,因为士兵传染疫病的很多,战斗十分艰苦,而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自己也得了重病。但是他还坚持,不肯离开部队,最终实现了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壮志。

【有关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1.有关夏天的成语故事

2.与马有关的成语故事

3.有关孺子可教的成语故事

4.有关力不从心的成语故事

5.有关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

6.有关谈何容易的成语故事

7.有关小心翼翼的成语故事

8.有关欲速则不达的成语故事

关于我们|致应届毕业生|会员协议|法律声明|问题反馈

觉得【应届毕业生网】对应届生求职有帮助,记得分享给其他应届生,网址是“应届毕业生”的声母YJBYS.com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