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于成语故事
关于成语故事1
1.孝感动天
舜,传说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父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顶时,从下纵火,舜持两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瞽叟与象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恭顺,对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舜在厉山耕种,象替耕地,鸟代锄草。帝尧听舜孝顺,有处理政事才干,把两女儿娥皇和女英嫁他;经多年观察和考验,定舜做他继承人。舜登位后,去看父亲,仍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仁孝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担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啮指痛心
曾参, 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柴迅速回家,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来,我咬指盼你回来。”曾参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随从车马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5.芦衣顺母
闵损, 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门生,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赞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因寒打颤,绳子落地上,遭到父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虐。父亲返家,要休后妻。闵损跪求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7.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卖生葬父
董永, 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关于成语故事2
侍从:"大王宣颜蜀进殿。"
宣王:"颜蜀,走过来。"
颜署:"大王,走过来。"
大臣:"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让你过来,你不可以叫大王过来,这怎么行呢?"颜蜀:"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宣王:"到底是君主尊贵好是士人尊贵?"颜蜀:"当然是士人尊贵,君主并不尊贵!"宣王:"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说:"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千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竟然连一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大臣:"颜蜀,过来!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太卑鄙了!"颜蜀:"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请侯有万国之多,这是为什么呢?以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请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称孤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是是否得失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各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主要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辱,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哟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你的学生,今后您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个个会衣着华丽。"颜蜀;"玉,愿来产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请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安度日,并不比群归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是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关于成语故事3
道听途说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人名曰艾子,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爱说空话的人。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向艾子说:“有一户人家的一只鸭一次下了100个蛋。”
“这不可能!”艾子说。
爱说空话的人说:“是两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
艾子说:“这也不可能。”
爱说空话的人又说:“大概是3只鸭子吧。”
艾子还是不信。
爱说空话的人便一次又一次地增加鸭子的数目,一直加到10只。
艾子便说:“你把鸭蛋的数目减少一些不行吗?”
爱说空话的人说:“那不行!宁增不减。”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又向艾子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肉,有10丈宽,10丈长。”
艾子听了说:“哪有这事,不可能的。”
爱说空话的人又说:“那大概有20丈长吧。”
艾子忍不住问道:“世上哪有10丈长、10丈宽的肉呢?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掉到什么地方?你见过吗?你刚才说的鸭子又是哪一家的?”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说:“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关于成语故事4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关于成语故事5
胆小如鼠
南北朝时,有一个十分胆小的人,名叫元庆和,他本来是北魏时期的官员,担任刺史一职。
一天,他的手下找到他:“大人,敌人已经攻到城下了,我们是不是要跟他们决一死战?”
而他双手发抖的说道:“不,不……传令下去,让所有的将士放下兵器,准备投降。"虽手下极力劝阻,可他好像心意已定,出城投降。
从此,他所掌管的区域全部划入了梁朝的版图。
梁武帝得知此事倍感诧异:”元庆和竟然投降,就封他为‘魏王’ 吧!
几年后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又一次元庆和奉了梁武帝的命令,带领梁朝的将士去攻打东魏的项城。
他的士兵报告道:”报告王爷,大军已经到达项城了,听闻东魏的大军没多久也会到达那里。”
元庆和谨慎地说道:“你知道东魏的大军多少人吗?”士兵信心满满地说“大约有三万人!”
元庆和如晴空霹雳一般,被彻底惊到了。神色慌张地说道:“快传令下去,马上撤退。”士兵们不情愿的按照他的旨意照做了。
梁武帝得知,大怒,立刻传元庆和!骂道:“岂有此理!你这样就退兵!胆子简直小得像老鼠一样!看来,你不适合替‘朕’打天下,‘朕’要把你贬农村养猪去!成语也就由此而来了。
胆大包天
[释义] 形容胆量极大(多指做坏事)。现多含贬义。
[语出] 欧阳予倩《荆轲》第四幕:“我虽年幼;胆大包天;小小秦庭;何足道哉!”
[近义] 胆大包身 胆大如斗 胆大妄为 肆无忌惮 浑身是胆
[反义] 胆小如鼠 胆小怕事
[用法] 多含贬义。多用于指责、批评人干很不好的事的场合。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浑身是胆”;都形容胆大、不怕。但~是贬义成语;“浑身是胆”一般用作褒义。
[例句] 布鲁诺干的事儿,在教廷当局看来简直是~的异端邪说。
[英译] with desperate daring
关于成语故事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
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关于成语故事7
挑肥拣瘦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像娘这样费心,还不讨他说个是,只要拣精拣肥,我也犯不着要效他这个劳。”
成语故事:远在东汉刘秀时期,光武帝刘秀曾在都城建立了太学,这座太学即位于洛阳开阳门南5里远的地方。
当时太学里,有位教学博士,姓甄名宇,很有学问。有一年腊月三十,光武帝刘秀下诏赏赐太学里的教学博士们每人一只羊,让太学高高兴兴地欢度春节,可当羊赶到太学大院后,却出现了问题。原来这每只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如何分配才合理呢?教学博士们七嘴八舌,吵嚷了半天,也没有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这时,甄宇站起来说道:“我们都是教学博士,为人师表,不能斤斤计较,挑肥拣瘦!”说罢,他便从羊群中挑出那只最小最瘦的来,径直牵了去。这下,大家不再争论,你谦我让,很快就分完了这群羊,各自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这段让羊的佳话传了出去,洛阳城里的人无不赞扬甄宇,还给他起了个带有敬意的别号“瘦羊博士”。从此,“挑肥拣瘦”这个成语也就传开来了。
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这种态度对待安全工作绝对是要不得的,只有认真负责、不留死角才能把安全工作做好。
自欺欺人
出处: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六:“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成语故事: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方》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片树叶,来摘取它。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得见我不?”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对叶进入集市,当着面拿取人家的货物。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审问他,听他说了事情的本末后大笑起来,把他放了,没有治罪。
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比喻明明知道真相,却骗自己也骗别人,不肯面对事实。这种情况在安全工作中很常见,人们常常都有侥幸心理,到头来害人害己。
关于成语故事8
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关于成语故事9
出处:《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成语故事: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闻名。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孔子曾对别人说:“此从我有了子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我了。”
子路不好读书。孔子劝他,他说:“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学习有什么用!”孔子说:“把它装上羽毛和箭镞,会射得更远。” 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有一次,子路问:“夫子,您如果统帅三军,希望谁跟您在一起?”孔子说:“喜欢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暴虎冯河)、自以为勇敢不怕死的人,我不喜欢。我要遇事善于冷静思考、千方百计争取成功的人。”
后来子路在卫国做了官。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内乱,死了许多人。孔子知道了说:“哎,子路这一次有难了!”果然,子路一个人奔回京城,坚决要求惩处作乱的人,结果被杀。
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成语本意是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安全工作最忌讳冒险,只有踏踏实实、有计划的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永保平安。
关于成语故事10
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管辖,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鹄的属官苏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不料,梁鸽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他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是一对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正和,来个公报私仇。盖勋听了断然拒绝说:“为个人的私事杀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为。”
之后,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盖勋打比方规劝梁鹄说:“喂养鹰鸢,要使它凶猛,这样才可以为您捕获猎物。如今它已经很凶猛了,您却想把它杀掉。既然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呢?”
关于成语故事11
西汉末年,刘秀起兵打败了王莽的新朝,又镇压和收编了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在洛阳建立东汉王朝,自己做了皇帝(即光武帝)。
在东汉建立之初,国内尚未统一,许多地方势力占据某些州郡和东汉抗争。有的虽然表示臣服东汉,实际上都仍旧保留地盘,并不甘服。而部分比较强大的农民军也相当活跃。刘秀花了5年多时间,才算打下了一个基本统一的局面,只剩甘肃的隗嚣和四川的公孙述两大军阀。这时,隗嚣表面上已向刘秀称臣,并且把儿子送到洛阳任官,表示归顺。公孙述自称蜀王,拥兵数十万,盘踞四川山区。因交通困难,刘秀对这两个人,暂不想征战,企图把连续苦战多年的部队好好整顿和休养一下再说。据《后汉书·隗嚣传》载,当时刘秀曾对将领们说:“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姑且把这两人丢在一边,暂不考虑吧!)后来,刘秀终于发兵,先消灭了隗嚣,接着又把公孙述的独立王国攻破。
上述《后汉书》所载刘秀那句话,就是成语“置之度外”的来历。
关于成语故事12
从前。有一口很深的井。里面住着两只青蛙。一只叫小绿一只叫小黄。他们从来没有出过这口井。天天看着和井口一样大的天。常常幻想着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终于有一天。来了场暴风雨。雨水把井填满了。他们趁着这个机会跳岀了井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副美丽的画面。在这里有花,有树,有河,有草。他们觉得非常惊奇,于是他们决定到其他地方去看看,闯一闯。小绿去了一片森林。这里有小鸟,小虫,小鹿还有许许多多它的'同类,让小绿交了许多朋友,非常开心。于是小绿在这里住下了。而小黄去的地方。却是另外一个世界。他来到一个有高楼,有大厦,有房子,有飞机的地方。他来到这城市。这里有很多的人。非常喜欢吃野味儿。比如说"青蛙"。它害怕自己有一天也变成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还不如井里安全。于是。她就想回到井里。从此井里只有一只青蛙了。
关于成语故事13
我想,许多人都看过《成语故事》吧!《成语故事》里有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等着我们去学习,比如说《拔苗助长》,它告诉我们不能不顾事物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比如《百步穿杨》,它告诉我们不能骄傲自大。还比如说《井底之蛙》,它告诉我们不能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盲目自大。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囊萤夜读》,这个故事中的车胤因为刻苦读书,努力学习,之后成为了有名的大问学家。回想起此刻的我们,真是惭愧不已!我们有良好的环境,却要在大人的监督下才看书、读书,尽管这样,我们读书时还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女生,爱打扮,心思全在穿的、吃的上面。男生,爱打架,整天玩,大人怎样教也教不会。富裕点的孩子那个不要,这个不要,娇气得不得了,你说和车胤比我们相差多少?所以,我以后必须要向车胤学习,做个勤奋好学的人。
自从读了《成语故事》之后我深有感触,不禁对文中的诗人、文学家肃然起敬。
关于成语故事14
防微杜渐
东汉和帝时,窦太后亲临朝政,并由太后的兄长窦宪掌握大权,官员们争着逢迎巴结,因此政局混乱不堪。
窦氏家族仗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没有人敢揭发他们的恶行。当时的司徒(相当丞相)丁鸿借着日蚀出现的机会,向和帝密奏说:"太阳是君王的象征,月光是代表臣子的。日蚀出现,是象征做臣子的侵夺君王的权力,陛下千万要小心。在历史上记载,日蚀出现了三十六次,国君被臣子杀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为臣子的权力太大了!"他控诉窦宪仗着太后的权势,包揽朝政,独断专行,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接着他又说:"日蚀的出现,是上天在警诫我们,我们就应该注意危害国家的灾祸发生。穿破岩石的水,一开始都是涓涓细流,长到天上的大树,也是由刚露芽的小树长成的。人们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祸患。如果陛下能亲自处理朝政,从小地方着手,在祸患还在萌芽的时候消除它,这样就能够安定汉室王朝,国泰民安。”
汉和帝听从了丁鸿的建议,革掉窦宪的官职,消减窦氏家族的势力。朝廷除去了隐患,国势便开始有了好转。
关于成语故事15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纷纷起兵反秦。他们在全国各地和秦军作战,没有统一的指挥,于是约定:如果谁能够先打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暴政,谁就做关中王。
在这些起义军将领中,刘邦和项羽是最有实力的,刘邦虽然出身卑微,但善于用人,所以他手下有很多本领高强的人。而项羽本人就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所以他领导的起义军的军事力量是最强的。但是,他这个人有些刚愎自用,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一向独断专行。在战争发展的过程中,刘邦充分听取部下的意见,进攻路线安排得十分巧妙,受到的阻力较小,因而得以抢先一步进驻咸阳,俘虏秦王子婴,灭秦朝。但是,刘邦心里清楚,凭自己的实力一时还无法与项羽对抗,他便以退为进,先将军撤出咸阳,等待日后有机会再成就大事。
项羽的路线安排不是很好,所以总是和秦军正面遭遇,费尽千辛万苦还是晚来一步。所以他对刘邦极为不满,就以胡作非为来发泄心中的怨愤。项羽率领大队人马到处冲撞杀戮,又放火烧秦宫,大火烧几个月,把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烧成一片焦土瓦砾。即便这样,他还觉得不够解气,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宝玉器洗劫一空,然后准备率领众人回到江东。
当时,项羽手下的有识之士劝他说:“咸阳处在关中要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项羽本也有些心动,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阳已被自己弄得残破不堪,哪里还像个都城的样子?就更加怀念故乡,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对那个劝他的人说:“人要是富贵,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子。要是富贵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那人听这话,觉得项羽实在算不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对别人说:“人家都说楚国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样,我以前还不相信,这次和楚王谈话之后,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不料,这句话传到项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气,立即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ding huò]里活活烹死。
【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神话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11-14
经典成语故事01-16
成语故事经典11-21
成语故事精选12-12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2-05
经典的成语故事10-20
经典成语故事08-18
成语故事07-22
经典成语故事11-07
成语故事:乘人之危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