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成语故事

时间:2024-03-15 19:30:47 海洁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庄子成语故事10个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还记得都学过哪些成语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庄子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庄子成语故事10个

  1、无病自灸

  【出处】

  《庄子·盗跖》

  【原文】

  “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故事】

  孔子跟柳下季是朋友,柳下季的弟弟名叫柳下跖,人称盗跖。盗跖的手下有九千人,横行全国,扰乱各国诸侯;穿室破门,打劫牛马,掳掠妇女;贪财妄亲,也不祭奠祖先。他所到之处,大国避守城池,小国退入城堡,黎民被他弄得很苦。孔子对柳下季说:“大凡做兄长的,一定能教诲本身的弟弟。若是做兄长的不能教诲本身的兄弟,那么兄弟之间的亲昵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现在你,是当世的贤士,然而兄弟却被叫作盗跖,成为全国的祸殃,并且不能加以管教,我私下里替你感想羞愧。我乐意替你前往说服他。”柳下季说:“兄弟不接受兄长的教诲,纵然像你这样舌粲莲花,又能拿他怎么样呢?并且盗跖的为人,头脑活泼如同喷涌的泉水,感情变化就像骤起的狂风,勇武刁悍足以抗击仇人,巧舌善辩足以袒护纰谬,驯服他的心意他就兴奋,违反他的意愿他就发性情,轻易用言语欺侮别人。老师万万不要去见他。”

  孔子不听,让颜回驾车,子贡作骖乘,前往求见盗跖。

  盗跖见到孔子勃然震怒,双目圆睁亮如明星,头发怒起直冲帽顶,说:“这不就是那鲁国的巧伪之人孔丘吗?你矫造说话,托伪于文王、武王的主张;你头上带着树杈般的帽子,腰上围着宽宽的牛皮带,满口的语无伦次;你不种地却吃得不错,不织布却穿得考究;你成天摇唇鼓舌,专门制造长短,用以疑惑全国的诸侯,使全国的念书人全都不能返归天然的天性,并且虚妄地标榜尽孝长辈的主张,以幸运获得封侯的犒赏而成为荣华的人。你其实是十恶不赦,快些滚归去!否则,我将把你的心肝挖出来当午餐的膳食!”

  孔子频频拜谢,快步拜别,目光失神恍惚不清,表情如同死灰,低垂着头靠在车前的横木上,颓丧地不能大口喘息。回到鲁国东门外,正巧赶上了柳下季。柳下季说:“多日不见你,我内心很不扎实,看看你的车马仿佛外出过的样子,生怕是前往见到盗跖了吧?”孔子仰天长叹道:“是的。”柳下季说:“盗跖莫不是像先前我所说的那样违反了你的心意吧?”孔子说:“正是这样。我这样做真叫做没有抱病而自行火灸一样,自找苦吃,急匆慌忙地跑去撩拨虎头、编理虎须,险些被虎口吞掉啊!”

  【寓意】

  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脑。

  2、瓮里醯鸡

  【出处】

  《庄子·田子方》

  【原文】

  “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

  【故事】

  春秋战国时出了很多思想家,据说他们当中,老子是孔子的老师。有一回孔子去向老子求教,问道:“您老人家德高望重,修身有名。古之为人凡属君子,都是非常注重修身的。我今天来就想当面向您讨教,如何修身修道才能成为一个圣贤?什么才算是大道?您能告诉我吗?”

  老子回答说:“你的名声我早有耳闻,你也是一个修身修道的人。不过至于说这修身修道,就好像山间泉水,你看到那泉水了吗?一眼望去清澈见底,日夜不停淙淙而流,是谁让它流的呢?又是谁让它那么清澈呢?就是自然,就是天地。再说天空,它为什么那么高?大地它为什么那么厚?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厚,都是自然形成的。所以君子修道就如泉水,就象天和地一样,有一个自然而成的过程。”

  孔子回来后,跟他最好的弟子颜回说:“我这回去向老子求道,才明白对于道,我过去知道的太少了。我过去了解道的程度,就好像瓮中的醯鸡一样,眼界太浅了!我这回见了老子,他给我打开了瓮盖,使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寓意】

  “瓮”( wèng),就是装酒的大坛子。“醯鸡”( xī jī)就是酒坛子里边的小虫。“瓮里醯鸡”这条成语,是形容酒坛里的小蠓虫,一直在坛子里面飞,不知道天地的广阔。比喻见闻狭隘浅陋的人,后来也被用作自谦之辞。

  3、【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

  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4、【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逍遥游》。

  北冰洋里有条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大。鲲后来变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鹏就是传说中的凤凰。鹏的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海风吹起的时候,鹏就飞往南极。它乘着旋风直飞上九万里高空,鼓动双翅,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溅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里。

  后来,人们把一个人有远大的前途叫做鹏程万里,把仕途顺利称为扶摇直上。唐朝诗人李白曾说:大鹏一朝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5、【无中生有】

  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从“无”生出“有”,又从“有”发展成万物。

  《庄子齐物论》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个开始,在开始之前有一个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连未曾开始都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的形态是“有”,在“有”之前是“无”,还有连“有”和“无”都没有的“无”。忽然间有了“无”,不知道“有了‘无’”到底是“有”呢还是“无”。

  这话听起来有点玄。不过老子早就说过:“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道家认为:“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应用到《易经》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无穷。但是事物一开始,首先是“无中生有”。

  道家对“无”非常看重。

  老子曾说:一个车轮有三十根辐条,可是中间必须空出来,才好安放车轴。中间空出来的地方,看起来什么也没有,可是正因为那儿什么也没有,才有放置车轴的用处。一座房子中间必须留有空间,人才能住进去。这个空间仿佛什么也没有,可是如果没有这个“什么也没有”的空间,房子就不叫房子了。

  正是这个空间,使房子具有了人们建筑它时所要求的功能。事实上,房子的功能就在这个“无”上。

  “无中生有”本来是道家的哲学思想,后来人们用它的字面意思,一般把无中生有形容为胡说八道。庄子对此也无可奈何。

  6、【邯郸学步】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7、【望洋兴叹】

  成语“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的《外篇秋水》。

  故事说:秋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无数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河面十分宽阔,水雾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简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还是马。这时呀,河伯欣欣然自我陶醉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河伯顺着水势向东前行,到了北海,朝东一看,只见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到这时,河伯才开始改变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态,仰起头来对着北海神无限感叹地说:“俗话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批评我这种人的啊。我曾经听人说过,孔子的见闻学识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以前我不信这话,现在我见到了你的广阔无边,才知道这话是真的啊。我如果不到你这里来,那就糟了。我将永远被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所耻笑了。”

  这个成语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8、【越俎代庖】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逍遥游》

  相传远古时候,在阳城有一位很有才能、很有修养的人,名叫许由。他在箕山隐居,人们都很敬佩他。

  当时尧帝想把帝位让给许由,尧帝对他说:“你看,天上的日月已经出来了,这时还不熄灭蜡烛的火光,它的光同日月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天上的及时雨已经降落了,这时还要用人工去灌溉,难道不是徒劳吗?先生很有才华,要是当了帝王,一定会治理好天下。如果让我继续占着这个帝位,我心里觉得惭愧。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您吧!”

  许由不愿接受帝位,连忙推辞说:“您已经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我再来代替你,这是为什么?鹪鹩在森林里筑巢,占一根树枝的地方就行了,鼹鼠在河边饮水,顶多喝满一肚子也就够了。算了吧,我的君主!我要天下干什么用呢?厨师在祭祀的时候,又做菜,又备酒,忙得不可开交,可是掌管祭祀的人,并不能因为厨师很忙,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丢下手中的祭祀用具,去代替厨师做菜、备酒啊!你就是丢开天下不管,我也决不会代替你的职务。”说罢,许由就到田间劳动去了。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越俎代庖”这句成语,用以比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这句成语也可简写为“代庖”、“庖代”。“俎”读zǔ音,是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具,“庖”读páo。音,不读bāo音,当“厨师”讲,《庄子逍遥游》。书中说,“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9、东施效颦

  古时候,越国有两个女子,一个长得很美,叫西施,一个长得很丑,叫东施。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双眉紧皱。东施一见,以为西施这样就是美,于是也学着她的样子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见了她的这个样子,吓得东躲西藏,不敢去看她。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处和本身的缺点在哪里,胡乱模仿。其中的“效”是“仿效”,“颦”是“皱眉”的意思

  10、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庄子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庄子成语故事—姑射神人11-04

庄子成语故事—跳梁小丑07-16

《庄子》成语05-24

庄子的语录03-11

庄子的名言大全06-29

庄子经典语录07-05

庄子名言名句07-31

庄子的经典名言名句11-09

励志名言庄子09-30

庄子经典语录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