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首畏尾成语故事

时间:2024-04-29 16:37:34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畏首畏尾成语故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其起源,经过演变,直至在汉语中沉积下来,你知道经典的成语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畏首畏尾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畏首畏尾成语故事

畏首畏尾成语故事1

  【汉字书写】:畏首畏尾

  【汉语注音】:wèi shǒ wèi wěi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七年》:“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重在强调胆小怕事。

  【畏首畏尾的意思】:畏:怕;首:先;尾:后;前也怕后也怕,做事情瞻前顾后,形容胆怯疑虑很多,对什么事都害怕。

  【畏首畏尾的近义词】: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左顾右盼、缩手缩脚;

  【畏首畏尾的反义词】:当机立断、一往直前、义无反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快刀斩乱麻;

  【畏首畏尾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晋两国为了当上霸主的.地位争权夺利互不相让。晋灵公集结各地诸侯在扈地讨论关于平定宋国内部的事情。晋灵公因为郑穆公没有参加会议而心存不满,他觉得这是郑国对晋国的藐视,于是决定讨伐郑国以振国威。郑国知道此事后,郑公子归生马上给晋国正卿赵盾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归生这么说道:“郑国虽然是个小国,但是自从郑穆公上位三年来,尽管国事繁忙仍然抽空三次朝见晋国君,这充分体现了郑国对晋国的诚意。如果晋国还是认为郑国不友善要对郑国兵戎相见的话,郑国也只有亡国了。古话云:‘畏首畏尾,身上还有多少部分不怕呢?’依郑国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害怕楚国来攻打,另一方面又怕晋国来犯,可谓是左右为难。郑国如果被逼到不得已的时侯定然铤而走险。晋国对郑国不断有新的要求,这对郑国来说已经是有些力不从心,郑君不得以只能集中兵力背水一战。”赵盾看完信马上叫大夫巩朔到郑国去安抚慰问。

  【畏首畏尾例句】

  《魏书.司马叡等传论》:“司马叡之窜江表,窃魁帅之名,无君长之实,跼天蹐地,畏首畏尾……其孙皓之不若矣。”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二十三回:“因为童贯上回一番发作,又立了这样章程,弄得进进出出十分碍手,真所谓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妹子平日但凡遇见吃酒行令,最是高兴,从不畏首畏尾;刚才听了这些不入耳之言,不但兴致索然,连头都要疼了。”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十五:“这人原先胆子小,干啥也是脚踩两边船,斗争韩老六,畏首畏尾,不敢往前探。”

  【畏首畏尾造句】

  作为一名领导者做事情绝对不能畏首畏尾,遵循明哲保身的原则必然做不成大事。

  三思而行是一种成熟的处事态度,但是也不能表现得畏首畏尾,否则容易被周围的人小视。

畏首畏尾成语故事2

  畏首畏尾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wèi shǒu wèi wěi,意思是前也怕,后也怕。形容胆子小,疑虑重重。出自《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成语】: 畏首畏尾

  【拼音】: wèi shǒ wèi wěi

  【解释】: 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成语故事】:

  晋灵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晋灵公在扈和一些诸侯会盟。郑穆公想参加这一盛会,主盟人晋灵公却拒绝和郑公相见,原因是晋公认为郑国和楚国勾结,对晋国怀有二心。郑国的大臣子家派信使去晋国,给执政大夫赵盾(赵国国君的先人)捎去一封信,信中说,郑穆公即位以来和晋国一直是友好的,即使面对楚国强大的压力,也从来不敢对晋国三心二意。信中还反驳了晋君对郑国的无理指责,接着用强硬的口气说:古人有言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怕头怕尾,剩下来的身子还有多少)?又说:鹿死不择音(鹿到临死前顾不上发出好听的鸣声)。小国事奉大国,如果大国以德相待,那它就会像人一样恭顺……信中接着说:如果大国待之非礼,小国就会像鹿一样铤而走险,哪儿还能顾得上有所选择?贵国的.命令没有标准,我们也知道面临灭亡了,只好准备派出敝国的士兵严阵以待。今后,到底该怎么办,就听恁您的命令吧。赵盾看信中言之有理,劝晋灵公收回拒绝郑穆公参加会盟的成命。这段故事产生了畏首畏尾和铤而走险两个成语。

畏首畏尾成语故事3

  【释义】形容人胆怯多疑,对什么事都怕,不敢放手去做,既不敢进,又不敢退,结果什么事都做不成。

  【出处】此典出自《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春秋时,晋、楚两国相互争夺诸侯之长。

  有一次,晋灵公在扈地(故址在今河南省原武县西)会合诸侯,但不见郑穆公(郑国介于晋、楚之间,当时是附属于晋国的),便以为郑君对晋图谋不轨。

  郑公子归生于是写了一封信给晋国的执政者赵宣子,说:“……我君(指郑穆公)在三年中,先后三次朝见晋君,我国虽小,但对晋国却已尽了最大的力量。

  现在你们晋国还认为郑国的表现不能让你们满意;这样,郑国只有亡国而已,不能再增加对晋国的礼节了。

  常言道:‘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隐’。

  郑国现在的处境就是这样,既怕楚国攻打,担心晋国袭击。

  一头鹿被人追赶的时候,是没有多余工夫选择庇护场所的。

  如果郑国被逼得走投无路时,也会无暇去选择庇护场所了。

  晋君的'命令好像是无穷无尽,这使得郑国没有再好的办法。

  我郑君也知道国家要灭亡了,因而只好积蓄全国的力量,在国境上等候晋国大军的光临。

畏首畏尾成语故事4

  出处:《左传·文公十七年》。

  意思:前也怕、后也怕。比喻胆小害怕、顾虑很多。

  春秋时,有一年,晋国召集一些小国开会,郑国没有出席。晋国怀疑郑国要投靠南方的`大国楚国,于是准备出兵攻伐郑国。

  郑国得了消息,就给晋国去信说:“我们郑国地小势弱,对你们向来不敢怠慢,贡品礼物定期不断敬送。但你们还要怀疑欺压我们。郑国宁可灭亡,也不能一味忍受了。古人说过,如果前头也怕,后面也怕,全身还有哪个地方不怕的呢?又说,鹿到生命危急时,就无暇选择藏身之所了。我们郑国临到要被灭亡时,也会像鹿一样随便找个躲避的地方,那就是只好去投靠楚国了,是你们逼得我们不得不这样做,诗词。”

  晋国见郑国态度强硬,一是不怕,表示要全力反抗;二是万不得已时准备和楚国结盟,而不向晋国屈服。晋国考虑,出兵不一定对自己有利,便派员前往郑国,进行和谈了事。

畏首畏尾成语故事5

  【成语】:

  畏首畏尾

  【拼音】:

  wèi shǒu wèi wěi

  【解释】:

  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近义词】:

  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反义词】:

  无所畏惧当机立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故事】:

  晋灵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晋灵公在扈和一些诸侯会盟。郑穆公想参加这一盛会,主盟人晋灵公却拒绝和郑公相见,原因是晋公认为郑国和楚国勾结,对晋国怀有二心。郑国的大臣子家派信使去晋国,给执政大夫赵盾(赵国国君的先人)捎去一封信,信中说,郑穆公即位以来和晋国一直是友好的,即使面对楚国强大的压力,也从来不敢对晋国三心二意。信中还反驳了晋君对郑国的无理指责,接着用强硬的口气说:古人有言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怕头怕尾,剩下来的`身子还有多少)?又说:鹿死不择音(鹿到临死前顾不上发出好听的鸣声)。小国事奉大国,如果大国以德相待,那它就会像人一样恭顺……信中接着说:如果大国待之非礼,小国就会像鹿一样铤而走险,哪儿还能顾得上有所选择?贵国的命令没有标准,我们也知道面临灭亡了,只好准备派出敝国的士兵严阵以待。今后,到底该怎么办,就听恁您的命令吧。赵盾看信中言之有理,劝晋灵公收回拒绝郑穆公参加会盟的成命。这段故事产生了畏首畏尾和铤而走险两个成语。

畏首畏尾成语故事6

  春秋时代,晋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而郑国较弱小。晋和楚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都想把郑国变为自己的附庸。

  有一次,晋灵公为了称霸诸侯,制造声势,他在郑国附近召集邻近小国开会。郑国因地处晋楚之间,既不愿得罪晋国,也不愿得罪楚国,所以只得找个借口不去参加。晋灵公没见郑穆公来,便以为郑国对晋国有二心。郑穆公得知后惶恐不安,急忙写信给晋灵公,陈述了郑国与晋国历史上的友好关系,说明郑国的处境,表明郑国的态度。信中还说:"我们郑国位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北边怕晋国,南边畏惧楚国,故而未应邀出席会议,这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古话说:'头也怕,尾也怕,全身上下还剩多少地方呢?'古话还说:'鹿到了快要死的时候,不选择庇荫的`地方,只求有地方安身。'我们郑国,现在正是这样,如果把我们逼得无路可走了,那我们就只好去投靠楚国了,如果我们投靠了楚国,那是你们逼我们不得不这样做的!"

  晋灵公见信后,他怕郑国真的投靠楚国,就决定不向郑国兴师问罪,而派人和谈了事。

畏首畏尾成语故事7

  [成语拼音] wèi shǒu wèi wěi

  [成语解释] 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典故出处] 《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成语故事

  晋灵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晋灵公在扈(hù)和一些诸侯会盟。郑穆公想参加这一盛会,主盟人晋灵公却拒绝和郑公相见,原因是晋公认为郑国和楚国勾结,对晋国怀有二心。郑国的大臣子家派信使去晋国,给执政大夫赵盾(赵国国君的先人)捎去一封信,信中说,郑穆公即位以来和晋国一直是友好的,即使面对楚国强大的压力,也从来不敢对晋国三心二意。信中还反驳了晋君对郑国的无理指责,接着用强硬的`口气说:古人有言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怕头怕尾,剩下来的身子还有多少)?又说:鹿死不择音(鹿到临死前顾不上发出好听的鸣声)。小国事奉大国,如果大国以德相待,那它就会像人一样恭顺……信中接着说:如果大国待之非礼,小国就会像鹿一样铤而走险,哪儿还能顾得上有所选择?贵国的命令没有标准,我们也知道面临灭亡了,只好准备派出敝国的士兵严阵以待。今后,到底该怎么办,就听恁您的命令吧。赵盾看信中言之有理,劝晋灵公收回拒绝郑穆公参加会盟的成命。这段故事产生了畏首畏尾和铤而走险两个成语。

畏首畏尾成语故事8

  【拼音】wèi shǒ wèi wěi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郑国出于晋国与楚国之间,晋楚争霸经常打击与拉拢郑国。一次晋灵公召集小国开会,郑穆公没有去,晋灵公想出兵威胁,郑公子归生知道后给晋灵公写信劝止,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如果被逼无奈就投降楚国,两国和谈。

  【出处】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左传·文公十七年》

  【释义】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胆子小

  【相近词】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相反词】无所畏惧、当机立断

  【成语造句】

  ◎ 在铜陵,墨守陈规,畏首畏尾,左顾右盼已为人耻笑。

  ◎ 在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灰心丧气,畏首畏尾,要善于在困难的条件下开拓新的局面。

畏首畏尾成语故事9

  晋灵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晋灵公在扈和一些诸侯会盟。郑穆公想参加这一盛会,主盟人晋灵公却拒绝和郑公相见,原因是晋公认为郑国和楚国勾结,对晋国怀有二心。

  郑国的大臣子家派信使去晋国,给执政大夫赵盾(赵国国君的先人)捎去一封信,信中说,郑穆公即位以来和晋国一直是友好的,即使面对楚国强大的压力,也从来不敢对晋国三心二意。信中还反驳了晋君对郑国的无理指责,接着用强硬的口气说:古人有言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怕头怕尾,剩下来的`身子还有多少)?又说:鹿死不择音(鹿到临死前顾不上发出好听的鸣声)。小国事奉大国,如果大国以德相待,那它就会像人一样恭顺……

  信中接着说:如果大国待之非礼,小国就会像鹿一样铤而走险,哪儿还能顾得上有所选择?贵国的命令没有标准,我们也知道面临灭亡了,只好准备派出敝国的士兵严阵以待。今后,到底该怎么办,就听恁您的命令吧。赵盾看信中言之有理,劝晋灵公收回拒绝郑穆公参加会盟的成命。这段故事产生了畏首畏尾和铤而走险两个成语。

【畏首畏尾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故事11-07

成语故事07-22

经典成语故事03-02

成语故事精选07-26

中国成语故事11-08

历史成语故事11-08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03-19

成语故事大全07-20

儿童成语故事07-22

曲高和寡的成语故事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