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成语故事:分庭抗礼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分庭抗礼成语故事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庭抗礼成语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庭抗礼成语故事1
河畔一块高地上是一片杏林。孔夫子和他的学生们正坐在杏树下休息。流水淙淙,秋风习习,孔子欣然抚琴,学生各自读书。一曲将半,一个白发渔翁走上岸来,坐在不远处,左手抱着膝盖,右手托着下巴眯着眼睛听琴。曲子终了,老者招招手,让子贡、子路过来,问道:那个弹琴的是什么人呢?子路率先回答:他是我们的老师,鲁国的著名学者孔夫子啊。老者又问:这个姓孔的是干什么的?在国君或王侯那里做官吗?子路一时语塞,子贡说:老师不做官,他奉行忠信、仁义,推行礼乐,讲究人伦,对上忠于国主,对下教化庶民,以利天下,这就是他所做的事情。老者长叹一声说:他这样做,真是摧残心性,劳乏筋骨,却危害了自己的真性啊,他离大道也实在太远了。说完转身向河边走去。
子贡急忙把老头的话转告老师。孔子放下琴,站起身来说:这是一位圣贤之人啊!跌跌撞撞地追到河边。老者正要划桨离去,孔子拱手连连拜请,说:先生留步,孔丘多年求学访贤,现已69岁,还没受过高士指点,今有幸偶遇先生,万望不吝赐教。渔翁并不客气,下了船,赤脚站在沙滩上,说:天子,诸侯,大夫,庶民,若四者都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尽到自己的职责,社会自然就会治理好;如果乱了方位,不尽职守,天下动乱就不可避免。而你上无君侯之职,下无臣子之份,却独自修治礼乐,排定人伦,企图用忠信、仁义来匡正天下、教化百姓,不是太多事又自不量力了吗?孔子似乎明白了自己常年周游列国,主张却到处碰壁的原因了,接着问:您刚才说我危害了自己的真性,请问什么是真性啊?老者说:所谓真性,就是精诚,就是本性。所以强哭者悲而不哀,强怒者严而不威,强亲者笑而不和;真哭哀而无声,真怒威而无色,真亲和而无笑。真性用于人间情理,侍奉亲人则慈孝,侍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散则悲哀,一切都自然而然。孔子听得句句入耳,好像发现了自己丢失的珍宝,但意犹未尽,虔诚地说:我愿做您的学生,请问先生家居何处?渔父笑而不答,登上船,划桨击水,唱着渔歌远去了。
这时,颜渊已把牛车引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绳子递给老师,孔子却木然不觉。他躬身抱拳,敬立良久,目送老者,直到看不见背影。子路脸色阴沉,嘟嘟囔囔地说:我跟从您多年了,还没见过一个打鱼的老头这么傲慢。以往就是与天子诸侯见面,也是分庭伉礼啊。今天对这个渔夫却如此谦卑恭敬,真是不可理解。孔子听了很不高兴,一手扶着车子,一手指着子路说:仲由啊,你的愚顽粗劣,真是难以教化啊。遇到长者不敬是失礼,遇到贤者不尊是不仁,失礼不仁是祸患之源。这位老者是精通事理的贤士高人,我怎么能与他分庭伉礼呢?
【出处】庄周《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释读】庭:庭院;抗:原作伉(kang),是对等、相当的意思;抗礼:行平等的礼。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
分庭抗礼成语故事2
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在树林里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皆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河岸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
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
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
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
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话音刚落,便转身向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
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说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
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从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孔子边听边点头。最后,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件幸事。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
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递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直直地望着渔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子,才怏怏不乐地上车离去。www.gs5000.cn
子路对孔子异于平常的表现很是不理解,便好奇地追问:“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得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觉得奇怪:对一个卑微的渔夫怎么能够这样恭敬呢?”
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扶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对他不恭敬呢?”
后来,人们从子路“万乖之主,千乖之君,见天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这句话中,引申出“分庭抗礼”这个成语。
分庭抗礼成语故事3
“分庭抗礼”这个成语,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部经典名著《左传》。这个成语的背后,蕴含着一个古老的故事,以及一个关于平等与尊重的价值观念。接下来,就让我为您详细解析这个成语的'起源、背后的故事及其含义。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名叫孟轲的贤臣。他博学多才,善于辩论,深得鲁国国君的信任。一次,孟轲在与国君谈论国家政治时,用平等的态度与国君交流,使得国君对他赞叹不已。孟轲的言行表现出了“分庭抗礼”的精神。
这里的“分庭抗礼”,是指在礼仪上与对方平起平坐,形容双方在地位、实力等方面旗鼓相当,可以平等地交流。这个成语后来演变成形容在某个领域、问题上与他人平等竞争或对等对抗。
“分庭抗礼”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平等与尊重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人们需要不断地适应新环境,寻求发展。这使得“分庭抗礼”这个成语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总之,“分庭抗礼”这个成语,不仅揭示了平等与尊重的重要性,更提醒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实现自己的价值。
【分庭抗礼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分庭抗礼的成语故事01-20
历史成语故事:分庭抗礼01-03
经典成语故事11-07
成语故事07-22
经典成语故事05-07
成语故事05-15
成语故事精选07-26
经典成语故事03-02
成语故事:口蜜腹剑07-12
成语故事:爱屋及乌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