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叙国的跨界创业

时间:2022-12-08 04:40:16 创业案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朱叙国的跨界创业

朱叙国的跨界创业

       创业梦想: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社会产业中
  1月的一个下午,嘉海公路旁海宁市科创中心里,一身休闲装的海宁百年光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办者朱叙国正在办公室忙着接听电话。这是一间近100平方米的办公室,除了简单的桌椅,柜子,并没有多余的摆设,显得有些空旷。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公司的新厂房已经准备就绪,机器也进入调试阶段。今年下半年,他带领的“提高发电效率的太阳能光电池模组技术项目”就将进入产业化轨道。
  这个项目的产业化,不仅能有效提高现有太阳能光电池的发电效率,而且能改变这一部件依靠进口的现状,大大降低其成本。
  这是朱叙国回到海宁创业的第三年。
  三年磨一剑。
  这一年,对朱叙国来说,将是亮剑的时候了。
  从海宁到加拿大 二十年的计算机人生
  47岁的朱叙国老家位于海宁周王庙镇。从小成绩优异的他在1984年考入了武汉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离开海宁。
  在大学毕业后,朱叙国又顺利进入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可以说,他是国内较早从事计算机研究的专家。
  此后,他人生的二十年,几乎都在与计算机打交道。在1997年,他到了加拿大。
  “去加拿大的原因与当时流行的"千年虫"有关。”朱叙国介绍,在2000年以前,全球许多计算机系统的年份只使用两位十进制数来表示,但当系统进行跨世纪的日期处理运算时,就会出现错误的结果,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崩溃。在加拿大,许多IBM生产的计算机系统都面临着这个问题。
  当时,他以加拿大劳工部长亲自签发专家签证的身份被邀请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帮助加拿大政府和各大银行及保险公司解决千年虫的问题。在包括朱叙国在内的很多专家的努力下,这场危机最终得以化解。
  在这之后,朱叙国便待在了加拿大,为当地计算机公司工作。这一待就是七年。
  相比国内快节奏的生活,国外的生活更加安逸,每天几乎就是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工作优越,环境优美,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生活上都有足够的满足。
  但朱叙国内心依然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如意。“由于不同地域、文化带来的隔阂,很难融入当地社会。”朱叙国开玩笑道,引用一句流行的话,在加拿大的生活就是“好山好水好寂寞。”
  半路出家 接触新材料技术
  虽然从事了近二十年的计算机工作,但朱叙国之后的创业却并非在这一专业领域,而是选择了完全陌生的新材料行业。
  “这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介绍,在2000年的工作中,在用计算机帮人分析芯片硅材料技术时,慢慢对新材料运用有所了解。 

  对于一般人而言,新材料是个非常宽泛的行业。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朱叙国仅仅把新材料学科作为自己的一个爱好,在从事计算机工作之余,自己研究琢磨。
  2003年,由于工作原因,朱叙国又回到了北京。第二年,他进入北京京东方科技集团技术管理部担任副部长。
  这是一家从事TFT-LCD (薄膜晶体管显示器件)生产的公司。在这过程中,朱叙国对于运用于光电转换的新能源材料有了更深的接触。
  而他自己对这方面的研究也一直在继续,当时他从事的研究主要是考虑如何替代背光源。以前都是小的灯管,现在要将小的灯管改成LED技术。
  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朱叙国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有一种材料对于太阳能电池片有影响,可以提高太阳能硅片对光的吸收。
  这一偶然的发现促成了技术团队跟踪研究下去。最终发现了可以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的新材料,并在2009年申请了专利。
  带着新的项目 开始创业生涯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技术呢?朱叙国拿出了一块类似塑料薄膜的材料介绍,“原先这个不掺杂我们材料的基材叫做EVA胶,主要运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封装,目前全国的需求量在四亿平方米/年,而且还在以每年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的速度递增。”
  朱叙国告诉记者,目前在国内的太阳能光伏企业中,这一部件还是依赖进口,只有少数国内厂家能够生产。而经过他们的技术研究,生产的这一产品不仅在光伏发电的转化率上进一步提高,而且能大大降低成本。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最大的梦想就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应用到社会产业中。朱叙国也不例外。
  2010年,他得知了海宁有一个“潮乡精英引领计划”。政府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让他动心。
  更重要的是,在海宁除了皮革、经编、家纺等传统产业外,太阳能产业也在蓬勃发展中,与他的技术项目不谋而合。
  作为一个海宁人,他当即就决定带着自己的项目回到了家乡。在2010年海宁民营资本与海外智力合作交流大会上, 朱叙国第一次与海宁的民营企业家有了接触。
  让他高兴且意外的是,他发现海宁的民营企业家并没有固守着传统产业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开拓精神和超前目光。
  双方仅仅接触了短短几分钟,就有了合作意向,一个上亿元的投资计划决定开始实施。
  另一方面,海宁市政府对他的项目也给予了200万元的创业资金支持。

  很快,朱叙国在海宁科创中心落户,并成立了海宁百年光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同时由三位海宁民营企业家共同投资,注册资本达1.5亿的浙江煜通新能源有限公司也迅速成立。朱叙国以技术方式入股。

  对于太阳能光伏产业 充满信心

  但创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的问题。”朱叙国告诉记者,对于他来说,最大的困扰来自于人才,特别是高端研发人才的缺乏。由于本地缺乏相关的产业院校,再加上企业刚刚起步,对于研发人才的需求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从2010年到2012年,在朱叙国项目筹备进入产业化的两年中,恰好也是太阳能光伏产业遭遇“寒冬”的两年。

  对于这样的行业困境,他倒很坦然,“如今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西班牙等,太阳能光伏发电都广泛运用”。

  朱叙国认为,当前的行业“寒冬”主要是因为前期国内在这一产业中无序发展而带来的重新洗牌。

  而在太阳能光伏发展中,相比火力发电,它具有环保、高效的优点,相比风力发电,又能节省成本。可以说,前景是光明的。

  如今,新的厂房和机器都已经准备就绪,今年下半年就可以投入生产。预计在2012年产值可以达到5000万元以上。

  对于未来,对于自己的产品,朱叙国充满了信心。

更多创业案例推荐:

【朱叙国的跨界创业】相关文章:

朱国勇:赚耳朵的钱05-04

IT界知名人物雷军:最恨“创业导师”05-26

刘国和:三次创业失败终翻身的05-15

中英两国将加强青年创新创业合作05-26

创业达人分享创业故事10-25

中小企业融资莫跨“安全线”05-16

朱新礼:白手起家创“汇源”08-04

2015年中国迎来第四次创业大潮05-03

创业者的创业步骤12-14

创业动机决定创业成败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