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浩创业故事:做一个心怀诗意的企业家
1972年,黄浩出生在山东诸城东乡瓦店,他自小热爱读书和写作,因钟爱《水浒传》里的角色,常自称“梁山第109人”。”
“浩幼时家贫,中年后汲汲于富贵,常著豪放或婉约小诗,热爱世俗生活,因向往水浒故事,故字号‘梁山第109人’,聊以安慰。
1992年,因为父亲在地质队工作的原因全家搬到陕西生活,而黄浩选择独自留在家乡。高中毕业的黄浩并没有选择参加高考,考虑到现实生计的问题,他在诸城市的龙城市场摆过地摊儿,卖过书,笔和本子,一做就是两年。此后在父亲的再三要求下,黄浩还是到陕西与家人团聚,并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地质勘探专业学习,并在这三年中完成了自己创业的前期财富与经验积累。
黄浩说:“在陕西读书的时候主要学习的是地质勘探专业,但是那三年我其实并没把全部的时间用在读书上,其间我经常背着书包到处跑业务,几乎走遍了关中平原,那个阶段也极大地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我做过造纸业,做过钢铁,跑过国内大大小小的城市,并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实现了自己最初的资金积累。”
一次跑业务的过程中,黄浩发现陕西水污染严重,同样的情况在山东等地也极为普遍,这一切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黄浩意识到如果继续恶化下去,将严重影响并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2000年左右那会正值矿热,陕西渭河污染非常厉害,不仅是陕西,山东的水污染也很严重。我觉得这样不行,但那时候少有人在意去治理污水,做水污染处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相关的环保学科也还没有设立,于是我就买了些相关的书开始学习研究,并拿出我读书那三年跑业务挣的钱,回了老家诸城开始着手创办工厂,主要做与污水治理行业相关的器械设备,也就是现在的金昊三扬环保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如今,金昊三扬在环保水污染处理器械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公司组建的由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等组成的国内一流的技术研发团队,先后独立设计、运营了数千家国内外污水处理厂,并拥有七十余项发明专利。实实在在地为客户解决节水、节能、减少生产运行成本、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难题,以实现经营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黄浩说,人才作为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国家的大环境以及先进技术储备也是促成公司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基石:“我们公司能在行业当中能够继续向前发展或者说存在下去,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国情,中国的大环境,现在正处于环保大治理的年代,不管是废水、废气还是废渣领域。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们公司每年都会从国外选购一些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储备,每年都会储备一到两个。”
过去的十几年里,黄浩把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小说和诗歌的创作。在外人看来,做企业和诗歌小说创作是相互矛盾的两件事。起初性格直爽的黄浩还会为此加以反驳,而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黄浩,对外界的质疑则多了几分从容与坦然:“文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你静下来思考,无论是做企业、还是人活这一生,都应该把浮躁的心静下来、慢下来。在我看来做老板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过程,我就是一天吃两顿饭而已,可为什么还要好好做企业,自然是我想给人带来一些幸福感,毕竟那么多人跟着自己干活。我为什么要写东西,我觉得我把灵魂、内心的'东西拿出来晒一晒,善良也好、丑恶也好、悲悯也好,要与人分享。人嘛,总是要不虚此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浩的多本诗集《宋词里的秋雨》、《如果可以》、《悲悯书》等相继出版,在写作灵感与素材的选择上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黄浩说:“年轻的时候的素材都是凭空想象的,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比如梁山上的故事、比如英雄豪杰的事迹。过了四十岁写得更多的是最基本的东西,家乡悲悯的小人物、山上的小草小花、八月十五的月亮,母亲的唠唠叨叨,都能让我写出东西。”
“浩幼时家贫,中年后汲汲于富贵,常著豪放或婉约小诗,热爱世俗生活,因向往水浒故事,故字号‘梁山第109人’,聊以安慰。”这是黄浩在自传中写到的一句话。作为一名有着诗意情怀的企业家,黄浩对自己、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路,有自己的期待和规划:“我正在写一本长篇小说,这是我二十年前开始写的,我想要把潍河滩上的故事、我们诸城的英雄人物的喜悦、忧伤、善恶、爱恨情仇都写出来。现在所有的素材都准备好了,并且也写了一部分。但是我不急于出版,因为我觉得自己还需要继续地沉淀和积累,大约在我过了五十岁之后或许可以出版。而对于公司的未来,我也想让企业上市,也想打造百年企业,但这难免不受到政策、行业大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但是无论怎样发展,我会把公司分给大家,毕竟公司作为一个符号,即使留在我自己手中也没有意义。”
【黄浩创业故事:做一个心怀诗意的企业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