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优秀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投笔从戎成语故事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优秀1
投笔从戎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绩,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绩。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奉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他为当时的边境平安,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奉献。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后汉书·班超传》
从戎:参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参军。
作谓语、定语;指弃文就武
弃文就武
解甲归田
◎ 他毅然投笔从戎,辗转天津、烟台、济南,投身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之中,先后经历了无数次浴血战斗。
◎ 1972年冬,黄建国投笔从戎,从无线电报务员到电台台长,一干就是十载。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优秀2
成语释义:
扔掉笔去当兵。形容弃文就武,读书人参军入伍。从戎:参军。
来源追溯:
《后汉书·班超传》: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子介、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故事链接:
班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小儿子,《汉书》的编撰者班固的弟弟。他从小胸怀大志,虽然不注意修饰外表,不拘细节,但很孝顺长辈,常常在家干粗活、累活。他擅长辩论,并且阅读过各种图书和典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即公元62年,班超被召到京城洛阳做官,30岁的班超与母亲随同前往。由于家境贫寒,他经常替官府抄写书籍,以取得一些收入。
时间久了,班超对整天抄抄写写非常厌烦,觉得长期干这种事没有长进。一天,他正在埋头抄书,突然心有所感,把笔一扔,感慨地说:“大丈夫纵然没有雄才大概,也应当像傅子介、张骞一样,到西域去建功立业,获得封侯的赏赐,怎么能老是这样埋头在笔砚之间抄书呢!〞
同他一起抄书的人听他说这话,都不以为然,嘲笑他是异想天开。班超反感地说:“你们这些庸碌的小人,怎么能理解壮士的志向呢?〞不久,班超参加了军队。他作战英勇,身先士卒,得到了升迁。后来,汉明帝又派班超出使西域。在屡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他只带着数十个随从,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加强汉朝和西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做出了重要奉献。
学以致用:
从文和习武,都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了保家卫国,许多男儿做出了投笔从戎的选择,使自己的身躯出现在祖国的最前线。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优秀3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绩,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绩。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从戎:参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参军。
:《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的经过。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弃文就武
:解甲归田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优秀4
解释
东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戎:军;从戎:参军,参军。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东汉初年,有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此人名叫班超。年轻的时候,班超家里很穷,靠帮官府抄写公文勉强过日子。
抄写工作十分辛苦,而且抄写的`东西还非常多,经常要工作到半夜才能睡觉。官府对于抄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抄错一个字,就要责骂,还要扣工钱,甚至开除。因此,班超工作时特别小心翼翼,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眼睛直冒金星。除了累以外,抄写工作还特别枯燥。一份同样的公文常常要抄好几遍,有时甚至多达几十遍,这使得班超非常烦躁。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公文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间站起来,狠狠地将笔扔到地上,非常愤怒地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绩,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白白地消耗一生呢!〞傅介子与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绩。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做出伟大的奉献。
从那以后,班超就扔掉了手中的笔参了军。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代理司马〕之职。假司马官很小,但是它是班超文墨生涯转向军旅生活的第一步。班超一到军旅之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率兵进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小试牛刀,斩俘很多敌人。窦固很赏识他的军事才干。
由于他作战非常勇敢,立下许多战功,很快就被封了官。
后来,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与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后被封为定远侯。后来,人们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用来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优秀】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投笔从戎12-15
投笔从戎成语典故12-19
投笔从戎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11-10
优秀成语故事09-17
优秀成语故事02-26
优秀成语故事15篇09-17
中国成语故事【优秀15篇】08-05
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优秀通用04-04
经典成语故事11-07
经典成语故事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