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故事【精】
成语的故事1
画蛇添足
古代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不大家一起在地上比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画蛇添足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于是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还能够为它画脚呢!”他还没有画完蛇的脚,另一个人的蛇就画好了,那个人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随后喝完了那壶酒。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成语的故事2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啦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 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啦,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啦,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啦,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啦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啦。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成语的故事3
在一个美丽的山村里,有两只势不两立的山羊。一天,天气很好,大家都出来晒太阳,两只山羊也溜达到小河的独木桥上。独木桥非常窄,每次只能容一只山羊过去。恰好两只山羊在独木桥上相遇,真是冤家路窄。
一只山羊说:“别挡道,我要过桥。”
另一只山羊不甘示弱地回答:“你没说错吧!凭什么让我给你让道!你以为你是谁啊?总爱摆臭架子的家伙。”
一只山羊又说:“赶快走开,是我先上桥的。真没有礼貌!”
另一只又答到:“什么,说我没礼貌?那你呢,一个还没长满牙的毛孩子竟然让我给你让道,想什么呢,简直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你一句,我一句,两只山羊互不相让,谁也不肯让一步,最后争得脸红脖子粗。
此时两只山羊都急了,也不管独木桥有多窄,也不在乎桥下的河水有多急,冲过去把脑门结结实实地顶在了一起,羊角对着羊角,腿用力支撑在独木桥上,开始了一场空前的激战??
但是,没过多久,桥上安静下来,山羊不见了。原来,独木桥很湿,两只冲昏头脑的小山羊,只顾打架,不小心一滑,一齐掉进河里了。
小朋友,只要一只山羊谦让一下,问题就解决了。他们谁也不肯让步,本来很简单的事情,最终弄得两败俱伤。人与人之间,只要相互谦让一下,宽容一分,大家就可以和睦相处,快乐幸福。
成语的故事4
【天天悦读】
战国时期,秦国派大将白起带领人马攻伐韩国。不几天,秦国便攻占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泌阳县),断绝了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北)的交通。这样一来,上党城孤立无援,眼看就要失守。上党守将冯亭看到野王已经失守,认为上党也会保不住的,与其让秦国占了上党,还不如亲手把它转交给赵国,韩国就可以和赵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侵略。
当冯亭派人把上党的地图带给赵孝成王时,赵王左右为难,他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召集大臣们商议,其中有一个叫赵豹的大臣劝赵王不要接受,因为无端地接受别人送来的东西,就会引起祸患,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赵国,目的是想让秦国把矛头指向赵国。可是赵王并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又和平原君赵胜商议,平原君认为即使发兵百万,一年半载也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池,现在却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得到上党的土地,决不能坐失良机。
赵王听了平原君的话,非常高兴,于是派平原君到上党去接受土地,并封冯亭为华阳君。
然而,没过多久,赵国就大祸降临了。这是因为秦国看到即将到手的土地却被赵国占领了,便又派白起去攻打赵国,赵国派出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详见纸上谈兵小节)去应战,结果吃了败仗,秦国在长平之战中消灭赵国士卒40多万。后来,差一点儿还打进赵国的都城邯郸呢。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利令智昏的意思】形容因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甚至失去理智,不辨是非。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楚。
【利令智昏造句】他见钱眼开,利令智昏,如今被绳之于法,实在是大快人心。
【妙语点拨】司马迁在评价这件事时,认为平原君是一个行为高出一般世俗弟子的公子,但却不明白利令智昏的道理,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赵国在长平损失了40多万人,几乎连赵国的都城邯郸也快失去了。后来,人们用利令智昏来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
【近义】见利忘义、利欲熏心
成语的故事5
【释义】
两脚立着的书橱。称赞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
元·脱脱等《宋史·吴时传》。
北宋时,华州郑县有个县令因其学识高、办事灵活而出名,他叫吴时,这天他接到把三万石大米从郑县运到长安的命令,这时就显示了他办事灵活的能力,他向上司建议“移兵就食”,这样既可免了1500辆或5万名挑夫(服役只有258户)的难题,又节省了开销,何乐而不为,上司也同意了这么办。
有一次,宋徽宗要各地向朝廷进言献策。
当时向朝廷送奏章,在书写款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但一些边远地区的官吏对此不太熟悉,不符合上送的要求,以致被朝廷有关部门予以退回。
吴时又建议说,上送的奏章主要看它的内容是否有价值,不必过分计较它的形式。
这个建议被朝廷方面采纳,以致不少有益的`进言受到了朝廷的重视。
一个读书人写文章触犯了忌讳,学官认为文章中的话是做臣子的不忍心听到的,要上告惩罚那个读书人。
吴时知道这件事后,把那篇文章取来,当场投入火炉中烧毁,并且对那学官说:“既然当臣子的不忍心听到这种话,难道就忍心让君王听到这种话吗?”那个读书人终于得救,学官也觉得解决了问题。
过了几年,吴时仕途得意,升迁为京官,在他与一些学士包括国子监与太学里的人往来中,这些人觉得吴时学问渊博,为人也很好,谓名“立地书橱”。
成语的故事6
白云亲舍的故事:
【成语】: 白云亲舍
【拼音】: bái yún qīn shè
【解释】: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成语故事】:
狄仁杰是唐朝并州(今山西太原)人,他年轻时曾做过并州法曹参军。
当时他的父母远在河阳(今河南孟县),一次,狄仁杰外出办事登上太行山,由于思乡情切,不由向河阳方向远眺,只见一片白云在天上孤零零地飘浮。
狄仁杰指着那片白云对随行的人员说:“吾亲舍其下。”意思是,他的双亲就往在那片白云下面。他怅望了好久,直到那片白云散云才离开。
公元700年9月,锹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闻讯,非常悲痛,流着眼泪说:“朝堂空矣!”传说,狄仁杰死后葬于邯郸磁县狄仁村,墓冢尚在。“白云亲舍”,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成语的故事7
庄子的妻子死了,他的朋友惠子得到消息后,怕他过分优伤,便跑去劝慰,谁知一进门就见庄子屈着两膝蹲坐在院中,手捧一只瓦盆边敲边唱着,似乎并不哀戚。惠子生气地说:“你们夫妻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生儿育女的,总该有些感情吧!怎么她死了,你一点也不悲伤?不哭也罢子,竟唱起歌来,真太绝情了}庄子说:“不,你错了。世上的人都是悲死乐生的,对于她的死,我哪能不悲呢?妻子刚死时我也悲痛过,可转念一想,人当初没生时,也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之前,也就没有气,到孕育造化出了阴阳二气,二气又凝成形,这就从无生命而变为有生,因有生而又有了死,如此生生死死,循环变化,也就像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换一样。既然如此,人死了为什么还要为之悲伤呢?人死后在大地上长眠,他们的亲人却要为他们悲痛欲绝,我认为这是不懂得自然造化的道理。所以我不再哭了,而是捧着瓦盆和着节拍为之歌唱。”
惠子见他说得有理,一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故事选自《庄子·至乐》。文中有“庄子方箕踞鼓盆而歌”之句。后用“鼓盆”或“鼓盆之戚”代指丧妻。
成语的故事8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
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成语的故事9
成语名称:老当益壮
成语拼音:lǎo dāng yì zhuàng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老年人。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老:老年;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强壮。
成语来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成语造句:邹韬奋《抗战以来》:“在六七十岁的老前辈中,我们可以看到富有斗争精神、老当益壮的伙伴。”
老当益壮的成语故事
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半路上,他觉得犯人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自己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来。这时恰好赶上大赦,以前的事不再追究。于是他安心地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不到几年工夫,马援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他有牛羊几千头,粮食几万石。但是,他对富裕生活并不满足。他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他说:“一个人做个守财奴,太没有意思了。”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老字开头的成语
老来有喜 、 老龟刳肠 、老龟煮不 、 老骥伏枥 、老而不死 、 老牛舐犊 、老当益壮 、老马识途 、 老生常谈 、老妪能解
包含有老字的成语
老而不死 、 老骥伏枥 、 人老心不 、少壮不努 、无面目见 、 无颜见江、 老龟煮不 、老龟刳肠 、 老来有喜 、 老生常谭
成语的故事10
返老还童这个成语出自于《云发七签》。
在东晋葛洪撰写的《神仙传》一书中,有一则淮南王刘安“返老还童”的故事。
相传,汉代淮南王刘安喜好学道求仙,经常用重金招聘这方面的门客。有一天,忽然有八位白发银须的老翁前来求见,说他们个个都有长生不老术愿意奉献给淮南王。刘安一听守门人的通报,高兴极了,想必是仙人求见,忙开门相迎。开门一看,却见是八个老头,不禁哑然失笑道:“你们自己都老态龙钟了,哪里会有什么不老之术?分明是欺骗。把他们赶走!”
八个老汉听后哈哈大笑道:“淮南王嫌我们年老吗?那么请你再仔细看看!”话音刚落,八个老头一下子都变成了儿童。刘安一见,慌忙以礼相待,把八个儿童尊为贵宾。
返:回归、恢复。“返老还童”现在常常用来形容老年人恢复了青春与活力。
成语的故事11
【成语】鹿死谁手
【拼音】lu sǐ shui shǒu
【解释】鹿:猎取的对象,比喻争夺的政权。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近义词】龙争虎斗、明争暗斗
【相反词】和衷共济、和平共处
【成语典故】东晋时代,十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名叫石勒。有一天,他设宴招待高丽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时候,他大声地问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来的哪一上君王?徐光想了一会儿说:您非凡的才智超过汉高祖(刘邦),卓越的本领又赛过魏太祖(曹操),从三王五帝以来,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轩辕黄帝第二吧!石勒听后笑着说: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说的也太过分了。我如果遇见汉高祖刘邦,一定做他的部下,听从他的命令,只是和韩信、彭越争个高低;假使碰到光武帝刘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决雌雄,较量高下,未知鹿死谁手?
成语的故事12
【成语】狗尾续貂
【读音】gǒu wěi xu diāo
【释义】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出自】《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lsquo;貂不足,狗尾续。rsquo;
【近义词】佛头着粪、鱼目混珠
【反义词】凤头豹尾、抛砖引玉
【成语典故】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个儿子),与一个名叫张林的大臣密谋策划,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由于是靠这种手段当上相国,司马伦整日忧心忡忡,害怕众人不服。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甚至连听差的奴役也给以爵位。像皇帝左右的侍中、散骑、常侍等一等高管,在当时的宫廷人事编制中一般只有4人,可司马伦当皇帝时竟达近百人。真是官职泛滥成灾!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凡宫内高级官员的官服,都是统一式样。如帽子上都插着貂尾做装饰。不同官职,插的位置也有区别。侍中插在左边,常侍插在右边。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来比喻以坏续好,美丑不相称。多用来形象地揭示妄续他人文学作品,也有时用来表示自谦之意。清代蒲松龄的《代王次公与颜山赵启》里也有这个典故:庇舆盖中,仍添昼行之锦;从缙绅后,张惭尾续之貂。
成语的故事13
【词目】卜昼卜夜
【读音】bǔ zhòu bǔ yè
【释义】卜:占卜。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
【近义词】卜夜卜昼、玩物丧志、无尽无休
【反义词】适可而至
【成语故事】
这则成语故事源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
田齐公室始祖陈完又称田完,谥敬仲,原是春秋时期陈国人,为陈厉公之子。公元前672年,为避陈国内乱,陈完辗转来到齐国。齐桓公很恭敬地接待了陈完,给陈完以优厚的物质待遇,而且还想拜他为卿。但陈完委婉的拒绝了齐桓公的好意,他说:“小臣流亡在外、寄居贵国,在宽政之下,有幸能够逃脱罪责、免除种种负担,享受如此的待遇,已经是您莫大的恩惠了,怎敢觊觎高位,而遭他人讥诮,虽死不纳!”于是齐桓公就根据陈完的特长,任用他做了 “工正”(主管工业之官)。
当时,齐懿仲想将女儿嫁给陈完,并为此进行占卜,结果为大吉,表示五世之后陈完的后代将要和正卿的地位一样高,而八世之后,他们的地位将无人能及。后来的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陈完到齐国后,改陈姓为田姓,若干年后陈完的后代田氏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取代了姜姓,建立了田姓齐国,当然这是后话了。
陈完在担任工正期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深得桓公赞赏。同时他还十分注意恪守礼仪。有一次,齐桓公到陈完家里去,陈完设酒筵招待他。君臣饮酒作乐,猜拳行令,相聚甚欢,不觉金乌西坠,玉兔东升。齐桓公酒兴正浓,意犹未尽,下令点灯,要通宵达旦继续畅饮。但陈完婉言劝止,说:“臣在白天占卜,君臣饮酒,大吉大利;夜晚未卜,恐怕不吉利,不敢从命。君子云:‘酒以成礼,不可无度,义也。既已礼成,不可过度,仁也。’”由此,齐桓公对陈完更加敬重。
这则成语故事,原指白日已卜,夜间未卜。后来形容宴饮无度,不计时间,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地沉湎酒色之中。
成语的故事14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成语的故事15
【成语】数典忘祖
【读音】shǔ diǎn wang zǔ
【释义】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出自】《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近义词】崇洋媚外、数礼忘文
【反义词】饮水思源
【故事】(鲁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晋国的荀跞到成周,安葬穆后,籍谈作为副使。安葬完毕,除去丧服。周天子和荀跞饮宴,把鲁国进贡的壶作为酒杯。周天子说:伯父,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唯独晋国没有,为什么?荀跞向籍谈行礼请他来回答。籍谈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接受了王室赏赐的宝器,用来镇抚国家,所以能把彝器晋献给天子。晋国处在深山,与戎狄为邻,而远离王室。天子的福分感受不到,拜谢戎狄还来不及,怎么能进献彝器呢?周天子说:叔父,你忘了吗?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母兄弟,难道反而没有得到赏赐吗?密须的名鼓和它的大辂车,是文王所用来检阅军队的。阙巩的铠甲,是武王用来攻克商朝的。唐叔接受了,把它们放置在晋国的土地上,境内有着戎人和狄人。这以后襄王所赐的大辂、戎辂之车,斧钺、黑黍酿造的香酒、红色的弓、勇士,文公接受了,保有南阳的土田,安抚和征伐东边各国,这不是得到的赏赐还是什么?有了功勋而不废弃,有了功劳而记载在书策上,用土田来奉养他,用彝器来安抚他,用车服来表彰他,用旌旗来显耀他,子子孙孙不要忘记,这就是福。这种福不给予叔父,还给谁呢?而且从前你的高祖孙伯黡掌管晋国典籍,参与国家大政,所以称为籍氏。等到辛有的第二个儿子董到了晋国,于是就有了称作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后氏,为什么忘了呢?籍谈回答不出。客人退出去以后,周天子说:籍谈恐怕会没有后代吧?举出旧典却忘记了祖宗。
【成语的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的故事10-14
成语的故事08-18
成语的故事11-17
神话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11-14
成语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12-13
经典成语故事01-16
成语小故事12-03
经典的成语小故事11-26
成语“行尸走肉”的故事11-27
成语“曲突徙薪”的故事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