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时了了成语故事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时了了成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时了了成语故事1
【注音】xiǎo shí liǎo liǎo
【典故】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释义】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用法】作谓语;指人少年时聪明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押韵词】循规矩蹈、不知头脑、直壮曲老、光被四表、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主客颠倒、耆德硕老、急来报佛脚、拔葵啖枣、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10岁的孔融去拜见大名鼎鼎的河南太守李元礼,以李元礼亲戚的`名义求见。李元礼不认识他,他则把老子与孔子的后人关系扯为亲戚。太中大夫陈韪讥笑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反唇相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示例】小时了了大时佳,五岁孩童已足夸;计缚剧盗如反掌,直到天子送还家。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
小时了了成语故事2
东汉末期,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因为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很聪明,特别擅长辞令,年纪不大,已在社会上享有盛名。
他10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小孔融很想见见这位大学者。一天,他来到李元礼的官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守门人见只是一个孩子,就打算随便把孔融打发走。孔融灵机一动,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他一定会见我的。”守门人通报后,李元礼感到有些奇怪,因为自己并没有这样一位亲戚,不过还是决定见见孔融。
李太守见到孔融后,就好奇地问:“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我是孔子的后代,你是老子的后代。天下的人都知道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所以他们是师生关系,所以说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原来,在中国历史上,与孔子同时代的还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老子。老子本名叫李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说,孔子当年碰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自称学生,谦虚地向李聃请教。李元礼的家里当时有很多宾客在座,大家对年仅10岁的孔融竟能这样博学和随机应变感到惊奇。
正在这时一个叫陈韪的人来拜访李元礼。陈韪也是一名有些名气的学者。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谁知陈韪却不以为然,当着孔融的面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候虽然很聪明,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言下之意,陈韪是一个庸才。陈韪被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后人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
小时了了成语故事3
成语小时了了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
小时了了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字文举,山东曲阜人,是东汉末年的名臣,也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
孔融从小就很聪明,尤其善于应对,所以小小年纪就有点小名气。
孔融十岁那年,有一次跟父条到京师洛阳去。当时,河南太守李元礼名气很大,读书人都很崇仰他。但李元礼架子很大,_般只有有名望的人或至亲朋好友才接待,其余的访客一概不接见。孔融对李元礼也很仰慕,很想:去见他,可又怕他父亲不答应,于是便偷偷地一个人到李元礼家去拜访。
他来到李元礼的府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请你替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为他通报以后,便请他进大厅去。当李元礼看到求见的人只是一个不认识的小孩,便不客气地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孔融回答说:··我的远祖孔子和您的远祖老子(老子姓李)有师徒之谊。我是孔子的后人,你是老7的`后人,我们当然是世交了!”
当时,李元礼的家中正好有许多宾客,他们看到孔融小小年纪便能讲出这种话来,都感到非常惊讶。
过了一会,太中大夫陈韪来了。有人把刚才孔融所说的话告诉了他,陈趣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说:小时候聪明的人,将来长大以后,未必一定杰出。
孔融听了,立刻反唇相讥,说:“照你这么说,想必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了!”
座上的宾客听了之后越发惊奇,而陈韪则愣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
来。
小时了了成语故事4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的故事,记叙孔融小时候的一件轶事,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层层烘托的手法,表现了孔融的聪慧机智。
【成语】:小时了了
【拼音】:xiǎo shí liǎo liǎo
【解释】: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成语故事】: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见“世说新语”)。
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
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小时了了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故事08-18
成语故事精选07-26
成语故事07-22
经典成语故事11-07
车水马龙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车水马龙的故事11-17
有趣的成语故事精选07-17
人物成语故事07-21
成语故事归纳07-12
汗牛充栋成语故事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