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保时捷的剃头老板

时间:2024-06-06 12:55:45 创业案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开着保时捷的剃头老板

    12月5日,9:40,一辆红色保时捷,风驰电掣,穿越润扬大桥。里程表指向200。车窗外,所有汽车迅速向后退去。

    驾驶跑车的人名叫李兵,是“酷美发美容”的掌门人,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剃头店老板。很难想象,他会开上高级跑车。这些天,李兵三天两头往镇江和泰州跑,“有四家店正在装修,这个月底全部要开业。”到今年底,李兵的计划是,开店达到25家。

    李兵有两个爱好:一个是速度,开快车;一个是力量,举杠铃。

    脱光衣服奔跑

    第一次开店,李兵自筹10万,跟厂里合作开的,美容美发,泡脚健身,什么都做。结果什么也没做好,血本无归。

    1998年,李兵下岗了。“再赌一把。”他设想,开个美发店,专门剃头。当年8月28日,广陵路,一个30多平方米的门面,诞生了第一家“酷”。洗剪吹,剃一个头25元。“哎哟,太贵了。”顾客一听就吓跑了。但李兵坚持“贵”的道理,理发师全从大城市请,设备和产品全用进口的。

    两个月后,李兵又开了第二家店。按常规,开一家店,得等上一两年,生意好了,才会再开。但李兵不按常规出牌,“我要的是速度,先布点。”第一年,开店4家。第二年,开店5家。每开一家,生意都不错。但2002年上半年,李兵突然决定,100平方米以下的小店,全部关门。他的理由是:要提高员工工资,要提升服务层次,但店太小,核算成本和效益,难以实现。

    一下子,李兵关了8家店,只留一家,从起点回到起点。不过,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单店面积最低要达150平方米。此后,李兵以每年5家店的速度布点。在关掉小店的同时,李兵还关掉了美发学校,以及产品批发业务,还把店里的员工餐、洗毛巾业务全部外包,“脱光衣服快跑,别想什么钱都挣。”

    顾客不是“上帝”

    开店速度快,并不代表盈利快。“一开业,便顾客盈门,我不希望这样。”李兵希望,给员工与顾客一个磨合期。这个磨合期,让员工与顾客走亲戚。“顾客是朋友,是亲戚,不是上帝。”李兵说,如果把顾客当上帝,就有距离了。

    “理发师请顾客吃饭,给顾客买点心,是常有的事。”副总经理尹生军说,到了午饭时间,只要手头有顾客,理发师会给顾客叫快餐。“都是自己掏钱,店里从不给报销。”

    “员工花这个钱,是出于真心。如果公司花,就不一样了。”李兵觉得,员工自觉自愿,才能跟顾客交成真朋友。对朋友,要有诚心,不能见钱眼开。

    给顾客一种安全感,是从里到外的。从2002年开始,李兵禁止理发师留长发或奇异发型,而且要穿西装打领带,不得邋里邋遢的。“谁让顾客感到舒服,谁就是好员工。”李兵说。李兵有一个经典的比喻,让员工印象深刻:“假如你是全国著名理发大师,你搬把椅子,放到文昌阁去,看看有没有人找你剃头?”

    在顾客经营上,李兵奉行的是慢功出细活,“没有这种慢,就没有开店的快。”

    员工“贿赂”老板

    12月5日上午,李兵还在镇江,接到李国龙的电话:“中午请你吃饭。”

    李国龙是秋雨路店的店长,“老板和员工经常互请,吃饭,娱乐,聊天。老板请员工吃饭,要员工为他挣钱;员工请老板吃饭,要老板给员工开店。”

    “跟着李兵,我们都能看到奔头。”当店长之前,李国龙是个理发师。现在,李兵的公司有3个副总,6个区域经理,还有各店的店长,都是理发师出身。刚开始,李兵觉得,理发师文化水平不够,所以外聘了部分管理干部,但效果不理想。后来,李兵改变思路:管理人才全部从员工中培养。

    “我不看你一年能剃多少头,我看你一年能带出多少徒弟。”李兵说,一个师傅一年也许能剃1000个头,但带出四五个徒弟,就能剃四五千个头,谁能带出一帮徒弟,谁就去开店,当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