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创业狂人文洪:一双鞋子吸金千万
创业是创业者及创业搭档对他们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业狂人文洪:一双鞋子吸金千万,欢迎阅读与收藏。
从业务员变身创业狂人,需要多长时间?一年、两年,或者十年?
文洪给出的答案是三年。
1984年,文洪出生在四川眉山洪雅县,在当时他们家是全村最贫困的家庭。
2010年,年轻的文洪踌躇满志,一个偶然的机会加盟了弘一,还潜伏成基层业务员,最终带着一批批加盟商开疆扩土,收获财富。
勤奋、负责、舍得、创造,这是很多弘一加盟商对文洪的印象和评价。
从基层业务员、片区业务经理、片区招商经理、总经理、创业狂人,文洪的人生发展路径,完全是草根逆袭的经典。
弘一,从最初不到20家,到如今200多家加盟店,文洪立下汗马功劳,如此傲人成果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13岁创业日赚600元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在文洪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1993年至1996年,每到节假日,9岁的文洪都会把自家种的疏菜、鸡、鸭、兔以及花生、玉米等拿到集市上卖,补贴家用。
“创业”这个词,对9岁的孩子来说是抽象的。而现实让文洪体验了这种滋味,创业的梦想,在童心中埋下了种子。
1997年的冬天,快过新年了,那年文洪13岁,刚读初一。
这年,小小年纪的文洪有种超出同龄人对商业的敏锐。
蹲在路口,在研究了人流动向,消费路径后,他到成都批发了20来个不同种类的糖,把摊点选在了县城车站出口。居然一天的营业额超过1500元,纯利600元,而那时吃一顿麻辣烫只要3元。
小试牛刀的创业非常成功,令文洪非常兴奋,“创业”这个词,在内心越来越清晰与展望。
两年后,文洪又学会了制作豆花、豆腐、豆浆,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行业,利润也很薄,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
人生总有这么一个阶段,一个做什么都快乐的阶段,一个再累都可以承受的阶段。
2004年,文洪带着1600元退伍费回到老家,满怀憧憬开始创业,却遭遇骗子误投项目,亏掉4000多元,其中有3000元是父母的存款,几乎血本无归,文洪痛心疾首,父母没有责备他,让他倍感温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吃一堑,长一智。“那一年我21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的梦想。这些梦想是很轻盈,风一吹,便飘走了。后来在选择项目上,我学会了谨慎。”文洪回忆到。
一年后,他向亲戚借了3000元再创业,自掏学费拜师学做早餐,他是学得最认真,最刻苦的一个。
一个月后,因一个小吃店老板急着回家,只用了2800元盘下了一家早餐店。
小店开业第一天营业额是76.5元,虽然很少,但是并没有影响心情,父母也一如既往的支持他。
由于这家早餐店面的位置不好,经营两三个月以后,生意也不见好转。用文洪的话说,“我一直在苦撑”。但是撑不是办法,等下去只能死。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怎么办?
每天一睁开眼睛,文洪满脑子思考的都是如何提高营业额?实践出真知,最后他想到,买一辆三轮车,把早餐拉到附近不远的中学去卖。
“走出去第一天,才知道外面的竞争有多大,产品没有特色没办法经营,还有老卖货的欺负新来的现象。”这是他感触最深的。
第一天出去卖了不到10块钱,文洪有些失落可毫不气馁,有差距才有奋起直追的勇气,而这倔劲成为他过关斩将的利器。
为什么别人生意很好,就自己生意最差?痛定思痛,感觉除了自己是新来的,没有回头客,还有一个原因是产品没特色,差异化经营的思路在脑海浮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异,人异我盟,一片蓝图清晰可见,也决定了在选项目时,会有自己这套评估标准。
那天,文洪目睹了生意最好一家叫帅哥饼的小吃店,两兄弟经营白面饼,一个中午能卖300元以上。
为了将产品形成差异化,文洪冥思苦索,想到用玉米面、白面、糯米面等不同的和面,搭大葱、猪肉、三鲜,形成粗粮面饼,因为造型独特,口味特别,第二天在原来的地方,排起了长队,不到半小时被一抢而空。
这次尝试令文洪很兴奋,把自己的想法实践的兴奋,如此好的效果让文洪明白,路是走出来的,生意是做出来的,等是没有效益的。
那时候,每天早上4点起来磨豆浆、做包子,6点半学生陆续上学,这样一直做到11点半,然后去学校外面卖,等到下午2点回店里吃饭,5点再去学校外面卖饼,卖到18点半结束。22点收工休息。差不多每天如此忙碌,一天的营业额差不多800元左右,后来最高能达到1800元。
那以后,文洪又开了一家小吃店,21岁,他赚到人生第一桶金——10万。
除了店面销售,同时也做批发,当时批发给五六个人在卖,也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想做小吃的老板来学习技术,当时收费1.2万到2万不等,后来最少收8000元学费。这个店这样一天下来,纯利达到2000元。到现在一共教出100多个学员,让他们年纯利做到50万以上的有好多。2014年1月到4月共教了6个学员。
10年前,对一个21岁的小伙子,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这样的一天非常累,只有亲身经历才知其中苦味。”
餐饮项目虽赚钱又异常辛苦,文洪想拓展其他行业的项目。随后时尚女装、时装皮鞋店也都有涉足,生意都还不错。
多行业的的涉足,也给了文洪宽广的思维,整合优势信手拈来。
但是他却没有满足,如果发现好的项目,依旧会毫不犹豫地做。
“我就是为创业而生的!”从文洪的身上能看到一个创业家的精神,坚韧、梦想、乐观、勤奋。
7店月销百万的吸金术
人生奇妙
自主创业阶段的文洪苦干硬干,年复一年的摸着石头过河,结果发现逢山开路,玩得风生水起。
2008年的一个晚上,文洪和朋友一起在眉山市逛街。这是文洪第一次接触弘一棕丝鞋。
路过这家弘一棕丝鞋店,他被里面黑压压人群吸引。走进一看,店墙壁的三个面全是棕丝鞋,只有10多个款式。因为有四年的开店经验,直觉告诉他,这个项目不错,可以一试。
他在店面观察了差不多半小时,果然生意很好,连续蹲了三天,随后找到了厂家,签了合同,交了订金。
几天后,文洪在商圈找到了一家理想的店面,虽然房租费和转让费用还是比较贵,但是在文洪看来,只要项目不错,前期投入多一点也没关系。经过五天的装修,店面正式营业。从发现项目到正式刚业刚好10天时间。
当时他身边朋友的都不太看好这个项目,五个朋友只有一个支持他。正因这样,他才做。如果当时大家都看好这个项目,可能他就放弃了。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项目而忘了自己,不求结果,只是在我最正确的时间,遇到了弘一。
令文洪坚持的另一个原因还是弘一棕丝鞋本身的特点。棕丝鞋除了时尚的外观、随意的搭配、亲民的价格以外,最主要是因为它是一款功能性的植物鞋子。在日常生活中,这款鞋子对吸脚汗的功效,对于有脚气、脚臭、脚脱皮的疗效,效果立杆见影。
好项目不仅需要项目本身产品好,更难得的是公司想要把它作为品牌来打造。
同时弘一棕丝鞋与市场上的棕丝鞋相比的优势:
一是严把采购关,保证材料货真价实;
二是围绕天然环保舒适保健的中心,严把质量关,狠抓技术更新,对产品质量高度负责,产品性价比优越;
三是款式不断推陈出新,切实做到典雅与时尚的结合,给消费者足够的选择空间,满足具有环保保健理念的消费者的需求;
四是严格落实售后服务,如果出现弘一产品有质量问题的,一定按质保内容处理;
这些就是弘一棕丝鞋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回忆开业当天的情况,文洪依然很激动,一幕幕画面历历在目。
第一天,销了108双;第二天,93双;第三天92双……,在当时文洪创了弘一单店单日销售记录。
不过,现在这个记录早被人破了。2012年,四川一个加盟商的记录日销400多双。
由于项目发展好、产品好,店面地址又处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所以文洪一鼓作气开了7家店面,每一家店面的月盈利在10多万。
日销200双的文氏秘籍
只有经历后,才能沉淀。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数年的文洪,学会观察,是作为项目猎手最基本的技能,也是他每选择一个项目都可以成功的原因,而且对于每一家店面的销售也不一样。
他将每个店面都解剖了一遍,总结出五条体会:
第一家店,文洪选择的是买鞋子送鞋垫吸引的顾客;
第二家店,采用的是买100元以上一双的鞋子,送60元以下一双的鞋子,款式任选;
第三家店,采取的是在店外,挂大棕衣,大托鞋来吸引顾客进店;
第四家店,采取的是免费试穿一周。如果顾客有任何的不满意,全款退货的模式,在不管任何不满意的情况下退货,当时统计结果是退货率不到3%;
第五家是合作的店,因为房租太贵,7平米,28万一年的房租。最后他选择了与房东合作。当时店太小,顾客进不去,采取的是在棕丝鞋店外面摆上一个棕丝做出来的美女模特吸引顾客驻足,来达到引流的目的,销售十分火爆,当天就卖了200多双。
第一次尝到与别人开店,一同赚钱的乐趣,文洪便上瘾了。
2013年以后开的都是与加盟商合伙的店,大致的模式是:加盟商已经有一个店,还想在另一个新的地方开店面,因为手里资金比较紧张,所以就共同出资,共同请服务员,对方参与管理,对方分六成纯利,他分四成。
还有,当一个新的加盟商,找到一个很不错的店面后,若担心房租太贵,生意不好,自己缺乏管理和销售经验,文洪也会选择性的与其合作,同样也是对方分纯利六成,文洪占四成。
好产品还要有好销售
很快,灵活多变的加盟模式被复制,弘一的加盟店数量极速增加。
针对加盟商,公司采取的是去除了中间环节的厂方直接向经销商供货,经销商实体店区域独家销售的市场政策。
其实从2010年开始,弘一只做专卖店,采取的是专店、专柜专卖的销售模式。但是最初加盟店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很多人都觉得店址必须要在商圈、旅游区域、步行街等开店,店面租金太贵,所以加盟商都很谨慎。
但是随着合作式的加盟方式出现以后,大大地降低了风险,经营也更加简明化,所以得到了大力的推广。
好的产品、好位置、与不懂销售的人聚合在一起,生意肯定不好;好产品、好位置、懂销售,这便是天时地利与人和。
而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有成功的典范,也有失败的启示。
让文洪感悟最深的是在江苏周庄发生的一段故事。
周庄古镇,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人流量很大的一个旅游景区,对经营弘一来说,占据了天时地利,本应红红火火的生意,可在文洪的亲戚手上变得冷冷清清,弘一周庄的加盟商棱先生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人和又是决胜因素。
当文洪的亲戚选择放弃的时候,在四川做工艺品的李老板,2009年就看到自己店旁边开了一家弘一,生意非常火爆,知道这是一个好项目。
2013年,李老板选择关了四川的工艺品店,在周庄盘下一个店,虽位置不太理想,但由于对装修、陈列、选款很有经验,开业后销售状况也非常好,目前在弘一销售排名占前30位,今年5.1,李老板又开了一家弘一专卖店,生意越来越好。
在文洪的带领下,加盟模式多样化。弘一的加盟商里面,从顾客到加盟商所占比例约占10%左右。因为看见邻居或同一条街道,开店生意好,自己再开店的占30%,自己开店以后,因为生意好,带动亲人,同事,朋友一起开店的加盟商占所有加盟商的30%以上,还有30%的加盟商主要是通过商界招商网平台了解到,因为商界招商平台的真实性让他们确定详细了解弘一并加盟弘一。
文洪现在最佩服的加盟商之一,苏州——邱先生。
说到现在苏州的总代理邱先生,文洪眼中流露出一种钦佩和英雄相逢的喜悦。
邱先生,本来在周庄做着其他生意,2013年就看到当时弘一在周庄,暗暗的对项目进行考察,可那个时候,由于区域保护,不能再开一家,后来好不容易等到机会,但是棱先生一退出,李先生又已经开店。直到2013年年底,他在甪直镇才开了第一家店,半年时间,在一个人流量不大,位置不太好的地方,把弘一经营得风生水起。
2014年3月初,通过层层审核,各种业绩和信誉评估,在2014年5月邱先生如愿当上了苏州地区总代理。(弘一区域代理的要求为,代理商从弘一加盟商里面产生,在代理之前,加盟商已经开店的时间不低于四个月,每个月的单店营业额不低于6万,连续三个月加起来不低于18万。加盟商有对棕丝鞋的充分了解,认同弘一的产品理念,有合适的经营店铺,无不良商业信用记录等。
邱先生在苏州地区业务拓展上,也成功复制弘一多元化合作模式,2014年5月27日,第一个加盟商已进入装修阶段,还有几个加盟商开始寻找店面,士气如虹。
济南的弘一总代理杨金波,是一位非常厉害的80后,由于他思维敏捷,灵活创新的经营着他自己的直营店,2014年5月,又新增一家店面。济南总代理的直营店,每月都推出不同的促销方式让顾客盈门。
文洪告诉《商界》记者,在弘一还有一批特殊的加盟商。
贵州凯里的加盟商,是湖南吉首加盟商的亲表姐,湖南吉首的加盟商最早也是在四川做生意的,他的店旁边就是弘一,2009年最早的加盟商开的店。
弘一最大的加盟商即将产生,她是来自云南,是由浙江加盟商何先生经营弘一半个月以后,因为经营得非常不错,进而介绍结缘弘一,她在云南有很多店面,每家店的房租不低于500万,而她非常看好弘一,所以计划每家店里都设一个超过20平米的弘一专柜。
目前单个产品的进货量排在弘一前五位,一个款式五个码,一个码一次订购30双,一个款式进货在150双。
按这个进货量,等到她下面所有的店全部设好专柜,预计在八月初,他将成为弘一棕丝鞋进货量最大的加盟商。
像这样成功的加盟案例,数不胜数。
文洪,只有一个。但是文洪这样多样化加盟经营方式可以快速被复制和应用。
创业成功,不仅需要好的项目,也需要科学合理的规范管理。尤其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要随时调节应对方案。
这就是文洪这么短时间可以从业务员一步一步走向职业经理人和被称为创业狂人人的原因。
采访结束时,文洪坦言,我的创业才刚刚开始,打造一家受全国消费者喜欢的餐饮品牌,才是他的目的。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有着好的产品,好的经营模式,我们祝愿并坚信勤勉敬业的文洪,一定会拥有越来越辽阔的世界!
拓展:王卫的创业故事
在中国的快递行业,有一个人从穷小子变身总裁,连马云都佩服,这个人就是王卫,管理着顺丰20余万名员工的庞大快递王国。而在22年前,在王卫22岁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
白手起家,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1993年的广东深圳街头,经常会看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骑着一辆摩托车穿行在小巷里,这辆摩托车的后座上全是包裹,这个小伙子,就是王卫。
起初,王卫仅是受朋友所托,从香港将包裹免费运到深圳指定的人手中。久而久之,托王卫送包裹的人越来越多,又不好意思每次免费,于是塞给王卫一些红包。王卫从这些友情上看到了商机,既然市场需求这么大,能否成立一家小公司,专门做运送业务呢?
王卫将想法向父亲诉说,父亲的支持使他得到了创业最初的10万港币。在香港j兰街,王卫寻找到一间仅30多平方米的小店面,有了立足之地,又联系平时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帮忙。
最终,王卫与5个朋友合作,成立了专送快件的小公司。王卫和小伙伴们肩背大旅行包,手里拖着行李箱,一趟趟来往于深港两地。那时王卫提供的运送快件服务,仅收取40元,而同样的快件,其他竞争对手则为70元一件。刚刚起家的王卫,正是依靠低价策略,从竞争对手中抢得了一片小小的天空,迅速壮大。
1993年3月26日,一家名为顺丰的公司在广东顺德正式注册成立。一段时间之后,顺丰已经在局部垄断了深港货运,在顺德到香港的陆路通道上,70%的快递件由顺丰承运。
王卫在回忆这段艰辛的创业岁月时说,我22岁开始创办顺丰,25岁公司初具规模,算是赚得了第一桶金。
大胆创新,走在行业的最前沿
有了钱的王卫,花钱大手大脚。但这并不能让王卫寻找到精神满足,王卫在回忆这一段精神空虚的时期,庆幸他找到了精神寄托:佛教。
王卫在办公室里摆放了8尊佛像。或许是天天礼佛的原因,王卫行事逐渐稳健,并将顺丰快递引向更快的发展,却也导致了资金的急迫需求。民营企业素来贷款较难,王卫所面临的情况也不例外。而当时国内快递市场门槛较低,几个人,一台车,就可以去各个高档写字楼发传单,揽生意。快递业的迅猛发展,也造成了大量快递公司的出现,想要占领市场,必须尽快在国内布点。
布局国内市场需要大量资金,王卫在银行很难得到充裕资金,于是不得不一次次将商铺或者是物业抵押给银行,这是最为快捷的获得贷款的方式。从银行拿到的钱,变成了全国各地的一个个网点,而竞争对手更为疯狂的开店方式,使得王卫只能一次次将物业押给银行。在快递业开设分公司最为疯狂的2005年,资金也成为限制顺丰发展的主要障碍。不开店,便会落后,王卫在想了三天三夜之后,将顺丰公司作抵押,向银行贷款420万元,以用于开拓国内业务。
自此,基本上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会有顺丰的快递网点,这在增强顺丰渠道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获得快递单数的能力。如雪片飞来的快递件,让王卫开始动起了更大的念头:用飞机送快递。
此后,顺丰快递的速度成为当时快递市场最快的,异地次日到达的口碑也第一次成为顺丰的代名词。在意识到飞机介入快递所引起的变革之后,王卫将购买飞机自组航空公司提上议程,最终于2009年底,获得民航总局批准,顺丰航空公司正式开始运营,直接为顺丰速运的航空快递运输业务服务。
尝试电商物流,探索嘿客模式
在王卫的战略布局图中,国内速递、国际快递、仓储、顺丰航空仅仅是其占比1/3的格局,他将顺丰的触角延伸向更大的商业帝国,即包括B2B、B2C、C2B、O2O的全零售布局,同时随之配套的还有金融、移动互联、大数据战略。王卫对此则用一句话描述了顺丰的蓝图,“打造物流领域的‘百货公司’”。旗下的顺丰嘿客成为重要布局的棋子。
2014年5月18日,顺丰嘿客社区便利店正式启动,短短数月间,全国网点布局近2000多家,基本覆盖国内区级城市。
嘿客的出现,从本质上看在解决网点布局的同时,也可更大程度地分摊网点运营成本,更可将顺丰的业务单元打通,比如说顺丰速运+顺丰优选+顺丰移动端+金融+社区O2O服务平台+农村物流等等全线整合,有利于进一步壮大顺丰公司的发展。
顺丰嘿客似乎是集各种功能于一身,事实上却又各种功能都不能做到最好。顺丰嘿客的门店面积太小,展示空间有限,如果说它像便利店,又违反了零售业的一些店铺设计和陈列的基本原理。
面对市场的质疑,王卫不得不重视起来。他对外界的回应是:“B2C是未来方向,顺丰借助嘿客可以探索如何服务C端客户。”
其实,嘿客的模式,在国外早就已经存在。比如说在英国排名首位的零售商ARGOS的业态,实际上与嘿客的模式相类似。不同的是,ARGOS一直致力于多方式购物和自助式购物(电子触摸屏)相结合,门店更类似于传统的便利店,而非快件收派点,并以传统的便利店方式运营。
王卫为嘿客设定的战略也充分体现了其对顺丰未来的设想。但王卫也不能忽视嘿客目前所面临的困局。从目前来看,嘿客全国布局网点之多,确实领先于其他快递企业,但嘿客客流量一直上不去,并且很多预先设定的功能,比如说既当收派点,又充任顺丰打通全线的平台,却仍然在探索之中。嘿客接下来是否应该进行调整?这才是王卫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王卫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顺丰现在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也是个死。”无论如何,现在看来王卫的选择是做电商物流,而嘿客则成为重要的布局关键。
嘿客命运究竟何去何从?王卫显然对此也底气不足:“嘿客不是一个全国统一管理的模式,其模式还在摸索中。”
坚持不上市,打好顺丰发展基础
假如说国内快递行业出现第一家上市公司,那么,一定会是王卫的顺丰速运。但王卫却对未来公司上市,并未表现出特别的热情。他说:“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
王卫希望顺丰能够长期地发展,他曾这样为内部员工解释顺丰为什么不上市:“如果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虽然王卫坚持不上市,但快递行业却被业内认为是一个烧钱的行业。顺丰在创立之初,王卫也有过将物业抵押给银行,以获得资金扩张的现实。虽然如此,但王卫似乎对外来资本一直保持警惕。在其他快递企业纷纷引入外来投资者的时候,王卫却对外来资本说不。2004年FedEx策划进入中国市场,派人接触国内各家快递公司试图收购,给顺丰开出的价格是50亿人民币,而当时顺丰的年收入不过13亿元。王卫拒绝了这个报价。
不接受任何外来资本的投入,也使得顺丰曾经差点倒闭。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量快递企业因资金链条崩溃而破产关门,王卫却在此时对外声称,战死,好过做俘虏。
那一次,顺丰逃过了市场萧条。但随着快递业市场的竞争不断白热化,也使得王卫不得不认真思索资本的价值所在。于是,外界看到了顺丰仍然坚持不上市,却为公司引来了外来投资者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签署协议,前三者以总体投资不超过顺丰25%的股份,成为了顺丰新的股东。
外界纷纷认为引入投资者后的顺丰,将在不久的未来上市,顺丰官方却发表公告否认此说法:三家机构投资者是作为战略投资方进入的,与公司的上市无关。并且,顺丰目前没有上市计划。
王卫在谈到企业的发展时说:“坦白讲,我不太相信偶然。为什么会有偶然?因为无知才会相信偶然,突然中了大奖,不知道为什么,就会觉得是偶然。当所有的因果都集中到一起后,你再去比对,你会知道这是必然。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顺丰这个不错的平台,把未来很多不确定的看似偶然的东西,变成必然。”
【创业狂人文洪:一双鞋子吸金千万】相关文章:
俞敏洪的创业心得06-13
5年创业资产过千万06-13
IT美女连续创业几次过千万的项目06-13
资生堂开进千万家的创业经历05-19
小本创业者千万别被自己害死04-29
70岁老太5年创业资产过千万06-10
黑龙江七千万贷款助青年创业06-07
焦作“个十百千万工程”助推青年就业创业05-12
创业千万别犯下的三大过错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