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语故事

时间:2022-11-10 12:15:30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小学生成语故事(15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1

  成语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做成还能增加小朋友的表演欲望。

小学生成语故事(15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剧本篇一

  狐假虎威

  场景1:两位公子继续前进,一位公子对另一位公子说:“仁兄”“贤弟”(两人互做抱拳鞠躬状)前面一片百亩森林,让我们一起去探个虚实。(配音乐〈敢问路在何方〉)

  旁白:在茂密的大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动物,大家都叫它森林之王。它每天要吃掉好多的小动物。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就被老虎捉住了。

  场景2:老虎昂首挺胸的在森林里巡视,(音乐〈两只老虎〉+舞蹈) 远处妞妞的走来了一只狐狸(狐狸的快板:我的名字叫狐狸、美丽动人有诡计、花言巧语是长相、老虎前面我神奇)。

  狐狸见到了老虎马上殷勤的跑了过去和老虎打招呼“虎哥、虎哥,好久不见都想死我了”,狐狸依偎在老虎身边,暧昧的给老虎整理毛皮,给老虎择虱子,对老虎说:“虎哥你是森林之王——”,没等狐狸说完,老虎一把把狐狸抓住,狐狸挣扎了几下,见无法逃脱就转了下眼珠,

  旁白: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就耍了个花招。它对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派来管理所有动物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地会惩罚你的。要是不信,你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害怕我。”老虎听完狐狸的话,有点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

  场景3:狡猾的对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派来管理所有动物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地会惩罚你的。要是不信,你就跟在我后面走一

  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害怕我。”老虎听完了狐狸的话,摸了摸脑袋,傻胡胡的跟着狐狸身后走。狐狸偷偷的笑着。

  旁白:森林里的动物们,看见一只狐狸走过来,后面还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老虎一看,不知道动物们怕得是它自己,以为真是被狐狸吓跑的,就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惩罚自己,也慌忙逃走了。

  场景4:

  小猪出场(〈猪之歌〉片段)边唱边做动作。 小猫出场(〈波思猫〉片段)

  小动物见到了老虎各个吓得瑟瑟发抖,做惊恐状。老虎一脸的警鄂(用手放在嘴角做警鄂不解状)狐狸得意洋洋(用眼左右环顾)。小猪赶紧跪安,猫连连作揖。老虎见状“敖”的一声逃走了。

  小学生成语故事剧本篇二

  望梅止渴

  旁白: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打仗,天气炎热得出奇,热得透不过气,士兵纷纷晕倒,(做晕倒状),曹操见状十分心急。

  场景:一队人马从远处走来,曹操骑着高头大马,士兵们东倒西歪的走着,不时倒下。曹操见状双手拖须摇头状“哇哇哇呀,这可如何是好呀?”他叫来了向导,坐在马上俯身问:“这附近可有泉水?”向导弯腰抱拳道:“在山的那一边,要走很远才能到”。曹操骑在马上歪着脑袋想了想,(食

  指在脑旁做缠绕状)。他用鞭子拍马屁股,跑马步到前面,挥鞭指向前面,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杨梅树林,树上长满了又大又好吃的杨梅,我们快点赶路吧”。士兵们一听马上从地上起来,跟着曹操退场了。(配音乐〈划大船〉片段)

  旁白:眼下一滴水都没有,大家快渴死了怎么办呢?他立刻叫来了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有没有水呀?”向导摇头。曹操想了一个好主义,对士兵说:“前面有一大片杨梅树林,树上长满了又大又好吃的杨梅,我们快点赶路吧,绕过这座山就到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嘴里已经吃上了杨梅,好象不那么渴了,走路都有劲了。

  小学生成语故事剧本篇三

  闻鸡起舞

  旁白:《闻鸡起舞》

  西晋的名将祖狄在年轻的时候就立志报效国家,他每天读书习武,从不浪费时间。一天早晨,天还没亮,祖狄就被鸡叫声吵醒了。

  场景1:天微亮,一只骄傲的大公鸡慢慢的抬起了头,缓慢的将身体抬了起来。一条腿(夸张)的从鸡窝里迈了出来(动作慢而夸张)另一只腿也跨出了鸡窝。慢慢地慢慢的伸展看了翅膀(动作夸张、缓慢),大公鸡慢慢昂起了头,抬起了下额。高高挺起了胸膛,喳喳着翅膀,在场地内精神的渡来渡去。

  加上配音数来宝:我公鸡喔喔起得早、舒展羽毛我伸伸腰、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清喉咙我来歌唱、喔喔喔 喔喔喔 (公鸡边打鸣边伸长了脖子左面叫三下右面叫三下)。

  旁白:他立刻起身,穿衣、习舞,由于祖狄的勤奋,后来他当上了奋威将军,为国家立下了许多的大功。

  场景2:相公侧窝躺在床上睡觉,忽听得鸡叫三声,腾的从床上坐了起来,(“这公鸡的叫声是在催促我早早起来,练舞呀!)立刻下床、穿衣、洗脸(配京剧:《卖水》),抄起宝剑前往园内开始练箭(配《精忠报国》片段)。

  小学生成语故事剧本篇四

  刻舟求剑

  两位相公相约出游、踏青,两人手持折扇一摇三摆,左看看、右瞧瞧,忽然见前面有条河挡住了去路。正在范畴之时,忽然间得远方漂来一架小舟,渔夫朝两位相公摆手示意并招呼道:“两位公子,可问是否打船地否?本船乃花冠20xx年最新配置,安装了倒船雷达和GPS定位系统,每公里起步价8元”。两位公子坐上了船,一位公子说:“我们要报销的”。

  船在河中行驶着,突然公子的宝剑掉到了河里,他高声叫船夫停下船,船夫着急的向水里张望,另一位公子则不着急的摇了摇头、摆摆手说;“没关系、没关系”,然后用超大的锔子锯船在船上做记号。(配音乐《就算了吧 》 )

  旁白:船到江心时一个不小心,他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好心的船夫愿意帮他捞箭,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说:“不用了,等船靠岸后再说吧!”船靠岸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但是船一直在走,而宝剑掉到了水中就不会再移动。就算船夫潜水的本领再高,又怎么能找到根本不在船下的剑呢?

小学生成语故事2

  弘治十二年(1499年)皇帝朱见深的第五子就藩青州,称衡王。

  当年,衡王过寿,发出告示:寿礼最珍者,请首席首座。届时,青州的文武百官,豪绅贵族为了讨好衡王,抬猪羊,携厚礼,蜂拥而至,好不热闹。

  献礼必,百官们各怀鬼胎,但无一人敢去首席就座,全在偏席吃茶。时近正午,从大门外进来一个人,他衣衫褴褛,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且两手空空,却旁落无人的径直到首席坐定。众官见了即惊又妒,挤眉弄眼,咳嗽扬声:何许人也,献有何礼?其貌不扬者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对大家说:“鄙人礼品最珍,诸位请随我来!”

  至午朝门外,挥手向南,口称:愿衡王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众人抬眼看去,只见云门山峭壁上有一巨大“寿”字闪闪发光,光芒直射王府。

  众人觉得很惊讶,目瞪口呆。过了多时,衡王细看那字,只见那“寿”字下面的“寸“部少了一点。衡王忙问那人这是怎么回事,衣衫褴褛者笑曰:“众官以貌取人,不辨贤能,那一点就随她去吧!”衡王整衣上前,纳头便拜,口称:“知错知错,先生有何补救之术?”那人说道:“好说,我自有办法。”

  他命令文武百官一起动手,撩水磨墨,众官虽有不快,但又不敢不从,个个累得汗流浃背,精疲力竭,一天一夜之后,那人吩咐取来绸缎两匹,卷作一团,向墨盘中一抹,信手向南抛去,绸团凌空飞起,直朝大“寿“而去,正好补上了那一点,众人拍手叫绝。随着那一点的形成,又是一阵强烈的金光闪耀,耀得众人眼睛都睁不开。

  传说中这光向北一直照射到渤(bo)海之滨,于是老百姓都说在青州城的北边便出现了寿光县。这神奇的现象让大家惊叹不已。那衣衫褴褛之人就是雪蓑,在宴席上出尽了风头,让文武百官羡慕极了。酒足饭饱后,衡王带领大家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云门山上,一路上还暗自盘算雪蓑用了多少金子才铸成了这个寿字。可到了寿字前一看,衡王才发现自己上了当,原来这个寿字是用红泥巴糊在山崖上,外面贴了一层麦秸皮,阳光照在上面一反射,便金光闪闪。衡王恼怒之余,却又舍不得这个寿字,于是找来青州最好的石匠,把寿字刻在了山崖上,寿字留住了,金光却永远消失了。

  云门洞旁的悬崖上镌刻着巨大的“寿”字,它通高7.5米,宽3.7米,为天下第一寿。寿字座南朝北,端庄大方,“寿比南山”亦来源于此。

小学生成语故事3

  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位;“三十六计”中的一计。目的在于削弱对方的抵抗力,减少自己的危险。在军事上指,如果敌方占据来有利的地势,并且兵力众多,这时我方应把敌人引出坚固的据点,或者把敌人引入对我方有利的地区,才可以取胜。此计是一个阴险的谋略。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名将廉颇凭借长平关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屡次挫败秦军。

  秦国把坚守长平关的廉颇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精心策划了反间计,使赵王对廉颇起了疑心,将廉颇撤换下来,派去了无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秦将白起为了引诱赵括离开长平关,故意打了几个败仗后退走。赵括求胜心切,轻易杀出长平关,出城追击秦军,结果进入了秦军的埋伏圈。白起将赵括的40万大军断成两段,分而制之。

  赵括只好就地筑起营垒,等待援兵。其实援兵早被白起悉数全歼。赵括在营垒里苦等了40余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秦军故意网开一面,引诱赵括强行突围,结果赵括轻易离开营垒,再次进入秦军的埋伏圈。这一次赵括回天无力,全军覆没。

  在这里,秦军三次使用调虎离山之计。第一次用反间计调走了廉颇这只虎,第二次调赵括离开易守难攻的长平关,第三次诱骗赵括离开临时营垒。值得称奇的是,秦军使用调虎离山之计连连得手,赵括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了秦军的圈套。

小学生成语故事4

  巧取豪夺

  宋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喜爱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欢喜得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画交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船舷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领,便是能模仿古人的画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留下,将摹本还给别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直至过了好些日才来讨还原本。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经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由于他模仿古画的技艺很精,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值得人们敬仰,可是他用那种模仿假本换取别人真本的行为,却是为人鄙弃和不齿的。所以有人把他这种用巧妙方法骗取别人真本古画的行为,叫做“巧偷豪夺”,后来的人引申成“巧取豪夺”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人用不正当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应得的财物。“巧取”,骗取也;“豪夺”,抢占也。而用此种方法攫取财物,也往往便利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夺,故所得多多”(见《清波杂志》)之语。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骗取无知的人的财物,这便是“巧取豪夺”了。

小学生成语故事5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 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小学生成语故事6

铁杵磨针

  【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小学生成语故事7

  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一块楚国丢失的宝玉——和氏璧。

  秦王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想得到和氏璧,便派人给赵王送了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赵王想:如果我不答应秦王,他肯定会兴兵来进攻;如果我答应他,有可能既丢了宝玉还得不到城池。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正当赵王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蔺相如对赵王说:“大王,请您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就算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也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机智又勇敢的人,就同意了。

  蔺相如到秦国后,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秦王说:“天下人都说这和氏璧是世间难得的宝玉,我倒想见识见识。”蔺相如用双手把“和氏璧”递给秦王,秦王接过来看了又看,赞叹道:“果然是块宝玉。”说完,他又把和氏璧传给大臣们看。

  可是,过了很久,秦王始终不提割让十五座城池的事情,这时,蔺相如终于明白了,其实秦王根本不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可是,和氏璧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样才能拿回来呢?蔺相如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计策。

  蔺相如走到秦王跟前,说:“大王,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您看。”

  “在哪?”秦王赶紧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和氏璧,便迅速后退几步,怒气冲冲地对秦王说:“我认为您并没有用城池换和氏璧的诚心,现在,和氏璧在我的手里,如果您抢,我就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说完,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就要撞向柱子。

  秦王大惊,连忙摆手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过的话怎么会不算数呢?”说完,便叫人拿来地图,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池,都划给赵国。”

  蔺相如可没那么容易相信秦王,他想了想,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闻名的宝贝,如果您要接受这块宝玉,必须先斋戒五天,然后在朝廷上举行盛大的接受仪式,到那时,我一定将宝玉奉上。”秦王见他态度如此坚决,只好答应了。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回到旅店后,马上让侍从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并吩咐他把和氏璧藏在身上。随后,侍从偷偷地走小道,连夜跑回了赵国。

  几天后,当秦王发现这件事时,和氏璧早已回到了赵王的手里。秦王十分恼怒,可又觉得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便没有扣押他,让他回了赵国。

  故事点评:我们做事情既要有勇气也要有智慧,面对强势,要有勇气与之抗衡,同时做事情应当灵活,随机应变,用机智与强势力抗衡。

小学生成语故事8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孩,名叫曹冲,曹冲的爸爸是个大官。

  有一天,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于是就对手下的官员说:”你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我想知道它有多重。”

  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它?手下的官员开始使劲想,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大家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称象的办法。

  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

  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冲,大家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而且大象这么重,他怎么可能想到办法称它呢!

  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也想不出来。

  他爸爸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把大象牵了过来,跟着他到河边去。他的爸爸,还有那些官员们都很奇怪,曹冲去河边干什么呢?大家都想看看他到怎么称大象,就一起跟着来到河边。

  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很多。曹冲说:“在船挨着水的地方画一条线做记号。”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这时候大船空着,就往上浮起来很多。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想:“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他这样怎么能称出大象有多重呢?”

  接下来曹冲叫人搬了很多石块过来,装到大船上去,搬了很多很多,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曹冲看见船上的.记号到了水面,就大喊:“行了行了!不要再搬啦!”就叫人把石块一块块搬下船来。

  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个记号的地方,这时候,石头和大象是一样重的;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

  所有的官员还有曹冲的爸爸都竖起大拇指说:“曹冲真聪明!”

  故事点评:曹冲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孩,曹冲利用大石头成功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至此曹冲称象的故事就广为流传了,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让我们的思维受限制,要多角度思考,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学生成语故事9

  初生牛犊不怕虎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刘备利用曹操与孙权的矛盾,就命关羽率军北上,进攻襄阳与樊城。曹操派曹仁领兵出战,被关羽的部将廖化打败。庞德率军指名要与关羽决战,双方难分胜负。关羽对部下说庞德是初生之犊不怕虎,必须用计才能制伏他。

  【典故】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庄子·知北游》

  【释义】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用法】作定语、补语、分句;一般形容年轻人

  【相近词】无所畏惧、敢作敢为

  【反义词】胆小怕事

  【其它使用】

  ◎ "乖乖,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问话的人意义不明地挥了一下手。

  ◎ 不怕起点低,只怕志不高",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勇敢地向那神圣而遥远的科学殿堂,迈开了自己的脚步。

  ◎ 赵伟不像桑田,他刚刚开始工作还不到一年,既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又有要立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

  成语故事精选【7】

  礼轻人意重

  【成语故事】唐朝一地方官为表达对皇帝的敬意,派缅伯高给皇上进贡一只天鹅。缅伯高爬山涉水,经过沔阳湖时给天鹅洗澡,天鹅逃跑,只剩下一根鹅毛,只好写诗“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皇帝没有怪罪并奖赏他。

  【典故】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元·李致远《还牢末》

  【释义】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送礼

  【近义词】礼轻情意重

  【成语举例】就是这个冤家,虽然不值得甚钱,是一个北京客人送我的,却不道礼轻人意重。

小学生成语故事10

  【成语】:人言可畏

  【拼音】:rényánkěwèi

  【解释】: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成语故事】:

  “人言可畏”这则成语的言是语言,指流言蜚语;畏是怕。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古时候,有个名叫仲子的男青年,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偷偷地上她家幽会。姑娘因他们的爱情还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父母知道后会责骂她,所以要求恋人别这样做。于是唱道:“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门楼,不要把我种的杞树给弄折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怕父母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父母要骂我呀。”

  姑娘想起哥哥们知道了这件事也要责骂她,便接着唱道:“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墙,不要把我种的桑树给弄折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怕哥哥们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哥哥要骂我呀。”

  姑娘还害怕别人知道这件事要风言风语议论她,于是再唱道:“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后园,不要把我种的檀树给弄折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怕人家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人家风言风语议论我呀。”

小学生成语故事11

  1、沆瀣一气

  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间水气的“沆瀣”两字,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们是“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彼此气味相投。

  2、不自量力

  春秋时,弱小的息国与较大的郑国相邻。一次两国发生争执,息国国君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出兵侵略郑国,被郑国军队打得大败。当时有见识的人就认为息国不仅无理,而且还“不量力”,是走在死亡的道路上。果然,没有多久,息国就被楚国灭亡了。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3、乐不思蜀

  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由昏庸无能的儿子刘禅继位。后来蜀国灭亡,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带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间让人表演了一些蜀国的娱乐节目。当时跟随刘禅投降的蜀国人看后都产生了亡国的伤感,唯独刘禅嬉笑自如。后来司马昭问他是否怀念故国刘禅却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

  4、从善如流

  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晋军元帅栾书率军前去救援。楚军一见晋军,就撤回去了。栾书于是转而攻打依附楚国的蔡国。楚国急忙派出两个县的兵力,前来援救。这时,晋军上下斗志高昂,准备迎战楚军。只有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劝栾书退兵,避开楚军的锋芒。栾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后来晋军趁楚军回国之际,出兵攻克了蔡国。

  从善如流:比喻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5、多难兴邦

  春秋时,楚灵王为了称霸,想与诸侯会盟,派椒举前去邀请晋平公参加。晋平公想拒绝,司马侯劝他去。晋平公说:“晋国地势险要,战马多,而楚国又多灾多难。我们完全用不着怕它。”他劝晋平公把眼光放远点,同意楚灵王的邀请。“多难以固其国”后多作“多难兴邦”。邦:国家。

  多难兴邦:指多经困难,反而可以促使上下团结奋斗,使国家强盛起来。

  6、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7、守株待兔

  从前有个农夫,有一天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只兔子撞到田边的树桩上死了,他什么都不用做,白拣了一只兔子吃,很高兴。

  从此,他就不再种田,干农活了,天天坐到树桩上等兔子,结果就饿死了。

  寓意:不要把偶然的幸运,当成长久的依靠。

  8、揠苗助长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寓意:做事做人不忍急于求成,最终适得其反!

  9、天衣无缝

  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传说古代太原人郭翰在夏夜里乘凉,见一个仙女从天上下来,她身穿白衣,美丽绝伦。她告诉他她名叫织女。郭翰仔细欣赏织女的衣裳浑然一体,竟看不出一丝线缝,好奇问织女。织女答道:“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10、解衣衣人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手下的韩信因得不到重用就投靠刘邦。刘邦认为韩信是一个很好的人才,就把他的衣服送给韩信,还给韩信送去精美的食物、兵马。韩信带兵灭掉齐国。项羽派武涉去劝韩信自立为王,被韩信拒绝。

  11、一衣带水

  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南史·陈后主纪》。

  释义: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称隋文帝,统一北方后,面对长江以南的陈朝就想统一全国,他经常对手下人说:“我是老百姓的父母,难道因为像衣带似的长江就能挡住我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于是出兵渡江灭掉陈朝。

  12、不共戴天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礼记·曲礼上》。

  释义——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公元1138年,金国派使者要挟南宋皇帝递降书顺表,宋高宗、秦桧贪生怕死,准备降金。大臣胡铨写《戊午上高宗封事》表示反对:“誓与秦桧等人不共戴天,希望斩下他的人头悬挂城门示众,然后诛杀金国使者。否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

  13、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14、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15、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16、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小学生成语故事12

  【成语】亡羊补牢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释义】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典故】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

  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 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 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 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于是他接着对庄辛说:“庄爱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于是,庄辛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小学生成语故事13

  【夜以继日】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建立了西周王朝。可是,没过几年,周武王就死了,他的儿子成王即位,年纪只有十三岁。因为成王年纪小,就由叔叔周公辅佐处理朝政。

  周公的能力很强,担任辅政的艰巨任务后,总是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不管处于什么情况,只要公事来了,就立刻办公,从不敢稍有懈怠。

  他曾经率领军队,平息了东方夷人的叛乱。他还制定礼法、刑律,分封诸侯,修建并设立东都成周。

  由于周公治国过于辛苦,结果在东都建成之后就逝世了。临死之前,他把众大臣叫到身边,要他们好好辅佐成王,治理万民,提出要把自己葬在成周,以表示虽死不忘王命。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对周公为国家呕心沥血的精神非常敬佩。孟子说:“周公兼学三代开国君主的品德来治理周朝,发现有不适合当时情况的,就抬起头来想,白天想不好晚上接着想,等想出了好办法,就坐着等待天亮,马上去施行。”

小学生成语故事14

  一、劳而无功

  是犹推舟子涉地,劳而无功。

  【释义】“功”,功效。花了劳力却收不到功效。形容白费力气。

  【故事】孔子作为有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极力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恢复过去周朝的礼制。他认为统治者只要用“仁义”来感化百姓,处理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恢复礼制,天下就会安定。为此他曾周游列国,向各诸侯国国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并请他们采纳。遗憾的是,他的那些政治主张并不像他的教学见解那样受人敬佩和欢迎,到处碰壁。孔子的学生颜回便去问鲁国一个叫太师金的官吏:“我的老师孔子到处游说,劝人家接受他的主张,可是到处碰壁。这次去卫国,你看情况会怎样?”大师金摇摇头说:“我看还是不行。现在战乱四起,各国国君为争地盘都在忙于打仗,对你老师的‘仁义道德’那一套非常反感,谁会去听那些不合时宜的说教呢?如蔡、陈两国就是如此。如果到卫国去游说,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太师金又举例作进二步解释:“船在水里是最好的运输工具;车是陆上最好的运输工具。如果硬要把船弄到陆上来运货,那是白费力气,劳而无功。你的老师要去卫国游说,好比是把船弄到陆上去运货一样,其结果,必然是劳而无功,可能还会招灾惹祸。你们不要忘了去陈国的教训,那时你们到陈国不是没人理睬,而且七天弄不到饭吃吗?”

  二、老牛舐犊

  愧无日禅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释义】比喻父母爱子情深。

  【故事】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点破了自己的心思,心里暗暗佩服杨修的敏慧,同时也很嫉妒杨修的才智。于是,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杨彪叹气说:“我自己觉得惭愧呀,我预先没有料到我儿子会有这样的结果,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三、老生常谈

  此者生常谭(谈)。

  【释义】老书生常讲的话,没有新的意思。比喻听惯听厌的话。

  【故事】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光其喜爱天文。十五岁时,已熟读《周易》,通晓占卜术,渐渐有了小名气。日子一久,传到吏部尚书何晏、侍中尚书邓飓耳里。这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两个大官吃饱喝足后,闹着无聊,便派人把管辂召来替他们占卜。管辂早就听说这两人是曹操侄孙曹爽的心腹,倚仗权势,胡作非为,名声很不好。他考虑了一会几,想趁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他们一顿,灭灭他们的威风。何虽一见管辂,就大声嚷道:”听说你的占卜很灵验,快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机会升官发财。另外,这几天晚上我还梦见苍蝇总是叮在鼻子上,这是什么预兆?”管辂想了一想,说:“从前周公忠厚正直,辅助周成王建国立业,国泰民安;现在你的职位比周公还高,可感恩你的人很少,惧伯你的人却很多,这恐怕不是好预兆。你的梦按照卜术来测,也是个凶相阿!”管辂接着又说:“要想逢凶化吉,消灾避难,只有多效仿周公等大圣贤们,发善心,行善事。”邓飓一旁听了,很不以为然,连连摇头说:“这都是些老生常谈,没什么意思。”何宴脸上铁青,一语不发。管辂见了,哈哈一笑:“虽说是老生常谈的话,却不能加以轻视啊!”不久,新年到了,传来消息说何宴、邓辂与曹爽一起因谋反而遭诛杀。管辂知道后,连声说:“老生常谈的话,他们却置之不理,所以难怪有如此下场啊!”

  四、论功行赏

  汉五年,既灭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释义】“论功行赏”又“论功行封”表示评按功劳的大小,给予封赏。

  【故事】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要封他为赞侯,给予的封户也最多。群臣们对此不满,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千秋把刘邦要讲而未讲的话讲了出来:“众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时。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功劳,但这是一时的事情。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只身逃走也有好几次。然而,萧何常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让他做的。汉军与楚军在荥阳时对垒数年,军中没有口粮,萧何又用车船运来粮食。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对汉室也不会有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的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居第二位。”刘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话,于是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许地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五、两败俱伤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聪明、讲话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齐宣王正准备要去攻打魏国。便去晋见齐宣王,说:「大王,您听过韩子卢和东郭逡的故事吗?韩子卢是天底下最棒的猎犬,东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有一天,韩子卢在追赶东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结果呢!它们两个都跑到精疲力竭,动弹不得,全倒在山脚下死了。这个时候,正好有个农夫经过,便毫不費力地把它们两个一齐带回家煮了吃掉。」齐宣王一听:「这跟我要去攻打魏国有什么关系呀?」淳于:「大王,现在齐国发兵去攻打魏国,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內就可以打贏的。到头来,双方都弄成民穷财尽,两败俱伤,不但老百姓吃苦,国家的兵力也会大受损伤,万一秦国和楚国趁机来攻打我们,那不是平白送给他们机会一并吞掉齐国和魏国吗?」齐宣王听了淳于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国的计划。

  后来,大家在形容二個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争斗,不但谁也没贏还彼此都受了伤,就说是“两败俱伤”。

小学生成语故事15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欣赏山景。

  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最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还要为老虎效力。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现形容为坏人做帮凶。

【小学生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小学生经典成语故事11-09

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11-22

小学生学习成语故事01-15

小学生中国成语故事07-20

小学生成语故事12-23

小学生简短寓言成语故事11-25

小学生必读历史成语故事11-26

小学生成语故事3则12-03

小学生学习成语故事三则07-22

小学生历史成语故事三则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