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位创业失败者的心得感悟
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都一定是时势造英雄,千万不要英雄造时势。顺流而上,这是手法。形势好了,大家才有机会成为英雄。只有成为英雄后,才有可能去适应时势、改造时势。
14年我从大谷仓出来创业,折腾了一年多,没有把项目做起来。很多人安慰我说,你可以从中收获不少的东西。但是对于创业的人来说,他的初衷一定是想把这件事做起来,而不是自己的成长,这些只是附带的结果。如果你成功了,那也是一种成长。
所以没必要找借口来安慰自己,我只想谈下自己关于创业的认识。
什么选方向啊,红海蓝海啊,商业模式啊,我想你也听腻了。不过这些东西的确是衡量一个项目可不可以做的标准。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看似自己很懂这些东西,但是等我真正理解它,却是交了不少学费。
1.从团队角度来说
如果你选到一个蓝海,也就是说,你是比较早进入这个市场,有足够的时间给你犯错误,你可以在摸索中成长。这对于低起点的团队来说特别重要。什么是起点低的团队呢?一没资源,二没技术,三没钱,甚至连项目方向——自己要做什么都不是想得太清楚的团队,他们也只能用时间来积累资源,完善团队,打磨产品。虽然活得很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会有进步,丰满自己的羽翼,等待台风来的那一天。
2.从运营的角度来说
例子一:15年的APP创业,比11年、12年难太多了。从14年开始,应用市场的风向就变了,都开始变现。不是细分的第一,或者非常有亮点的APP,他们不会给量你的。你想得到用户就给钱吧。而11年是什么情况呢?就是你有一款过得去的应用,他们就会帮忙推荐,好的一天有过万的注册量,差的也有几千。所以说,在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事情,效果是差很远。当应用市场刚起步的时候,好的应用比较缺,大家都做生态,用资源扶持开发者。可是到后来呢,市场上有大量的应用,是开发者求着应用市场。也就是说,开始的时候是资源向开发者靠拢,后来是开发者用尽一切手段去争取资源。所以15年中小开发者做APP,很难起来了。
例子二:再详细地说下什么是市场红利。12年的时候,你开通了一个公众号,每天发些文章,只要不是做得很烂,粉丝会自增长。但现在很多人都关注了上百个公众号,你想他再关注多几个就很难了,更多人是不断地取消关注。不过公众号的红利期还没结束,很多人可以通过搞活动、投广告的方式来拉粉,自然越到后面,获取粉丝的难道就越大,成本也就越高。
3.从投资的角度来说
草根创业者,普遍反应投资人都很装——他们好不容易碰上了几个投资人,话没聊几句,对方就说,“你把BP发我邮箱吧”,或者加了对方微信,一开口就说, “你有BP吗?可以发给我看下不?”通常后面会加一句谢谢(潜意思我就不说了,很多人都懂得)。其实听到这些话,你就应该知道,他不看好你这个项目。有些投资人是真的没时间回你,有的是觉得你这个项目不值得他花几秒钟回你。基本每个正规一点的投资机构,都有自己侧重投资的方向。如果你做的事情,刚好是他们看的方向,那么他会很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有后续的跟进。
有时候,你也不能说创业者太投机,他们的确需求资本的助力,才能飞起来。我觉得专门做一个热门的项目,之后去圈钱的人毕竟是少数。互联网的圈子很小,如果想在这个行业里呆下去,口碑还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说,做得太早不行,市场环境不成熟,用户接受程度低;产业生态不成熟;资本市场不看好。做得太迟也不行,那一波已经过去了。当然并不是说风来了,你就能飞起来,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
快,是一个什么概念
从10年到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已经发展了4、5年,从事移动互联网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孵化器在全国遍地开花,资本的热度不减。我总觉得,创业者不能抱怨太多,在行业开始的时候,你抱怨找不到钱,在资本极度疯狂的时候,你说竞争太残酷。每个时间段总有它的特点,而且每个时段都有一大批成功的人。不过我们可以看一下目前的创业生态,和以前地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竞争太激烈,你要快,速度压倒一切。很多人问我,我的Idea非常好,要不要在科技媒体上报道,我说,当你准备好了,你就上吧。什么是准备好呢?就是别人抄你,你也不怕。也就说,你够快。其实,我之前放弃自己项目的原因之一是,我觉得自己不够快。快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第一个是这个创始人选了的方向怎么样?对这个方向的信心足不足?如果经常干到一半就换方向,患得患失,有什么速度可言?再说经常调整方向,团队其他人会觉得你这个leader的眼光产生怀疑,造成人心不稳。
第二个是人,你们这个团队。你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你没技术,怎么去实现呢?周边的朋友说得最多的就是,给我一个技术员,我就能改变世界。现在的时代,满大街都是CEO,都缺技术的。如果你不懂技术,你没有认识几个搞技术的人,那么你要从零开始,到处找人。我有朋友说,他在缘创派上约了100多个技术的聊,都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声明:我不是故意黑缘创派的)。包括我自己也出现过一种情况就是,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某某公司的大牛,我们请他吃饭啊,各种软磨硬泡啊,谈股权比例啊,一两个月就过去了,最后他终于说要辞职了,他说辞职了先回老家休息几天,结果找了个家里人不同意的理由,去了其他大公司。
我总觉得真正的合伙人,会有一种默契感,或者共识在里面——我们都是认可这件事,或者对方的,合作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不是说,我低于20%,或者某个比例我就不干了。多几个点,少几个点,关系并不大。所以,当你遇上那些少于多少股权就不干,让他考虑一段时间,明年我再辞职出来干的人,赶紧放弃吧。你直接招一个人进来,效率都比它高,关键是你有钱,能支付得起高工资。如果你真的是看重对方的技术,可以请他做顾问,让他解决一些短时间就能处理的非常棘手的问题,或者提些建议。你需要非常谨慎地选择他作为挑大梁的人,要不有可能把你的团队给拖死。
招人还有其他的坑,再比如说,如果你不懂技术的话,就很容易给技术给忽悠了,很多技术简历上写的东西都是假的,或者他只是帮朋友看过这个项目,就说是自己做的了。结果用非常高的薪水,找到了一个技术不靠谱的人,所以需要懂技术的朋友帮你把把关。
再从运营角度说,当你一个产品好不容易出来了,才是第一步,你得有资源去推,获取种子用户。
有时候,创业真的不是拍脑袋啊,你没有这个积累,就去做这个事情,会四处碰壁。不在半路死掉就算运气了,还谈速度。通常创业成为了一种煎熬,长期没有大的突破。
其实创业也很讲产品(方向+核心功能、切入点),技术、钱(资源,运营能力)。在这三个之中,至少有一个非常突出,弥补另外两个的不足,才突破原来的状态,快速跑出来,让其他投资人看到你,借助资本的力量,把企业推向更高的台阶。要不就没有戏了。
因为互联网项目都是通是第一、第二名有饭吃,第三名喝粥,第四名喝水,第五名完全就没戏了。很多领域资本市场就看前5名,当第一名拿到了几个亿,后面敢跟的投资人太少了,你拿个几百万的天使轮没有什么意义,很快就死掉了。所以说,团队都后面就拼运营能力,拼融资能力了。比如说,美团、淘点点和饿了么打架,后面的还有搞头吗?很多都被活活饿死了。
我并不觉得这是偶然事件,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创业的大风席卷全国,它慢慢会成为互联网行业企业发展的常态。
你一步慢就步步,你没人就没技术,产品就出不来。产品出不了,就没办法做运营,就没有数据,就拿不到投资,或者说拿到的金额和拿钱的速度落后于竞争对手,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当我停掉了这个项目,看自己走过的路,踩过的坑,我想说如果你真想创业,要有意识地积累自己各个方面的资源,让自己一开始就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一出生就有跟一个成年人干架的能力,只有这样你的成功率才会比较高。
其实很多领域已经不太适合草根、低配置的团队创业了。
不过机会总是有的,我希望用自己的一点点经验,帮助更多的创业团队快速成长,少交点学费。
【一位创业失败者的心得感悟】相关文章:
一位创业失败者的经验总结05-21
上海创业失败者首享贷款免还06-06
2017创业失败者总结的5条经验06-05
创业失败者为当下创业者总结的经验励志文章04-16
一位脑瘫患者的创业故事08-08
为自己找一位创业导师05-13
一位80后新锐别样的创业路05-03
如何为自己找一位创业导师06-12
一位80后的创业经验总结05-08
就业与创业的感悟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