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故事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字成语故事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字成语故事 1
【成语】: 瓜田李下
【拼音】: guā tián lǐ xià
【解释】: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成语故事】: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担任工部侍郎。
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四字成语故事 2
【成语】:不耻下问
【拼音】:bù chǐ xià wèn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来自itlearner.com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四字成语故事 3
一天,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四字成语故事 4
成语名称:一日千里
成语拼音:yī rì qiān lǐ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进展极快。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成语来源: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骐骥骅骝,—日而驰千里。”
成语造句:邹韬奋《抗战以来》:“他们的组织和工作更是一日千里,蒸蒸日上。”
一日千里的成语故事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作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尚未做秦王的赢政相处良好。后来,赢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国做人质,赢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加以特别照顾,反而处处冷待、刁难他,太子丹见此状况,便找了个机会,逃回了燕国。回国后,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杯,想报复赢政。但由于国家小,力量薄弱,难以实现自己复仇愿望。不久,秦国出兵攻打齐、楚、韩、魏、赵等国家,渐渐逼近了燕国。燕国国君害怕极了,太子丹也忧愁万分:就向他的老师鞠武求教能够阻挡秦国侵吞的好办法,鞠武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田光,他很机智,有谋略,你可跟商讨一下。”田光请来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并说“希望先生能替我们想个办法,抵挡秦国的侵吞。”田光听了,一言不发,拉着太子丹的手走到门外,指着拴在大树旁的马说:“这是一匹良种马。在壮年时、—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它衰老时,劣马都可以跑在它的前面。您说这是为什么呢?”太子丹说:“那是因为它精力不行了。”“对呀!—现在您听说的关于我的情况,都还是我壮年的事,您不知道我已年老了,精力不行了。”田光停了停又接着说:“当然;虽然有关国家的'大事我已无能为力,但我愿向您推荐一个人,我的好朋友荆坷,他能够承担这个重任。后来,太子丹结交了荆轲,派去行刺秦王,但最后行刺以失败告终。
一字开头的成语
一人得道一去不复一年被蛇一年被蛇一马不跨一客不烦一身是胆一暴十寒一丝不苟一意孤行
包含有一字的成语(摘抄lLYsc。CN)
不以一眚二者必居分一杯羹千夫诺诺千羊之皮一饭三遗一文钱逼一言为重一言兴邦一沐三捉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一日千里:一日千里,汉语成语,拼音是yīrìqiānlǐ,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出自《庄子·秋水》。《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史记·刺客列传》:“臣闻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驾马先之。”由于负责干部的艰苦奋斗,业务更~,异常发达,不到一年,全国分店已达五十余处。◎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史记·秦本纪》:“造父为缪(通‘穆’)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后汉书·王允传》:“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来源一战国时期,燕太子丹在赵国邯郸作人质时,与同在邯郸、尚未做秦王的赵政相处良好。后来,赵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秦王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加以特别照顾,反而处处刁难他,太子丹见此状况,便找了个机会,逃回了燕国。秦王政回国后,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怀,想报复秦王政。但由于国家小,力量薄弱,难以实现自...微信搜索更多一日千里四字成语故事
2、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路。后来被编译成《成语故事》系列图书。20xx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xx年版)》。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成语故事》中的成语是从人们日常使用的大量成语中精选出来的,这些故事的语言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孩子了解历史、学习知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八仙过海病入膏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程门立雪道听途说得陇望蜀德高望重东施效颦对牛弹琴对症下药尔虞我诈防微杜渐分道扬镳负荆请罪负隅顽抗富贵浮云覆水难收改过自新高...图片搜索更多一日千里四字成语故事
3、好朋友:《好朋友》是刘美麟演唱的歌曲,由王靖云作词,梁思桦作曲,收录于专辑《青春狂想曲》。20xx年1月18日,刘美麟发布单曲《好朋友》,用轻柔的唱腔诠释情窦初开的懵懂,淡淡的情愫流转在字里行间。这支单曲《好朋友》请来了作曲人梁思桦跨刀助阵,梁思桦为刘美麟的声线量身定制了这首“轻伤感”的情歌,再加上王靖云的词作,刘美麟用歌声完美诠释出“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遗憾。如歌词中所唱“我们只是好朋友/习惯有你的问候/从没想过/有一天开始在意/你为她失落”,有多少人选择以朋友的身份默默爱着,也许他们知道只有所谓的友情才是最长久的不失去。这是恰好的距离,真挚的守护。听你说关于她的近况还以为不去想太多能大方看你走好朋友你知道的不多就算会痛也不忍心开口不能看不能想每次难过时候你总是会懂不能说不能握隔着友情更脆弱我们只是好朋友习惯有你的问候从没想过有一天开始在意你为她失落我们只是好朋友又在见面后困惑宁可闪躲也不愿全被你看透不能看不能想每次难过时候你总是会...谷歌搜索更多一日千里四字成语故事
四字成语故事 5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简单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简单找到了。”因此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奉养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身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日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一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四字成语故事 6
惊弓之鸟jīng gōng zhī niǎo
【成语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成语出自】:《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成语简拼】:jgzn
【成语字数】:4个字
【感情色彩】:惊弓之鸟是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示例】:
看到没有人的时候,马上又伸出来,像惊弓之鸟那么畏怯着。
惋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谊,不能得到这两只惊弓之鸟的理解,它们竟一去不返。
看来没有亲身经历空袭危险的`人,是难以理解惊弓之鸟的恐惧心理的。
【近义词】:伤弓之鸟、漏网之鱼
【反义词】:初生牛犊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魏王很怀疑。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鸣声凄惨。更赢见了,就张着弓,扣着弦,砰的一声,直入云宵。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魏王惊叹之余,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因为它离了群。身伤心碎,使它心跳加速,两翼无力,体重失去平衡,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四字成语故事 7
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因为口渴都不愿意再走。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我们只要走过这一片大原野,就有梅子可以吃喽。"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四字成语故事 8
【成语】: 近水楼台
【拼音】: jìn shuǐ lóu tái
【解释】: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成语故事】: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在任杭州知州时,身边任职的很多官员,大多得到他的`推荐或者提拔。只有一个叫苏鳞的人,因为他在杭州所属的外县做巡察,所以没有被范仲淹推荐。一次,苏鳞因事到杭州见范仲淹,趁机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暗示范仲淹只提拔身边的人。范仲淹看到诗后,立即写了封推荐信,使苏鳞的愿望得以实现。这个成语比喻由于环境或职务上的便利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四字成语故事 9
传说古代有两座大山间住着一个90岁的愚公,他每次出门因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弯子,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要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也要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好方便他们进出。他们积极行动,一家人每天不停地挖,他们的`精神感动了玉帝
四字成语故事 10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典故:《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战国时候,有一回魏国的大夫季梁到赵国去旅行。
旅途中忽然一日他得到了魏王想发兵攻打赵国的消息。
“魏王怎么能攻打赵国呢……”季梁立刻感到了一种不安。
为制止魏王攻打赵国,他停止旅行,转身回魏国而去。
他一回到魏国,衣顾不得换,脸顾不得洗,便匆匆忙忙地去见魏王。
魏王看他风尘仆仆、慌慌张张的样子,觉得很奇怪,问道:“季梁大夫,你不是说要走很久吗?为什么现在就回来了?难道有什么特别要紧的事情吗?”季梁不紧不慢地说道:“事情并不算特别要紧,只是我遇到了一个怪人以及他的怪事,我愿意早一点告诉你罢了。
”魏王问:“那是什么样的怪人和怪事呢?”季梁说道,有一回,他走在赵国地域上的太行山下时,遇到了一人乘着一辆马车由南向北行驶。
但他却声言要到楚国去。
季梁觉得他走的方向不对,便说:“您到楚国去,为什么不朝南走反而向北去呢?难道你不知道楚国在南边吗?”那乘车人回答说:“没关系,我的马好,跑得快!”季梁说:“你的马虽然好,可你走的并不是去楚国的`路呀?”那乘车人又道:“不怕,我带的路费多。
”季梁说:“你的路费多又有什么用呢?这确实不是去楚国的路呀。
”那乘车人坚持着要往北去,并说:“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季梁说:“你的这些条件再好,如果朝北去,离楚国也只能是越走越远呀!”听了季梁讲的无头无尾的故事,魏王很是觉得好笑,就问季梁道:“天下难道真有这样胡涂的人吗?”季梁说:“有,不光赵国有,我们魏国也有。
”魏王不以为然:“什么,我们魏国也有?”季梁直言道:“是的,比如魏王你吧,你的志向是建霸业,当诸侯的首领。
为此目的,你倚仗着国家的强大与军队的精良,想利用攻打赵国的办法,来扩大地盘和抬高威望。
可你这样做,别的国家会怎样想呢?我觉得,你这样攻打别国的次数越多,离你的宏伟志向就越远。
这不正如那个乘车的赵国人欲去楚国不朝南反朝北走一样吗?”季梁这番话,说得魏王的脸暗暗地红了。
四字成语故事 11
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
四字成语故事 12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著,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我们便可说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一字千金”。不过,通常我们还是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一字千金的意思是: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四字成语故事 13
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座小城里,住着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好马,远近闻名。
一天,塞翁的马群中走失了一匹马。邻居们纷纷前来安慰他:“你不要太着急了,保重身体要紧啊!”听了众人的劝慰,塞翁却笑笑说:“谢谢你们,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坏事,没准还是件好事呢。”
邻居们听了塞翁的话,都觉得好笑。他们从塞翁家出来后,便聚在一起嘲笑他:“塞翁啊,一定是好面子,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是件好事,分明是在自我安慰嘛。”
过了几天,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塞翁之前丢失的'马不但回家了,还带回了一匹骏马。那匹马身长蹄大,嘶鸣嘹亮,一看就是匹好马。
邻居们听说后,一起来到塞翁家,向他道喜:“恭喜你又得了一匹马!”没想到,塞翁却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好事,也许还是件坏事呢。”“他肯定在说谦虚的客套话。”邻居们窃窃私语。
塞翁的儿子塞博非常喜欢那匹骏马,每天都会骑着它在草场上跑几圈。
一天,塞博正骑着骏马在草地上奔驰。突然,马被石块绊了一下,打了个趔趄,哎呀,不好啦!塞博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摔断了腿。
邻居们都来安慰塞翁:“你不要难过了,谁都有不走运的时候。”塞翁听了,却哈哈大笑:“谢谢你们,但是啊,我认为这或许不是坏事,还是件好事呢。”邻居们都觉得他在胡言乱语。
不久,匈奴兵入侵,官府贴出告示,通知城里所有的青年男子必须当兵入伍,到前线打仗。由于塞博摔断了腿,官员破例允许他留在家中。结果,战争结束后,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塞博却因为脚伤幸免于难。
国家:中国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改编:向诚
四字成语故事 14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四字成语故事 15
1、成语故事:纲举目张
【解释】
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成语故事:
吕不韦(曾在邯郸经商)曾为秦朝的相国。他很注意研究治理国家的理论。他在“用民”一文中说道:“大凡使用人民,其上策是用义服人,其次是以赏罚治人。”
他接着写道:如果“义”不足以让人民为国家效力而死,“赏罚”不足以让人民弃恶从善,那就不能真正使用自己的人民。
吕不韦说,在禹的时代,天下有成千上万的诸侯国,到商汤时至少也有三千,这些诸侯国所以没有存在下去,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处理人民的关系。
吕不韦又说,人民不听君主的话,不受国家的使用,是因为赏罚不严。如果说商汤和武王能够有效地治理国家,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使用人民的方法。
吕不韦总结说,人民所以听凭国家的使用,是有原因的,这就是:“用民有纪有纲,壹引起纪,万民皆起;壹引起纲,万目皆张。”这里说的纪和纲,也就是调动人民积极性,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
【感悟】
人们常用此典故比喻做事情要抓住它的关键。
2、成语故事:首鼠两端
【解释】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见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西汉武帝时,王太后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田蚡。他靠着王太后的势力做了丞相,掌握大权。田蚡是个卑鄙阴险、骄横自私的人物,因为有王太后这座靠山,加之汉武帝当时还年轻,所以他胡作非为,骄横奢侈,营私舞弊,随意诬陷自己所不快的人。田蚡向窦婴要城南田,窦婴不给,又听说灌夫也替窦婴抱不平,由此跟灌夫和窦婴结了怨(窦婴和灌夫都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了功的大臣)。又因为灌夫掌握着田蚡贪污受贿的.事,所以田蚡欲将他和窦婴置之死地。
有一次,田蚡结婚,王太后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便下了诏书,吩咐诸侯、宗室、大臣们都到丞相府去祝贺。窦婴和灌夫也去了。酒席上,灌夫因向客人敬酒遭到冷遇,气得破口大骂起来。为此,田蚡拘捕了灌夫。此事闹到了武帝那里,武帝便召集大臣们来研究。窦婴坚决反对对灌夫治罪,有的大臣则赞成治罪,有的惧伯田蚡的威势,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御史大夫韩安国说:“灌夫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了大功,虽说酒后闹事,但没有死罪。可丞相说他不对,也有道理,究竟如何处置,请皇上定吧!”
罢朝以后,在皇宫门外,田蚡招呼韩安国坐他的车子,而且很生气地说:“我和你一起对付(窦婴)这个秃老头子,你为何迟疑不决(首鼠两端)?”
后来,田蚡想法害死了窦婴和灌夫。不久,他自己因内心恐惧惊吓而死。
【感悟】
“首鼠两端”,是进一步,退一步,又要顾这头,又要顾那头的意思。《埤雅·释虫》中说:老鼠性多疑,走出洞外时,总是左顾右盼,畏首畏尾,故称“首鼠两端”,人们常用这句成语形容迟疑不定或动摇不定。
3、成语故事:寸木岑楼
【解释】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成语故事:
“寸木岑楼”成语由“方寸之木可高于岑楼”变化来,出自《孟子·告子下》。
有一位任国的人向孟子的学生屋庐子问礼与食哪个重要的问题,屋庐子随口答道“礼重要”。任人又问道:“娶妻与礼哪个重要?”屋庐子答道:“还是礼重要。”
随后,这位任人便一本正经地说道:“要是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恐怕就要挨饿、甚至饿死;如果不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可能就会有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还要按着礼节去行事吗?再有,假如按照亲迎礼,就得不到妻子;要是不行亲迎礼,就能得到妻子,还一定要行亲迎礼吗?”
这一问,屋庐子没有答出来。第二天,便去邹国,转告了老师孟子。
孟子听后,说道:“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的?如果不揣度基地的高低是否一致,那么一寸长的小木头也可能比顶端的高楼还要高。说金子比羽毛重,但是,岂能说三钱多重的金子也比一车的羽毛还要重?拿吃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这样回答他:‘扭折了自己哥哥的胳膊而夺取了他的食品,自己便有了吃的;而不扭折,便得不着吃的,那么他会去扭折吗?越过东邻的墙去搂抱人家的女子,便得到了妻子;而不去搂抱,便得不着妻子,那么他会去搂抱吗?”
【感悟】
后人用“寸木岑楼”成语来比喻差距悬殊。
【四字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四字成语故事12-15
四字成语故事:杞人忧天12-13
四字成语故事:江郎才尽12-10
杞人忧天四字成语故事01-13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12-24
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08-24
箭在弦上四字成语故事10-06
亡羊补牢的四字成语故事08-24
以强凌弱的四字成语故事11-02
利令智昏的四字成语故事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