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之交成语故事
半面之交成语故事1
在我国历史上也记载着某个方面有奇异功能的人。东汉时期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应奉就是其中的一个。
应奉在汉献帝时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名家。他少年时就很聪明,读书可以五行并下。他写的《感骚》三十篇,数万余言,都是当时很有影响的著作。应奉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当然主要是由于他从小很用功读书,同时也由于他有非凡的记忆力,凡是他读过的书,看到过的东西或经历过的事情,都能牢牢地记住。据说有一次应奉随太守去到一些县里检查司法方面的工作,回来的时候,太守向他问起一路的见闻,应奉能把所到之处,接触过的人的姓名、外貌,无一遗漏地讲出来。在座的人无不惊奇。
还有一次,那是在应奉二十岁的时候,有一天去彭城(今江苏徐州)拜访当地的行政官员袁贺。正巧袁贺出门去了,袁家的两扇大门关得紧紧的。应奉正想转身回去,恰好袁贺家里有个车匠把大门开了条缝,露出半个面孔看了应奉一眼,就又把门关上了。可是事隔几十年之后,有一次应奉在路上碰到这个车匠,一眼就认出他来,并主动同他打招呼。面对这个陌生人,车匠很惊奇,经过应奉一番解释,车匠才明白数十年前曾和他见过半面。
后来人们常以“半面之交”或“一面之交”,来形容互相交往很少。
半面之交成语故事2
【注音】bàn miàn zhī jiāo
【出处】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晋·袁彦伯《三国名人序赞》
【解释】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用法】作宾语;形容交情很浅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一面之交
【反义词】莫逆之交
【押韵词】破觚斲雕、松茂竹苞、目披手抄、梦断魂消、放下屠刀、蜜里藏刀、凤管鸾箫、行远升高、剩馥残膏、弄鬼妆幺。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才子应奉记忆力惊人,在他20岁那年,他去拜访彭城官员袁贺,在袁家做马车的匠人打开半扇门露出半边脸来告诉他袁贺不在家。几十年后的`一天,应奉在路上认出了这个车匠,车匠十分惊叹他的记忆力。
【成语示列】我与道友未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二回
半面之交成语故事3
半面之交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应奉传》。
东汉有一个奇人名叫应奉,他见多识广,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他的记忆力好得惊人。
东汉有规定,每到一定时期,中央和地方都要派人到下面各级单位检查案件的审理情况,以防止产生冤、假、错案。
这一年,应奉受太守委托,到郡下属的24个县去检查案卷。这些案卷涉及到两千余人,材料抄录起来有几十卷。
当他检查结束,返回郡衙向太守汇报时,应奉根本不看材料,把20xx多犯人的罪行和审理情况作了极为详尽的报告,而且没有半点遗漏。太守又是吃惊又是钦佩。
东汉时,有这样一种风气,就是达官贵人死后,家人要为死者立碑。在这些碑中,有些碑文不仅书法精美,而且行文严谨,富于寓意。
一次,应奉与好友许训一道进京,他们骑在马上,一边欣赏路上的山光水色,陶醉于秀美的风景之中,一边聊起诗词歌赋。正行路中,他们看到路边有一大碑,只见碑上的字笔法遒劲,很有气势。许训看了,认为有好书法,必然也会有好的文采,便请应奉一起下马欣赏。
应奉骑在马上,纹丝不动,只是飞快地看了几眼,便对许训说:
“许兄,我看就不必下马了,我回去抄给你就行了!”
许训听了好生纳闷,虽听人说过应奉记忆力过人,但如此神速便把碑文记住,他怎么也不相信。
应奉无奈,只好下马,他让许训看着碑文,他自己转过身去,对着远处的高山,将碑文从始至终一字不错地背了一遍。
许训还是半信半疑。他心想,应奉一定是见过这篇碑文,于是心生一计:他将沿途遇到的官吏、宾客,甚至吏卒、仆役的名字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到了京城,当闲暇无事时,许训便拿出自己的本子给应奉看。
应奉接过许训的本子,只草草地翻了翻,便对许训说:
“许兄,你还漏记了一个人呀!”
许训一下被应奉说糊涂了,忙问:
“应兄说的是谁?”
应奉笑笑说:
“颍川纶氏都亭亭长胡禄,我们曾经在他那里喝过水,你怎么忘记了?”
许训听了应奉的话,才猛然想起来,确有这么回事。到这时,许训是彻底信服了,确信应奉的记忆力与众不同。
一次应奉到彭城去看望朋友袁贺。当他赶去时,恰好袁贺不在,院门紧闭。
应奉听到院内有动静,便上前敲门,原来袁贺家正请匠人造车,那匠人打开门,露出半面脸看了应奉一眼。应奉得知袁贺不在,便转身离去。
过了几十年,应奉路遇那位造车匠人,上前与他打招呼,匠人茫然不知在哪里见过这位先生。应奉说:
“当年你在袁贺家造车,你只开了半扇门,不记得了吗?”
造车匠经他提醒,细细回想,确有此事,非常佩服应奉的记忆力。
【半面之交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塞翁失马成语故事08-22
南辕北辙成语故事08-18
乘人之危成语故事08-03
战争成语故事07-21
划粥割齑成语故事03-29
罄竹难书成语故事03-22
图穷匕见成语故事03-21
开诚布公成语故事03-02
天夺之魄成语故事02-19
不寒而栗成语故事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