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生创业故事

时间:2022-12-11 20:53:04 创业案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美国大学生创业故事

  一个美国差生的创业故事

美国大学生创业故事

  公司以宠物狗命名

  2005年,纽约地铁站内,一个女孩与考夫曼擦肩而过,让考夫曼激动不已的是,这个正陶醉于音乐中的女孩,使用的是他开发出的一款耳机。“看到倾注自己心血的产品为人们带来益处,这是世间罕有的一种成就感。”

  当美国大部分同龄孩子还在偷偷观看限制级电影时,14岁的考夫曼就已开始视频制作和网页设计,而且动用“家庭关系”联系到美宝莲和欧莱雅等主要客户。这个美国纽约长岛出生的男孩,上高一时真正开启了自己的事业。不过,在老师眼中,考夫曼曾是那类最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人。

  当时,考夫曼成绩很糟糕,甚至在一次满分为100分的化学测验中只得了4分。他充满了稀奇古怪的想法,“苹果的Shuffle音乐播放器刚刚出炉,我很想在数学课上听音乐,又不愿被老师发现。”

  这就是考夫曼开始创业的原始动力,最终他用缎带和礼物包装用品设计出了可用空心绳隐藏的耳机线。考夫曼还请求父母支持自己大规模生产这一产品,父母当然不会把孩子的话当真。

  “我做了大量数据分析,撰写了商业计划书,向他们承诺一定会上大学。”经过软磨硬泡,父母终于同意了考夫曼的想法,并用房产抵押为他提供了18。5万美元的投资,考夫曼用自家宠物狗的名字成立了摩尔菲公司。高中毕业前,对生产和销售一无所知的考夫曼还曾到中国找到了制造商。经过五次重新设计,父母的投资已所剩无几,但终于生产出一种配有活索、能够随意伸缩的耳机。

  售出一万套产品后,为挽救陷入财政困境的公司,考夫曼决定用所剩无几的资金,参加为苹果系列产品举办的Macworld会展,没想到竟赢得了最佳展品奖。

  2007年,考夫曼再次参加Macworld大会,组织者现场号召与会者在72小时内设计生产出苹果产品配件,大会从近150个产品创意中最终筛选出3个产品。这种由一群人合作设计和制造产品的过程,让考夫曼倍受鼓舞,他出售了摩尔菲公司,开办了专注于这一过程的柯拉斯特公司,并获得了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然而,这个“看起来很美”的想法很快暴露出弊端,考夫曼本希望把它打造成为多家公司解决问题的软件平台,经由集体决策创造商业机会。但他发现,相关公司只想自己私下使用软件,不愿通过一个全球性的社区与他人分享。由于自己无法参与其中的构思和研发过程,年轻的考夫曼决定再次另立门户。

  消费者参与产品设计

  2009年6月,考夫曼从大学辍学,他有了新点子,把摩尔菲公司在产品开发制造方面的才能与柯拉斯特公司的协作解决问题的模式合二为一,创办了新公司奇趣。奇趣的模式是:由互联网用户完成开发和设计,生产的产品为互联网用户所用。

  为此,考夫曼和另外三人下了一番苦功。他们用了约一年半的时间,在曼哈顿的公寓里埋头苦干,制作网页,让参与者提交创意,对反馈工具进行测试,还设计出了投票系统和筛选标准。

  若打开奇趣公司的网站,立刻会被明丽的色彩和滚动的画面所吸引。小猪存钱罐、打蛋器、可弯曲的插板……“平民发明家”手持自己的发明一一出现在眼前。迄今为止,该公司已筹集资金1。7亿美元,2013年创收约5000万美元。

  目前,奇趣公司的网络社区已有数十万注册用户。每周都有几百人在平台上递交自己的新点子。每个月,该网站都会在用户投票的基础上,选出支持率最高的两个创意,供工程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内部团队进行研究,并将有价值的点子开发出雏形。在构思、设计、配色、命名乃至打造产品标识等各个环节,社区用户都会各抒己见,全程参与。在研发过程中,如果公司预估某一产品具有开发价值,就会将设计样本放到网店中接受预订,一旦达到足够的预订量将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如果说摩尔菲公司的诞生,源于一个男孩上课随心所欲“开小差”的梦想,奇趣公司搭建的平台,则完成了考夫曼帮助普通人实现产品设计的愿望。让消费者直接参与产品设计及生产的全过程,是奇趣公司的一个创举。

  看看这些“平民发明家”,既有产品设计爱好者和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有家庭主妇和退休老人。再看看这些产品:可定量倒出食品的干货储存容器,能把楼梯变成滑梯的塑料覆层,用来从西瓜中取出冰棒形状瓜瓤的装置……许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这些创意都来自普通人,来自他们日常生活中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点滴灵感。

  “每个人都有好的想法,我们天生就是发明家,我们看到问题就想解决,但发明本身并非易事。”考夫曼谈到成立奇趣公司的初衷时说,“移除发明障碍,让每个人都能坐到桌子前表达心声,这促使我创办了公司。我们使发明触手可及,这种模式为下一代发明家赋予了力量,让整个社会更加重视对科学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对长期的可持续革新而言至关重要。”

  “强制约束”和“灯火管制”

  走进奇趣公司的办公室,会发现没有太多装饰,但处处凸显着专业性:堆积如山的实时更新的财务表格,大量用于制图的长条桌子和苹果电脑,一台造价昂贵的3D打印机……

  在会议室,一面墙上张贴了各种产品信息——产品生产的时间轴、仍存在疑问的命名计划、配色方案甚至公司的收入明细,一切都清晰透明地展示出来。

  考夫曼说:“除了保留在自己的头脑中,人们仅会把好的想法与家人分享。而我和我的公司要求他们把这些对其最为重要的点子公之于众,放在互联网上任人评说。就是因为大家信任我,所以我才要为了维护这种信任不遗余力,无论是每个公开会议的内容,公司每天的销售额,还是我们在任何时候的工作进展,我都会与所有人分享。”

  谈到奇趣公司取得成功的秘诀,考夫曼如数家珍。他认为时间上的“强制约束”非常重要。“我们向外界宣称,会在每周二、周三和周四的12点推出一款产品。这意味着我们要言出必行,必须按期完成,别无选择。这也是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考夫曼很注重可持续发展。2013年初,他在公司推出了“灯火管制”期,那就是全体员工每季度都有一次为期一周的休假。“我们现在一周推出三款产品。如果我们每年只工作48个星期,同时又让每个员工变得更加快乐和健康,那么我们就能让发明创造更具持久性。奇趣公司的战略主要着眼于两点——令发明成为可能,保持业务持久开展”。

  奇趣公司目前正与塔吉特百货、家居产品零售商Bed Bath & Beyond以及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零售巨头百思买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但该公司的产品数量已远超这些渠道的处理能力。因此,考夫曼考虑建立自己的品牌商店,或许先落户纽约、洛杉矶和俄克拉荷马。根据他的设想,消费者将能在这里亲自动手设计产品。他还梦想着让手工业者重拾昔日辉煌,打造更多“美国制造”的产品。最为关键的是,考夫曼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成为创意的催化剂。

  “任何人提到‘我有一个好点子’时,我希望有人立刻建议说,‘赶快去奇趣将它变为现实吧!’”“我有一点儿古怪(quirky)。如果人们对我说我的想法很疯狂,这只会让我变本加厉。”

 

 

  美国大学生在中国成功创业

  2011年7月起,33岁的美国人马修·布鲁诺和他的拥有900多名中国员工的优创(青岛)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成为哈佛商学院的又一经典商业案例。他的创业经历将被雄心勃勃的世界商业精英们所观摩、评价并借鉴。

  关于入选理由,哈佛商学院的教授这样答复:“这里的教学方式总是在课堂上提供真实公司的最真实的案例,令我们非常感兴趣的是,你居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中国建立起业绩斐然的公司,我们计划将此案例用于中国教程项目。”

  这并不是马修获得的初次褒奖。最新的业内荣誉来自国际外包专家协会:2011年5月,马修所创建的优创(青岛)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被该协会评为全球外包行业100强。在此之前,该公司获得的荣誉还有“中国服务外包成长型百强企业”、“美国发展最快私营企业前500名”等等。

  走完这一创业之旅,马修只用了8年时间,仅在8年前,马修的身份还是青岛一所大学的外籍英语老师。

  1999年,马修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并获商业管理学士学位,同年进入美国DPG保险公司做分析员。3年后,怀揣周游世界梦想的马修禁不住在青岛工作的大学同学的“诱惑”,辞去工作来到青岛。

  沙滩、海鲜、啤酒节,以及浪漫邂逅的、后来成为太太的中国女友,这些构成马修当时在青岛的全部生活。直至2003年,马修回国后发现自己实在难以割舍对青岛的热爱以及对女友的思念,“当时非常希望能回到青岛,这可以说是我在青岛创业的最大动机。”马修回忆。

  马修的人生转折也正是发生在2003年,从这一年起,他正式开始了异域的创业之旅。

  一个偶然机遇,马修在美国遇到了在DPG工作时的CEO。当时,这位CEO需要将公司一个项目中的1万张保单录入到系统中,他所面临的难题是每张保单获利很少,但处理数据工作的成本非常高。马修意识到青岛有大量会英语的人才,可否把这一工作转移到青岛?最初这个想法被这位CEO当成一个笑话,直到马修做了一个劳动力和租赁成本分析并向他描述时,这位CEO终于意识到了这件事的可行性。

  这成为马修同年创建的公司的第一笔业务。而他幸运地迈入的领域在当时的中国可谓新兴行业:服务外包。

  马修介绍,服务外包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成长型行业之一,尤其是保险和金融领域,这一行业源于印度,原因是印度人英语的优势和IT业的发展。这几年,鉴于中国的硬件设施投入加大、政府支持以及人才优势,服务外包业发展迅速,大有取代印度领先地位之势。

  和许多创业者一样,马修经历了公司初创时的艰辛和挫折。刚开始,公司只有马修和另一名员工,办公室位于青岛市的一间小公寓里。马修回忆,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遇到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加之成立初期,不可能有很多的资金投入。

  “我们需要逐个解决难题并得出结论。如果没有公司最初的员工——现在他们大部分还在公司而且已经成为公司的高级管理者,我可能什么也做不了。在公司最初的日子,我与他们建立的互相信任帮助创立了公司文化并为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令马修欣慰的是,他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专注性和团队精神无疑为优创的快速发展注入了生机。优创最初的客户之一、NIP集团主席大卫·斯普林格评价:“对于优创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周到性,我感到非常满意。我强烈地向同行业甚至其他行业的朋友推荐优创公司。”这种口耳相传的结果是,优创开始每年增加25~30个客户。2005年起,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每年新增员工100名,甚至有时会增加200名,员工一向被马修视作最宝贵的财富。

  作为公司团队中的一员,优创员工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通过互联网和远程接入技术连接到客户在美国的电脑和网络中,在办公室为客户进行保险数据处理业务,包括数据信息的分析、录入、检索、审核等工作;而所有的软硬件、系统和数据信息都由客户进行管理和维护,由此实现美国保单在中国制造的流程。

  熬过了创业期的马修并不讳言,快速发展再一次让自己直面挑战:“我们的业务蒸蒸日上,但是我们都很年轻,缺少经验。我们想快速增长的同时,还想保持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工作场所。”如今在青岛当地的高校,马修的“这一独特的工作场所”正日益获得毕业生的青睐。

  “我们的座右铭是‘优质生活,创赢未来’。当你加入优创,你加入的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美国公司,处在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行业。这意味着你可以跟公司一起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提供综合福利、有竞争性的薪酬,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让你享受快乐并有时间关注你的个人生活。”这种开放、坦诚的美式企业文化最初在公司推广时并非一帆风顺。美国公司,美国客户,以及绝大多数的中国员工——中西文化的差异及由此带来的碰撞成为马修创业过程中不得不过的另一个坎儿。

  马修一直推崇“最好的想法胜出”。开始时,马修总是鼓励员工多辩论,“后来发现员工担心反驳我的观点会触怒我。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中国员工学会了跨国公司的风格,而我从我的中国同事那里获得了如何在中国管理公司的秘诀。”

  并非所有的创业者都如马修一样幸运。在他看来,自己创业成功与大学时身处的创业氛围和所受的创业教育密不可分。大学期间,马修曾上过一门名叫“创业”的课程,教学生如何开始自己的事业。通过这个课程,马修学习了如何发展业务计划,吸收资金,制作预算以及其他活动来开展自己的业务。马修回忆,学生们必须组成小组一起商量创业想法,然后将这些想法和商业计划展示给来自风险资金公司的校友们进行小组讨论。当时马修的商业计划是开发一个为家庭服务的旅游网站,最终他所在的小组是赢得最佳商务计划奖的小组之一。

  “这些经验在我建立优创时极大地帮助了我,给予我信心并使我确信自己也可以去做。”就中美大学生创业的比较,马修坦言:“我相信热情、渴望和能力都是同样的,但在中国,创业理念没有被很好地植入教育系统。目前中国的大学很少为学生创业去发展校友网络并提供相关课程,但是我相信这种状况将来会慢慢改善的。”

  回顾创业之路,马修说:“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选择创业,我想这是我曾做过的最好的决定之一。”如今,该公司客户已达110多家,涵盖了美国大、中、小型的保险批发商、代理商、经纪商,遍布东西海岸。

【美国大学生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美国人是怎么创业的?08-24

另类大学生和他的创业故事05-06

美国年轻人如何创业03-04

美国创业教父:身陷困境的创业公司如何自救08-22

残疾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故事08-29

创业达人分享创业故事10-25

大学创业故事05-28

烧烤创业故事08-10

煤矿创业故事11-16

淘宝创业故事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