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大学生变身“练摊王”

时间:2023-08-11 15:00:10 振濠 创业案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80后大学生变身“练摊王”

  郭美美事件、李刚事件、李双江事件……仿佛在这些充耳不绝的指责声中,“80后”这个概念似乎已经被粘贴上了负面的、伤痕性的标签。然而,就在国人为“80后”负面新闻井喷而焦虑的同时,我们却又忽视了身边这么一批的“80后”们。他们虽然身披“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光环,却甘心低下身架从练摊开始走上创业之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80后大学生变身“练摊王”,欢迎阅读!

80后大学生变身“练摊王”

  80后大学生变身“练摊王” 1

  从始至今“单恋”女式牛仔裤

  徐留洋:从创业街走出的“大老板”

  徐留洋,从大学生创业街走出去的他如今已经成了创业街的“活名片”,学弟学妹们也把他当成了努力的榜样和方向。

  大学时卖锁赚到第一桶金

  2008年,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的徐留洋来到上海的一家台资企业。然而,一个月几千块钱的薪水无法负担他在上海这座大城市的开销。从台资企业辞职后,他回到合肥。短短半年时间,他先后开过小公司,卖过打火机、鞋子、内衣、变色杯等等。

  为什么想到要自己创业?徐留洋说,其实早在2006年,还在上大学的他就开始在新生入学的时候推销挂在柜门上的锁,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徐留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卖裤子卖进白马服装城

  在朋友的推荐下,徐留洋来到蜀山区大学生创业街卖起了牛仔裤。由于他是创业街上第一个卖牛仔裤的,卖的又是价格在50~70元之间的“大路货”,所以生意好得不得了。经过一番考察之后,他决定去白马服装城卖牛仔裤。

  如今,“留洋牛仔贸易”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00万,徐留洋也成为了从创业街走出来的“大老板”。他说下一步的打算是在市区里开个专卖店,把生意做大。

  不敢闯,一辈子就只能摆地摊

  甘正权:创业这条路我走得很跌宕

  说起甘正权,创业街上的其他人都要竖起大拇指。这个“练摊小王子”在摆地摊的同时,不仅收获了钞票,还收获了爱情。

  些许迷茫却仍然前进

  甘正权2008年毕业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的两年间,他曾在上海、合肥等地做过文员、销售等工作。

  2010年8月,蜀山区大学生创业街成立,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可免费在这里经营。知道这个消息后,甘正权向街道提出了申请。甘正权就这样踏上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女包、小饰品……

  摆地摊意外收获爱情

  后来,经过一些有经验的朋友的提醒,再加上自己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对数码行业比较熟悉,因此甘正权开始经营数码产品,摊位每天的利润上升为一两百元。经过数月的苦心经营,甘正权也从自己的创业中尝到了甜头,盈利颇丰,并收获了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爱情。

  有了一定的积蓄后,甘正权最终选择在赛博数码广场租了一家店面,开了家“国翔数码”,和女友一起打拼。“店主要是女友在看,我负责进货以及和客户联系。”甘正权说,多亏有女友,让他的创业之路轻松了不少,也变得更有意义。

  政策支持

  “练摊”只因心中梦政府甘做隐形的翅膀

  徐留洋、甘正权……他们只是蜀山区大学生创业一条街里走出来的个别成功者。在那里,在合肥全市已建的数个大学生创业园里,还有更多怀揣梦想的大学生们在辛苦地坚守着自己的摊位。

  谈及大学生创业,自然离不开我省首条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合肥琥珀街道官亭路大学生创业一条街。

  目前,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登记失业人员已成为合肥市创业扶持的三大重点群体。其中,高校毕业生又是重中之重。记者从合肥市人社部门了解到,截至2010年6月合肥市就已建成7个大学生创业园(区、广场)。

  从去年开始,我省明确将用三年时间,扶持建成一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力争三年内,通过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00人以上,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

  对刚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来说,高额的房租费用常常让人吃不消。而入驻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团队,自入驻之日起3年内,按规定免缴物管费、卫生费等管理性费用,场地费用则实行“一免两减”(即第一年免收,后两年减半收取)。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凡从事个体经营(国家限制行业除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除了享受各种税收优惠,入驻孵化基地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还被给予2000元/人的一次性补助。此外,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可享受不超过10万元贷款额度的财政贴息扶持;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适当提高贷款额度,贷款最高额度一般掌握在50万元左右。

  记者手记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

  “80后”,作为同代人的我或许当局者迷,都快不知道该如何去驳斥那些棍扫一大片式的“骂名”。毕竟,在如今信息传递异常迅猛的年代,任何负面消息的杀伤力都将被放大。浮躁、性格软弱、做事没有计划、成天泡在网上、好盲目自大……当然,我们也承认这些或多或少的毛病。

  不过,时至今日,“另类”早已不足以概括中国的“80后”。当我们这些当年少不经事的“小屁孩”们走上职场、为人父母,时间和事实证明了我们有自己的担当。而且社会转型所赋予的巨大生存压力,也让我们殚精竭虑。现在如果再要对“80后”归纳一个主题,那么,更合适的应该是“奋斗”。

  正如著名作家高建华所说一样,“‘80后’虽然面临各种挑战,但是我相信困难压不垮‘80后’。现在的‘80后’虽然面临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希望成名、渴望成功,所以他们努力、他们奋斗,我们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并给他们创造机会。”

  80后大学生变身“练摊王” 2

  “你进货的价格高了!”“包包和衣服哪个好卖一些?”昨日,华中农业大学22岁女生李柏姣,建立的由80后组成“地摊王QQ群”中,大家讨论总是热火朝天。

  “地摊王QQ群”(53738462)中的80后,对进货渠道和摊位租金十分关心。“像小电器,只要是全英文说明书,大多数是拖关系弄的出口货。”网名“不摆摊”和新手们分享经验。

  据了解,群主李柏姣今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现在武昌一家网络公司上班。她说,大学时期她便有摆摊想法,由于没有足够资金,一直没有行动。两个月前,她开始在马房山夜市摆摊卖包包,一下班便前往夜市摆摊至深夜。今年7月14日,她在某贴吧发表一篇名为《80后女孩——摆地摊的我》,帖子中讲述自己摆摊经历和感想。

  不到一周,帖子点击量过4万,多数网友被她勤奋自强的精神感动,并建议她组建“地摊王QQ群”

  80后大学生变身“练摊王” 3

  华灯初上,大学生小夏在地上摊开一块布,瞬间之后,琳琅满目的包包便吸引了许多路人的驻足挑选。这是国庆长假中某日的黄昏,在云南大学附近的文化巷等学生集中地,不少年轻人在这里摆起了地摊,他们放弃出游和休息的机会,趁机赚了“黄金周”里的一小桶金。

  事实上,这帮学生模样的80后“小老板”大多已大学毕业,受“形势所迫”,他们放下身段开始“草根创业”,从摆地摊做起,为将来的自主创业积累实战经验。游走在母校的周围,这些被誉为“校漂一族”的年轻人,为梦想而日夜兼程。

  白天实习晚上摆摊

  路灯刚刚亮起,昆明某高校专科毕业生小夏便开始忙活起来。一边在地上铺货品,一边大声地吆喝,“看看嘛,有没有喜欢的带一个。”小夏介绍,别看是地摊,但包包的摆放也是很有讲究的,包括颜色、大小等排列都有规律。

  事实上,小夏已在一个公司找到一份实习岗位,然而,实习补贴微乎其微,所以她决定晚上继续练摊。小夏今年刚毕业,但已是这一片区公认的“老资格”之一。从大二开始,就用生活费里省下的400块钱进来第一批货,从没学过做生意的小夏从此便开始了摆地摊生涯,近两年的时间下来,认识了不少的摊主,还建立了一个“地摊抗争联盟”的QQ群,意为与命运和现实进行抗争。

  说到这两年的练摊经历,小夏侃侃而谈。“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却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将来的自主创业做了一些准备。”小夏说,自己刚走出校门不久,所以卖东西都是凭良心喊实价,不会欺骗同学。不过,比卖不了好价钱更让小夏担心的是款式更新跟不上或者换季等原因,很容易造成压货而导致资金无法周转。

  小夏说,摆地摊这么久,认识了不少好朋友,大家在共同的拼搏中也相互扶持、相互进步,销售技巧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这两年地摊没白摆,今后,等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就选择一家好的店面实现更大的创业。”

  20多条围巾搭在胳膊上卖

  做过家教、卖过电脑、促销过饮料还当过业余模特,大专毕业一年来,男生亿昕已经换过四五份工作了,最终还是选择辞职以后和朋友合伙摆地摊创业。

  亿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1500块的工资,以每年能涨薪100块计算,买一套郊外户型一般的两室一厅的房子,也差不多要30万元左右,再买一辆最普通的4万元左右的车,也要不吃不喝15年以上才买得起,这还是得在房价固定不变并且买房买车不贷款的情况下。由于大学毕业生现在很多没找到工作,竞争也比较激烈,自己也不想靠着死工资过一辈子。

  自从一个多月前辞掉最后一份工作至今,亿昕一直和同学合伙在母校周边区域摆地摊卖围巾,20多条围巾全搭在胳膊上站着叫卖,在路灯下一站就是一晚上。和周围的“前辈”一样,为了卖出自己的货品,同样要卖力给顾客解说,有时候晚上回家嗓子都哑了。亿昕坦言,自己不是“富二代”,毕业后想要养活自己,那找工作就是自己迈出的第一步,而摆地摊就算是自己的第二步,虽然这第二步的风险很大,但还是愿意搏一搏。

  “曾经考虑过申请毕业生5万块的创业贷款,但即使申请下来,想盘下一个闹市区的店面也是远远不够的,索性先摆地摊吧!”亿昕甚至考虑过,如果创业贷款投资失败,将来怎么还债,难道用父母的养老金吗?自己真不愿意初进社会就背着一身债,还是轻装上阵好一点。

  男生卖口罩赚第一桶金

  一阵听不懂的语言传到记者耳里,循声望去,是男生小朋正在向两个越南留学生推销自己的口罩。最后,两位越南女生不仅每人买了一个口罩,还用越南语跟小朋道别。难道小朋也是越南人?记者了解到,之所以小朋能用越南语和越南人交流,得益于自己曾在越南境内协助爸爸发货,在越南逗留期间,学会了不少越南语中的日常用语。

  小朋说,跟着父亲学本领期间,一个人扛过槽钢、背过氧气瓶、吃工地饭,虽然吃了很多苦,但学到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察市场,紧随市场的步伐。于是,摆地摊成了小朋想独自实践的一个绝佳机会。

  自从得知昆明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第二天起,小朋当即“转向经营”,迅速批发了200个口罩,在文化巷片区叫卖,作为较早经营口罩生意的摊主,的确火了一小把。不过,由于后来卖口罩的人越来越多,小朋的生意开始悄然降温。到记者采访时,已经不太好卖了,当晚卖出的所有口罩只有卖给越南留学生的才各赚了5毛钱,其他基本上都是按进价处理,统一两块钱一个。“实在不行只有甩卖一部分了,因为过了这一阵,有可能就一个都卖不出去,这比亏本卖还惨。”面对即将有可能的处理,小朋显得比较坦然,也许经历过之前的历练,这些小困难已经不在话下。

  “做建筑工程需要经营,摆一个地摊同样需要经营,曾经学到的经验可以用于地摊上,而脱离父亲以后的实践让自己体会到的完全不一样,因为全盘都要自己负责。”说这些话的时候,小朋的表情里流露出超越同龄人的老道,他觉得现在的自己,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生活状态,但依然是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并且正在逐步地证明,自己也能够独当一面。

【80后大学生变身“练摊王”】相关文章:

王石:50后与80后创业路上的迷茫与诱惑05-22

大学生拿学费练摊遇“寒冬”05-17

80后CEO王麒诚大二创业写传奇06-14

假期不回家 大学生练摊试水商圈05-21

80后大学生建“吃饭网”05-18

80后女大学生创业案例分析06-25

80后女大学生创办“月嫂”公司06-07

访谈:从练摊到亿万富翁08-13

80后创业的特点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