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语故事15篇
历史成语故事1
【成语】: 指鹿为马
【拼音】: zhǐ lù wéi mǎ
【解释】: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
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
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
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
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
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
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历史成语故事2
孔子成语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话说孔子和颜回曾参冉子三人打麻将,颜回等三人觉得孔子在鲁国做过官,手里有钱,于是三人抽老签一起骗孔子的钱。孔子最后输得是血本无亏,连裤腰带都押上了。麻将散场后路边的人问他:“输赢如何?”孔子说:“三人赢必有我输也。”山东话行和赢同音,师和输同音,于是传来传去就传成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这个成语。 四字成语——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人养了一窝的猪,到了冬天猪怕冷,这个宋国人就在猪圈里放了很多的草让猪御寒。有一只兔子半夜跑到猪圈里偷吃猪圈里的草,不料因为天黑看不见,一不小心掉到了猪圈旁边的猪粪池里淹死了。第二天那个宋国人看到了死兔子很高兴,于是就天天的守在猪圈旁边希望哪天再有兔子偷吃猪圈里的草淹死在猪粪池里。这就是守猪待兔的由来,猪和株是通假字,所以史书上又称守猪待兔为守株待兔。 四字成语——杀鸡取卵:
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特别地能下蛋,可有一段时间这只鸡老是不下蛋,而且还病歪歪的。那个人想这鸡不下蛋留着也没什么用了,就杀了这只鸡,破开鸡肚子后发现这只鸡生病的原因原来是生了胆结石。大大小小的胆结石就像鸡蛋一样。杀鸡的时侯正巧邻家的快嘴婆祥林嫂过来串门。看到了以后就四处乱说,说这人杀鸡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鸡给杀了。 四字成语——毛遂自荐:
毛遂这人是个文学青年,经常写点小文章在网上发表一下,可是网易的版主和网友们都不喜欢他写的文章,因为文章写的太烂了。在网易BBS上混了一两年了,写的文章回帖的人没几个,版主也不给个“荐”字。搞的毛遂很不爽。所以以后在BBS上发文章的时候毛遂都要在文章题目后面自己加上一个“荐”字。比如《有了快感你别喊》“荐”。《我是一个伟大的小丑》“荐”。写手们和版主对他的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哭笑不得,于是就把这种做法形容为毛遂自荐。 四字成语——三顾茅庐:
三国时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扶佐他打天下,于是就去陇中请他。刘备的老板刘表一向就对刘备不满,平日里给他准备的饭都是残羹剩饭,这天刘备吃完饭后到了诸葛亮那里坐了没一会,肚子就开始疼,一会工夫就上了三次厕所,诸葛亮心想老刘今天身体不好拉肚子还辛辛苦苦地跑到我这里来看我,很感动,于是就出山了。厕所在农村又叫茅房,茅厕,茅庐。于是后人就把这段典故说为成语三顾茅庐。 四字成语——望梅止渴:
曹操有一次行军打仗,士兵们走的一个个都很累,没有精神也没有斗志。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个梅庄,梅庄里有个梅小姐,长的是天姿国色,美艳无双,谁第一个到达战场,我就把梅小姐许配给他做老婆。”士兵们一听都来了精神,一个个口水都流下来了。终于在规定时间到达了官渡,打败了袁绍,后人称这个典故为望梅止渴。
历史成语故事3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非常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历史成语故事4
闻鸡起舞
【解释】
凌晨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的精神。
【成语故事】
西晋时的祖逖,从小勤练武术,钻研兵法,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
刘琨也是个有报负的年轻人,两人很快便成为好朋友。这天晚上,半夜过后,祖逖忽然被一阵鸡鸣声吵醒,他连忙把刘琨唤醒说:“这鸡鸣声把人吵醒,虽然很讨厌,但我们可以趁此机会早些起床练习武艺。”
“好啊!”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两人来到院子里,专心地练起刀剑来。从此,两人每到夜半,一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
当时,祖逖看到国家被匈奴军队攻陷了很多城池,非常着急,立刻上书皇帝,请求率兵北伐,收复失地。
皇帝很高兴,封祖逖为“奋威将军”,带领军队北上。由于祖逖和刘琨作战英勇,不久便收复了很多北方的城池。
卧薪尝胆
【解释】
薪:柴草。形容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故事】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
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
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勾践又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吴王夫差就更加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弄得国家日渐衰弱。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夫差感到很羞愧,举剑自刎而死。
毛遂自荐
【解释】
指自己推荐自己去担任某项工作或职务。
【成语故事】
战国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出兵,解救赵国。平原君打算从手下三千多门客中挑选二十人做随从,但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着急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说:“让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随便到哪里,都好象锥子放在布袋中,一定会露出尖锋来。可你来了三年,没人说起你的大名,可见没有什么才能啊。”毛遂说:“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里,早就会脱颖而出,何止露出一点尖锋呢!”平原君见他说的有理,便带毛遂等二十人来到了楚国。
平原君请楚王结盟出兵,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十九个门客十分着急,但却没了主意。
毛遂按剑上前说:“订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无非利害二字而已,这样明白为何现在还不决定!”楚王大怒,斥道:“我与你主人说话,你来干什么?还不与我退下!”哪知毛遂不但没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几步说:“现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万兵马都没有用了!”楚王自知理亏,又怕毛遂真的动武,一时无言对答。毛遂继续进逼说:
“其实,楚国有五千里辽阔的土地,几十万雄师,这么强大的国家,为什么要害怕秦国呢?大王不同意楚赵联盟,难道要等秦国逐个击破,坐以待毙吗?”楚王听了连连点头,答应与赵国订盟,出兵解赵国之围。
虚位以待
【解释】
空着位置等候
【成语故事】
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为人忠厚、仁爱,对门客都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当时,信陵君听说大梁城门的守门官七十岁老人侯嬴是个贤人,家境贫穷,便派人带着大量财宝,前去聘请他。但是,侯嬴并不接受。
信陵君知道自己怠慢了高人。于是便让人驾车,亲自前去迎接侯嬴。还把车上最好的位置留给侯嬴。侯嬴故意穿上破衣服,毫不客气地坐在空位上,一句谦让的话也没说。
马车行到中途,侯嬴又忽然提出要去探访一位屠夫朋友朱亥。他在朋友那里故意拖延时间,要看信陵君的反应,但信陵君一片和颜悦色。
这年,秦国围攻赵都邯郸,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十万前去救赵。为此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魏王忙命晋鄙大军留在路上,不再前进。
信陵君多次恳求魏王让晋鄙发兵,魏王终是不肯。侯嬴给信陵君出主意说:“只要派人偷取大王的兵符,便可假传命令,要晋鄙出兵了。”接着,侯嬴又给信陵君出主意,叫他去找大王的宠妃如姬,让她去偷大王的兵符。
信陵君拿到了兵符,便想马上出发。侯嬴提醒他说:“你把我的屠夫朋友朱亥带上,以防万一。”
信陵君带着朱亥来到大军驻扎地。晋鄙见了兵符怀疑说:“大王既叫我暂不前进,又怎会随便叫你替代我呢?”晋鄙的话音刚落,朱亥从袖里拿出四十斤重的大铁锥来,一下就把晋鄙打死了。
信陵君高举兵符,筛选了八万精兵,打败了秦军,解救了赵国。
一饭千金
【解释】
吃了别人一顿饭,就拿千金来报答。比喻受恩厚报。
【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乡里有一个恶少,在街上碰到了韩信,就大声对他说:“看你整天舞枪弄棒,像个有胆量的人。来来来,你敢拿剑刺我吗?要是不敢,你就从我这胯下爬过去!”韩信心想:“如果我拿剑刺他,岂不犯了杀人罪?日后还有什么前途呢?不如宁受眼前之辱也不逞一时之勇为好。”于是,他伏在地上,从那个恶少的胯下爬了过去。周围看热闹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受到重用,拜为大将,并授以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大权。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派人去找给他饭吃的老婆婆。韩信见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曾经侮辱过韩信的那个恶少却吓得直打哆嗦,韩信用手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你不必害怕,过去的事算了。”又对左右的将士说:“这位将士从前羞辱过我,其实是激励我上进啊!让他做个中尉吧!”韩信念念不忘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对曾欺负过自己的人,也没有报。相反,加以原谅和提拔。他这种气度,是值得敬佩的。
礼贤下士
【解释】
尊重有才德的人,屈己延聘有识之士。
【成语故事】
李勉是唐朝人。他年轻时,爱好到处游历,广交朋友。有一次,他认识了张书生,结伴来到一个叫梁的地方,谁知张书生突然生起病来,而且十分严重。李勉替他请医生,买药煎药,喂水喂饭,照顾得非常周到。但是张书生的病不见好转。张书生对李勉说:“李兄,看来我是没救了。我死后,你用我的银子替我埋葬,剩下的钱财,就送给你用吧,以答谢你连日来对我悉心的照顾。”
张书生去世后,李勉遵照亡友的遗言办理了丧事,然后收拾好行装,来到了朋友的故乡,把死讯告诉了张书生的家人,并把剩余的钱财全部归还给他的家人。李勉当时虽然也是一个穷书生,但他不贪取别人的钱财,这种诚实的行为使张书生的家人非常感动。
后来李勉当上了节度使,不但处事廉洁公正,而且十分爱惜人才。有一次,在外出巡察中,他发现一个叫王晬的县尉很有才干,正想提拔他,忽然接到皇帝拘捕王晬的命令。原来王晬为人耿直,秉公办事,得罪了朝中权贵,遭人诬告陷害。
李勉不忍王晬无辜受害,赶回京城面见皇帝,力陈王晬的为人,夸奖他是个人才,请求加以重用。皇帝见李勉极力为国家推荐人才,心里十分赞赏,赦免了王晬,还升他为县令。王晬上任后,正直清廉,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大家都说李勉是个善于提拔人才的好官。李勉在任节度使的时候,听说李巡和张参很有学问,便请他们出来办事,每有宴会,都邀请他们一同畅饮。李勉后来当了宰相,虽然地位尊贵,但从不骄傲自大,亲自到士兵家里慰问他们的家属,上上下下都称赞李勉是个礼贤下士的好官。
历史成语故事5
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管辖,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鹄的属官苏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不料,梁鸽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他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是一对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正和,来个公报私仇。盖勋听了断然拒绝说:“为个人的私事杀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为。”
之后,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盖勋打比方规劝梁鹄说:“喂养鹰鸢,要使它凶猛,这样才可以为您捕获猎物。如今它已经很凶猛了,您却想把它杀掉。既然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呢?”
历史成语故事6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自己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历史成语故事7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十分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明白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必须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之后,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历史成语故事8
【释义】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
【语出】《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人物】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历史成语故事9
犹豫不决
战国时期,秦王想夺取赵国江山,就派兵攻入赵国,将赵国都城邯郸围了个水泄不通。赵孝成王没有办法,就派人前往魏国请求援助。
魏王派大将晋鄙带领队救援赵国。可是,晋鄙觉得秦国队百战百胜,害怕引火烧身,就屯军于汤阴,不再向前进兵。
与此同时,晋鄙还派部将辛垣衍偷偷潜入邯郸,劝平原君与秦国讲和。辛垣衍是个能说会道之人,他说,秦国如此急切地包围赵都,是因为秦王想称帝,成为天下之主,并不是为了赵国的土地。为今之计,赵王应当派使臣求和,表示情愿尊秦王为帝,向他称臣纳贡。这样一来,秦王大喜之下,就会命令将领收兵回国,永不侵犯赵国了。
平原君听了这些话,一方面觉得赵国打不过秦国,另一方面又觉得向秦国称臣纳贡太过于屈辱,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不知怎样做才好。
这时,齐国的大贤鲁仲连周游天下,正好来到邯郸。他听说了这件事,就找到了平原君,见到了辛垣衍。鲁仲连滔滔不绝地陈述自己的意见,他指出,一旦尊秦王为帝,秦国非但不会就此罢手,还会得寸进尺,继续欺负赵国。
平原君得知讲和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就打消了屈辱求和的念头,决定尽一切力量抵抗秦军。
历史成语故事10
"巴蛇吞象"原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这种象骨服食后可治腹内的疾病.由此可见,即使是神话中的大蛇,吞下一头大象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一般的蛇,要想吞象,那当然更是不自量力了.后来遂以此比喻人心贪得无厌.久而久之即演变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语.明代学者罗洪先曾有诗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临头螂扑蝉。
巴蛇吞象的历史故事:
传说,从前有一个农民上山砍柴,见一条小蛇冻得发僵,非常可怜.农民就把它揣在怀里,带回家中喂养起来.小蛇慢慢长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农民就把它放在山后石洞里,渴了饮山泉,饿了吃野果,大蛇自然对农民很感激。
过了些日子,大蛇的石洞口长出棵小小的灵芝.它精心守护,培育,灵芝越长越大,越长越神奇.人们都想得到它,只因蛇的守护,谁也不敢近前。
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四下张贴了一道皇榜:谁能采来这棵灵芝,就受重赏.这个农民想得到赏赐,就央求大蛇把灵芝送给他.大蛇答应了他的要求,农民就把灵芝献给皇上,得到一批金银财宝的奖赏。
又过了些日子,皇后的眼瞎了,御医说只有龙蛇的眼珠才能治好。
皇上又想到这个献灵芝的农民,就命他去挖那大蛇的眼睛.许诺他事成之后,封他为宰相.这农民发了财,又想当官,就又来央求大蛇给他一只眼珠。
大蛇只好忍痛让他挖去一只眼珠,皇后的眼睛复明了,农民遂当上宰相,他当上宰相后,养尊处优,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生怕哪一天死掉,丢下这万贯家财.于是,就想到长生不老之法.听说吃龙蛇心能够长生不老,就又到山中去找大蛇,要求再给他一颗心,成全他长生不老。
大蛇见他如此贪心不足,就张嘴叫他去挖.这个贪婪的宰相一近前,就被大蛇吞下肚里,再也没回来。
古代典故和民间传说有所不同.一个是说蛇的贪婪——"蛇吞象";一个是说人的贪婪,人被蛇吞掉——"蛇吞相",这大概是口头文学传播演变的结果.无需鉴别真伪,都是比喻贪心不足,不得好下场.教育人们要克制欲望,不要得了星星盼月亮.常言道:"知足长乐".当然这句话用在事业上,学业上是消极的,不对的,而在克制私欲和贪心上,则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巴蛇吞象的基本资料:
【拼音】bāshétūn xiànɡ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贪心不足
【结构】主谓式
【反义词】知足常乐
【释义】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贪心极大,不知满足。
【解词】巴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
【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示例】这些唯利是图的家伙们,对金钱的贪婪,是巴蛇吞象,永无止境的。
巴蛇吞象成语故事的评价:
古代典故和民间传说有所不同.一个是说蛇的贪婪——"蛇吞象";一个是说人的贪婪,人被蛇吞掉——"蛇吞相",这大概是口头文学传播演变的结果.无需鉴别真伪,都是比喻贪心不足,不得好下场.教育人们要克制欲望,不要得了星星盼月亮.常言道:"知足常乐"
历史成语故事11
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个痛快。这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再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还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
正在他一边画着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么?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他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历史成语故事12
欺世盗名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史鱼,多次向卫灵公提建议,希望他重用贤人蘧伯玉,赶走小人弥子瑕。但卫灵公正和弥子瑕打得火热,对史鱼的话根本听不进去。
史鱼当了一辈子的官,既没有办法使卫灵公走正道,又没有本事让卫国发展得更好。他临死的时候对儿子说:“我生前没能说服国君,使他改正过失,这是令人遗憾的。我死后你们不要成殓。”卫灵公听到了史鱼的临终遗言,后悔得不得了。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名叫田仲的人,他的哥哥是个大官,非常有钱。田仲明明可以借哥哥的`力量改变自己的生活,但他一不去谋取官位,二不接受他哥哥在经济上的援助,闷头种田,自食其力。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荀子在《不苟》一文中,对史鱼和田仲两人的情况加以评论,说他们都是奸人,用欺骗的手段来盗取名声。
历史成语故事13
1、太公垂钓
商晨长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酷没有仁,人仄易远保存很是艰辛。年夜臣姜子牙没有能忍受纣王的胡做非为,便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统领范围,姬昌襟怀弘愿,很爱护保重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属意,姜子牙每天坐在河边垂钓。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里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道:“鱼女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盛意地看护他那样钓没有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道:“鱼女本人会上钩的。”人们取笑他,他也没有理会。
2、仄易远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女子伯禽封于鲁,太公视(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执政摄政辅佐成王。三年后,伯禽进晨背周公报告请示政务,周合理:“为甚么来得那么早?”伯禽道:“我转变礼雅,艰辛没有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往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便往报告请示政务,周合理:“为甚么来得那么快?”太合理:“我年夜年夜简化了君臣礼节,十足依从通雅浅易。”太公其后听道了伯禽报告请示政务的环境,长叹道:“鲁国儿女必定会北里臣服于齐国。政治假定没有扼要仄易,仄易远众便没有甘愿答应接远。仄易远仄易远,仄易远众才会归附。”
“仄易远仄易远”本指政治上通雅浅易。到了唐晨,为躲太宗李世仄易远讳(huì),凡是止“仄易远”处皆改成“人”,此语便改成了“仄易远人”。那样一改,意思也便变了,从指政治酿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气概浅隐易懂。
其后姜子牙接连辅佐文王、武王,倾覆了商晨的统治,创坐中国汗青上年代最暂的周晨。
成果那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以也许是个有才能的奇人,便派士兵往请。姜子牙看到是士兵,没有光没有理会,还持续垂钓,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女没有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归往述道。因此姬昌又派年夜臣往请,姜子牙看睹是年夜臣,依然没有理会,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年夜鱼没有上钩,小鱼来捣乱!”年夜臣也只好归往述道。最后,姬昌便筹备了丰薄的礼品,亲低廉甜头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确实是一心想要探求贤能的人,便允诺辅佐(zuǒ)他。姬昌为了暗示对他的尊敬,便封他为太公。
3、令媛一笑
西周终期,周幽王即位后,根基没有理晨政,成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晨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睹皇帝云云荒唐,便来劝戒,幽王根基没有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年夜牢。
褒国国君的女子洪德睹女亲被关,很是焦慢,便取母亲磋议如何营救。他们听道幽王很是喜悲好女,便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标致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给她宫中礼节,然后支给幽王。幽王睹了年夜喜,因此下令放了褒国国君。
褒姒进宫后,很得幽王的宠爱,可是只有一件事没有随情义,便是褒姒有个怪脾气,历来没有笑。幽王下决计要让她笑一笑,因此贴出书记:谁能让新王后笑一笑,赏金一千。通告一出,一些人争相进宫。有的吐舌努目做怪相,有的道一些荒唐的笑话,可褒姒看了,听了,仍没有露一丝笑脸。幽王手下有个年夜臣叫虢(guó)石女,是个会拍马逢迎的坏家伙,他出了一个坏点子,叫做“烽火戏诸侯”。本来古时分,碰着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及各诸侯国,相邻的两座能彼此看睹。假定白天某处发清楚明了敌情,便祛除晒干的狼粪,靠“烽火”通报情报;假定是清晨,便祛除柴草,靠水光通报情报。那样一座传一座,用没有了多长时间,消息传遍齐国,各地诸侯便会率队伍赶往京皆,听候调遣。
幽王听了阿谁计策,万分悲乐,决意一试。一天,天气开阔开朗,幽王带着褒姒来到城楼顶上,登台远视,远山远水,尽支眼底。幽王下令祛除烽火,即刻烽火四起,直冲云天。远远诸侯看到烽火祛除,还觉得敌国来犯,因此纷繁点齐戎马,背镐(hào)京奔来。他们赶到镐京城下,却看没有到一个敌兵,只睹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烈。那下,可把褒姒给逗笑了。她笑幽王云云轻率止事,笑诸侯那样苟且受骗。褒姒一笑,幽王悲乐了,立即给了虢石女令媛的奖赏。那些诸侯可气坏了,知道受了笨弄,便年夜骂一气带兵归往了。
幽王对此并没有在意,为睹褒姒笑脸,又屡次玩此闹剧。没有暂,戎(róng)人兴兵前来攻打镐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来了,赶快派人往点烽火,背诸侯供救。可是那一次,诸侯们还觉得皇帝取王后游玩,齐皆按兵没有动。便那样,镐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骊山脚下,被杀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语“令媛一笑”,形容佳丽的笑脸十分罕睹,代价令媛。
4、高山流水
秋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贵尊贵,是其时知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旅游。里临月白风清,他思路万千,因此又弹起琴来,琴声婉转,渐进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睹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欢天喜地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歌颂高山的直调,樵夫道道:“真好!雄伟而稳妥,彷佛挺拔进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暗示奔腾磅礴的波涛时,樵夫又道:“真好!泛博浩荡,彷佛看睹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年夜海一样平凡!”伯牙镇静极了,冲动地道:“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阿谁樵夫便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很是要好的同伙。
成语“高山流水”,比方良知或知音,也比方音乐好好。
5、道没有拾遗
秋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仄定贵族旧权利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死长;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订定了严峻的刑法来处置惩罚犯功止为,果此,国内没有匪贼。“道没有拾遗”(路上丢掉东西,他人没有会捡往);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然,也没人爬上往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强大起来了,固然接连三年受灾,老公仄易远也没受冻受饥的。
“道没有拾遗”阿谁成语常取“夜没有闭户”连用,形容社会平易近风卓异。
6、年夜义灭亲
秋秋时代,卫国的州吁(yù)杀死哥哥卫桓(huán)公,自坐为国君。
州吁使令公仄易远构兵,激起人仄易远没有满。他担忧本人的王位没有无乱,便取亲信年夜臣石薄磋议步履。石薄便往问本人的女亲——卫国年夜臣石(què),怎样平稳州吁的统治地位。石对女子道:“诸侯即位,应得到周皇帝的允诺,他的地位便能平稳。”石薄道:“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假设周皇帝没有允诺,怎样办?”石道:“陈桓公很受周皇帝的信任,陈、卫又是友爱邻邦。”石薄没等女亲把话道完,抢着道:“你是道往请陈桓公副手?”石连连摇头。
州吁和石薄备了很多礼品,却被陈桓公禁锢了。本来,那是石的陈列。卫国派人往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年夜臣们觉得石薄是石的女子,该当从宽处置惩罚。石便派本人的家臣到陈国往,把石薄杀了。史官觉得石杀子是“年夜义灭亲”。
成语“年夜义灭亲”,如古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仄易远好处,对犯功的支属没有徇(xùn)私交。
7、鼠目寸光
秋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唆下,杀了太子申死,公子重耳和夷吾辨别出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其后,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辅佐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便派人往杀他。因此,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跟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皆十分宠遇,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温馨极了,他也没有想再回晋国往了。
齐桓公身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初衰强。子犯、赵衰、狐偃等一同来到桑园里奥秘商讨,要想步履让重耳分开齐国。
那事让重耳的老婆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巾帼须眉,希视丈夫能做一番年夜事业,便对重耳道:“公子,你有宏壮的志背,我很悲乐。你走吧!须眉汉年夜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依恋老婆和贪图安闲是没有出息的!”
重耳听了很惊异,道:“我并没筹算分开你,分开齐国呀,我没有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没有想走,便和子犯等人磋议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支出了齐国。
其后,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分,究竟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成语“鼠目寸光”,常比方人要树坐宏壮的志背。
8、退躲三舍
秋秋时分,重耳出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觉得重耳日后必有做为,便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席接待重耳,俄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样报酬我呢?”重耳略一思考道:“好女随从,珍宝丝绸,年夜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衰产。晋国哪有甚么珍奇物品献给年夜王呢?”楚王道:“公子过满了。话固然那么道,可总该对我有所暗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假设托您的祸,果然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取贵国友爱。假定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死战争,我一定数令队伍先退躲三舍(一舍即是三十里),假定还没有能得到您的本谅,我再取您交兵。”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便是汗青上知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年夜。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队伍在做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真现他许下的诺止,下令队伍猬缩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睹晋军猬缩,觉得对方恐惧了,立即追击。晋军哄骗楚军傲岸轻敌的强点,集合兵力,年夜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成功。
成语“退躲三舍”,如古常用来比方没有取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9、病进膏(gāo)肓(huāng) 秋秋时代,晋景公有一次得了宿徐,听道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死,便特地派人往请。
医死还没到,晋景公模糊中做
了个梦。梦睹了两个小孩,正暗暗地在他身旁道话。一个道:“阿谁高明的医死立即便要来了,我看我们那回难逃了。”另外一个小孩道道:“那没甚么可骇的,我躲到肓的上里,你躲到膏的上里,没有管他怎样用药,皆奈何我们没有得。”
没有一会女,秦国的名医到了。名医诊断后,对晋景合理:“那病已没步履治了。徐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没有止,扎针又达没有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没有到。那病真在没步履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死所道,果然考据了本人梦睹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摇头道:“你的医术真高明啊!”道毕,叫人支了一份薄礼给医死,让他回秦国往了。
“弗成救药”那则成语,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境地,也常用来比方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
10、巢倾卵破
秋秋时分,晋献公想要扩充本人的真力和地盘,便想找借口派兵往没降虢(guó)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伐罪虢国必须颠末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颠末过程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年夜臣。医死荀息道:“虞国国君是个眼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支他好玉和宝马,他会允诺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没有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便道:“虞虢两国事唇齿相依的远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好玉宝马没有外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边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用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睹到那两份珍贵的礼品,即刻心花喜放,听到荀息道要借道虞国时,其时便满口允诺下来。虞国医死宫之奇听道后,赶快避免道:“没有止,没有止,虞国和虢国事唇齿相依的远邻,我们两个小国彼此依存,有事可以彼此辅佐,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便难保了。雅话道:‘巢倾卵破’,没有嘴唇,牙齿也保没有住啊!借道给晋国千万使没有得。”虞合理:“人家晋国事年夜国,如古特地支来好玉宝马和我们交同伙,难道我们借条门路让他们逛逛皆没有止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衰亡的日子没有远了,因此便带着一家长幼分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队伍借道虞国,没降了虢国,随后又把切身迎接晋军的虞公捉住,灭了虞国。
成语“巢倾卵破”,比方两边关连亲昵,是非相关。
历史成语故事14
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故事:南北朝时,北周有个叫长孙晟的武将,善于射箭,又智谋超人。他曾被派遣护送公主到西北突厥族去成婚。突厥族国王摄图很器重他,把他留了下来,常让他随自己一起去打猎。
一次,摄图看见两只大雕在空中争夺一块肉,便交给长孙晟两支箭,请他将雕射下来。长孙晟跨马前奔,拉开弓,只听嗖的一声,一箭竟穿过两只大雕的胸脯。雕顿时双双落下。这个原指射箭技术高超。现指一举两得。
历史成语故事15
唐人传奇小说中,有一篇《枕中记》(沈既济作),内容大意是:
青年卢生,旅途中经过邯郸,住在一家客店里。道人吕翁,也住在这家客店里。卢生同吕翁谈话之间,连连怨叹自已穷困的境遇。吕翁便从行囊中取出一个枕头来,对卢生说:“你枕着这个枕头睡,就可以获得荣华富贵。”这时,店主人正在煮黄粱饭(黄色的小米饭),离开饭时间尚早,卢生就枕着这个枕头,先睡一会。不想一睡下去,立刻做起梦来。
在梦里,他娶了清河崔府里一位高贵而美丽的小姐,生活阔绰,十分体面。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后来步步高升,做官一直做到“节度使”、“御史大夫”,还当了十年“宰相”,后来又受封为“燕国公”。五个儿子,都和名门望族对了亲,而且也都做了官;一共有十几个孙子,个个都聪明出众。真是子满堂,福禄齐全。他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才寿终正寝。
梦一结束,他也就醒来了。这时,他才发觉原来是一场梦,店主人煮的粱黄饭还没有熟哩。卢生想想几十年荣华富贵,竟是短暂的一梦,很觉惊异。吕翁笑道:“人生就是这样!”
元人马致远和明人苏汉英,曾根据这个故事,稍改情节而先后写成杂剧《黄粱梦》。明人汤显祖也改写过杂剧《邯郸记》。清人蒲松龄还将故事情节加以发展,写成《续黄粱》。“一枕黄粱”这句成语,就是从上述故事而来。
“一枕黄粱”,就是一场空梦的意思,也说作“一梦黄粱”、“黄粱美梦”,或“黄粱梦”、“邯郸梦”。和“南柯一梦”的意思差不多。但通常用的时候多半带有讽刺的意味。
其实,人生在世,也许真的就是一枕黄粱,梦中的一切奋斗和追求,在梦醒后都变得毫无意义。那么,人生的真谛到底在哪里呢?也许放弃梦中那不实的追求才能最终找到答案。
【历史成语故事15篇】相关文章:
历史简单成语故事08-29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12-03
春秋历史的成语故事08-18
简单的历史成语故事范文12-10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1-03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15篇10-26
关于历史的成语故事(精选)08-17
关于历史上惩恶扬善的成语故事12-13
历史影视资源历史教学论文07-21
舞蹈的历史起源-舞蹈的历史发展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