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维艰》编辑手记

时间:2024-09-13 10:36:25 创业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创业维艰》编辑手记

  《创业维艰》上市整一个月了。印了20万册,各渠道还是不够发,刚又被告知紧急加印6万册。亚马逊最猛的时候杀到排行榜第二名(第一名是它的好****《从0到1》)。

《创业维艰》编辑手记

  其实这个速度我们自己也有点被惊到。本·霍洛维茨虽然在硅谷是大神级人物,马克·扎克伯格等这帮新贵遇到问题都会找他去求师问道,但在国内却没那么多人认识他。百度他的名字,中英文名字加一块也不过十几万条(这就是传说中的低调奢华有内涵吗)。然而,没有作者来华活动,没有大面媒体报道,这本书从预售就那么默默地默默地通过微博微信线上线下口口相传,然后安静地爆发了。

  秉承“射中了一个点然后告诉大家那就是我的靶心”的原则,现在好像终于可以有底气梳理一下这个项目的来龙去脉,回忆当初是怎么射中那个点的了。

  不过说实话,虽然当初我们不知道靶心在哪儿,但看到这个选题的时候,我们就确信它是个发光点,且必定是颗闪耀的明星。

  最早接触这个选题是2014年2月份,当时英文版还没出版,也还没有定稿,我们拿到了一个不完全版文稿开始评估。由于一直在做创新创业这条产品线,相关的国内外的选题也看了不少,有高屋建瓴的,有很接地气的,有实操指南的,有理念满天飞的,有看不懂但又不敢判断说不好的,所以当我看到一个英文版选题,并且可以把我一个六级水平的人看high,忍不住熬夜把样章全部读完并回味无穷时,那感觉真是甜到忧伤。要知道,这种症状最近一次发作还是在追都教授的时候。

  虽然孤陋寡闻的我之前并不知道本·霍洛维茨的大名,也对他在业界的鼎鼎战绩没有感受,但他几乎不用形容词、言简意赅的表达,平静中蕴含暴风中的那种调调,当然最勾人的还是他惊心动魄的创业历程,着实让我花痴了一把。

  第二天选题会上,大家也都很兴奋,撸起袖子准备报价,势必抢到手的架势。我们有信心,这是一个绝对不容错失的选题。好在当时其他出版商貌似没有注意到这颗星星,或者不认为它是星星,竞争并不激烈,不久我们即以一个合理的价格拿下——当然,现在看来完全是地板价(我就是来拉仇恨的你咬我呀)。

  有了全稿以后就开始火速推进,找之前合作过的最最靠谱的译者开始翻译,找最最信得过的设计师开始沟通封面创意,联系国外摄影师购买作者这张很销魂的极客感肖像照以备设计和推广用。最重要的是,开始策划书名。

  带着私心说,这本书不管怎样都会是一棵摇钱树,会哗哗地卖,码洋哗哗地涌来。所以真是恨不得签下选题的第二天就能中文版上市。当然,现实不可能,职业素养也不允许我们这么做——万万不能把一本50万的书在自己手中做成了5万,那真是暴殄天物。所以在各个细节我们都仔细推敲,努力逐一攻克。

  但我们还真是被难住了。就在这个书名上。

  也许你可能觉得现在《创业维艰》这个书名不够洋气不够炫酷不够炸天,但的确是我们经过无数次讨论无数版方案无数次创意后,最终确定的最准确、最接地气、最适合的一个书名。

  我们曾经想过的书名有《难事之难》(直译法)、《硅谷顶级投资人的创业经》(常规经管书命名法)、《搏击创业》(作者在书中以及采访中形象描述过创业就像搏击)、《创业战》《创业的XX条军规》《创业困局》《艰难创业路》等等等等靠谱不靠谱的书名不下20个,我的文件夹里光封面文案的word就有改1、改 2、改3,后来改的自己也记不清了,只能以每个“书名”命名文件,里头是相应的书名配相应的文案。所以面对一堆“还行但就是哪里不对劲”的书名,这本书的出版一拖再拖。责任编辑去年6月份休产假前,稿子已经质检完毕,改好清样,整整齐齐地放在桌上,只等定了书名即可下厂。可等她产假休完回来上班时,那个稿子还寂寞地躺在那里。

【《创业维艰》编辑手记】相关文章:

创业计划书编辑步骤12-01

网易创业帮崛起,前总编辑统治创业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