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案例:创客“打怪记”

时间:2023-01-16 20:12:29 创业案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创业案例:创客“打怪记”

  创业案例能给我们创业提供示,今天YJBYS小编为大家分享创客“打怪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春风起,吹皱几许波澜,云涌处,人心驿动。

  再过两月,765万大学毕业生即将浩浩荡荡踏上社会。在国家战略层次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生投身“双创”,创新创业的热潮在神州大地风云际会。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过往,都带着同样或更大的有利的种子。”年轻人在创业途中会遇到哪些“妖魔鬼怪”?如何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并将其变为成功的垫脚石?本期聚焦4个典型创客案例,邀请颇有影响力的创业投资人和企业家帮助大学生“捉妖打怪”。

  【创客怪之一将难求】“刘小仙儿”的万万没想到

  “阳春三月,家乡早已百花齐放,而我却在北国孤军奋战,同行的伙伴,你们在哪里?”

  刘芸(化名)是云南某高校的大四学生。2015年,她凭借一个专注于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和轻奢产业结合的创业项目,获得了首届全国互联网+创业大赛的金奖。

  去年底,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刘芸和她的团队获得了投资人的青睐。但轻奢产业只有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才有生长土壤。于是,为了获得投资和发展,2016年初,她一个人带着梦想,千里迢迢来到北京。

  “暖黄色的灯光映出一排排忙碌的剪影,不时能听到对面小哥调试代码的键盘声。这是周末凌晨的孵化器。一股浓缩咖啡的味道,一群精神饱满的年轻人。”初到北京,这个极具文艺范儿的小姑娘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但当这股新鲜劲过去之后,刘芸突然发现,这片创业热土上,大多数人都成群结队相伴而行,而她却成为找不到队友而落单的独行者。身边靠谱的伙伴家业与学业皆远在云南,基本没有人愿意割舍一切来到陌生的北方。有工作经验且能力尚可的应聘者开价离谱,用一刀实用主义狂砍情怀与理想。招人、退人、再招人……刘芸的创业团队陷入这不断进出的非良性循环。

  直到现在,从财务到设计再到跑订单,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得一个人扛。团队竟成为刘芸创业路上的最大绊脚石。这个自称算尽人生的“刘小仙儿”万万没想到,在北京这样人才济济的地方竟然很难找到同行者。

  【打怪支招】用户亦可成队友,李知庭水木清华校友基金运营总监

  刘芸面对的招人难问题,也是目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大学生创业之后,社会经验不足导致人脉、资源等受到极大制约。早期创业拼的是速度,产品、模式、市场等要全面出击,一人多能,一人顶两三个人用很正常。但CEO不能既管着行政也负责财务。

  雷军说,CEO就干两件事:找人、找钱。在这过程中,即便时间按秒计算也是不够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对创始人能力很好的考验。

  好的产品总有粘性很高的粉丝和用户,慢慢培养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他们也许就会成为你的成员,加入到创业项目中来。刘芸利用互联网思维把民族刺绣文化推广到用户面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线上的优势,帮助线下传统店面转型或者改为加盟,同时慢慢培养忠实的用户和粉丝。

  其实,创业就是要找信得过的人,早期创业不确定因素很多,产品、市场、技术变化性很大,那么如同学等信得过的合伙人就减少了很多的沟通成本,这个至关重要。

  此外,做商业模式的项目鼓励创业者多参加一些公共关系活动,吸引用户和粉丝,同时可以专注地结交行业里面的一些牛人,快速提升自己的社交水平。

  【创客怪之策略失当】无视现实的理想如脱缰野马

  “无视现实的理想,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越是桀骜不驯,离初想就越远。”

  刘雨欣是安徽某高校2014届毕业生,回到家乡后,内心并不安定的他,一直有一个老板梦。终于,当看到邻居在自家小区开了一个食品杂货店,并且收益不错,他觉得自己的机会也来了。于是,火急火燎地辞去工作,连借带凑筹集十多万元钱作为启动资金,开了一家食品杂货店。

  从一个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小刘认为柴米油盐市场已经固化,加上周边已经有好几家这样的杂货店,又破又旧,没什么能吸引顾客。为了凸显特色,他花了大力气对店面进行了精装修,并且将经营范围锁定在沙司、奶酪、芝士等一些进口商品上。同时,在开业初期,花大心思进行发传单、商品打折等促销活动。

  自以为很聪明的小刘,觉得自己的赚钱美梦很快就可以实现。但现实无情地碾压了他。刚开业时,来瞧新鲜的顾客的确很多,但叫座不叫卖,每天的销售量很小。而且,随着新鲜感下降,顾客越来越少。于是,刚刚过去两个月,食品杂货店不得不关门。

  明明很热闹的开局却以冷场结束?小刘一直想不通。自己每一步都算得很精细,可为什么同样是食品杂货店,邻居可以干得红红火火,自己的店就经营惨淡呢

  有着一定工作经验的姐姐对他的创业项目进行认真分析后认为,小刘的创业梦有点太“理想化”。他在学校里接触的生活方式和居民区有一定的区别,学生赶时髦,求新鲜。可普通居民对他的货品需求少,大家更讲求实惠和实用,柴米油盐才是他们每日生活节奏里的主曲调。

  【打怪支招】切中用户刚需乔丹零壹时光孵化器CEO

  刘雨欣所经历的其实是许多大学生创业者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即不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只按自己“理想化”的方式做事。创业的本质是一门生意,切中用户的刚需是商业社会的基本常识。如果作为一个社会新兵去和其他有经验的商人竞争,胜算会非常的低。对于像经营小卖部之类的实体店铺,大学生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基本的社会常识,通常很难成功。

  衣食住行确实是人们的刚需,消费升级也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创业方向。但若想颠覆诸如零售、餐饮、服装等传统的行业,必须运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逐步去引导和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比如“饿了么”这样的网上订餐平台,即是运用移动互联网的手段去改变人们传统的订餐方式,从而获得成功。

  因此,作为从象牙塔走出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更多应该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发挥智力或者技术优势,在某些特定领域里做出一定的创新,才有成功的可能。

  【创客怪之商战无情】不开花的梦想也很美

  “创业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残酷战场,即便你已竭尽全力,也不能保证每一个梦想都会开花。”

  “微校园”是扬州某高校2013级学生丁进和他的团队开发的一款手机服务软件。当年,各大移动客户端刚刚在三线城市兴起,出身商业世家的背景让他敏锐地感觉到这将掀起一场消费革命。于是刚刚大一的丁进召集了另外5名同学,决定创办当地第一个校园版手机服务平台“微校园”,目标群体放在扬州市的所有在校大学生。

  从那时起,5名创客租了一间职工宿舍,开始创业。开始两月,他们不断拜访各地的创业大学生,取经求道,并开始技术开发,编辑“微校园”后台,搜集商家信息。半年时间里,他们用脚步丈量扬州,掌握了大大小小数万家商家的信息。

  但是,就在他们以为凭借激情、努力和团结能够战胜创业路上一切挑战的时候。现实给了他们团队一个无情的耳光。

  正是从那时候起,美团、大众点评、校园司令等背后有着国内顶级商业团队支撑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突然杀入扬州这样的三线城市,并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了他们这些微平台。

  尤其是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学生团队根本无招架之力。虽然,他们也做过抗争,争取到近百万元的风险投资,开展了几次大型地推活动。花费很多精力和物力,但在悬殊的实力对比前,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

  【打怪支招】学会以退为进 张锐北京万学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微校园”项目在异常激烈的竞争格局下,没能开花结果,貌似失败而终。也许很多人会评说丁进团队,没有充分考察市场,没有研究潜在对手,产品没有显著优势等诸多问题。但我认为,丁进团队不仅没有失败,而且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成功。因为,作为大学生创业者,他们在这段创业路上,深度锤炼了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并绽放了创业精神。这才是最宝贵的收获,足以终身受益。

  创业是否成功,绝不是以初次创业有没有赚钱为评判标准。所有伟大企业,无一不是,创业团队勇于投身创业,无畏艰险,百折不挠,在一次次突破瓶颈和极限中,提升能力,不断优化模式与技术,最终成功。就本质而言,创业成功,是创业者经历十几个特定阶段的锤炼,完成核心通用能力与企业职务能力的发育,并实现重要资源整合的结果。因此,创业不是单个项目的周期,而是团队从能力到项目多轮进化的全程。

  丁进团队,通过第一个创业项目的磨炼,已经实质性完成了创业前期的准备,他们的创业能力与资源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他们已经向着梦想的彼岸,迈出了一大步。

  【创客怪之团队冲突】把江湖人情锁进规则笼子

  “当看到一起打江山的战友一个个离去,最心痛的不是他们带走技术、客户等资源,而是积累多年的友谊就此烟消云散。”

  黄达是湖南某高校自动化专业的2013级学生。小黄和其他几名同学曾经合伙经营过一家名为“恒友科技”的电脑服务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组装电脑导购、配件代售、故障维修。

  2014年3月份,黄达等人参加了学校的创业计划大赛,紧扣专业的小成本创业项目赢得了不少评委点赞,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比赛结束后,小黄趁热打铁,经过和其他6位同学商议,自己出资6000元,其他每人出资3000元,迅速成立了“恒友科技”。

  由于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再加上学校对创业项目的扶持,校园市场基本无阻力开放,大家对自己的项目充满期待。创业起步阶段,股东都是同学,平时关系就不错,大家根据自身特点和专业特长,分块负责公司的各项业务。有技术出技术,有人脉出人脉,生意很快扶摇直上,一个月后,公司就实现了盈利。

  “有苦同吃易,有福同享难”。正是由于关系良好,平常的工作量和业绩并不直接与利益挂钩,而采取平均分配利润的方式。当公司运营半年后,矛盾逐步凸显。

  7名管理者都是学生,各自有不同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在业务平稳发展时期,有些团员手忙脚乱,有些团员无所事事,有人抱怨分工不明确,有人抱怨待遇不公平。再加上对团队发展方向和理念各有各的看法,有人求进取,有人求稳定,争执和冲突变得越来越多。最终,种种矛盾不可调和,项目以对簿公堂的形式草草收尾。

  【打怪支招】学生合伙人重“规章” 杨鹏天使投资人

  “中国式合伙人”的故事,一直在创业江湖中流传和上演。在“双创”热潮中,大学生创业项目所面对最大的阻碍之一,便是团队问题。学生团队多为同学、师兄弟关系构成,而创业本是向死而生之难事,每天都有可能遇到新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团队可能会显露以下主要特征——

  目标模糊:团队成员通常是因为热情或者有趣,便加入进来。对于创业项目的愿景、目标等没有共识,从而也缺乏过程规划,以及面对潜在风险的准备。

  成本不高:许多学生创业,可能只是为了获得一种经历。当面对困难、考研或就业等现实选择,往往会更容易放弃创业项目。

  经验缺乏:职场经验对于每个创业者并不是绝对必需的,但没有职场经验,往往使学生创业者缺乏应对团队管理、日常工作的细节经验。

  总而言之,保持较高的情感强度,较高的战略半径,较清晰的路径选择,即使是学生创业人,也能够很好地应对团队变动、商业模式的试错调整,从而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创业案例:创客“打怪记”】相关文章:

创客云集 点燃创业激情05-16

为创客搭好“创业蜂巢”06-13

创业新模式热了“创客经济”05-11

创族空间:力助创客创新创业06-02

打造创新创业创投创客 “四创联动”平台05-16

创业资讯:技术让人人都可成创客05-13

解码成都女创客创业项目05-27

创业园区扶持创客走上发展路05-05

甘肃省出台政策 这些扶持措施帮创客创业为创客解忧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