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凉皮凉粉创业故事

时间:2022-12-10 11:25:59 创业案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卖凉皮凉粉创业故事

  下岗女工卖凉皮的创业故事

卖凉皮凉粉创业故事

  初次听说贾亚芳创业故事的人,一开始把她当成了温州人―――温州人从小处创业是出了名的。谁也没想到,她身处中国西部贫穷的陕西省,下岗后靠500元起家卖凉皮,发展成现今在全国20多个省份建立180家“捷尔泰凉皮连锁店”,安置了2000多名下岗职工的“凉皮公司”。

  从大型国企的会计师到下岗女工,从下岗到脚蹬三轮车卖凉皮,从办起凉皮经营店到当起凉皮公司的经理,从一家凉皮店发展到全国180家凉皮店,从39岁靠500元创业,到两年后就打开国内市场,贾亚芳的创业故事成为人们热论的话题。

  500元起家卖凉皮

  1998年2月28日,贾亚芳像往常一样走出黄河机械厂的大门,她下岗了。告别了每月400元工资,上下班就是聊天、喝茶的生活,39岁的她反而一身轻松。

  第二天,贾亚芳就骑着自行车出去了,她想找间门面房,开间小餐馆自己干。在一个卖凉皮的地摊前,她与卖凉皮的人套近乎。卖凉皮的告诉她:“一碗凉皮顶多能赚4毛钱。”

  贾亚芳打起了凉皮的小算盘:一碗凉皮赚4毛钱,一天卖50碗就能赚20元钱,一个月赚600元。卖凉皮投入又小,一张长条桌、一个璃罩、几个竹筛子、几个盛装油盐酱醋的盆盆罐罐、几十个碗和一辆三轮车就足够了。

  没和丈夫商量,贾亚芳自己跑到旧货市场掏508元配齐了卖凉皮的全套家当。

  第一次卖凉皮是1998年3月6日。早上6点多,贾亚芳就起了床,直奔菜市场买回了10斤绿豆芽,脚都没歇一下,又蹬上三轮车,到东门里的顺城巷凉皮批发市场,买了50斤凉皮。

  贾亚芳蹬着三轮车来到西安黄河厂时,1万多名职工还没下班,厂门口已有好几家摆着三轮车卖盒饭、米线、凉皮的。好位置被别人占着,贾亚芳只好选择了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工人从厂门口走出来了,她紧张忙乱地为顾客调凉皮,忙得满头汗。

  第一天,她没想到卖了69元钱。掐指一算,除去40块钱凉皮的成本、5元钱的绿豆芽、2元钱的摊位费和油盐酱醋,最少净赚20元钱。

  做生意的就得多盘算。她在西安市转了一圈,也没发现一家既蒸凉皮又卖凉皮的餐馆。有了门面房,既蒸凉皮,又卖凉皮,一天卖200斤米的凉皮。一个月下来不就赚1万多元吗?贾亚芳的心又热起来了―――她想搞个店铺固定经营。

  首开店亏了3790元

  贾亚芳卖凉皮攒了3000多元钱的时候,她不顾家人的竭力反对,要开一个凉皮店了。

  第一家店选在了李家村,那里搞服装批发,人流量大。她算了算账,租金是2200元。开这样的一个凉皮店,雇5个服务员、一个蒸凉皮的师傅,每月工资和房租加起来将近5000元,就是每天卖200碗凉皮的纯利润。

  可凉皮店开业第一天卖了160碗,第二天卖了210碗后,再不见涨。眼看着包不住了,贾亚芳心灰意冷地关了门,不到两个月亏损了3790元。

  贾亚芳开始了对陕西凉皮的深入调查。陕西的凉皮分为两派:一是关中户县的秦镇凉皮,二是陕西南部的汉中凉皮。两派凉皮各有特点,秦镇凉皮硬爽耐嚼,汉中凉皮柔软细腻。秦镇凉皮吃起来硬扎扎的,汉中凉皮软到甚至筷子一挑就断。对这两派凉皮在进行反复比较之后,贾亚芳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为什么不把两派凉皮的优点综合在一起呢?

  贾亚芳起早贪黑,亲自洗米、泡米、打浆、蒸制,每一个细节认真地做记录。尤其是将米打成浆后,在烫浆之前,她总要把米浆分成好几份,采用不同的方式蒸制,直到有人吃着这些“实验凉皮”香不可耐时,贾亚芳决定再次租房进店经营。

  月收入2万元动员丈夫辞职

  这次开店吸取了上次的教训。1998年5月20日,她第一天在经二路28街坊摆地摊。看着来来去去的人就是没人买,她自己调了一碗,故意扬起筷子,把白里透红的凉皮拉得老高才往嘴里送。香啊!她一口气吃完了,也没看到是否有人注意她的凉皮,总之是第一天一碗都没卖出去。

  第二天,贾亚芳又在原地摆了地摊。这回,她调好一碗让旁边修鞋、卖小玩意的师傅免费尝,一开始大家不好意思。但卖鞋垫的一位妇女尝了一口后,连声说好,招呼旁边的人快来吃。

  第三天,她刚摆出来,前一天摆地摊的各自买了一碗,过路人也来买,没用一个小时,凉皮都卖完了。

  第四天,贾亚芳没骑三轮车摆摊卖凉皮,她骑着自行车出去找房子去了。

  一米多宽的门面房,一出门就被一棵大树挡住了去路,经二路1300元一个月的房租,她没犹豫就租了下来,又制了一块“捷尔泰凉皮店”的招牌挂在门头。

  “捷尔泰凉皮”?过路人一看这个名字很稀奇,有人还认为是国外的凉皮,就想尝尝。这一尝不要紧,1998年6月5日正式开业的第一天,贾亚芳的凉皮卖了110碗,第二天200碗……第四天时,她的凉皮一下子卖到了560多碗。

  “捷就是快捷,泰就是安泰、健康。捷尔泰就是让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吃上最健康好吃的凉皮。”贾亚芳说。

  小小一碗凉皮,第一个月下来,贾亚芳赚了1万多元钱,第二个月的纯收入将近2万元。第三个月时,出现了顾客排队等凉皮的现象。

  “这卖凉皮还真有大赚头,我真忙不过来了,你干脆辞职,咱一起干吧!”其实在贾亚芳动员之前,丈夫王云飞也早有了这个想法。

  半年之内,贾亚芳就赚了将近10万元。“捷尔泰凉皮”在西安声名鹊起。1999年,贾亚芳在陕西省工商局注册了商标。一年后,“捷尔泰凉皮”和“捷尔泰肉夹馍”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3张图片和180家连锁店

  贾亚芳的办公室就设在经二路的总店。引人注意的是办公室的3张图片。

  第一张是挂在正面墙上贾亚芳和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合影的大照片。2003年8月11日,黄菊视察“捷尔泰凉皮店”太原市的第69家分店。听了凉皮店全部吸纳下岗职工、赚钱又不少的汇报后,黄菊副总理赞赏说:“你做得不错,希望你能够做得更好!”

  第二张大图是占去办公室一面墙大半的喷绘全国地图,从西安发射出去的网状线条显示,“捷尔泰凉皮店”已辐射到全国各地,共180家连锁店。贾亚芳讲,这180家店真了不得,解决了2000多名下岗职工或其子女的就业。

  第三张照片是贾亚芳此次赴京受奖跟央视主持人王小丫的合影。“开会第一天,别人看见王小丫就围上去合影。我都挤不进去。”贾亚芳描述当时的情形:“直到领奖结束后,10位入围的十大经济女性合影时,才轮到了我和王小丫照相。”照相时,王小丫特别提了一句话:“真的没吃过,你把你那凉皮让咱尝一尝嘛!”

  “绝密调料”和两个“绿色基地”

  “好多人都问:我研制的凉皮凭什么绝招打响全国,其实靠的是一种绝密浓缩调料。”贾亚芳说。

  中餐的质量、口味跟厨师有很大关系,难以标准化生产。贾亚芳的第二家凉皮店在建国路开张时,顾客反映味道有别,贾亚芳决定研制一种浓缩调料。多次试验,加入十多味中药的浓缩调料研制成功了。只要按1∶1.2的比例在这种浓缩调料中加入温开水,不管谁调这个料都是一个味。

  贾亚芳还碰到一个问题:怎么保证做调料时所用的辣椒、花椒、醋、油的统一?贾亚芳采用了户县的大王醋,油采用了陕西大荔县的纯菜子油。2003年3月,陕西省宝鸡市的凤县千亩绿色花椒基地、陇县千亩绿色辣椒基地建成,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贾亚芳每年给农民下订单,农民优先保证为贾亚芳供上等货,这样既发展了凉皮事业,又给当地农民增收,贾亚芳此举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如今,贾亚芳已建起600多平方米的凉皮加工厂,这个加工厂,不仅给西安供应凉皮,也是外地加盟店来学习技术时的实习工厂。目前,各加盟店的凉皮由当地店主自己按规定制作。

  “身边小事照样能做大!”

  “不管大事小事,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做就一定能做大!”贾亚芳想对所有下岗或失业的女工说。这句话,其实对每一个想创业的人来说,都应当铭记在心。

  贾亚芳举了个纽扣的例子。一颗小小的纽扣,利润能有多大?但浙江人把它做成功了,世界上60%的纽扣都是浙江的一个县生产的。你还能小看纽扣吗?“既然纽扣不能小看,凉皮就更不能小看。”贾亚芳说。

  贾亚芳的丈夫王云飞插嘴:“别看别人做一种生意能赚钱,你做不一定能做好。所以要选最适合自己的,不要看不起身边的小事,不能好高骛远光想着做大事。”以前反对妻子卖凉皮的王云飞,现在当起了贾亚芳的助手、秘书、司机兼“保镖”。

  目前,“捷尔泰凉皮”已在新加坡、加拿大成功注册。

 

 

  卖凉粉创业的律师

  两年前,我的职业是一名律师。在别人看来,这份职业稳定又体面,只有我知道光鲜背后的枯燥与乏味。

  转机出现一次家庭聚会上,我得知每天仅卖两小时凉粉的舅舅已连续几年纯赚10多万元,大吃一惊。有钱又有闲的自在生活让被工作压抑得喘不过气的我看到了新的希望。上班、做生意都是靠人情练达,我下海当然得是小学文化的舅舅的升级版。

  创业第一坎:顾客突然没有了

  经过几个月筹备,2009年12月10日,我的“老外公祖传凉粉”店终于在磁器口正街15号开张了。开业第一天就纯赚200多元。

  可我怎么也想不到,开门红是我创业尝到的第一口甜头,也是唯一的一口,我高兴得太早了。

  开业没几天,一碗碗拌好调料的凉粉成了案板上的摆设。当时正值寒冬,凉粉吸引不到顾客也算正常。可到了天气晴朗的日子,仍乏人问津。勉强有几个看稀奇地凑过来,还没等我招呼,人家看一眼就转身走了。大冬天里还有人买哈根达斯呢,凉粉怎么就无人问津?

  我暗自琢磨,会不会是凉粉卖价太高了?打听一圈,周围小吃的价格都差不多;店铺位置很偏僻吗?2.5平方米的店面确实不打眼,却也在古镇到嘉陵江休闲广场的必经之路;难道是凉粉味道不好?吃过的顾客都称赞味道“巴适”呀。不是凉粉的问题,也不是位置的问题,那怎样才能吸引顾客来买第一碗凉粉呢?

  创业第二坎:致命的免费试吃

  我决定化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学习超市常见的“免费试吃”成了被我寄予厚望的“救命稻草”.

  当我端着凉粉、邀请路过的顾客免费品尝并附赠一包纸巾时,意想不到的是,没人领情。人家大老远就绕着走,生怕我是“粘上”就甩不掉的推销员;那些试吃过的人又不肯掏钱买。生意一点起色都没有,还时不时“打白板”.

  看着一盆盆卖不掉的凉粉,我心都凉了。问题究竟在哪里?

  闭门苦思不是办法,我决定到街上转转。观察几天后,我给惨淡的生意总结了几个原因:一,抓不住游客的心,留不下游客的钱。手工凉粉在磁器口是独一家,竞争却无处不在,有花招、吸人眼球才能脱颖而出;二,“酒香也怕巷子深”.之前我对同行拿喇叭吆喝的叫卖方式不屑一顾,觉得低俗。事实证明,有吆喝才会有人气,有人气才会有口碑。低调稳重地等待顾客主动上门,路边小店玩不起;三,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生意经。游客来磁器口就是为了自我放松,遇到什么好吃、好玩当即掏钱买开心,咱卖的就是消费偶然性,免费试吃只会提前满足游客的胃和好奇心,谁还为已经满足的欲望埋单?

  第二天,我马上取消免费试吃,并买来喇叭像同行一样吆喝。说实话,律师“当街卖唱”让我颇有些尴尬。可面子强大不过现实,我不仅把喇叭音量调到最大,还站在凳子上对着顾客吆喝。嗓子嘶哑肿痛换来买凉粉的游客比平时多了些,曾经门可罗雀的店铺总算有了人气。

  有个性才能挖到金没多久,一位顾客跟我反映辣椒料不够地道,辣而不香。众所周知,重庆人嗜辣如命,攻克了辣椒问题,就等于抓住了消费对象,到时不用我打广告,“好吃”的顾客也会排队抢冷凉粉吃!

  我赶紧买回市面所有的辣椒品种做试验,并请教火锅店大厨怎么提炼辣椒香味;听说老婆家一位亲戚做辣椒有一手,我还自备菜油、辣椒登门学艺……

  在倒掉几十斤废弃的辣椒料后,我熬制出的秘制辣椒料被顾客推崇备至,吃过的人无不大呼过瘾!口口相传中,凉粉店的人气终于起来了。

  趁热打铁,针对从没吃过凉粉的人我还玩起新花样--现场表演。根据游客的饮食习惯我调制出十几种风味的个性凉粉。为了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我在吆喝上耍了“心眼”:“老外公祖传凉粉,现场制作、现场调味;任何口味都有卖,不好吃,不给钱;价格高,反退钱……”听到“不好吃,不给钱;价格高,反退钱”,三三两两的游客一下围了过来,当着游客的面,我左手端着4碗凉粉,右手拿着汤匙现场调味,流畅、迅速的动作下四种风味迥异的凉粉色香味俱全。游客的好奇心瞬间被激活了,纷纷自报口味,想看我如何一心多用调制不同的凉粉。通过现场调味,狭小的店铺每天都被游客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特色才有活路”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我折腾了这么久才终于弄明白。

  有了辣椒料和现场表演这两大卖点,曾经到天黑都卖不完的凉粉现在下午两、三点钟就卖光了,日销量更是节节攀升。趁着这股风头,2010年7、8月份,我在磁器口有了三家店;在四川成都,重庆杨家坪、北碚等地还开了不少直营店和合伙店;平时还给附近的农贸市场和餐馆送凉粉半成品。

  半年不到,我靠手工凉粉净赚了30万元。

  创业第三坎:天降拆迁

  就在我扬眉吐气,开足马力扩大生产时,一纸公文把我推进了冰窟窿。

  城市突然掀起规划整治工程,主城区的临街门面立马要全部翻新。而我和别人合伙的10余小家正好在拆迁、整治之列。来不及搬迁、来不及找门面,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打”回原形,手里只剩磁器口两家直营店。曾经每天一、两百斤的凉粉销售量一下锐减为几十斤。干劲儿十足的一家人全都沉默了。

  那段时间,人前我强打精神、拼命地干活,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半夜却盯着天花板咬牙落泪。好不容易熬出来点希望,眨眼功夫就被老天收了回去,换谁能好受?

  心灰意冷中,我逐渐冷静下来。市场风云变幻,做生意就是玩赌博,赌赢了人为因素,还要防“天灾”,有些事情不是你说努力就能行的。生意要细水长流,就要站得比别人高、看得比别人远。

  小凉粉的大梦想好在磁器口两家店铺的生意并没有受到拆迁影响,销售额连续三个月突破5万元。看着不断突破的销售额我却开始反思,街边小店的经营模式是否真的安全?火爆的生意能持续多久?万一哪天磁器口也要拆迁,我该怎么办?

  这期间,我靠凉粉致富的故事登上了地方媒体和央视新闻。很多外地游客专门到磁器口买我的凉粉;手机每天都会接到好几十个陌生人的加盟咨询电话;还有人带着钱来找我学艺;一位浙江老板还热情地邀请我与他合作,一起生产凉粉……

  我都拒绝了。经过前面几次波折,我已不再像下海前那样自信满满。从开业到走上正轨都折腾了近两个月,全国连锁自己能应付得了吗?如何确保口味的稳定性?物流配送又如何解决?

  几天后,几个老同事来看我。谈笑间,一个朋友感叹:“老弟,还是你当初勇敢啊,大家都准备看你‘屈尊降贵’卖凉粉的笑话,没想到你真把这事给折腾成了!我们可就没你这份魄力了,这个年纪,有些东西谁敢说放下就放下?”

  送走昔日的同事,我突然明白,如果当初只顾守着稳定的工作,我一辈子也体会不到这段时间卖凉粉的起伏曲折;继续守着两家店小打小闹,凉粉生意永远做不大。开弓没有回头箭,我重新打起了精神。

  如今,我已经选好了凉粉机械化生产的厂房,生产设备在最后调试,物流配送方案、员工培训也在完善中。谁说2.5平方米的卖凉粉小店不能有连锁梦?

  也许前面的路更难,但生命只有被追逐才会往前跑,才会充实且有意义。我当初辞职不就是为了追寻这样的生活吗?

【卖凉皮凉粉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卖包子创业故事08-02

硕士生弃高企卖馒头创业的故事05-25

下岗女工摆地摊卖烧烤成功创业故事11-16

80后李烨网上卖烧烤年赚百万的创业故事10-21

夏季创业卖什么最赚钱07-05

夜市创业选择卖什么最好07-03

创业案例:网卖航模玩具08-07

创业从卖盒饭干起内容10-10

卖电脑的创业计划书05-05

创业达人分享创业故事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