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铄金成语故事

时间:2024-01-20 09:56:48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众口铄金成语故事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成语都不陌生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众口铄金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众口铄金成语故事

  【成语】

  众口铄金

  【拼音】:

  zhng kǒu shu jīn

  【解释】:

  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成语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当时担任“左徒”的官职,但是得不到楚怀王的信任。他主张联合东方的大国齐国,共同抗秦。

  昏庸的楚怀王,不听忠告,反而偏信谗言,疏远屈原,并向秦国妥协。结果连连上了秦国的当,怀王最后终于死在秦国。怀王死后,他的儿子横继位为顷襄王。顷襄王像他父亲一样糊涂,竟把屈原赶出郢都,放逐到长江以南的沅、湘和洞庭湖一带。

  屈原始终热爱他的祖国,在被疏远、遭打击,以至被流放的苦痛年月中,无时不关心着人民的生活,无时不怀念着国都郢都。他写的《九章》等不朽的诗篇,充满了悲愤和热烈的爱国之情。《九章》共包括九篇,其中的《惜诵》,一般都列为第一篇。

  《惜诵》,据专家考证,是屈原劝楚怀王联齐抗秦而被谗去职时写的。“惜诵”二字,据说是“不愿随便歌颂”的意思。诗中有一节假托在梦中和大神谈话来表达自己始终不变的忠诚。诗的大意说:“我曾在梦里企图登天,无奈既没有路也找不到船。请大神帮帮忙吧。可是他说,理想虽好实行困难!难道我的理想将永远被认为危险而无法实现?大神说:

  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于羹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犹为曩之态也!

  大神说的这几句话,大意是说:“对于君王,你可以怀念却不必寄托希望。他身边那群人的嘴连金属都消熔得了,你当初一片天真当然要遭殃。上过当的人总该特别小心了,为什么不能改一改你的直心肠?你想登天偏又放弃了往上爬的梯子,看来你从前的老脾气,还是照样!

  这一节中,“惩于羹而吹齑”这一句,就是成语“惩羹吹齑’的来处。羹,就是羹汤;齑,是捣烂的蒜韭之类。在喝热汤的时候烫了嘴,于是怀着戒心,见了蒜韭之类的凉小菜,也撮口去吹吹它。人在某件事情上受过打击,吃过亏,以后变得过分谨慎和警惕,就叫做“惩羹吹齑”。《唐书·傅奕传》说:“惩沸羹者吹冷齑,伤弓之鸟惊曲木。”

  诗的原文中,另一句“众口其铄金”,后来也成为一句成语,即“众口铄金”。这句成语的“众口”却变为舆论的意思,形容舆论的力量很大,即使最坚硬的金石也要被消毁。

  成语寓意

  “兼听”有时也未必“明”,“偏听”有时就不一定“暗”。“一人传实,十人传虚”,真正能做到明察秋毫,实事求是,关键在于听者是否有清晰的是非辨别能力和一个坚定的信心,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不要随便跟人瞎起哄。日常生活中,要擦亮眼睛,更要有主见,尤其是不要被身边的流言蜚语所蒙蔽。否则,就会极容易被误导。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方能分清是非,就算众口铄金,也敌不过“谣言止于智者”。

  成文用法

  “众口铄金”指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足能融化金属。比喻舆论力量强大,众说足以混淆是非和真伪。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分句;常与“积毁销骨”连用。

  运用示例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臣闻之,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辟魏。”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孙礼传》:“窃问众口铄金,浮石沉木,三人成市虎,慈母投其杼。”

  唐·魏征《隋书·高祖纪下》:“众口铄金,戮辱之祸不测。”

  作家·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众口铄金,积非成是。”

  作家·冯英子《议一议“专案”》:“这正是一种分进合击的战术,一种以多胜少的手段,众口铄金,使你百喙莫辩。”

【众口铄金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07-22

经典成语故事08-18

经典成语故事11-07

成语故事精选07-26

经典中国成语故事05-23

塞翁失马成语故事02-17

优秀成语故事02-26

战争的成语故事03-01

经典的短篇成语故事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