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成语故事

时间:2024-01-20 17:16:42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围魏救赵成语故事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成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围魏救赵成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围魏救赵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成语故事1

  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魏、赵:战国时的国名。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

  【成语】: 围魏救赵

  【拼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成语故事】: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田忌准备与魏军主力交锋,孙膑却说: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的,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这个成语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

  【围魏救赵的成语故事】——详细

  公元前353年,魏国国君魏惠王派大将庞涓带兵去攻打赵国,团团地围住了赵都邯郸。情况非常危急,赵国的国君赵成侯派使者到齐国去求援兵。齐国的国君威王很痛快,立刻拜田忌为大将,拜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 田忌打仗非常勇敢,但智谋不足,又是个急性子,奉命之后,便想立刻赶到邯郸去与魏兵厮杀,可孙膑不同意。

  孙膑,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名的军事学家孙子的后代子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军事学家,田忌很佩服他。有这样一回事:田忌常喜欢与齐国宗室的公子们跑马比赛,押重金,赌输赢。可他赢的次数并不多。田忌去向孙膑请教,问怎样才能多赢。孙膑没回答,却去看了看田忌和公子们比赛时用的马。孙膑发现,马的脚力相差不大,但可分为上、中、下三种等级。于是孙膑便胸有成竹地对田忌说:"下次有跑马比赛时,您只管放大胆量下重金与他们赌输赢,我自有办法叫您获胜。"不久,又逢跑马比赛,田忌就去报名参赛,并押下千金。等到临场比赛时,孙膑向田忌面授机宜说:"第一场,您用您的下等马去同他们的上等马周旋;到第二场,您用您的上等马去对付他们的中等马;到末场时,您则用您的中等马去对付他们的下等马。"待三场赛完下来,田忌只输一场而赢了两场,结果以总分之多取胜,赢得了齐王的千金奖偿。 这时候,田忌想着赛马的故事又问孙膑为什么不同意赶赴邯郸去与魏军厮杀,孙膑说:"凡是要解开杂乱打结的绳索,一定要冷静地找出它的结头,然后慢慢去解,切不可心急地使劲去扯,或用拳头猛捶;还有,要排解开两个人相互的斗殴,万不可卷入去打,而要避开双方拳来脚往的地方,寻找机会用拳猛击其中一方空虚无备的腹位。待挨揍者双手捧着肚子跪下,原来对打的形势,便会有所改观,而斗殴的局面,也会顿然停止。现在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国的精兵锐卒,一定倾巢开赴邯郸,只剩一些老弱残兵留守国内。咱们为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带兵直捣魏国都城大梁,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呢?那样,他们在外的大军,必然会放下赵国赶回相救。这样一来,我们岂不是一举解决了赵国的危急,同时还叫魏国尝尝我们的厉害吗?" 田忌认为孙膑的话很有道理,便带兵直捣魏国都城大梁。

  齐国的大军刚到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北),孙膑便叫田忌下令停了下来,孙膑说,当魏军从邯郸往回的时候,一定要经过桂陵。因此,应该在此设伏,布下阵势,到时好一举把魏军歼灭。田忌又依孙膑的计谋而行,很快地军队埋伏了下来。 齐兵要攻打大梁的军情,很快,宠涓就知道了。他立刻命令从赵国退兵救大梁。 魏军久围邯郸,已经非常疲惫。庞涓救大梁心切,又来了急行军,这使魏军更为疲惫不堪。 魏军进入了齐兵埋伏的桂陵地带。只听一声号令,齐军从路的两侧一齐奋勇杀出。突遭袭击,疲惫不堪的魏军哪里还能抵挡得住?他们战死的战死,受伤的受伤,不多时,魏军大败,死伤2万多人,齐军大胜而归。 孙膑、田忌这一仗打得好漂亮!既为邯郸解了围,又教训了魏国。

围魏救赵成语故事2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围魏救赵,三十六计当中对齐,魏一场战争的解释(参见桂陵之战)。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出自《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成语】: 围魏救赵

  【拼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成语故事】: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田忌准备与魏军主力交锋,孙膑却说: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的,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这个成语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

围魏救赵成语故事3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魏惠王派大将庞涓进攻赵国,围住赵都城邯郸。赵成侯知道难以抵挡,就把中山献给齐国。齐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兴兵救赵。孙膑扬言要进攻魏国襄陵,庞涓中计回兵救襄陵中了孙膑的伏击,解了赵国之危。

  【典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近义词】声东击西

  【相反词】围城打援

  【成语举例】倘用围魏救赵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

  围魏救赵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

  战国时期,有两位著名的军事家。一个叫孙膑,一个叫庞涓。两人曾拜同一位老师学习兵法,后来两人一同为魏国效力。庞涓小肚鸡肠,非常嫉妒孙膑的军事才能,便想方设法地陷害他,致使孙膑被削去膝盖骨。后来,孙膑被齐国大将田忌秘密营救到齐国。围魏救赵,就是孙膑与庞涓之间的一场战争。

  当时,魏国率先在众多诸侯国中进行政治军事改革,国力日盛,并先后兼并了一些弱小的诸侯国。当时与魏国国力相当的诸侯国,在其东部有齐国,在其西部有秦国。魏国的邻国赵国、卫国则显得比较弱小。

  公元前368年,赵国在齐国支持下,出兵攻打魏国的属国卫国。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近十万围攻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国只得向齐国求救。齐国大臣邹忌主张不救,因为这样会消耗本国的实力。但大臣段干纶认为,如果魏国打败赵国,魏国的势力会更加强大,进而对齐国造成威胁,因此极力主张支援赵国。

  齐威王采纳了段干纶的建议,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出兵八万救赵。身为军师的孙膑在分析形势后,认为魏国军队很强大,如果与魏军正面交锋会造成齐国的较大损失,所以应该避实就虚,趁着魏国精锐部队在外,魏国国都大梁防务空虚的机会,攻打它的国都,迫使魏军回救大梁,赵国的危险就会自然消解。

  为争取战略主动,孙膑决定给敌军制造齐国部队弱小的假象。他故意派无能的军官带兵进攻魏国的军事重镇平陵,结果齐军大败。魏国大将庞涓以为齐军不堪一击,于是加紧对赵国的进攻,丝毫没有想到齐军会攻打魏国的国都大梁。

  与此同时,孙膑亲自率领精锐部队进逼魏国国都大梁。庞涓闻讯,迅猛从攻打赵国的前线往回撤军,长途跋涉去保卫国都。因为兵困马乏,又陷入孙膑的包围圈中,结果魏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成语“围魏救赵”由此而来。

  围魏救赵的故事

  战国时期,魏国的将军庞涓率领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向齐国求救。【今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师,率军救赵。田忌准备跟魏国的主力作战,孙膑却说:魏国的主力进攻邯郸,魏国的都城一定空了。如果我们直接进攻大梁,魏国就必须撤军,回到大梁去。这样一来,赵国就可以得救,魏国就可以被打败了。田忌采纳了孙斌的建议。庞娟确实在计划的中间。他撤退并救出了大梁。在路上,他遭到了齐军的伏击。“打退”这个成语,比喻进攻敌人的后方,迫使敌人后退。

  围魏救赵的故事

  战国时期,魏国派兵攻打赵国。魏国军队不久就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见赵国不能抵抗魏国的进攻,就派人到齐国求援。

  【今译】齐国的将军田忌被齐王派去营救邯郸。这时,军师孙膑急忙劝他说:“如果你想解开一团乱麻,就不能用使劲拉的方法;如果你想阻止双方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你不应该用刀和枪来切割和刺伤他们;如果你想要营救被攻击的一方,你只需要抓住入侵者的钥匙并摧毁它的空位置。目前,魏军正在全力进攻赵国,精锐部队一定会退出战斗。中国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此时,魏国重视外部世界,国内市场必然是空的。如果我们抓住机会直接进攻魏国,攻打魏国的`首都,魏军一定会回到魏国去救魏国。这样,他们就会考虑到首都的紧急情况,撤回包围赵国的军队。我们不能帮赵吗?”

  他充满感激地说:“先生,这真是太棒了,太令人钦佩了。”

  孙膑后来又说:“还有一点,魏军从赵国撤退,来回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一定是疲惫不堪了。但是我们的军队利用了这个机会,轻松地等待着工作。毫无疑问,我们可以在魏军经过的关键地点设下埋伏,一举击败他们。”

  田忌欣赏孙膑的英明分析,立即命令他按照孙膑的战略行事。他直奔魏国的都城大梁,乘势攻打大梁。与此同时,他在回魏师的路上设下埋伏。

  果然,魏军得知都城被包围了,急忙撤回进攻赵国的军队回家。在匆忙的长途跋涉中,人们和马匹来到了龟岭地区,但齐军击鼓打鼓,打金,冲了出去。魏军毫无准备,仓促抵抗。准备充分的齐军能打到哪里?魏军被杀,留下了。还没来得及挽救首都,整个军队就几乎全军覆没了。在这场战争中,齐军大获全胜,赵国得救了。

  事实上,事物是相互制约的。我们不能处理这个问题,或者当我们看到这个问题时,我们只能注意到暴露的因素。我们应该抓住问题的关键和关键点,避免真假,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围魏救赵成语故事4

  围魏救赵——孔明一纸救江东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志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

  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也惨遭杀害。此后,曹操自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即时起兵30万,直扑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他让使者带回江东的信中说:“如果曹军南犯,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诸葛亮告诉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曹操的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刻骨切齿。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

  马超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的消息后,放声大哭,悲伦倒地。他咬牙切齿,痛骂曹贼。正在此时,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马超拆书一看:刘备在信中除了大骂曹操之外,还回忆了昔日与马腾同受汉帝密诏、誓诛曹贼的往事和旧情。指出,现在曹操与马超又结下不共天地、不同日月之深仇。他建议马超率西凉之兵以攻曹之右,他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认为此举不但曹操可擒、奸党可灭、大仇可报,而且汉室可以复兴。马超看罢,立即挥泪复信,打发使者先回,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正准备进发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请马超相见。原来韩遂与马腾是结义兄弟,韩遂与马超以叔侄相称。韩遂告诉马超:曹操派人送来书信,以封西凉侯为诱饵,让韩遂擒拿马超。韩遂还向马超表示:既为叔侄,不忍加害,愿意与马超一起联军进击曹操,以报仇雪恨。韩遂杀掉曹操的使者,又征调手下8部兵马,合自己与马超共计10部,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诸葛亮一封书信就轻而易举地制止了曹军的南下,救了孙权的大驾。

  [评析]

  此计名出自战国时期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古人云:“治兵如治水。”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一味硬碰,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应采用分流的办法:或者打击其薄弱的部位,或者是绕到敌人的背后打击它。如此一来,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的目标。这是一种转化敌我双方地位的迂回策略。“围魏救赵”之计的奥秘所在,是不要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致力于抓住对方的要害和薄弱环节,把强敌分散、调动开再打。也就是避高就下、避实击虚、避强攻弱、避锐击衰的战术。

  围魏救赵之例说——王守仁智解安庆之围

  1519年6月,宁王宸濠起兵反对明朝政府,由南昌沿都陽湖、长江顺流而下,攻占九江等地,并围攻安庆。江西提督王守仁奉命率兵进攻宸濠。他的部将有的主张攻打南昌,有的主张救援安庆。王守仁说:“如果直接救援安庆,南昌和九江的敌人一定会断我后路乘势来攻,使我腹背受敌,不如就近攻打南昌,因为南昌守军不多,守备薄弱,可以一举攻下。宁王知道我军攻打南昌,必然放弃安庆,回兵自救。但不等他到来,我已攻下南昌。这时敌军士气沮丧,进退不得,在我军强大攻势下,定可全部就歼。”随即派伍文定为先锋向南昌进发。不久,果然将南昌攻下。宸濠在安庆听说王守仁攻打南昌,大为恐慌,立即回兵救援。王守仁分兵迎击。最后在樵舍(江西南昌西北)用纵火烧船、分兵合击的战法,一举消灭敌军,生擒宸濠。不久,南昌、九江也相继攻克。前后35天,便结束了这一战役。

  围魏救赵之例说——“南化人”巧脱困境

  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是全国重点大型化工企业,1934年由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创办,现有职工3。5万余人,工程技术人员3000余名,拥有雄厚的设计开发、科研生产、化机制造和建筑安装实力。市场开放后,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斗争加剧,南化公司曾用“围魏救赵”之计解除了几次燃眉之急。南京有一化工厂与南化公司互有供应关系。该厂供应南化公司盐酸液碱,南化公司供应该厂硫酸、硝酸。

  但在1986、1987两年,由于南化公司的硫酸、硝酸生产情况不好,对方就给南化公司施加压力,停止供应盐酸液碱,使南化公司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威胁很大。南化公司针对这种情况,多次上门解释,请求谅解,但没有结果。

  于是,南化公司无奈之际,决定“攻其弱点”,自己组织了盐酸液碱800吨,以满足生产急需,同时停止供应该厂硫酸、硝酸。此计一出,果然奏效。该化工厂立即登门,三番五次地道歉。表示继续合作,不会再发生此类事情。再如,有一个煤矿供应南化公司烟煤,但长期以来,年年欠交、拖交。南化公司派员长驻坐催,甚至领导干部去亲自拜访、求援,都无济于事。但该矿有一点要依赖南化公司,即采用南化的硝铵爆破,开采煤炭。抓住这一点,南化公司决定以对方交煤炭的情况安排硝铵发货,互为条件。这一下,立即引起了该矿的重视,不得不按煤炭合同交货。

  围魏救赵之例说——东渡日本救永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各国纷纷忙于战争,输入我国的“洋碱”大幅度减少,从大战前的31500吨下降到1916年的21吨,旧中国的碱市场出现了相对真空时间。一直从事盐业生产的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先生没有放过这一绝好的发展民族工业的时机。在他的积极努力和四处奔走下,中国第一个制碱企业——水利制碱公司于1918年成立。

  一战结束后,曾经一直独占中国碱市场的英国卜内门公司急忙重返中国市场,在这里却发现了新的竞争对手,而且尽管软硬兼施,都不能挤垮水利。甚至连置于自己控制之下都不能做到,这使卜内门大为恼火。经过一番策划和准备,卜内门想要决一死战,它调来一大批纯碱,以原价40%的低价在中国市场上倾销,不惜血本,企图挤垮水利。永利和卜内门相比,实力悬殊过大。面对卜内门的低价倾。销攻势,新生的永利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范旭东为此焦虑万分。他知道,如果降价与卜内门竞争,不要多久,永利就会财枯力竭而垮台;不降价,产品卖不出去,资金收不回来,无法再生产,永利也名存实亡。

一日,范旭东在低头踱步思索对策,猛一抬头,看见墙上挂着一张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不禁回想起青年时代因“戊戌变法”失败受株连,不得不东渡日本,以避开当时清政府的锋芒。而永利的创立,正是利用卜内门锋芒暂敛之时。如今卜内门锋芒毕露,永利是否也可以“东渡日本”呢?当时日本工业较发达,是卜内门公司在远东的最大市场。欧战刚停,百废待兴,卜内门的产量有限,能运到远东来的碱为数不多。现在,为了对付永利,卜内门又把大量的碱运到中国,日本的碱市场必然相对紧张,我们应趁机进入日本市场。卜内门在中国从正面进攻我们,我们就迂回到日本,从后面进攻他。

  当时日本的三菱和三井两大财团都想在商界执牛耳,相互间竞争非常激烈。三菱有自己的碱厂,而三并没有,只能依赖进口,这正是范旭东所想要的。范旭东迅速与三并协商,委托三井在日本以低于卜内门的价格代销永利产的红三角牌纯碱。三并感到一不要自己的资金,二有利可图,三解决了燃眉之急,便很快就与永利达成了协议。相当于卜内门在日本销量10%的红三角牌纯碱,宛如一支奇兵通过三井财团遍布全日本的庞大销售网,向卜内门在日本的碱市场发起了进攻。质量与卜内门相同,价格低廉的红三角牌纯碱很快在全日本造成了碱跌价的影响,这一突变,使得卜内门措手不及。为了保住日本市场,卜内门不得不随之降价。由于卜内门的碱在日本的销售量远远大于在中国的销售量,这一降价使其元气大伤。永利碱在日本销售量没超过卜内门的10%,价格却比卜内门在中国的降低价还高一些,损失相对较少。

  结果是,卜内门在中国虽然处于优势,在日本却穷于应付永利的不断挑战,处于极不利的地位。被永利打蒙了的卜内门此时首尾难顾,权衡利弊,发现保住日本市场比在中国进攻永利要重要得多。因此,永利在日本发起攻势后不久,卜内门就通过其驻华机构向永利表示,愿意停止在中国市场上的碱价倾轧,希望永利在日本也相应停止行动。旭东也趁机提出,要求卜内门今后在中国市场上的碱价如有变动,必须事先征得永利的同意。卜内门无可奈何地同意了。初强大的卜内门骄横不可一世,误以为新生的永利不堪一击,然而它的扼杀性进攻却被范旭东先生巧施“围魏救赵”妙计所粉碎。

  围魏救赵之例说——阿姆卡的远交近攻

  现代电气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对电气材料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大量的新材料应运而生。制造节能变压器铁芯的新型低铁矽钢片就是其中一种。

  起初,美国电气行业执牛耳者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西屋电气公司,以及实力不很强的阿姆卡公司都在研制新型低铁矽钢片,而竞争的结果却被阿姆卡公司拔了头筹。这正是阿姆卡公司“远交近攻”的结果。

  阿姆卡公司十分重视信息情报工作。在研制超低铁省电矽钢片过程中,发现“通用”和“西屋”也在从事同类产品的研制。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本钢厂也有此意,而且准备采用最先进的激光囊处理技术。

  阿姆卡公司分析形势后认为,以自己的实力继续独立研制,极可能落在“通用”、“西屋”之后,风险极大。若要走合作研制之路,就必须选择合格者。与“通用”、“西屋”联手,是“近亲联姻”,未必有利于加快研制过程,再者将来只得与之分享美国市场,还得考虑倔起的日本钢厂,与日本钢厂并肩合作,是“远缘杂交”,生命力旺盛,研制过程自然会加快,而且将来的市场大可以太平洋为界。阿姆卡公司选择了日本钢厂为合作者,结果比预定计划提前半年研制成功。阿姆卡“远交近攻”战胜了“通用”、“西屋”两大强劲对手。

  围魏救赵之例说——坎宁远交以制近

  拿破仑帝国崩溃后,欧洲的各反动封建君主国结成神圣同盟,企图长期联合霸占欧洲。资产阶级的英国受到了排挤和孤立。在卡斯尔累任外交大臣期间,他极力推行支持神圣同盟、追随欧洲各国反动君主的路线,企图以此来讨好他们。

  1822年,坎宁接替了外交大臣的职务,他顺应劳动群众和资产阶级激进分子的愿望,决心打破神圣同盟的大一统局面,恢复英国在欧洲事务中的领导作用。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国家掀起了反对宗主国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坎宁抓住这个时机采取果敢行动,同神圣同盟展开了直接的交锋。1823年,神圣同盟决定由法国派兵前去镇压拉美的独立运动,遭到坎宁坚决反对。他声明只承认拉丁美洲国家的现实,即承认他们的独立,反对任何武装干涉或把这些殖民地转入法国之手的企图。坎宁还向美国发出呼吁,希望两国联合发表声明,制止神圣同盟的干涉。与此同时,坎宁又派出舰艇巡弋于大西洋,任何从欧洲开往美洲的船只,不得英国的同意,不能通过。

  由于武装干涉受到阻拦,1824年,神圣同盟的核心人物梅特涅建议就拉丁美洲问题召开全欧会议。坎宁表示英国决不参加这样的会议,也不承认会上通过的任何决议。不仅如此,他还建议内阁尽快同拉丁美洲独立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进行贸易谈判,争取早日打入这个广阔市场。1825年1月,英国承认了阿根廷、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国家的独立,同他们建立了外交、贸易关系。坎宁的政策给了梅特涅及其神圣同盟的声誉以沉重打击,给欧洲大陆的自由主义势力以鼓舞,恢复了英国在欧洲的威望,也赢得了拉美新独立国家对英国的'好感。

  “远交近攻”是“围魏救赵”的一种变化了的形式。远交近攻本是以地理条件决定外交政策的一种策略,其意是近处如以利害相互结交,容易生变,所以对近处应当采取进攻的政策。其实,这一谋略也可理解为:为了对付近的敌人,或者与远方的国家结盟;或者利用其他国家的事情牵制近旁的敌人。

  围魏救赵之例说——丘吉尔联苏抗战

  两次世界大战间隙,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在欧洲政治舞台上,这在资本主义中间引起一片恐惧。英法等国采取了扶持德国的政策,当德国复仇主义日益升起,不断威胁到欧洲和平时,英法等国为了阻止苏联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所谓“扩张”,竟一再对德国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苏联建议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以挫败希特勒德国的侵略扩张计划,但英国顽固地进行破坏,始终不渝地想把德国的扩张矛头引向苏联。这一政策的顶峰是慕尼黑协定,其目的是要将祸水东引,怂恿德国去攻打苏联。但是,到头来德国并没有先进攻苏联,而是拿西欧的英法国家开了刀。绥靖政策宣告破产,西欧舆论大哗,执行绥靖政策的人在国内外都受到了严厉谴责。丘吉尔正是在此危急的形势下,受命组建了英国的战时内阁。

  丘吉尔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家,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诞生之日起,他就极力主张进行公开的武装干涉,妄图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扼杀于摇篮之中。遏制共产主义的思想一直在他的头脑中占着主导地位。而且终其一生。但是,丘吉尔先生又是一位很讲现实的人。从他临危受命之时开始,他就认识到,当前的更大威胁不是苏联,而是希特勒德国,如果希特勒赢得战争,不仅英国要蒙受史无前例的投降耻辱,欧洲的自由和民主将不再存在,甚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也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这是一场压倒一切的战争,必首先打垮希特勒,其余的事情以后再说。丘吉尔认为,在这场战争中,苏联是几乎同美国一样可靠的潜在的盟友。与希特勒相比,苏联的危险已经退居到次要地位。为了能够早日打败希特勒,应该与苏联结成同盟。

  基于这种认识,丘吉尔作出了明智而正确的抉择。当1941年6月,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消息传来时,丘吉尔发表了历史性的演说。在演说中,他向苏联这个新盟国表示欢迎,并表示英国将坚定地与苏联站在一起,共同抗德,直到彻底打败希特勒为止。正是丘吉尔的这一外交战略,使丘吉尔与斯大林这对宿敌坐到了一起,全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也在苏、英、美的周围结成了牢固的联盟,最后终于将法西斯国家彻底打败。

  “两利相衡从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高明的指挥员,必须学会全局在胸,善于权衡利弊,趋利避害或趋小害而避大害。

围魏救赵成语故事5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孙膑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孙膑的简介:

  孙膑,生卒年不详,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生平为原型的历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使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围魏救赵的典故:

  公元前353年,魏国国君魏惠王派大将庞涓带兵去攻打赵国,团团地围住了赵都邯郸。情况非常危急,赵国的国君赵成侯派使者到齐国去求援兵。齐国的国君威王很痛快,立刻拜田忌为大将,拜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田忌打仗非常勇敢,但智谋不足,又是个急性子,奉命之后,便想立刻赶到邯郸去与魏兵厮杀,可孙膑不同意。

  孙膑,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名的军事学家孙子的后代子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军事学家,田忌很佩服他。有这样一回事:田忌常喜欢与齐国宗室的公子们跑马比赛,押重金,赌输赢。可他赢的次数并不多。田忌去向孙膑请教,问怎样才能多赢。孙膑没回答,却去看了看田忌和公子们比赛时用的马。

  孙膑发现,马的脚力相差不大,但可分为上、中、下三种等级。于是孙膑便胸有成竹地对田忌说:"下次有跑马比赛时,您只管放大胆量下重金与他们赌输赢,我自有办法叫您获胜。"不久,又逢跑马比赛,田忌就去报名参赛,并押下千金。等到临场比赛时,孙膑向田忌面授机宜说:"第一场,您用您的下等马去同他们的上等马周旋;到第二场,您用您的上等马去对付他们的中等马;到末场时,您则用您的中等马去对付他们的下等马。"待三场赛完下来,田忌只输一场而赢了两场,结果以总分之多取胜,赢得了齐王的千金奖偿。

  这时候,田忌想着赛马的故事又问孙膑为什么不同意赶赴邯郸去与魏军厮杀,孙膑说:"凡是要解开杂乱打结的绳索,一定要冷静地找出它的结头,然后慢慢去解,切不可心急地使劲去扯,或用拳头猛捶;还有,要排解开两个人相互的斗殴,万不可卷入去打,而要避开双方拳来脚往的.地方,寻找机会用拳猛击其中一方空虚无备的腹位。待挨揍者双手捧着肚子跪下,原来对打的形势,便会有所改观,而斗殴的局面,也会顿然停止。现在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国的精兵锐卒,一定倾巢开赴邯郸,只剩一些老弱残兵留守国内。咱们为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带兵直捣魏国都城大梁,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呢?那样,他们在外的大军,必然会放下赵国赶回相救。

  这样一来,我们岂不是一举解决了赵国的危急,同时还叫魏国尝尝我们的厉害吗?"田忌认为孙膑的话很有道理,便带兵直捣魏国都城大梁。

  齐国的大军刚到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北),孙膑便叫田忌下令停了下来,孙膑说,当魏军从邯郸往回的时候,一定要经过桂陵。因此,应该在此设伏,布下阵势,到时好一举把魏军歼灭。田忌又依孙膑的计谋而行,很快地军队埋伏了下来。齐兵要攻打大梁的军情,很快,宠涓就知道了。他立刻命令从赵国退兵救大梁。

  魏军久围邯郸,已经非常疲惫。庞涓救大梁心切,又来了急行军,这使魏军更为疲惫不堪。魏军进入了齐兵埋伏的桂陵地带。只听一声号令,齐军从路的两侧一齐奋勇杀出。突遭袭击,疲惫不堪的魏军哪里还能抵挡得住?他们战死的战死,受伤的受伤,不多时,魏军大败,死伤2万多人,齐军大胜而归。孙膑、田忌这一仗打得好漂亮!既为邯郸解了围,又教训了魏国。

  围魏救赵的启示:

  做任何事都不要看死一种可能 凡是都要换个角度想想。

围魏救赵成语故事6

  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将田忌、孙膑率兵救赵,直捣魏都大梁。

  魏军闻讯撤回,在桂陵遭到齐兵的截击而大败,赵国之围遂解;战国时期,魏惠王任庞涓为大将,他恃强凌弱、常常侵犯邻近的国家;在进攻赵国的时候,魏国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成侯知道自己的实力太弱,无法抵抗魏军,就将中山之地献给齐国,以求齐国派兵救援。于是齐王任围魏救赵的主人公田忌为大将,并拜孙膑为军师,兴兵救赵。孙膑献计道:“我们将军*埋伏在路上,对魏国宣扬攻打襄陵,魏军知道后一定会撤下包围邯郸的兵力,回头来救襄陵。我们则在中途拦路截击,一定会取胜。”

  田忌采用了孙膑的的`计策。果然,庞涓得知齐国要进攻襄陵的消息后,立即撤下包围邯郸的兵力去救襄陵,不料在回来的路上遭到齐军袭击,被杀得片甲不留。庞涓拼命逃走,当晚就撤回大梁。

  成语解析:

  【典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结构】连动式

  【近义词】声东击西

  【相反词】围城打援

  【同韵词】岸然道貌、老罴当道、清灰冷灶、公诸同好、万应灵药、投其所好、求之有道、死搬硬套、恐伤雅道、经邦论道

  【年代】古代

  【灯谜】孙膑救邯郸

  【邂逅语】孙膑救邯郸

  【成语举例】倘用围魏救赵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围魏救赵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围魏救赵成语故事09-23

经典成语故事11-07

经典成语故事08-18

成语故事07-22

成语故事精选07-26

兔死狐悲的成语故事10-26

关于成语故事11-04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11-08

简短成语故事11-13

经典成语故事简短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