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职学生成功创业故事
中职生创业故事
5人公司小老板
郑震,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2010届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他虽然不是班里的学习尖子,但也是班里的活跃分子,总是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怀着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梦想,他对学校的职业生涯课和职业指导课尤其感兴趣,在课堂中努力地汲取创业知识,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创业能力。
2009年9月,一直想自主创业的郑震在家人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学校和老师的关心下,向银行贷款成立了无锡本佳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成为一家小规模公司的法人代表,专门从事钢材批发和销售,最初的公司人员只有5名。
创业初期,自认为从小耳濡目染生意环境、有一点生意头脑的郑震,雄心勃勃,但却屡屡受挫,很多事情想得很好,实施起来却很难,公司有货但接不到订单,好不容易接到订单,又找不到货源。郑震深深地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几乎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他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经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郑震选择了坚持,公司业务逐渐走上正轨……目前公司已有10名员工,钢材销售和批发的经营区域由原来的无锡市拓展到江苏省各城市,业务量不断增加,公司也开始赢利。
眼下,郑震又为公司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他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将经营区域由原来的江苏省延伸到浙江省和上海市,业务量增加两倍,经营利润翻番,同时进军汽车维修和装潢领域。
网上开店来卖菜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中职生张昕毕业没几年,开了家农产品店,继而又开办“绿悠悠”电子商务网站,称得上是首批蔬菜农作物“网上超市”之一。近日,“绿悠悠”网站引进风险投资,创业前景看好。
张昕在中职校学的是计算机专业。2004年毕业那年,他集结同学中的“电脑高手”组建了学校第一间“设计工作室”,当时接洽了几宗“大生意”,帮索尼等企业制作网站。毕业后,他开了家IT公司,从事广告设计。
2007年10月,和朋友思想“碰撞”后,张昕想在“网上超市”进行尝试。张昕做了小型的市场调查,发现当时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上农产品还是个空白点,因为它的网上购物人群还没形成。家庭买菜的多以老人为主,他们不是网络购物的主力消费者。于是,张昕把创业范围缩小在“有机蔬菜”领域,定位于白领家庭。2008年初,张昕投资30万元,在安远路开了间180平方米的“绿悠悠”农产品店。
因为年轻,张昕的想法与众不同。一次市场考察中,江西农业局一位负责人向他介绍:他们那儿的鸡蛋是绿色的壳,蛋清和蛋白更有营养。民间有一种说法更吸引人:土鸡中极少有产绿壳蛋的,母亲都留给最疼爱的孩子和最尊敬的老人食用,因为它能提高小孩免疫力,治疗老人头晕、目眩等疾病。张昕听后顿受启发——现在卖东西都是卖商品,我能不能“卖故事”?
回上海后,张昕将店里几十种商品一一归类,从网上搜集了从产地到用途等的各种信息,编成一个个“产品故事”,教消费者怎样从颜色、大小、形状等细节分辨农产品的好坏,并把一些有机农作物和各项身体健康指标“对号”,比如东北某个品牌的黑木耳吃了可以软化血管等。
赋予商品故事和文化后,消费者的认可度马上提高了不少,两个月后销售额就突破了40万元。在张昕的店里,商品旁边不再是单一的价格标签,还有五颜六色的“故事牌”,方便消费者挑选适合自己的种类。
一名中职生的传奇创业故事
从中职毕业走向社会,职校学生用历练和技能找准定位。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经过多年的就业经验积累,不少优秀的中职学生或已踏上了管理阶层,或是成功创业。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在《教育风》职教版块陆续推出优秀职校生的成功故事,为读者带来“十万俱乐部”里的中职成功者。
成功感言:
“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当然付出一定是必然。中职学生绝不能养成浮躁心态,必须厚积薄发,规划好职场生涯,在就业过程中去找准定位和契机,这样才能志在成功。”
——谢展鹏
不断尝试
在过程中发现商机
“现在年薪十万比起一些其他领域的成功者,我们只能说是刚起步而已。”第一次采访到谢展鹏时,他的谦虚给记者留下了特别的印象。 谢展鹏,今年32岁,2002年毕业于峨眉山市职业技术学校(原名为峨眉一职中)电子专业。他告诉记者,当初选择中职是因为自己的文化成绩在初中班上并不出色。而想学一门出色的技能,却成为当时自己的另一种奢望。“我的父亲告诉我,既然成绩不好读不了大学,不如趁早学一门技能。有技术在手,很快就能在就业中找到定位。”谢展鹏说,自己当时并不理解父亲的这一番话,但当自己从峨眉山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他才懂得,原来每天枯燥的专业课是为他今后的就业打好了基础。
“刚毕业,那时我们只能在一些私人企业做用电设备的安装、维护等。其实就是电工工种,我毕业后就来到了犍为县某电器设备厂工作。”2003年初,谢展鹏带着憧憬从峨眉山市来到了犍为县。作为电子专业的技能好手,刚到这家电器设备厂不到半年时间,他就成为了这群年轻人中的技术尖子。当时谢展鹏的工资只有900多元/月。
“作为一名电工,我感觉自己对于电子仪器的判断嗅觉是与生俱来的,可能是天生就喜欢的原因。”谢展鹏谈到。大概在2005年5月,谢展鹏决定离开这家电器设备厂,去外省开拓下眼界。他支身一人前往浙江义乌的某电子产业基地试水。“那年去浙江的决定对我今后的创业带来很大帮助。”谢展鹏说,当他带着满腔热情前往浙江时,他在义乌找到了一家负责承接农村太阳能电器安装、仪器电工应用与维护的公司,这家公司当时特别需要谢展鹏这类有经验的电工人才,也给谢展鹏开出了3200元/每月的工资,每年还有两万多块的年终奖金。当时这样的待遇着实让谢展鹏感到惊讶。
在2005年至2008年期间,谢展鹏开始在浙江带领着一批刚从中职学校毕业的电工专业学生一同下农村,走乡镇,安装太阳能热水、取暖设备等。在此期间,谢展鹏看到这一领域的商机,加上自己又拥有安装技术。在2009月春,谢展鹏决定想自己回家乡创业。
辛苦创业
年薪成功突破十万
“当时创业的念头非常强烈,同时也深知其中困难重重。”谢展鹏向记者回忆。首先,由于自己手里资金不够;再者就是对四川各地农村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并不了解。于是,他在浙江到处寻找投资商,希望和他一起来做这样一件事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谢展鹏在义乌找到了两家太阳能设备公司愿意与其合作,承诺可以先为其铺货,半年结账的形式让他代理这些太阳能设备,而加盟保证金让谢展鹏也能够承受。
“记得当时是2009年的11月,那年特别冷。我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头一批设备回到了峨眉山市。和几个过去的朋友开始筹划起了我们自己的创业项目。”谢展鹏说,我们从市场调查开始,几个人分批同时进行。将前期市场调查,下农村走访了解,做好产品宣传等工作明确分工。很快在一年后,我们的太阳能产品开始进入乐山周边的一些农村乡镇。
“当时我们不仅销售产品,我还亲自带领工人下去安装调试维护。只要是我亲自带领去安装的设备,至今都没有任何问题。现在回想起来,那几年真的特别辛苦。”谢展鹏向记者回忆时,长叹一口气。他说如果没有自己当时义无反顾的坚持,或许就没有今天的成功。从2010年到2013年,这三年的时间,谢展鹏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了川南地区的区域代理,谢展鹏也从当时亲力亲为的老板兼工人摇身变为旗下拥有80多名员工的管理者,他们公司也在成都拥有固定办公点,谢展鹏年薪突破十万也自然不在话下。
“我要感谢职业教育让我有了这份特殊的经历,以及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如今能够发展壮大。同时我希望现在选择中职教育的学弟学妹们能够认真学好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将来走向社会后才能更好的运用。”谢展鹏告诫眼下的职校学生,绝不能养成浮躁心态,必须厚积薄发,规划好职场生涯,在就业过程中去找准定位和契机,这样才能志在成功。最后,谢展鹏表示:“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当然付出一定是必然。”
【中职学生成功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成功创业故事12-08
中职学生创业政策03-24
成功女性创业故事精选12-12
成功女性创业故事12-11
IT男成功创业故事03-28
看成功创业故事12-12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03-04
90后大学生创业成功故事03-05
残疾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故事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