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娥:二十年风雨创业路

时间:2024-04-24 14:35:11 诗琳 女性创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宝娥:二十年风雨创业路

  在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宝娥:二十年风雨创业路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宝娥:二十年风雨创业路

  20年前承包鱼塘她成为万元户

  李宝娥是海阳市胜利东村人。1986年,为了养家糊口,也为了给当选村支书的丈夫在工作中有所支持,李宝娥拿出家里多年的积蓄,在全村妇女中带头承包了村里的一片鱼塘,开始了鱼虾养殖。承包之初,由于管理经验不足,差点全赔了进去,于是她就到别的村子里考察取经。就这样起早贪黑,终于靠着在泥湾子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成了当时少有的万元户。

  转营粮店诚信服务到万家

  1993年,全国粮食政策开放,李宝娥倾尽所有,果断投资10万余元开起了一家经营米面的粮油。为了跟“前辈”们竞争,李宝娥率先喊出了“质量优质、价格公道、服务保证”的口号。服务质量通过辛劳肯干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但是如何更快地保证客源呢?于是李宝娥想到了“送货上门”的办法。给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李宝娥的热情、周到,她的粮店渐渐打开了局面,第二年,她的粮店成为东村农贸市场经营最好的店铺。

  拓展乡村市场带动共同致富

  忙忙碌碌干了数年,家中的经济情况已比往年大有改善。此时,正赶上东村农贸市场进行改建,李宝娥打算继续经营粮油店。可现已成家立业的三个孩子不希望让自己的母亲再风里来雨里去的辛劳,都对她的决定持反对意见。面对孩子们的一番孝心,李宝娥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靠家里有俩存款,就整天混日子,我可过不来。有个营生忙着,我心里充实。”于是,李宝娥将粮店迁至新建的东村市场。也为了方便周围居民,她增加了经营内容:早晨炸油条,中午卖自家蒸的大馒头、大馅包子,还兼营馄饨皮、大锅菜等。为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她安置了村里富余人员10余人,并带动、资助了五、六人也做起了小生意,让他们的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

  回顾20多年来自己走过的路,李宝娥深有感触: “只要不怕吃苦,创业的路子有很多,只要脚踏实地就能成功”。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一个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和人才创造的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有了知识产权才能够提供差异性服务,才能维持公司持续运转。创新不是巨成的一时兴起,而是巨成发展的永恒主题。

  在我看来,创新的程序并不复杂。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的实际问题,把难题解决了,专利自然而然就来了,特别是工科。巨成里面就有一个典型,周剑波教授,他是武汉大学里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位老师,在进入巨成之前一点专利都没有,而现在却成为拥有一百多项专利的“专利大王”。

  另外,特立独行才有奇思妙想。搞科研一定不能随大流,要敢想别人不敢想的。最开始我们给房屋纠偏,用的是武汉大学刘祖德老先生掏土纠偏的方法。但我们施工过程中发现,掏土纠偏很麻烦,工期又长,于是我们自己琢磨,把它改成了拆墙、断柱、顶柱几个步骤纠偏,速度就快了很多。然后我们又进一步想,既然能把建筑物顶80公分,那为什么不能直接往上顶一层、两层楼的高度呢?这样一来就可以给旧小区增加停车场、建休闲区以及其他综合服务设施,完成现代化小区的改造。这也就是现在巨成“既有建筑物空间开发”的特大核心成果。

  在巨成的员工手册中有这样的16个字,“热爱巨成,奉献社会,服从指挥,融入团队”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融入团队”,它强调的是一种合作精神。巨成的跨学科研发团队就是一个典型。我最开始是搞力学的,后来实际工作需要,又陆续招了结构、机械、材料、自动控制、液压等各个专业的人才,要完成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跨学科。合作精神还指,除了内部团队的协作,需要和外部技术力量进行整合,最大程度利用全社会资源。

  我始终坚信持续创新才能厚积薄发。这二十年里我们专注一个方向——既有建筑,原来是既有建筑加固,现在对既有建筑进行整体改造,事实上就是把课题研究得更深化了。二十年后,巨成主编和参编国家、地方和行业规程、规范二十余部,先后打造“面层后浇清水混凝土专利”、“自锁锚固成套技术与产品”、“既有建筑物的空间开发”等多项核心创新成果,在许多重要的工程项目里都能看到巨成的身影。

【李宝娥:二十年风雨创业路】相关文章:

二十年风雨创业路02-28

90后女生创业的风雨路12-21

风雨创业路 执着到成功06-03

创业案例:创业风雨路 回报社会情05-09

马云:荣耀背后的风雨创业路12-04

李想创业故事11-11

李惑然:“创业导师”的创业故事12-11

初次创业如何走好创业路03-26

李河君的创业故事12-01

创业成功三宝06-13