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餐饮店创业故事
从炸油条到餐饮连锁大老板创富核心
在武汉谈到吃,许多人就会联想到“小蓝鲸”。曾几何时,小蓝鲸赢得了无数值得骄傲的荣誉:“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全国十佳酒家”……
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它由一家不起眼的小餐馆一跃成为湖北中餐连锁的龙头,并成为武汉餐饮的一块响亮的招牌。
苦涩童年
为挣钱读书给尸体守夜
刘国梁,1966年出生在武汉市郊区乡镇的一间满是裂缝的土坯房里,他苦涩的童年就在这间土坯房里度过。但刘国梁聪明又刻苦,上学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得老师喜爱。对数字十分敏感的他,数学成绩一直特别好。直到现在,刘国梁从不用电话薄,几乎所有的电话号码,都凭记忆脱口而出,令人叹服。
但是,因家境贫困,这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却一直面临着失学的威胁。为了能挣钱读书,他什么样的苦都吃过。有一年,家乡发大水,淹死了人,为了多挣几元钱交学费,不过十岁出头的他,竟和父亲轮换通宵提着马灯为捞上来的尸体守夜。1984年,刘国梁初中毕业,家里实在供不起他继续上高中,就把他送到附近的镇上学炸油条。在街口摆上一口大油锅,炸一辈子油条———对贫困的农村孩子刘国梁来说,命运似乎就这样注定了。这时候,一桩意外却让刘国梁平生第一次踏出了小镇。家徒四壁的泥坯老屋,已住了几代人,这一年终于捱不下去了,木梁腐烂断裂,已经无法住人。要重新修整,约需1300元。想来想去,没有办法,只有进城打工。就这样,1300元把刘家父子逼上了武汉。
选择创业
决心不再受命运的摆布
初到陌生的都市,父子俩租不起房子,只能“傍”亲戚。好在刘国梁在镇上学了白案,炸过油条,好心的亲戚把他介绍来到汉口一家小餐馆,学做红案。他的父亲则找到一家苗圃打零工。
为了挣够修房的钱,刚18岁、瘦弱的刘国梁埋头苦干。武汉的夏季热得冒烟,在密不透风的厨房里,他一人负责红、白两案,同时应付七、八张台面的菜肴,好几次,都热得晕倒在炉子前。他酷爱学习,师傅传授技艺,总是记在心里,反复推敲。为了纯熟技艺,他经常加班到深夜。凭着不怕苦、肯动脑的精神,学徒刘国梁渐渐有了一手好厨艺。他的一个绝活,至今为当时的同行津津乐道:一只活鸡,从开膛破肚到端上桌面,不过几分钟的事,给鸡去毛时,面对滚烫的开水,他可以动作敏捷得烫不到手。
就这样,两年过去了,父子俩历尽艰辛,终于攒到了几千元血汗钱,可以回家修整房屋了。然而此时的刘国梁,经过大城市的濡染,已经眼界大开,不愿意再回到那个贫苦的乡村了。就在他有这样念头的时候,刘国梁偶尔听到一位顾客感叹,目前武汉适合老百姓消费的像样的餐馆太少了,这位顾客的话给刘国梁触动很大,他觉得在武汉开餐馆是很有前途的,只要用心经营,一定能赚钱。那一刻,他下定决心,不再受命运的摆布,自己去闯出一番天地。
原始积累
勤扒苦做赚取“第一桶金”
刘国梁没有回家翻修老宅,而是苦口婆心地说服家里人,用这笔钱开了家小餐馆“小南京”。店在当时冷冷清清的汉口新华后路,招牌也十分简陋。
和每一个小业主一样,刘国梁为了他的“第一桶金”,起早摸黑,勤扒苦做。5年间,刘国梁精打细算,“小气”到了极点,为了节约成本和保证原料的品质,他曾骑着摩托车,到200公里外的洪湖去采购鲜鱼。他对菜肴精益求精,并对客人承诺:如果菜做的不好可以要求重做。他娴熟的技艺和良好的待客之道使得小餐馆生意红火起来。
就这样,用了5年的积累,刘国梁攒够了20万元。20万元,对于出身贫寒的刘家,算得上是座金山了,眼见武汉餐馆越开越多,生意越来越难做,不少餐馆都在上档次、上规模,刘国梁提出要倾其所有,用来购置大门面,进行高档装修,却遭到了想回家盖房的父亲的强烈反对。是小富即安,还是开创更大的事业?刘国梁面临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抉择。
扩大规模
学洋快餐搞起中餐连锁
一天中午,刘国梁的店里来了几位老主顾,因为时日已久,几个老主顾都和刘国梁有了很好的感情。但这天,几位顾客来到店里犹豫再三,还是离开“小南京”,选择了附近一家大餐馆。一位老主顾不好意思地对刘国梁解释说:“‘小南京’档次太低,请客时实在拿不出手啊……”这件事深深刺痛了他。刘国梁意识到,如果不主动出击,他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小业主,甚至连这个小业主都当不长久。
1993年,他不顾家里人“败家子”的指责,将“小南京”个体餐馆变更登记为私营企业,并与几位朋友合伙,在武汉电视台对面开设了“小南京美食城”。结果一炮打响,生意十分兴隆,刘国梁的资产迅速翻了几番。告别了家族式小作坊的刘国梁,此时已完成了从为生计挣钱到为事业挣钱的心理跨越。他深知,自己的事业离成功还有很远。他时常思索:“美食城虽然生意不错,但照这个速度,什么时候才能做大做强呢?”麦当劳、 肯德基在武汉的扩张给了他很大的启示,中式餐馆为什么不能学洋快餐去走连锁经营之路呢?我也要打造中式餐饮的连锁品牌!他暗暗下了决心。
此后短短几年,他加快了“小南京”的发展步伐,完成了从街头餐馆到现代企业的过渡。1998年,刘国梁出资近千万元,成立了“武汉广场美食公司”。考虑到外地已有同名品牌,加上注册时不允许名字中有地名出现,“小南京”果断更名为“小蓝鲸”。
创立品牌
“微服私访”狠抓菜品质量
刘国梁为了把“小蓝鲸”办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狠抓各连锁店的菜肴和服务质量,经常“微服私访”去“小蓝鲸”各分店“消费”。发现问题立即找到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在他的影响下,“小蓝鲸”上下逐渐形成了“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的服务意识。这时候,报纸上报道了一些消费者由于食用不健康食物而造成中毒的现象。一时间,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独具匠心的刘国梁抓住这一时机,于1996年首创了“科学美食,营养均衡”的餐饮饮食新观念,并与武汉军事经济学院联合研制了“电脑配餐”,填补了当时国内空白。为了真正让所有小蓝鲸顾客“吃出健康来”,他甚至违背酒店业经营惯例,提出不让顾客空腹饮酒,不让顾客乱点菜,不让顾客多点菜,虽然少了些收入,但却因此赢得了顾客的赞誉。
刘国梁在国内中餐业界首推“多品牌差异化连锁”战略,即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在统一品牌之下,实现菜肴的本地化和差异化。同时,他斥巨资对“小蓝鲸”这一品牌进行整合升级,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从此,“小蓝鲸”真正依靠品牌走向了全国连锁之路。
走向全国
从南到北掀起“小蓝鲸旋风”
这一系列成功的营销策略,让“小蓝鲸”在国内中式餐饮连锁受挫之际,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使企业连续两年超越众多洋餐饮企业,成为江城餐饮企业的龙头战舰,直至2000年底,小蓝鲸在湖北省境内已开连锁店21家,仅武汉市就有10家连锁店。
2002年,经过精心的筹划,“小蓝鲸”北京大钟寺连锁店顺利开业。在北京小蓝鲸红红火火的同时,沈阳、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等北方城市又掀起了“小蓝鲸旋风”。刘国梁终于完成了“小蓝鲸”由南向北的扩张。中国餐饮业超级航母已初露端倪。现在,小蓝鲸集团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将主业的下游行业———饮料及食品工业发展成为集团又一个新的经济支柱,届时,小蓝鲸品牌的各色酒水、饮料,由小蓝鲸特色菜肴衍生的包装食品均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榜样印象
身价千万依然朴素本分
随着“小蓝鲸”的名气越来越大,身为老总的刘国梁早已是千万富翁。“阔”起来的刘国梁,依然不失昔日农家孩子的本分和踏实,始终那么低调。成功之后,他为自己“提炼”出了两条“发家秘诀”:
第一,成功离不开坚持。刘国梁说,许多人缺少的不是才干,也不是没有机遇,而是认定了一个目标后,没有坚持下来。曾几何时,房产、证券……投资热此起彼伏,多少昔日大款栽了跟头,一蹶不振。刘国梁也曾有过数次转行发展的良机,几经考虑后,都放弃了。他认为,仅因一时之利,转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前途难卜,也必然分散主营业务的精力。最后可能进退失据,十分危险。在他看来,餐饮行业有做不完的生意,挖掘不尽的商机。
第二,要成功先要学“做人”。功成名就后的刘国梁,没有一丝“阔人”的痕迹。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跳舞的他,最大爱好就是买书订报。他似乎总是那两套衣服,一条皮带用了好多年,一双鞋子穿破为止。他和职工一样吃食堂,一辆平常之极的轿车常被企业事务占用,他也“打的”、坐公汽。许多老板养“小蜜”,而他身边的秘书,从来都是男性。对自己近乎苛刻的刘国梁,却从不拖欠员工半分钱工资,他还为各类公益事业捐助数百万元。
烧烤小伙2年成酒店老总
工厂破产从头再来 2004年初,陈继雄携带妻儿来到武汉,他刚刚经历了事业的低谷——在长沙的食品加工厂破产。
在武汉,陈继雄发现这里的市场很大,“不如在这里做点生意”。他注意到,“烤生蚝是广东湛江的名小吃,但在武汉市场还是个空白。而且,武汉的海鲜当时都身价很高,1只生蚝要卖8元,老百姓大多高攀不起”。陈继雄决定试一下,做以炭烤生蚝为主打的平价小海鲜。
说干就干。陈继雄连夜到深圳收回了5000元货款。
“5000元做生意,这个本实在是小了点,门面的转让费都交不起”。于是,陈继雄在吉庆街瑞祥路找到了一个卖早点的门面,店面大约20多个平方米,只能摆下4张桌子。
陈继雄跟房东谈只租晚上,那位老板欣然答应。陈当即交了1800元房租(600元/月)。然后,购置了冰柜、微波炉和简单的餐具。同时,陈继雄开始自己研究配料,并请朋友到家里去品尝他的炭烤生蚝,并依据朋友们的反馈意见调配味道。
3月16日,海陆空开张。这时,陈继雄手里只有300元钱。
起步是艰辛的。陈继雄耳边也总是有些风凉话,“我没见过像你这么穷的广东人!”有其他老板问:“怎么称呼你呢?”“叫我老陈。”“在吉庆街只能叫你小陈。”
不过很快,大家都改口了。
秘方烧鹅带火生蚝 最初的两个月,烤生蚝的生意比较冷淡,尝鲜的人还是少数。真正让海陆空生意火起来的是烧鹅仔——陈继雄有独门秘方的烧鹅仔。
陈烧鹅仔的配方是有故事的。“烧鹅仔的味道非常独特。烧制秘方共有6种配料,我的朋友只告诉了我5种,剩下的一种配料,他保护得很紧。
害怕秘方泄漏,“他每次都是一个人去买配料,每次都会转几趟车,走的时候还会不断回头张望,怕有人跟踪。
回来后,那位朋友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配好配料后再烧掉包装袋”。
陈一直想破译这个配方。他用自己知道的5种配料做出来的烧鹅仔,味道就是差很多。
作为名厨后代,陈继雄拥有非凡味觉。平时,他喜欢研制美食。经过反复尝试和研究各种香料、药材,苦寻半年终于破译了配方,再加以改良后,烤出来的烧鹅仔比原来的味道更好。
经营了海陆空排档两个月后,陈继雄推出了以烧鹅仔为主打的广东烧腊。上市后,市场反映热烈,烧鹅仔每桌必点,炭烤生蚝也跟着火爆,陈继雄马上推出亲自研制的更合武汉人口味的广东菜,销售额直线上升。小排档每日销售量很快突破了1000元,最多的时候冲上了3000元。
生蚝突围 卖烤生蚝没有多久,陈继雄断言:“武汉市很快会风靡烤生蚝。”武汉人现在每天要吃掉生蚝两吨(约6000只/吨)以上,海陆空几乎占了市场份额的一半。
尽管生意火爆,陈继雄并没有沉迷在烤生蚝之中。“等大街小巷都在烤生蚝的时候,我已经突围了,发展成广东菜酒店了。”
陈继雄一边在排档里烤生蚝,一边酝酿起大动作:
高薪请广东厨师,南下到广东进海鲜。
2005年3月,“海陆空”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了注册商标。
2005年5月,陈继雄租下了隔壁的两家门面,海陆空搬出了小排档,发展成了有38个台位的中型店面。
2006年,海陆空一口气开了三家店:2月14日情人节,万松园店开张;8月5日,青山店开张,9月8号,海陆空竹叶山店将要开张。另外,8月8日,海陆空吉庆街店成功迁址,搬进了对面更大的门面。
扩张的速度让人目不暇接。更惊人的是,“每一家海陆空开业就立马火爆”。
回忆万松园店开张的情形,陈继雄自嘲地笑了:“我从没见过那种阵势,局面完全失控。”当时店里只有6个服务员,5个后厨,根本忙不过来,结果是客人都自己跑到厨房抢菜。人手不够,陈继雄亲自做煲仔饭。
陈继雄坦言:“做食品、做市场我是行家。开酒店,我还是外行。不过,这没关系,请内行来不就行了”。马上,他高薪招聘了一批酒店精英。“现在,海陆空人才济济,万松园店已经是井井有条,其他店也会如法炮制。”
仅花了一年多时间,陈已由外行变成内行。
海陆空还能走多远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对海陆空的未来,陈继雄套用了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
迅速扩张,资金如何跟得上?“海陆空经过不断总结,多方中小企业融资,迅速占领市场。
陈继雄透露:“我专接死店,然后盘活,成本并不高。青山店,原老板投资300万,我花45万接;万松园店,别人投资100万,我花30万接。”
谈到酒店经营的成功,陈继雄总结了五大要素:老板的思路和为人、味道好、价格公道、环境好、服务好。
“海陆空的定位很好,专做平价海鲜和广东菜,打破武汉市高价海鲜的格局,把消费者定位在工薪阶层。”
菜本来价不高,扩张后成本增加如何挣钱?陈继雄称自己是“挣慢钱”:“别人一盘菜挣1元,我分两次或者三次挣不就行了。”
陈继雄强调:做生意,绝不能贪小便宜,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向供货商结账,不拖拉,不抹零头。
“这样,供货商就不会有情绪,就会很乐意把最好的货品供应给我,从而保证了菜品质量。”
“下一步,海陆空将完善内部管理,成立专业管理公司,组建中心厨房和配送中心,使所有分店的品质和味道统一,争取两年内做成武汉的粤菜大王。”
听陈继雄讲完他的故事,已是深夜11时许。他提出:“我带你去海陆空吉庆街店感受一下好吗?我想让你看看我老婆,要不是她与我患难与共,不会有海陆空的今天。”
打车到了吉庆街,那里正是热闹的时候,消夜的人很多。走进店里,记者在收银台见到了陈继雄的妻子,一个身材娇小,容貌秀美,着装素雅的女人。“我太太很能干,我万松园店里请了4名收银员,在这里,我太太一个人搞定。”听了丈夫的夸奖,陈太太笑了,很幸福的那种。
陈继雄多次谈到自己的太太和一对儿女,这一生最让他揪心的是妻儿跟着他受苦了。“离开长沙前夕,我和太太抱头痛哭,真觉得是走投无路。那年过年,我们只有150元钱,其中还有50元是假币。”“我的孩子很懂事,刚到武汉的时候,家里没米下锅,他们就打碎小猪存钱罐去买米。”患难的日子,一家人相依为命,亲情也更浓烈。
当初离开家乡,陈继雄说是“落荒而逃”,父母卖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替他还债。而他也已7年没有回家过。
支撑他不畏艰难奋斗到今天的是因为有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一家人在家乡的大街上潇洒走一回。”他感慨万千:“而今,我做到了!”
【餐饮店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餐饮店创业计划11-17
餐饮店创业计划15篇11-18
餐饮店创业计划(15篇)11-18
餐饮店的创业计划书09-13
餐饮店创业计划书03-12
餐饮店的创业计划书03-08
餐饮店创业计划书03-02
餐饮店的创业计划书02-16
餐饮店创业计划书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